王迪
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萊蕪分公司棒材廠軋鋼班班長李仁壯
“走在城市中,我時常打量著身旁由一根根鋼筋架成的高樓大廈、鐵路、橋梁、隧道……說不定其中哪一根,就是出自自己之手?!睆?997年至今,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萊蕪分公司(簡稱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棒材廠軋鋼班班長李仁壯,扎根軋鋼一線已有25年。
為實現(xiàn)“讓自己軋制的優(yōu)質棒材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夢想,李仁壯始終秉承“干就干出個樣兒”信念,堅守專心、專注、專一、專業(yè)的“四?!惫ぷ餍艞l,立足生產一線,刻苦學習,錘煉技能,解決了多項軋鋼核心技術難題,練就了一手絕技絕活,在鋼與火的交織中,淬煉出“城市筋骨”。
上世紀70年代,李仁壯出生在魯西南小城—單縣。父親是山鋼的一名退休工人,在鋼廠工作了大半輩子。受父輩影響,李仁壯初中畢業(yè)后,選擇了上技校、進工廠。
“當工人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憑借超高學習稟賦和優(yōu)異成績,李仁壯一路過關斬將,順利考入技校。
1997年,從技校畢業(yè)后的李仁壯“子承父業(yè)”,進入萊鋼棒材廠當起一名軋鋼工。剛進鋼廠時,不到20歲的李仁壯,切切實實地經歷了一番掙扎?!碍h(huán)境艱苦,又臟又累,比之前料想的還要辛苦。”李仁壯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夏天穿秋褲,冬天吹風機”是軋鋼工人的真實寫照。
李仁壯回憶道,彼時,工廠設備落后,基本全靠人工翻鋼、喂鋼。面對1000多攝氏度的高溫鋼坯,他和工友要將燒得通紅的鋼條在冷床上切割取樣?!耙路┥倭耍緵]法兒接近,所以夏天也得穿上秋衣秋褲,不然容易燙傷;軋線上要用冷卻水降溫,高溫下因為蒸發(fā),水汽彌漫,煙霧繚繞,看不清軋機里面的情形,得用風機吹散,才能進行操作,因此冬天也得迎著‘大風’工作。”
不僅如此,每天與高溫鋼條做伴,李仁壯身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燙傷?!盀榱瞬槌叽缳|量,需要不停從冷床這頭跑到軋機那頭,耐高溫勞保鞋又沉又硬,腳后跟經常磨破,一邊流著血,一邊還得跑?!奔词故瞧饺詹黄堁孕Φ摹袄宵S?!备赣H,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好鐵是打出來的,好鋼是煉出來的。在一次次的思想斗爭中,李仁壯想出了跟自己和解的方式:“干就干出個樣兒來!給自己個交代,也讓父母放心?!?/p>
為磨煉技藝,李仁壯為自己制定了詳細的“崗位練兵”計劃。他把軋鋼各道工序層層拆解,利用設備點檢維護時間,對換輥、換槽、換導衛(wèi)、壓輥縫、試小樣、觀料型等操作步驟進行庖丁解牛式分析,靜下心來逐一摸索、研究。下班回到家,他依然不閑著,用活扳手模擬輥縫練習眼力,調整完,目測間隙大小,再用塞尺測量。
成百上千次訓練和生產應用,練就了他輥縫調整“一眼準”、線差調整“一支穩(wěn)”等絕技絕活,同事將其戲稱為眼“毒”手“?!?。
李仁壯的眼睛,能“毒”到什么地步?輥縫調整的好壞直接影響成品質量,普通調整工在借助工具的情況下,仍需要反復測量、計算、調整,而李仁壯視線所及就能夠將誤差精確到0.1mm范圍內!
有的工友說李仁壯的功夫“?!保苓_到切分線差調整“一支穩(wěn)”。出鋼之前的導衛(wèi)調整,直接關系到鋼材是否能夠順利通過,別人試車至少兩三支鋼才能正常生產,李仁壯從來都是一支通過。“只要線差告訴他差多少,他一扳子就能調到位?!?/p>
質量就是效益,時間就是金錢。李仁壯的兩項絕技絕活,不僅為車間的生產節(jié)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也節(jié)省了成本,減少了浪費。據不完全統(tǒng)計,僅試車一項每年節(jié)省下來的鋼材,就足夠用于建一座16層的大樓,為企業(yè)直接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達1000余萬元。
崗位是李仁壯的事業(yè),企業(yè)是李仁壯的大學。
李仁壯參加工作時適逢公司生產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工作中他主動學習求教,悉心鉆研軋鋼工藝。閑暇時間,他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圖書館,個人也購買了大量的專業(yè)書籍。通過多年不知疲倦的學習探索,李仁壯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并熟練地掌握了軋制技藝,很快成長為廠里的一名生產骨干。
20多年間,李仁壯工作的生產線經歷了多次更新?lián)Q代,從橫列式軋機,到半連軋、全連軋,從人工翻鋼、喂鋼到經驗軋鋼,從數字化軋鋼到智能化軋鋼。新技術的變革,催著軋鋼工必須往前走。
“以前機器設備落后、工人勞動強度大,軋鋼工需要掄大錘、流大汗、肯下力;改造后,對工人在技術技能上的要求越來越高。”李仁壯深知,不學習,就要落后,甚至被淘汰。
2012年12月,山東省政府、山鋼集團發(fā)出“產業(yè)援疆”的號召,李仁壯毅然報名,踏上了萬里援疆路。
1000多個日日夜夜,告別妻小。為克服邊疆生活的單調苦悶,李仁壯將工作外的時間,全身心投入學習中。在新疆的3年,下了白班和上晚班前,李仁壯都要抽出兩個小時來看書、刷題。特別是下了晚班,睡前他還能學一個半小時或兩個小時。
“李仁壯愛學習是出了名的?!蓖黄鹪墓び烟锉胝f,從2013年開始,公司開展網上練兵活動,通過答題進行排位,李仁壯總是高居榜首的那個。也許是他勁頭太足,連帶著同一個車間的工友也紛紛開始網上練兵,分數也都提了上來,甩下其他人一大截。
技多不壓身。利用援疆3年業(yè)余學習時間,李仁壯先后拿下了鉗工、電工、電氣焊等多個資格證書,為“大工匠”積累了必要的知識儲備。其間,李仁壯還帶領職工成功解決了飛剪堆鋼、吐絲機圈形亂等10余項工藝技術難題,使棒線和高線均實現(xiàn)一次熱試成功,并運用切分軋制等新工藝相繼開發(fā)了10多個新產品。
2016年,“鞍鋼杯”第八屆全國鋼鐵行業(yè)職業(yè)技能競賽舉行,這個被稱為“中國鋼鐵行業(yè)的奧林匹克”的競賽,以高線生產為競賽考核內容。李仁壯作為僅有的棒線選手在高線賽場,面對博士、碩士等強手如林的挑戰(zhàn),在前兩場比賽發(fā)揮不佳的情況下,自制模擬壓下指針,連夜幾千次反復練習,最終實現(xiàn)了一舉逆轉,在近50名選手中勇奪第10名的好成績,被授予“全國鋼鐵行業(yè)技術能手”稱號。
“如果你真正熱愛一樣東西,就會甘愿為之付出。”李仁壯說,干軋鋼是一份非常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符合他勇于挑戰(zhàn)不服輸的性格?!懊慨斂吹阶约很埑龅囊桓摬?,應用到祖國廣袤大地上時,內心就感到無比激動?!?/p>
近20年的堅持,李仁壯迎來一次重大歷史機遇。2016年4月,李仁壯所在車間接到一批高強度螺紋鋼生產任務,要求成品關鍵尺寸的偏差值不高于±0.1mm。這個五倍于國標的要求意味著,要在1000多攝氏度的高溫下,把一根極易變形的鋼料偏差,控制在和一根成年人頭發(fā)一樣的精度。更讓李仁壯倍感壓力的是,這樣的精度和工藝,當時在國內還沒有成功的先例。
接到任務那一刻,李仁壯心里無比清楚:這不僅是接近無解的難題,而且需要與時間賽跑,因為僅有3個月的準備時間。
直面困難,勇于挑戰(zhàn)。一心渴望攻克軋制難關的李仁壯,經過幾次試軋都失敗了,不少同事有了氣餒情緒。但“好學、實干、善總結”的李仁壯一邊鼓勵大家,一邊仔細分析原因。他翻筆記、查資料、問專家,反復試驗摸索,日夜細心打磨,結合現(xiàn)有工藝和設備,大膽決定舍棄固化經驗,開拓思路,在原工藝基礎上放大中軋料型,經過反復嘗試和試驗,確定了最優(yōu)工藝參數,并牽頭實施了十幾項技改技措、創(chuàng)新改善項目,隨著一系列工藝技術難題被逐個攻克,成功軋出合格產品,生產任務圓滿完成。
后來他才知道,這顆“明珠”鑲嵌在了長征五號發(fā)射架底座上,為“國之重器”打上了山鋼烙印,李仁壯也終于實現(xiàn)“鋼鐵報國”的初心使命。
2019年,李仁壯獲得“齊魯大工匠”稱號。2020年2月,萊蕪分公司黨委印發(fā)了《關于向李仁壯學習的決定》,教育引導廣大職工以李仁壯為榜樣,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尤其是李仁壯創(chuàng)新工作室建立后,創(chuàng)新示范輻射作用持續(xù)提升,全廠各崗位職工你追我趕、人人爭先,形成了學知識、練技能、強本領、提素質的良好氛圍。
2021年“五一”前夕,李仁壯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時至今日,獲得諸多榮譽的李仁壯仍堅守在軋鋼生產的第一線。李仁壯說,自己之所以稱得上“工匠”,其實就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把工作做到極致,精益求精,把產品做到精雕細琢,在平凡的崗位上發(fā)揮著光與熱,用實際行動詮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