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實
安徽省績溪縣黨坑村境內(nèi)黃毛尖山下的何口舍自然村,有一大戶人家,當家人叫方銘殿,他出生于1890年,屬虎。人看上去樸實厚道,骨子里精明強干,鄉(xiāng)親們稱之為方大膽。
他是農(nóng)民出身,家底較好,開始買了幾畝薄田,通過精耕細作,莊稼年年豐收。20多歲時又做點木材生意,經(jīng)過10多年的風(fēng)雨搏擊,終于成了村里的富戶。
方家大屋是方銘殿的房子,也是十五都最大的房子,正屋一層有300平方米,共有3層,總計近1000平方米,磚木結(jié)構(gòu)。這么大的房子,即使住上100人也不擁擠。
1944年春天,游擊隊下山來宣傳抗日,方銘殿的兩個兒子方飛仁、方志仁以及族人方飛邦等人都擁護革命、積極支持革命,因此他家便成了游擊隊的落腳點。
游擊隊有時白天在黨坑做群眾工作,夜晚在他家3樓開秘密會議,每年有很長時期都在他家住宿。通過多次的交往,長時間的考驗,游擊隊的首長王成信以及其他負責(zé)人和方銘殿成為了革命道路上的好朋友。
1944年春天后,游擊隊經(jīng)常來黨坑村進行革命活動,并籌集糧食油鹽,醫(yī)藥等生活必需品,方銘殿積極配合。方銘殿父子3人經(jīng)常將自家的大米無償送到“九龍戲珠”(山名)的游擊隊;何口舍到“九龍戲珠”要爬過13里路高的松煙古道,再下嶺拐彎走6里路才能到達。白天不敢走,一般都是晚上挑糧上山,每人約挑60斤重的大米,一步一上嶺,走出一里就已汗流浹背,況且又是在晚上,走漏消息是要被殺頭的。從1944年到1949年,他們一家送給游擊隊大米7000多斤。
方銘殿為游擊隊做過不少貢獻。為了更好地做地下工作,游擊隊首長王成信安排他打入敵人內(nèi)部。因此,他明里是坎頭治安委員會成員,暗里又極力支持游擊隊。依靠合法身份保護革命群眾,營救出游擊隊員胡安年、共產(chǎn)黨員方大來等人。
一天上午,坎頭區(qū)國民黨的“自衛(wèi)隊”來收人頭稅,他們走到方家大屋堂前,見方銘殿不來迎接,新來的大麻子長官,把手槍往桌子上一拍,吼道:“當家人呢?今天老子來收人頭稅,把村里人都召集起來。”
方銘殿從后屋走過來說:“我在這里,有什么事?”
麻子長官說:“聽到?jīng)]有,快把村人馬上叫來,交人頭稅!”
方銘殿說:“好,我這就去叫人?!?/p>
麻子長官看看這么大的房子,聽說游擊隊在何口舍一帶活動,頓時起了疑心,就對正在出門的方銘殿說:“站住,你陪我上樓去。”說著一把扯過方銘殿的衣領(lǐng)推著,右手用盒子槍頂住他的后腰向樓梯走去。
方銘殿說:“你不要上去。上頭是我大兒媳婦住的房間,她是個農(nóng)村土包子,不講衛(wèi)生的豬大腸,放了只大糞桶,里面爬滿了蛆,臭不可聞?!甭樽娱L官聽他這么一說,心有動搖,又想,我上去了,如果真有共產(chǎn)黨在樓上,我不正好是他們活捉的俘虜嗎?想到這里,麻子軍官趕緊回頭快步下樓,生怕游擊隊打他的背后槍。下樓之后,麻子長官用槍頂住方銘殿的腦殼說:“我不上去了,今天如出事,你一家人就別想活了?!狈姐懙畲饝?yīng)道:“是,是。”麻子軍官到門外訓(xùn)斥群眾了。其實,當時樓上住著18個游擊隊員,情勢非常危急,可方銘殿泰然自若,鎮(zhèn)定如常。小兒媳婦王翠花在公公的安排下,硬著頭皮滿面笑容地給敵人倒茶倒水,巧妙周旋,最終送走了敵人。
方銘殿憑著自己的超人膽量最終讓18位游擊隊員化險為夷。從此,方家大屋方大膽的故事在這一帶的民間傳得更加神乎其神。
(責(zé)任編輯 金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