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葳蕤,水波流轉(zhuǎn);燭光搖曳,水袖翩翩。一方石臺伸向水面,斑斕的錦緞和著吳儂軟語纏綿不休。
今天演的戲目是《游園吊打》,講述的是唐朝宰相盧杞之子隨父作惡,陷害忠良,終于被懲的故事。據(jù)學者徐淦考證,魯迅先生在小說《社戲》里寫的“看見臺上有一個黑的長胡子的背上插著四張旗,捏著長槍,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正是紹興戲《游園吊打》。
亭下石臺的地界不大,不足一丈見方,叫來聽戲的小船圍得密不透風,正如魯迅先生所寫的“一望烏黑”。我安坐在小船中。這船不是迅哥兒乘坐的竹編的手搖烏篷船,而是電力的木質(zhì)游船。布幕旁的低矮木架上排著各式各樣的花槍大刀,這全套的器具,都是祖上戲班子一代代傳下來的老物件。唯有老物件,才配得上這肅穆又典雅的夜色。
烏泱泱的一片中間,花花綠綠的身量隨燈影不停晃動。
今天主演這臺戲的師傅是紹興無人不知的女小生趙秀治,她站在石臺的簾后,個子矮矮,一襲青藍水袖,頭扣小帽,神色平和。趙秀治一旦入戲,便有股子魅力,好似戲劇的無常,觀眾的喜怒哀樂,全由她來主宰。細細品賞,便看出演技的高超。她的唱腔如醇酒,溫潤和不羈兼而有之;舉手投足之間精妙入神、蕩氣回腸,每一根手指都在演繹著故事和情緒。
突然,鑼鼓聲疾,唱腔聲切,氣氛頓時緊張急迫起來。忽見綾羅綢緞上,獄卒手握大刀向奸臣父子的脖頸砍去。大刀寒光凜凜,在布幕上飛來飛去,然后“啪”地掉在地上,熄滅了燭光。只余江面的白浪安靜地躺在畫面的黃金分割處,歷經(jīng)風雨滄桑的倉橋橫跨過水面,高樓玉宇的斑斕燈火恰好打在粼粼的水波上。虛化的背景中,是翠綠青山后的點點霓虹,大廈外圍的玻璃墻面上緩緩滾動的字幅,川流不息的車流,象征著人們忙碌而富足的現(xiàn)代生活。一靜一動,一實一虛,一昔一今,見證著紹興這座古城的發(fā)展,見證了歲月崢嶸。
歲月之羽,掠過時間的河,撫過一片浩瀚星海。渺小事物轉(zhuǎn)瞬而逝,唯滄海桑田歷久彌新。
陳藝嘉:浙江省杭州市實驗外國語學校704班學生
指導老師:郭方銀
編輯???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