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根/浙江
在一望無際的海上,36千米的橋梁締造了奇跡。
寧波抵達上海,縮短了120公里。往日盡收眼底的灘涂地,如今林立高樓大廈。漁村的路寬了,路燈更亮了,漁民撒下嶄新的漁網(wǎng),海浪都綻放成笑臉。駛過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每一輛車,用速度,熱情地回應著每一張笑臉。
車輛駛過,我似乎聽得見每一雙眸子發(fā)出歡呼。我陶醉在一幅幅勞作的場景里,那些我見過的焊花,呼嘯著,一層一層鋪滿海面。而不遠處的海灘,有人在趕海,牡蠣、螃蟹……正在將一只桶填滿。
鷗鳥飛過,它們由衷地贊嘆,天塹變成了通途。我聽見海螺吹響,漁歌婉轉,贊美滄海變成桑田。
仿佛彩虹架在天穹,一座橋,使人們的生活搭上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快車道。我看到村莊和城市,它們一起迎來世界羨慕的眼神。
當我在橋上,懷想舊時綿延無盡的鹽田,當一艘漁船,劃過身旁,我們情不自禁,用歡呼和手勢,默契地交換著愉快而幸福的想法。
足跡:為祖國生日獻詩
73年前對世界發(fā)出的那一聲莊嚴宣告,依舊響徹耳畔。
足跡,引領我走近歷史,走進史詩最壯麗的章節(jié)。
在延安,學會了陜北民歌,一開口,漫山遍野走出一支雄赳赳的人民軍隊,那些年輕的臉龐,流露著堅毅的表情。
在遵義,露水打濕我的衣襟,像一種叮嚀。我寫下詩歌,革命先烈們在澎湃的句子里跋山涉水,吹響沖鋒的號角。
在井岡山,風塵仆仆,那些浴血奮戰(zhàn)的情景讓我熱血沸騰。我在日記本里寫下報效祖國和人民的志向,我替一座座沉默的山峰,寫出它經(jīng)歷的難忘瞬間。我看到前去井岡山接受紅色教育的青年學生,他們雄姿英發(fā),發(fā)誓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仿佛那些紅軍戰(zhàn)士,勝利歸來的模樣。
在十月,抵達嘉興,走在激動、喜悅的游客中間。有人遠道而來,我們列成長隊,深情地仰望紅船。遠處的市區(qū),車水馬龍,陽光照耀鱗次櫛比的商鋪和高樓,人們面帶微笑,紛紛走向生活的深處。秋風輕拂江南風物,似親昵的細語,似深情的撫摸。此刻的南湖,多么寧靜,像每一位母親,一生中最美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