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雅君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孔子為我們描繪的教育教學境界,在今天依然是一個標桿。近來教育界正在思考教育現(xiàn)狀中學校教師不敢管學生不能管學生的怪現(xiàn)狀。今天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些感想。
第一、教育現(xiàn)狀讓我們學校和老師無所適從。
進入新世紀,中小學基礎教育改革出現(xiàn)了“春秋戰(zhàn)國”時代,各路豪杰并起。本土的,海歸的觀點舉措相繼登上各種舞臺,各自自圓其說,唱著自己的戲。學校和教師也是聞風而動,走馬燈似的參觀取經(jīng),但幾年下來的教育現(xiàn)狀如何呢?筆者認為基礎教育的改革在某種層面上說是“跑道了”、走調(diào)了。我們的教育改革長期側重在“教”的改,淡化了“育”的改。現(xiàn)在應當“仿古”了,歸“道”了??鬃诱f,“誨人不倦,學而不厭”,然而,現(xiàn)實中學教育的基本狀況是:教師倦,學生厭。時下中小學教師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在教育學生時無所適從。在學生面前我們還能擁有什么權利和法寶?看到學生在做小動作,你批評他,他說你傷他自尊;讓他站起來他不站,你拉他,專家們說你不該拉他;你處理問題他不滿意,他投訴你,媒體馬上就來。
第二教育環(huán)境讓我們略顯迷茫。
今天的社會,正處于網(wǎng)絡時代和轉(zhuǎn)型時期,明顯呈現(xiàn)“三化”趨勢——經(jīng)濟全球化、信息多樣化、價值多元化;今天的家長,對學校和老師的期望值日益增大,維權意識也日益增強;今天的學生,心理不健康、個性不健全、身體素質(zhì)差、道德品質(zhì)壞等問題日益凸顯,安全事故頻發(fā);一大批獨生子女、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孩子、貧困學生、進城務工子女學生等特殊群體的教育問題也不少。班主任再像以前那樣“兼一兼”、“代一代”,無法解決學生的成長問題。學生新問題層出不窮,教育新難題不斷涌現(xiàn),學生需要的不再是“灌輸式”、“說教式”的班主任,而是成長的引導者。這要求班主任教育學生時能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第三班主任自身沒有職業(yè)幸福感。
清華大學一教授指出現(xiàn)今社會的怪現(xiàn)象:人們的財富在增加,滿足感卻在減少;溝通的工具在增加;但深入的溝通在減少;認識的人在增加,能夠說真話的人在減少;房子越來越大,里面的人越來越少;精美的建筑越來越多,完整的家庭越來越少;馬路修的越來越寬,人們的心越來越窄;樓房蓋的越來越高,人們的視野越來越低,原因是心態(tài)的問題。如果你天天認為當老師太累了,你就會越干越累,越干越?jīng)]勁。班主任不幸福,那學生又何來幸福感?如果教師都沒有幸福感,那么學生又何來幸福感。對于一個班幾十個學生的領路人,如果班主任沒有幸福感,那么這群學生又怎么可能有幸福感?
班主任面臨全新的困境,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師生的內(nèi)驅(qū)力不足。各種教育思想理念層出不窮,理想化程度太高,不接地氣。教育法規(guī)、教育體制、考試制度改革滯后,應試教育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教師嘗試的教改屢屢撞墻,傷痕累累。學生要升學,家長要排名,學校要聲譽,社會要質(zhì)量,只有三年或幾年的時間,哪怕進口的廢銅爛鐵,你得出真金白銀,否則,你還有你的領導、你的學校就會很難堪,于是乎老師只能死馬當成活馬醫(yī),學生不想學,你非要他學,人家根本就無意于仕途經(jīng)濟,你非要強迫,學生素質(zhì)生而不同,智力傾向也大相徑庭,學生應當有追求優(yōu)秀的權利,也應當有不追求優(yōu)秀的權利,社會應該有健全的支持系統(tǒng)成全所有的生命的成長,讓他們各自發(fā)出自己獨特的光,但當我們的教育出口幾乎是相同的,對學生的培養(yǎng)模式和培養(yǎng)目標也大致相同,很快就會使相當一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尊嚴和快樂,然后一最快的速度產(chǎn)生厭學的學生和厭教的老師,最后只有兩敗俱?;騼蓴【銈?。目前教師除了愚公移山的精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之外,還有更好的出路嗎?
2、教師的權利與義務不對稱。當今教師的教育理念和觀點確實需要轉(zhuǎn)變,需要有良好的師德師風以及厚重的教育理論知識,需要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zhì),但是整個社會一次一次告誡教師要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一次一次發(fā)文寫到現(xiàn)在的教師應該如何如何時,有誰在真正關注現(xiàn)在的教師應有的地位和權利。在學生面前師道尊嚴還剩幾何?作為教育者面對學生最起碼的對學生的教育權、管理權從何體現(xiàn)?很多時候作為家長,給學生交上學費就萬事大吉了,所有要做的他們就認為是你學校和老師的事了,這公平嗎?現(xiàn)在社會輿論時常是一邊倒,禮崩樂壞,無限放大“愛的教育”和“尊重學生”盲目要求教師用西方的“民主教育”“寬松教育”,連教室衛(wèi)生、課堂紀律、作業(yè)收交都無法保證的教育,教師的教育批評都有可能被指責為對學生精神傷害。試想中國社會對我們學校和教師的保護和支持可以說已經(jīng)陷落到有史以來的最低點。
3、教師自身能力難滿足大眾期盼。學校和教師的責任“亞歷山大”,尤其是教師。教育的責任本應該是社會、家庭、學校和學生多方承擔的,看看現(xiàn)在中國的教育,急功近利,歸咎于人。所有人的眼睛盯著學校和教師,把教育所有的責任都壓在教師頭上。更讓人深思的是,現(xiàn)在搞理論的專家教授們,脫離一線教育,太理想化,反正也用不著負改革的責任,埋單的是基層學校和老師。我多次參加高端培訓,專家們都不食人間煙火,真對不起他們的教授名號。基層教師承擔了90%以上的教育壓力。我們知道教育不是萬能的,但社會大眾的期盼心理是要教育萬能的。前段時間流行的:天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復雜性的社會活動,教師不是“服務員”,學生不是“消費者”。教育不是你來消費我就讓你滿意的市場營銷活動。不錯,教師應該給學生給家長帶來最優(yōu)化的教育效果,但是我們不能抹殺教育的特殊性,社會的期盼應該用一顆平常心去評價平凡的老師,對老師多一點理解與尊重。
是什么讓我們的教育和我們的教師不再溫柔,為什么我們的臉上總是寫著疲憊和倦???神圣的職業(yè)怎么讓我們做起來有如此滄桑之感?本來最好的教育是師生之間讓人迷醉的心心相印,教育最美好的描述是如坐春風、春風化雨,孔子那讓幾千年后的人們艷羨不已的描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和諧美好的教育場景,應該在今天會呈現(xiàn)才對。
作為一名 教師,心生酸澀。期盼明天會美好,教育有個艷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