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
天津市人民醫(yī)院婦科 (天津 300131)
宮頸癌為常見婦科惡性腫瘤,臨床主要表現為陰道流血、陰道排液等,隨病情進展可引起下肢腫痛、尿頻等癥狀,損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臨床主要采取根治術治療宮頸癌患者,可有效切除病灶,抑制病情進展,效果顯著。但該術式創(chuàng)傷范圍大,術中操作會損傷支配膀胱與輸尿管的神經,繼而影響膀胱功能,導致括約肌松弛,引起尿潴留;加之,手術切除子宮陰道、宮旁組織后,膀胱支失去臨近部位的支撐,過度屈伸到骶窩,會阻礙尿液排出,增加尿潴留的發(fā)生[1]。
尿潴留會增加術后康復難度,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經濟負擔,對患者生理、心理均造成一定影響[2]。因此,為了預防宮頸癌根治術后并發(fā)尿潴留和改善預后制定整體護理方案是目前臨床關注的重點。常規(guī)尿潴留預防措施缺乏針對性,且見效慢,影響術后恢復。低頻脈沖電刺激是一種物理輔助干預手段,通過運用低頻電流對局部進行刺激,興奮局部神經細胞,從而促進排尿?;诖?,本研究旨在探討低頻脈沖電刺激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8例。對照組年齡32~67歲,平均(46.69±7.59)歲;宮頸癌分期,Ⅰb 1期18例,Ⅱa 2期20例;病理分型,宮頸腺癌7例,宮頸鱗狀細胞癌31例。觀察組年齡30~65歲,平均(45.27±7.28)歲;宮頸癌分期,Ⅰb 1期17例,Ⅱa 2期21例;病理分型,宮頸腺癌10例,宮頸鱗狀細胞癌2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符合宮頸癌根治術手術指征;意識清晰。排除標準:合并嚴重泌尿系統(tǒng)疾病,如尿道損傷、尿路感染等;患有發(fā)熱、感染、器質性疾??;伴其他惡性腫瘤、精神障礙、凝血功能異常等。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訓練指導干預,措施如下。(1)健康指導:護理人員通過口頭講述、分發(fā)知識手冊、播放相關影視音頻等方式向患者宣傳宮頸癌的治療方案、護理方法、注意事項等,以提高其疾病意識;同時告知患者合理飲食,少食多餐;安排小型知識講座,圍繞術后并發(fā)癥以及恢復要點進行重點講解,并告知患者出現陰道出血、腹痛、排便異常等癥狀時,應立即告知醫(yī)師。(2)改良膀胱體操:術后7 d,測定殘余尿量,當殘余尿量>50 ml時,指導患者進行膀胱運動,灌注液選取1 0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并選取封閉式“Y”型膀胱輸液器,取灌注液300~500 ml,2~3 min后釋放,重復此操作3~4次,第5次時則將1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注入膀胱,持續(xù)停留15 min后再排出;鼓勵患者每日大量飲水(>3 000 ml),并根據實際膀胱體積進行間歇性導管插入,4~6次/d,當殘余尿量<100 ml后,則停止間歇性導管導尿。(3)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三陰交、內關、氣海、陽陵及中極穴,依次給予點、按、壓、揉等,10~15 min/次,3次/d。(4)導尿管護理:采用0.5%聚維酮碘消毒液全面清潔并消毒尿管接頭處皮膚,依次擦洗外陰、尿道口、尿管接頭處、肛門(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則),在擦洗完畢后,采用紅霉素軟膏涂抹,2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低頻脈沖電刺激干預:選擇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儀(廣東深圳德佳智聯(lián)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證號 粵器注準20172260530,型號 MMK520i)于宮頸癌根治術后第5日開始干預,患者取平臥位,放松腹部肌肉,由護理人員將治療儀電極片分別放置于患者腹部曲骨穴處以及骶尾部神經叢S3區(qū),重復刺激頻率設置為800 Hz,脈寬設置為400 μs,自粘電極規(guī)格調整為77 mm×72 mm,20~30 min/次,2次/d,持續(xù)干預7 d。
(1)比較兩組尿潴留發(fā)生情況:尿潴留的判斷標準為術后排尿不暢,經檢測后膀胱殘余尿量>100 ml或患者無法自行排出尿液,需留置導尿管。(2)比較兩組殘余尿量及尿管留置時間:采用超聲檢查測定排尿后的膀胱殘余尿量,記錄兩組尿管留置時間。(3)比較兩組盆底肌力分級情況:由同1名醫(yī)師進行檢測,醫(yī)師將2個手指置于患者陰道中,通過手指接觸陰道內肌肉感知患者陰道收縮情況做出判斷,0級為未感知到陰道肌肉收縮;Ⅰ級為輕微收縮,但未持續(xù)收縮;Ⅱ級為存在明顯收縮,可持續(xù)2 s,完成2次;Ⅲ級為肌肉收縮可使手指前后活動,可持續(xù)3 s,完成3次;Ⅳ級為肌肉收縮有力,可抵抗手指壓力,可持續(xù)4 s,完成4次;Ⅴ級為可對抗手指壓力,可持續(xù)5 s,完成5次。
干預后,觀察組僅出現1例尿潴留,對照組出現6例尿潴留;觀察組尿潴留發(fā)生率為為2.63%(1/38),低于對照組的15.79%(6/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3,P<0.05)。
干預后,觀察組殘余尿量少于對照組,尿管留置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殘余尿量、尿管留置時間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盆底肌力分級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盆底肌力分級情況比較(例)
宮頸癌根治術是臨床治療宮頸癌患者較為常用的一種術式,但該術式需切除子宮主韌帶、上端組織等,會對盆底組織結構以及局部神經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同時術中廣泛清掃淋巴結會對膀胱、輸尿管等相關神經傳導造成一定的影響,增加術后排尿功能障礙以及并發(fā)尿潴留的風險[3-4]。相關研究報道,術后長時間留置導尿管會對尿道產生刺激,易影響膀胱括約肌、逼尿肌的正常功能,進而增加尿潴留的發(fā)生率[5]。為預防術后尿潴留的發(fā)生,臨床主張盡早拔除尿管,并配合物理方法刺激盆底以及膀胱周圍神經,并指導患者進行膀胱功能鍛煉,以加速膀胱功能的恢復。
相關研究報道,低頻電流刺激可有效影響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的骶部神經,為恢復膀胱肌肉及神經功能奠定良好的基礎,進而可有效避免患者發(fā)生尿潴留[6]。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尿潴留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殘余尿量少于對照組,尿管留置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低頻脈沖電刺激干預可有效預防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尿潴留的發(fā)生,并能夠改善機體的膀胱功能。其原因為,低頻脈沖電刺激干預通過刺激神經對肌肉產生支配作用,有利于產生節(jié)律性收縮,提升肌肉張力,從而可在較長時間內維持肌肉的健康狀態(tài),延緩肌肉萎縮,進而達到促進神經恢復的目的;低頻脈沖電刺激還可通過恢復盆底神經傳導起到興奮神經和肌肉的作用,從而可改善血液循環(huán),進一步促使盆底肌肉收縮,加強尿道括約肌功能,恢復膀胱支配神經功能[7]。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盆底肌力分級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杜薇娜等[8]的研究結果相似。由此可見,低頻脈沖電刺激干預可有效改善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的盆底肌功能。其原因為,在低頻脈沖電刺激干預中,通過將電極分別放置于腹部曲骨穴處、骶尾部神經叢S3區(qū),持續(xù)的電流刺激可增強盆底肌反射功能,強化盆底肌群,從而促進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低頻脈沖電刺激干預可有效預防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發(fā)生尿潴留,減少殘余尿量,促進膀胱功能恢復,并可改善盆底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