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玄宗李隆基在泰山舉行了封禪大典。返回東都洛陽后,李隆基宴請百官及各國使節(jié)。是夜,洛陽城內華燈璀璨,群英薈萃。大臣蘇颋作詩記錄了當時的盛況:“東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會公卿。樓臺絕勝宜春苑,燈火還同不夜城。”這是大唐的高光時刻,也是古代中國最為輝煌的盛世。
洛陽是隋唐的東都,不僅有繁華的城市,也有秀美的山水。李隆基經常往返于長安、洛陽兩京,想必洛陽城周邊的山水也讓他心醉吧。有一年春天,李隆基宴請兩相等官員,微醺之時,他想起在洛陽郊外游玩的情景,作詩曰:“野霽伊川綠,郊明鞏樹紅。冕旒多暇景,詩酒會春風?!痹娭械摹耙链ā痹诼尻柍悄?,從河流來看,指伊河(伊水);從地域來看,指南起陸渾湖,北至龍門山這段伊河流域,基本上是今伊川縣所轄區(qū)域。這里是筆者的故鄉(xiāng)。
年少時讀書考學,志在四方,總想著離開家鄉(xiāng),到大城市闖蕩。但隨著年齡增長,在大城市立足了,走的地方也多了,反而愈發(fā)思念家鄉(xiāng)。伊川的山水總是讓我魂牽夢縈。
小時候,伊川縣城東邊的伊河畔有很多小溪和淺灘,我們稱之為“河灘”;縣城西邊是一大片荒山坡,我們稱之為“西坡”。每年夏天,我都會帶著弟弟妹妹到河灘捕魚游玩。我們提著小桶,拿著網(wǎng)兜,一路往東走出縣城,沿著蜿蜒的小路,穿過一片綠油油的菜地和茂密的樹林,就來到了河灘。在一汪汪淺淺的水灘中,我們捕魚、戲水、撿拾漂亮的石頭。那時候的魚真多啊,用網(wǎng)兜在水中一舀,就能撈到好幾條活蹦亂跳的小魚。西坡雖然是荒山坡,但依然充滿生機。那里有很多野生酸棗樹,一到秋天,漫山遍野還開滿了黃色的野菊花。我和小伙伴們上西坡摘酸棗、采菊花,享受著無憂無慮的童年。2000年后,伊川縣大力植樹造林,那時我正讀高中,學校就在西坡邊。我和老師、同學們經??钢z頭、鐵鍬到西坡挖坑種樹、義務勞動。一棵棵小樹逐漸把荒山點綠。
如今,昔日的河灘成為了國家濕地公園,曾經的西坡已變成郁郁蔥蔥的荊山森林公園和西山植物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色發(fā)展:“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xiāng)愁?!币链ǖ陌l(fā)展,正是美麗中國的縮影。家鄉(xiāng)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越來越好,也越來越讓人思念。
上大學后,只有假期才能回鄉(xiāng)。記得有一年到家時已是深夜,母親一直在等我。聽到我到家的聲音,母親沖出門,激動地拉著我的手。我想,這就是世間最濃的情吧。工作以來,回鄉(xiāng)的時間更少了。回家前,父母打掃房間;到家后,親朋過來看望。明明是回家,但我卻成了家中的客。去年母親病重,我?guī)赣H輾轉多地就醫(yī),并多次回鄉(xiāng)陪護。這是工作以來,我在家鄉(xiāng)待的最長的一段時間。長時間在醫(yī)院,心情不免壓抑。在母親出院回家休息的時間,我出來透透氣,或獨自一人,或在弟弟妹妹陪同下登荊山、觀伊河。一遍又一遍地走,一眼又一眼地看,這么多年都沒仔細看看家鄉(xiāng)的山水了。行走之間,我也在祈求天地佑護母親早日康復。
站在荊山之巔,看落日云霞滿天;漫步伊水之濱,觀一江碧水北去。世事變遷,山水長在。宋人仲殊詞曰:“落日煙霞晴滿眼。欲仗丹青,巧筆彤牙管。解寫伊川山色淺。誰能畫得江天晚?!蔽羧怂鶎?,正如今人所見吧。
風景依舊,但歲月流逝,觀景之人的心境已然不同。年少時無憂無慮,成家立業(yè)后,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如今上有慈母重病臥床,中有事業(yè)步履艱難,下有幼子嗷嗷待哺。未到中年,已嘗中年苦??粗R中的眼角細紋和兩鬢若隱若現(xiàn)的白發(fā),想必千年之前歐陽修重游伊川時,也有這樣的感觸吧。
洛陽是北宋的西京,歐陽修金榜題名后在此開啟職業(yè)生涯,收獲事業(yè)與愛情。那時的他風華正茂,意氣風發(fā),經常游覽洛陽伊川的大好河山。“結綬當年仕兩京,自憐年少體猶輕。伊川洛浦尋芳遍,魏紫姚黃照眼明?!痹谝谅宕蟮?,歐陽修留下了一生最美好的青春記憶。但生活不是童話,事業(yè)與愛情雙豐收并不意味著“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漫漫人生,幾多坎坷,生活的歷練才剛剛開始。任職三年后,歐陽修離開洛陽。再至西都,已是十年后。
這十年,歐陽修輾轉多地為官。他忙于公務,再也沒有充足的時間游覽山水。孩子出生后,妻子每天要抱著孩子。孩子大一點了,夫妻二人要花時間輔導孩子功課。前有孩子奶奶“以荻畫地”教歐陽修認字讀書,他們夫妻對孩子的教育也斷然不會松懈。北宋公務員待遇不錯,但當時房價也高,歐陽修到四十多歲才買了第一套房。上有老、下有小、房價高、職場難,今天我們感受到的壓力,當年歐陽修一個也沒有落下。大家都不容易啊!
重游伊川,歐陽修作詩感嘆:“伊川不到十年間,魚鳥今應怪我還。浪得浮名銷壯節(jié),羞將白發(fā)見青山?!笔炅?,伊川的魚和鳥會不會埋怨我回來得太晚了?十年了,當年的壯烈氣節(jié)也被時間消磨得差不多了吧。
人生就是這樣,胸有凌云壯志,看遍千山萬水,最終還是要面對生活中的柴米油鹽。生活不易,但初心不可忘。只有“心無旁騖腳踏實”,才能“守得云開見月明”。人人都有低谷,經歷低谷,才會走向高峰。十年之嘆后,歐陽修調整心態(tài),繼續(xù)踏踏實實地努力。他堅守初心,始終清廉勤勉,終成一代儒宗和名垂青史的政治家。
當然,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取得歐陽修那樣的成就,大部分人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歸于尋常。人生要學會釋然。凡事盡力,但不強求,問心無愧就好。執(zhí)拗于心結,不如寄情于山水。
唐天寶年間,詩人李頎在洛陽送別好友劉晏。微風拂面,伊水潺潺,望著好友遠去的背影,李頎寫下“舉世皆親丞相閣,我心獨愛伊川水”的佳句。
劉晏是著名的神童,他的名字上了《三字經》,為歷代小朋友傳頌(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后官至宰相,政績斐然,猶擅為國理財,是史上著名的財政專家。與好友相比,李頎就顯得黯淡無光了。年輕時,他漫游兩京,傾財結友,結果遭輕薄子拋棄。這讓他痛心,亦使他醒悟:那些酒肉朋友終究靠不住,“男兒立身須自強”。他閉戶十年,專心讀書,終于進士及第。然而,現(xiàn)實與理想是有差距的。當了官卻仕途不順,他久不得志,后來干脆辭官歸隱,從此寄情山水。
在嵩山潁水間,李頎釋然了,反而成就了一番別樣人生。他豪邁灑脫,歸隱后依然喜歡與朋友飲酒縱歌。但這時他的朋友圈里只有那些志同道合的摯友,包括王維、高適、王昌齡、綦毋潛等。只要讀過《唐詩三百首》,對這些名字都不會陌生吧。他們你來我往,經常寫詩唱和,不經意間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千年過去了,曾經不可一世的王侯將相,人們能記得幾個?而李頎和他朋友們的詩歌卻代代傳詠,成為億萬中國人共有的心靈家園。
山水,詩歌,朋友誼,故鄉(xiāng)情……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持續(xù)兩年了,在人們回鄉(xiāng)、訪友、旅行依然受限的情況下,這些美好的事物顯得更加珍貴。2022年的新春,很多人都就地過年,沒有回鄉(xiāng)。在這本應闔家團圓的日子,在外的游子更加想念故鄉(xiāng)的山水和親友。
“歲華空復晚,鄉(xiāng)思不堪愁。西北浮云外,伊川何處流。”大年初二的傍晚,我?guī)Ш⒆幼咴诒本┪鞫h(huán)的濱水步道上。看著靜靜流淌的河水和天邊美麗的晚霞,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唐人劉方平這首詩。孩子們無憂無慮地奔跑嬉戲,他們依偎著父母,卻不知父母心中在想著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