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站到最后的時候,我就深吸一口氣,在心里鼓勵自己:加油,就像士兵訓練一樣!” 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大三學生宋曉譜在回憶冬奧禮儀培訓時這樣說道。作為北京賽區(qū)頒獎廣場頒獎禮儀志愿者中的一員,宋曉譜在冬奧會上用自己美好的儀態(tài)展現(xiàn)當代大學生的風采。“梅花香自苦寒來”,從開始參加集中訓練和相關培訓的宋曉譜,就像是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蛻變。
舞蹈專業(yè)的學生在禮儀服務方面更具有優(yōu)勢嗎?或許從儀容儀表方面來說,可能她們會有些優(yōu)勢,但對冬奧志愿者的要求,特別是頒獎禮儀崗位,無可厚非地說:“所有禮儀志愿者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即便是從3歲就接觸舞蹈,13歲來到北京接受專業(yè)中國舞訓練的宋曉譜,也需要在不斷的培訓中磨練自己,使得頒獎動作更加標準。
宋曉譜有扎實的舞蹈基礎以及出色的身體控制能力,但之前多年練舞養(yǎng)成的舞蹈走姿和動作習慣在冬奧志愿者培訓中還給她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單是引導手勢,宋曉譜就練習了好幾天。她說:“每天都重復同樣的訓練,四個動作、四個手勢,我們會練上一整天,耳邊只有一、二、三、四的口號聲。”當被問到如果產(chǎn)生煩躁情緒怎么辦,她的回答只有兩個字:“堅持。”
可以說,訓練是宋曉譜冬奧志愿者之路上的“主旋律”。為保證動作精確到位,志愿者們的訓練難度極大,舉個簡單的例子,禮儀志愿者們的步速步幅需要統(tǒng)一,保證一分鐘走80步;托盤高度也要一致,每個人必須手握托盤后側三分之一的位置,不能有太大的偏差;引導手勢的高低和手型也是固定的,精確到手指的方向和角度。“禮儀服務崗位看著挺輕松,但實操起來卻很不容易,要求每個動作都細致入微。”宋曉譜說。要知道,頒獎儀式上用于盛放集體項目獎牌和吉祥物的托盤重達25斤,需要禮儀志愿者們托在手中至少半小時。想要在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頒獎儀式上做到完美,志愿者們就必須堅持日復一日的訓練。
“訓練當中我們遇到過很多困難,比如有些時候覺得很累,甚至有堅持不住的感覺,每到這個時候,同學們之間的相互鼓勵就會起到關鍵作用。尤其是集中封閉訓練,全體禮儀服務志愿者都在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我自然也不能落后,咬牙堅持著去做好每一個動作。”她說。而這一個月的特訓結束之后,宋曉譜也糾正了之前自己某些不規(guī)范的動作,并慢慢形成了肌肉記憶,身姿儀態(tài)以及和隊友們的隊列整齊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這種成就感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
為了全面提升自己對于冬奧知識的儲備,宋曉譜除了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冬奧培訓課程外,學習之余,她還堅持用托盤承重物進行手臂力量的鍛煉,以便在冬奧會上做好服務。
“抓好細節(jié)”,帶著“零難點”奔向冬奧會,“我很榮幸有機會參與到冬奧志愿者服務當中,在訓練的過程中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嚴謹’二字的力量。在冬奧賽時的頒獎儀式上,我和其他禮儀志愿者一起,把自己最好的精神狀態(tài)表現(xiàn)出來,為那一個個高光時刻添彩?!?宋曉譜驕傲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