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深厚積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xiàn),是全社會的道德標桿、精神標識、文明標記。
新時代,雷鋒精神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注入新的活力,越來越顯示出引領文明風尚、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
應廣大群眾和億萬學雷鋒志愿者的愿望,從 2022年起,本刊攜手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慈善公益報社》、中華慈善總會雷鋒專項基金辦公室開辟“最美學雷鋒新聞人物”專欄。評選范圍 :所選的個人或團體必須是雷鋒精神的傳承者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范踐行者 ;在建功崗位、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務等領域表現(xiàn)突出,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 ;有中央主要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事跡感人、真實可信。我們每月選擇十個典型人物(團隊)案例,推選為當月“最美學雷鋒新聞人物”。每年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將從月度“最美學雷鋒新聞人物”中評選出該年度“最美學雷鋒新聞人物”。
2022年新年伊始,低溫天氣“凍”真格、疫情多點再度“復蘇”也“動真格”。西安、河南、天津等地疫情再度考驗著我們,在廣大醫(yī)務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和各行各業(yè)黨員干部、社區(qū)工作者、志愿者、普通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戰(zhàn)勝了一波又一波的散點疫情。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那些在疫情期間用生命守衛(wèi)人民的白衣天使、警察、社區(qū)工作者、志愿者……以及那些英勇抗擊疫情的普通人,“時代英雄”是對他們最恰當?shù)脑忈?!本期,我們推出“最美學雷鋒新聞人物”——2022年1月雷鋒榜。
媽媽給孩子做核酸卻被叫阿姨的“大白”
近一段時間,疫情時有反復,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疫情面前我們沒有退路可言,只有積極應對,才能遏制住病毒的傳播。
在這場阻擊戰(zhàn)中,醫(yī)護人員無疑是第一線戰(zhàn)斗人員,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是一群可敬的人。
1月7日,河南鄭州的疫情出現(xiàn)小范圍反彈,醫(yī)護人員不得不再次穿上厚重的防護服,開始檢測核酸。
在這其中,發(fā)生了感人的一幕。一位醫(yī)護人員在給兩個孩子檢測核酸時,他們禮貌地對她說:“謝謝阿姨?!逼鋵嵾@位醫(yī)護人員就是孩子的媽媽,因為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兩個孩子并沒有認出她。
據(jù)悉,這位媽媽在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曾支援過武漢。對于孩子們來說,媽媽出差已經(jīng)是家常便飯的事了,身穿防護服的媽媽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山東漸凍癥小伙給西安捐10噸菜,“西安也是自己的家”
1月3日,山東“漸凍癥”小伙兒張為和其他五位好心人集資2萬元采購的10噸胡蘿卜運抵西安市雁塔區(qū),由當?shù)卣y(tǒng)一分發(fā)給居民。隨后,“山東漸凍癥小伙和朋友為西安捐贈10噸胡蘿卜”這條話題,在網(wǎng)友的不斷關注下,上了熱搜。
出生在山東菏澤的張為,自幼父母離異,被爺爺奶奶帶大。16歲那年被確診為“漸凍癥”,張為逐漸喪失直立行走的能力,只能依靠雙手、雙腳挪步。2017年10月,張為來到了西安。當時發(fā)著高燒的他,在西安火車站遇到好心人將他安頓到賓館并替他在網(wǎng)上發(fā)布了求助信息。自此,張為與西安結緣。
他說:“這個世界給我的愛太多了,我必須回報。”“五一”勞動節(jié),張為會買礦泉水送給環(huán)衛(wèi)工人和交警;“六一”兒童節(jié),張為會早早給孤兒院的孩子們細心挑選無毒環(huán)保的彩筆……在西安,張為還簽訂了遺體器官捐贈書,自知身患絕癥,張為為了將器官健康地留給他人,日后能幫助到更多的人,自己盡量少吃藥,以減少對器官的損害。
這次西安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已回菏澤定居的張為想為西安做點事情。他把想要向西安捐物資的想法告訴了同社區(qū)的鄰居牛振華,兩人一拍即合,集資2萬元后,考慮到胡蘿卜可蒸可煮,易于存放,決定為其捐贈10噸胡蘿卜。
萬份“愛心餐” 溫暖抗疫人
1月8日,來自河南的救護車司機吃上“愛心餐”。
2021年5月,陜西省渭南市“90后”青年許凱與朋友一起在西安創(chuàng)辦了“愛心共享廚房”,其初衷是為醫(yī)院患者家屬提供做飯的地方。后來受疫情影響,“愛心共享廚房”暫停營業(yè)。許凱和他的團隊決定利用“愛心共享廚房”免費為一線抗疫人員送餐。
從2021年12月27日開始,許凱組建了32人的志愿者團隊,每天精心制作出1000多份“愛心餐”。目前,已有逾萬份“愛心餐”被送到抗疫一線人員手中。
“一天做飯成本約5000元,我和團隊的人一起分攤?,F(xiàn)在有不少愛心人士主動提供幫助,不斷有物資運進廚房所在的庭院,花費逐步降低,大家都有信心堅持到疫情結束。雖然我們都不富裕,但‘愛心餐是我們對抗疫一線人員的敬意。”許凱說。
河南78歲白發(fā)村醫(yī)奔赴抗疫一線 :兒女不同意,但這是我的本分
河南禹州這位老人叫李二西,是禹州市方崗鎮(zhèn)朱溝村人,在村里做了58年的村醫(yī),是附近村子里年齡最大的在崗醫(yī)生。
2021年年末,他的老伴過世了,雖然悲傷,但老人還不想進城跟兒女生活,仍然在村里工作生活,“我啥時候干不動了,啥時候歇”。
河南禹州暴發(fā)疫情后,朱溝村也加強管控,要對全村進行核酸檢測。
1月3日晚上6點多,李二西得知當晚就要開始全村核酸檢測,接下來每天還要給全村2100多人開展一次核酸采樣。
“作為村醫(yī),我需要參加、也必須參加。孩子們怕我年齡大了,但我的本分就是行醫(yī)助人,這么多年都干了,現(xiàn)在疫情這么嚴重,不參加的話,我睡都睡不著?!?/p>
1月4日零點過后,村里的防疫物資準備就緒。聽到村里的大喇叭響后,李二西馬上起身,頂著夜色趕往村部。
山東兵哥哥用津貼購買16.7噸土豆捐給西安
1月1日,在山東德州黑馬農貿批發(fā)市場內,滿滿一車承載著山東人熱情的新鮮土豆即將出發(fā)去往西安。這是德州籍現(xiàn)役軍人高瑞澤委托家人向西安捐贈的15噸土豆,用于支援西安市民抗擊疫情。
“媽媽,疫情當前人人有責,作為軍人的我責無旁貸,我想把所有津貼買蔬菜捐給西安。這是我的一份心意,您幫我聯(lián)系?!?021年12月31日,高瑞澤在與母親呂曉鳳通過電話時,談到由于疫情防控措施升級,西安戰(zhàn)友說自己家蔬菜緊缺,他主動提出要捐款,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年23歲的高瑞澤是火箭軍某部的現(xiàn)役軍人,還是學生時,他就經(jīng)常與做義工的媽媽參加志愿服務,母親用熱心公益的行動給他樹立了最好的榜樣。
當兒子提出想法后,呂曉鳳便抓緊時間聯(lián)系德城區(qū)武裝部和退役軍人事務局幫忙聯(lián)系貨源和接收單位,“區(qū)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領導只用了一天時間就聯(lián)系好了,當天下午就能發(fā)貨,路程12小時,第二天一早就能將菜送到西安?!?/p>
疫情下千名學生志愿者早起為同學送餐:總有人要挺身而出
西安800多名大學生志愿者為全校送餐。陜西長安大學2021年12月中旬因疫情嚴格實行分區(qū)封閉化管理,嚴格落實學生社區(qū)網(wǎng)格化管理,學生在宿舍保持制動,開展在線學習,不串門、不聚集。800多名學生志愿者每天早起為封閉在宿舍的同學們送餐。與此同時,在各個宿舍的同學們把用餐需求和加油感謝的內容以手繪的形式畫出,貼在宿舍門外,這一張張圖在網(wǎng)絡刷屏,感動很多人。
“他們只是普通學生,但當抗疫之戰(zhàn)打響時,他們可以成為組織者,在核酸檢測的隊伍里維持秩序,他們也可以成為送餐員,在樓道里來回穿梭?!遍L安大學老師感慨道。
鄉(xiāng)村醫(yī)生墊紙箱“滑雪”進山,為村民采集核酸
蜿蜒的山路上,白雪皚皚,一名身穿防護服的男子坐在雪地上,下面墊著紙箱子,順著坡路在緩慢滑行。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奔赴核酸現(xiàn)場的方式?!盎钡哪凶咏性S文選,今年41歲,是河南鞏義市新中鎮(zhèn)教練坑村村醫(yī)。由于剛下過大雪,路滑不好走,這次是進山入戶,為村民們上門做核酸檢測的。
近段時間以來,許文選的主要工作就是協(xié)助醫(yī)護人員做核酸檢測,他們每完成一次核酸檢測,需要從早晨七點多開始,一直忙碌到下午一點左右才能吃到午餐。
許文選回憶,前幾天剛下過大雪,次日,便接到做核酸檢測的通知。村莊在山里面,下完大雪路上未及時清理,積雪很厚,車用不上,于是就和醫(yī)護人員一起,進村為村民做核酸檢測。他說,他是農村的,小時候愛打雪仗,路上,突然萌生了“滑雪”的想法,于是便找個紙箱子坐在上面,滑行了很遠。
“教練坑村有9個居民小組,村民住得比較分散?!痹S文選告訴記者,村民大多是一些老弱病殘的留守人員,大約有100多口人,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路比較滑,為了考慮大家安全,他們才上門做核酸,入戶進行采集。
不料,許文選“滑雪”的鏡頭被人發(fā)到網(wǎng)上,瞬間走紅了。當晚,他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沒有想到,視頻會那么火,完全出乎意料,自己只是盡其所能,早日戰(zhàn)勝疫情,回歸正常生活。在農村這種情況太平常了,這將更加激勵我把群眾的核酸做好,更好地給群眾提供醫(yī)療服務,讓他們更健康,幸福?!?/p>
“滯留者”變“志愿者”,“95后”小伙走上“疫”線
今年25歲的陸遠是土生土長的江蘇南京人,喜歡攝影的他,乘著年假的機會,于12月18日飛抵西安旅游。因西安疫情滯留當?shù)兀瑥?2月23日開始,他在西安市蓮湖區(qū)環(huán)城西路街道西儀社區(qū)當起了志愿者。他的西安“同事”、南京同事和家人,大家都對這個年輕有擔當?shù)男』镔澆唤^口。陸遠服務的西儀社區(qū)工作人員和居民說,他讓西安人民切實感受到了南京人的溫暖。
“一開始我很煩躁,就想著要走,甚至有徒步到寶雞的打算,可后來了解到西安的疫情后,慢慢冷靜下來了?!标戇h說,當時滿腦子就是夏天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出現(xiàn)疫情時的畫面,那時自己就住江寧區(qū),家人每隔兩三天就要參加核酸檢測,由于檢測人員較多,有幾次一直到凌晨兩三點才做完。
“在等待做檢測時,身邊一直有志愿者陪伴著,他們熱情而細心的服務感動了我。七八月份的南京正值盛夏,志愿者們的衣服濕透了,喉嚨喊啞了……當時的我,切身感受到了他們的辛苦?!标戇h說。
正是因為有了那次經(jīng)歷,陸遠滯留西安后,想到了當志愿者,為西安市抗擊疫情貢獻南京人的力量。
陸遠在西儀社區(qū)的核酸采樣點當志愿者,他每天穿戴著防護服、N95口罩和手套,拿著消毒的酒精噴霧,在采樣點幫忙掃碼、搬物資、維持秩序。一天忙完,第二天繼續(xù)重復工作,一日三餐往往是丟了碗筷就去小區(qū),上門給隔離人員送菜并幫忙扔垃圾。
陸遠喜歡攝影,每天還比其他志愿者多了一項工作——拍照記錄戰(zhàn)“疫”。
賈士忙,真是忙!
12月4日,哈爾濱市道外區(qū)的一個滑雪場,“大白”們正忙碌著。從大門、前臺,到衣柜、儲物柜,來自河北的志愿者賈士忙和同事一處不落地做了物體表面核酸樣本采集。提起賈士忙的名字,哈爾濱市道外區(qū)疾控中心的幾位工作人員都說他“很特別”。
9月,中秋節(jié)剛過,哈爾濱市巴彥縣發(fā)生疫情,賈士忙正在老家河北辛集打零工。上網(wǎng)看到當?shù)赜姓心贾驹刚叩墓妫m著家人,坐著火車,一路跑來哈爾濱。
幾個月過去,哈爾濱新一輪疫情出現(xiàn),賈士忙除了身上多了件道外區(qū)疾控中心提供的棉服,仍然是一名不要任何酬勞的志愿者,他住在疾控中心提供的宿舍,幾乎身無分文。
7月,鄭州暴雨。賈士忙在短視頻平臺上刷到了搶險現(xiàn)場的直播,從那時起,他產生了做志愿者的沖動。一轉眼,這條“志愿之路”賈士忙已經(jīng)走了近半年。半年間,有人支持、鼓勵,也有人不理解,還有人說他這是“年輕人作秀”。但賈士忙不解釋那么多,也不想那么多。正如他“朋友圈”里說的那樣:“一個人,一個背包,一腔熱血,撐到了現(xiàn)在?!?/p>
人說三十而立,得有自己的一份事業(yè)。但1991年出生的賈士忙說,自己還沒顧上思考是不是要把做公益當成一份事業(yè)?!氨M我自己所能,去幫助更多的人。我也沒想過要讓多少人像我一樣做志愿者,我只是能幫一個就幫一個?!?/p>
“我想的,就是這么簡單?!?/p>
暖心!西安一房東連續(xù)4天免費給81位學生房客做飯
新年伊始,自西安本輪疫情暴發(fā)以來,許多人都在為防疫默默付出。有這樣一位房東,為了能讓年輕的租客們吃上熱乎乎的飯菜,他動員全家,自掏腰包,竭盡所能。
2021年12月23日零時起,西安市全市小區(qū)(村)、單位實行封閉式管理。家住西安市興善寺西街的明庭貴和他的81位租客都無法出門。明庭貴受業(yè)主委托代管這些出租房,而這些租客近80%都是學生。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明庭貴告訴記者:“當時考慮到這些年輕的孩子,從23日已經(jīng)扛到27日,4天的時間都是靠吃泡面、零食過來的,我就想到給大家提供一頓熱飯。12月27日晚上,我自己手寫了一個征求意見稿,發(fā)到每個房子的群里,征求這些孩子的意見?!?/p>
明庭貴的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明庭貴立馬就組建了微信群,讓租客在群里“接龍”預約,他按照預約準備食物。此后,在母親和妻子的幫助下,明庭貴一家人開始為做飯忙碌。
吃飯的人多,為了做好防疫工作,明庭貴把預約吃飯的人每5人分為一組,一組人打完飯再通知另一組人來。土豆絲、尖椒炒蛋、手撕包菜、鍋盔、煎餅、蛋炒飯、燴麻食等,一道道熱氣騰騰的飯菜溫暖了租客們的心。
租客王娜說:“我們房東還有他媳婦和他媽媽每天給我們做飯,他媳婦都懷孕四五個月了,我才看到,確實挺感動的。端到那碗飯的時候內心很高興,感覺很親切?!?/p>
自掏腰包為大家免費做飯的行為不僅僅讓租客們感動,也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關注。小區(qū)物業(yè)、社區(qū)干部知道他的情況后,盡力為他提供方便。不少租客和愛心人士發(fā)來的紅包和捐款卻被他一一謝絕。
明庭貴說:“我真的是發(fā)自內心的,當所有的網(wǎng)友給我這么高評價、給我點贊的時候,我都特別感動?!?/p>
(責任編輯: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