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巖
摘要:目的:探討兒童神經性厭食癥患者的護理方法。方法:選擇2022年2月至2021年1月我院接診的62例兒童神經性厭食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照組患者接受護理的過程中采用常規(guī)方式,觀察組患者接受護理的過程中需要融入安全護理、心理護理、生活護理以及特殊護理干預等方面的內容。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護理之后,患者家屬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整體更高,生理指標整體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結論:在針對兒童神經性厭食癥患者實施護理過程中,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方式來說,在護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融入安全護理、心理護理、生活護理以及特殊護理等方面的內容,不僅能夠使得患者的生理指標得到有效改善,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患者家屬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提升。
關鍵詞:兒童;神經性厭食癥;患者;護理
所謂的神經性厭食癥,主要指的就是患者受到精神因素所帶來的影響不同程度的發(fā)生拒食的情況,而在進食量不足的問題長期無法得到有效改善的情況之下,兒童的體重也會相應減輕,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的問題,引發(fā)發(fā)育遲緩的情況。此類疾病的患者多數(shù)為兒童,尤其是伴隨著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速度的進一步加快,家長對于孩子的關注程度也在持續(xù)提升,也有很多家長出現(xiàn)了溺愛孩子的情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很多兒童出現(xiàn)了不良的飲食習慣,進而導致身體發(fā)育過程中身體的營養(yǎng)需求無法得到充分滿足,進而引發(fā)神經性厭食癥的問題。文章就具體探討了兒童神經性厭食癥患者護理的相關問題。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22年2月至2021年1月我院接診的62例兒童神經性厭食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成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包含的患者例數(shù)均為3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齡3至14歲,平均年齡(7.3 ± 2.1)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齡4至15歲,平均年齡(7.5 ± 2.4)歲.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實際接受護理的過程中采用常規(guī)方式,護理人員一方面要能夠做好與患者本人以及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工作,深入把握患者的病情情況以及發(fā)病原因情況,并且將收集到的相關信息及時反饋給醫(yī)生,方便醫(yī)生能夠針對性地進行患者治療方案的制定。護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護理人員一方面要能夠做好醫(yī)生治療的配合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做好針對患者的生活指導工作,做好針對患者的健康教育,進而達到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的目的。
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護理的過程,需要在對照組患者護理方法的基礎之上融入心理護理、生活護理、安全護理以及特殊護理等方面的內容[1]。首先,從生活護理以及安全護理的角度來進行分析,護理人員要能夠對于患者的疾病表現(xiàn)形式、病情嚴重程度以及疾病的發(fā)生原因有初步的把握,針對相應的生理衛(wèi)生知識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屬進行滲透,使患者能夠了解不按時進食或是進食量不足會給身體造成哪些方面的危害,做好針對患者的飲食指導工作,促使患者能夠主動配合進食進而有效提升患者對于治療的配合度,使患者的病情能夠盡早得到有效改善。通過誘導進食以及勸解進食的方法,同時有效優(yōu)化患者的進食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促進患者飲食質量的改善飲食。要能夠充分結合患者日常的喜好,但是每餐需要控制好進食量,避免患者出現(xiàn)暴飲暴食的情況。初期在對患者進行干預的過程中,要盡量選擇容易消化而且柔軟的飲食[2]。除此之外,還要關注為患者提供的食物的色、香、味,使得食物能夠對于患者的食欲給予充分的刺激,適當增加患者水分的攝入量。護理人員在與患者進行溝通的過程中,要能夠做到態(tài)度和藹,盡可能的對自己的語言進行斟酌,通過語言對患者的食欲進行刺激,有效強化患者的飲食興趣。在監(jiān)督患者進食的過程中,要能夠避免患者出現(xiàn)將食物吐出的情況,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則需要強制性的對患者進行對癥處理以及支持治療。由于患者在長期存在進食障礙問題的前提之下,身體的電解質也會呈現(xiàn)出紊亂的狀態(tài),要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針對患者做好基礎護理,必要的時候需要通過靜脈營養(yǎng)或是鼻飼營養(yǎng)的方式輔助患者進食,使得患者身體新陳代謝的需求能夠得到充分滿足。其次,要能夠做好針對患者的心理干預,護理人員在與患者接觸的過程中要能夠主動優(yōu)化與患者之間的關系,與患者交談的時候盡量保證態(tài)度的接納和藹、親切、信任以及尊重,對于患者存在的疑問要能夠耐心地給予解答,盡可能地減少各種不良刺激給患者飲食帶來的影響,盡可能地減少各種意外因素帶來的挫折,包括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家庭關系以及家庭溝通模式所存在的挫折等,盡可能的減少無效溝通。在對患者實施健康知識宣教的過程中,要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方法的科學性,使患者自我認可的程度以及自我接納的程度都能夠得到有效提升。而對于一些已經進入到青春期的患者來說,要使他們能夠認識到受到激素分泌因素所帶來的影響 ,身體逐漸變得豐滿是一種正?,F(xiàn)象,自己的身體不再如成年一般瘦弱,這是一種健康的也是可喜的狀態(tài)。尤其是對于兒童期逐漸向青少年期過度的患者來說,尤其需要做好針對這一方面的健康宣教。在對患者實施干預的過程中,要引導患者科學的參加體育鍛煉以及保證進食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對于患者自身所存在的優(yōu)點要能夠深入的進行挖掘,多給予患者一些接納以及肯定,并且盡可能地使患者能夠肯定以及接納自己。對于患者內心的感受護理人員要能夠主動鼓勵患者進行表達,使得患者能夠掌握正確的進行負面情緒排解的方法,引導患者多參予打球、跑步、做健身操等方面的活動。針對相應的護理計劃,要與患者本人及患者家屬共同討論制定,做好針對患者生活以及學習的安排工作。在保證患者學習的基礎之上,還需要引導患者加強體質鍛煉,在日常學習中,真正做到勞逸結合。最后,從患者特殊護理的角度來進行分析,要能夠針對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液體的補充、進食以及飲食計劃的制定進行明確的時間表的制定,監(jiān)測患者的飲食量以及患者的體重,教會患者正確的飲水和營養(yǎng)的攝取技巧,多為患者安排一些高熱量以及高蛋白的食物。在飲食許可的范圍之內,盡可能的根據(jù)患者的喜好提供飲食,如果患者是由于精神因素而帶來的飲食問題,則需要能夠針對性地對患者實施護理,如果患者自身存在情緒緊張以及抑郁的問題,進食的過程中則需要注意對患者進行觀察。護理人員要能夠盡可能地陪伴患者進餐,必要的時候進行喂食以及勸食,如果患者自身存在嚴重拒食的情況,則需要聯(lián)系醫(yī)生為患者提供靜脈營養(yǎng)或是鼻飼。
2結果
3討論
所謂的神經性厭食癥,主要指的就是患者有意識的對自己的飲食進行嚴格限制,進而導致身體出現(xiàn)嚴重發(fā)育不良的狀態(tài),整體身體形態(tài)極度消瘦,導致患者的體重下降,相比于正常標準來說明顯較低[3]。對于兒童神經性厭食癥患者來說,此類問題會導致患者的發(fā)育停滯,影響患者身體的正常生長,進而給患者后續(xù)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影響。對于兒童神經性厭食癥患者來說,一部分患者是擔心自身的身形過于肥胖或是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導致自身的正常進食出現(xiàn)障礙,神經性厭食癥本質上就屬于一種進食障礙。在兒童群體中,神經性厭食癥的發(fā)生概率相對較高,尤其是對于一些身體正在發(fā)育并且逐漸開始進入到青春期的女孩來說,發(fā)病率整體更高[4]。兒童神經性厭食癥患者多數(shù)伴有性格以及精神方面的缺陷,尤其是對于一些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受到外部社會因素以及家庭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往往會對自己身體的肥胖產生強烈的恐懼,過度關注自身的體型以及體重,進而在面對進食的時候出現(xiàn)特殊的態(tài)度以及特殊的行為[5]。很多年齡較小的患者都會出現(xiàn)過度運動或是過度限制飲食,進而維持自身身體形態(tài)的行為,盡可能地通過避免進食達到控制自身體重以及減輕自身體重的目的。從臨床調查研究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很多患者在發(fā)生神經性厭食癥的過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抑郁情緒。由于情緒長期處于低落的狀態(tài),而且同時伴有情緒容易沖動而且不穩(wěn)的情況,尤其是在進食的過程中難以保持情緒的平靜,進而導致身體出現(xiàn)內分泌紊亂、代謝不良以及營養(yǎng)方面的問題。而對于兒童神經性厭食癥患者來說,體重的下降或是無法按照正常的規(guī)律增長,導致患者的體重明顯低于同齡孩子或是正常標準,還會引發(fā)一系列生理功能方面的改變,給患者帶來終身的不良影響,嚴重者甚至會威脅生命。
從神經性厭食癥發(fā)病機制以及病因的角度來進行分析,不僅包含家庭、心理方面的因素以及社會文化方面的因素,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生物學方面的因素以及患者自身性格方面的因素。有些患者由于曾經處于過度肥胖的狀態(tài),進而導致遭到身邊同齡孩子的嘲笑,進而在后續(xù)的成長過程中過度追求苗條。也有一部分患者過度追求自身身材的完美以及自身外貌的完美,缺乏正確的自我評價。也有患者存在家族性的肥胖、抑郁癥以及進食障礙等方面的問題,而相比以往來說,最近幾年兒童神經性厭食癥的發(fā)生概率呈現(xiàn)出了整體上漲的趨勢,從以往的調研情況來看,兒童神經性厭食癥患者普遍有著對于肥胖強烈的恐懼感,他們往往會將過多的精力放在體重以及體型的維持方面,其最為主要的行為目的就是避免體重以及體型的變化,在飲食的過程中存在特殊的行為以及態(tài)度。例如:部分患者擔心主食會導致自己發(fā)胖,進而一味地以青菜來代替主食,也有部分患者伴有抑郁情緒,進而出現(xiàn)不思飲食的情況。
從神經性厭食癥患者自身特點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第一,神經性厭食癥患者由于存在營養(yǎng)攝入不足的問題,機體的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滿足,加之患者自身存在厭食以及過度催吐等方面的行為,進而導致體重下降,出現(xiàn)身體方面的不適。其次,身體的代謝功能無法正常發(fā)揮。由于患者長期存在厭食的問題而且難以得到有效改善,拒絕食用一些富含豐富營養(yǎng)的食物,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以及脂肪方面都存在攝入嚴重不足的情況,加之部分患者存在嘔吐、引吐以及大量胃液丟失的情況,導致身體的酸堿平衡被打破。第三,焦慮及抑郁情緒。由于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整體較差,為了實現(xiàn)控制自己體重的目的而出現(xiàn)催吐或是拒絕飲食的情況,久而久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負面情緒,導致患者的焦慮以及抑郁情緒加重。多數(shù)患者都同時伴有軀體不適的情況,在對此類患者實施干預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能夠積極的對患者實施治療,另一方面也需要采取有效以及系統(tǒng)的護理措施對患者實施干預,進而使得臨床治療的效果能夠真正得到有效強化。
綜上所述,在實際針對兒童神經性厭食癥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過程中,相比于采用常規(guī)方式對患者實施護理來說,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基礎之上為患者融入生活護理、安全護理、特殊護理以及心理護理等方面的內容,不僅能夠使得患者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得到進一步提升,也能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標。
參考文獻:
[1]張慶玲,佘兮,董蕾,褚玲玲,許汝福.神經性厭食癥患者體育活動干預效果的系統(tǒng)評價[J].護理學報,2021,28(02):42-
46.
[2]瞿豐,張展籌.基于家庭的護理干預對女性青少年神經性厭食癥患者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1,28(01):135-
138.
[3]臧麗麗,赫軍.神經性厭食癥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營養(yǎng)治療與護理1例[J].實用醫(yī)藥雜志,2020,37(12):1127-1129.
[4]王琳.跟蹤回訪延伸護理在神經性厭食癥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20,17(10):1401-1403.
[5]唐杰,李威.個體化健康教育對40例神經性厭食癥患者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2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