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宗彬程傳麟鄧秀蘭林小鳳張 永3
(1.安徽馬鋼礦業(yè)資源集團南山礦業(yè)有限公司;2.華唯金屬礦產資源高效循環(huán)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3.國家金屬礦山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鋼鐵是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基礎,中國經濟增長離不開對鐵礦石的需求[1-2]。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對鐵礦資源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多,但我國鐵礦資源稟賦較差、貧礦多、富礦少,礦石共伴生組分多,礦物嵌布粒度細[3-4],大部分鐵礦石在入爐冶煉前均需經過選礦工藝篩選[5-6]。在當前鋼鐵行業(yè)供給側改革及環(huán)保限產的背景下,提高鐵礦資源的利用率對我國礦產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及鋼鐵工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對安徽某鐵礦石進行系統的工藝礦物學研究,為該鐵礦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論依據[7-11]。
礦石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見表1。
由表1 可知,該鐵礦石全鐵品位20.63%,鐵是主要有價元素;主要雜質礦物SiO2、Al2O3、CaO、MgO、K2O、Na2O 含 量 分 別 為33.78%,10.43%,1.54%,3.15%,0.848%,3.04%,礦石的堿性系數為0.11<0.5,表明該礦石屬于酸性礦石;有害元素S、P 含量較高,含量分別為1.15%和0.84%。
通過對礦石的光學顯微鏡分析表明,該鐵礦石的鐵礦物主要為磁鐵礦,含量19.42%,其次為菱鐵礦和赤鐵礦;金屬硫化物為黃鐵礦,含量2.05%;脈石礦物主要為鈉長石,其次為石英、黏土、角閃石、綠泥石、磷灰石、鐵白云石、鉀長石。礦石礦物組成及相對含量見表2。
礦石鐵物相分析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礦石中的鐵主要以磁鐵礦的形式存在,其鐵分布率為67.18%,碳酸鐵中鐵占全鐵的16.14%,赤鐵礦中鐵占全鐵的7.95%,其余鐵以硅酸鐵、硫化鐵形式存在。磁鐵礦是最主要的目的礦物,赤鐵礦為次要有用礦物,碳酸鐵、硫化鐵及硅酸鐵中的鐵約占總鐵的25%,這部分鐵較難回收。
(1)塊狀構造。礦石為致密塊狀,主要由淺色的脈石礦物和灰黑色的鐵礦物組成,形成塊狀構造(圖1(a))。
(2)浸染狀構造。礦石主要為灰白—灰綠色的脈石礦物,部分浸染粒度較細的鐵礦物呈無定向、星散狀分布于鈉長石、石英以及高嶺石等脈石礦物中,形成浸染狀構造(圖1(b))。
經顯微鏡下觀察,礦石結構主要有交代殘余結構、片狀及鱗片狀結構、浸染狀結構、粒狀結構,另有少量網格狀結構、假象結構。
(1)交代殘余結構。礦石中長石部分被黏土、綠泥石交代;磁鐵礦部分被赤鐵礦交代形成半假象礦。
(2)片狀、鱗片狀結構。黏土礦物呈鱗片狀集合體嵌布;綠泥石呈不規(guī)則片狀嵌布,并與鐵礦物、長石緊密共生。
(3)浸染狀結構。礦石中黏土礦物浸染細粒鐵礦物。
(4)粒狀結構。礦石中磁鐵礦呈自形、半自形粒狀嵌布;磁鐵礦呈他形粒狀與脈石礦物共生嵌布;假象赤鐵礦呈不規(guī)則細粒狀嵌布于脈石礦物中;黃鐵礦呈他形粒狀嵌布。
(5)網格狀結構。礦石中部分磁鐵礦裂隙被脈石礦物充填形成網格狀。
(6)假象結構。礦石中假象赤鐵礦呈不規(guī)則細粒狀嵌布。
(1)磁鐵礦。礦石中的磁鐵礦含量最高,是主要的有用鐵礦物,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粒狀集合體形式產出,裂隙被脈石礦物充填,具網格狀結構(圖2(a)),部分磁鐵礦呈不規(guī)則細粒狀嵌布于脈石中,部分被赤鐵礦交代形成半假象礦,具交代結構(圖2(b)),少量磁鐵礦呈他形粒狀與脈石礦物共生嵌布(圖2(c))。
(2)赤鐵礦。赤鐵礦為礦石中的次要有用鐵礦物,可分為原生赤鐵礦和次生假象赤鐵礦。礦石中的赤鐵礦主要為次生假象礦,少量為原生礦。假象赤鐵礦是在氧化條件下交代磁鐵礦而形成,因此仍保留了磁鐵礦晶形特征,并在空間分布上與磁鐵礦嵌布關系密切(圖2(b));另有少量赤鐵礦呈不規(guī)則細粒狀嵌布于脈石中(圖3)。
(3)黃鐵礦。黃鐵礦是礦石中主要的含硫礦物,在礦石中含量較少,主要呈他形粒狀嵌布于脈石礦物中,具粒狀結構(圖4)。
(1)長石。長石為主要的脈石礦物,礦石中的長石主要為鈉長石,少量為鉀長石。長石主要呈自形晶板狀嵌布,其中浸染細粒鐵礦物(圖5(a)),少量與碳酸鹽礦物共生嵌布(圖5(b))。有的長石表面發(fā)生黏土化、綠泥化等蝕變,并與鐵礦物緊密共生(圖5(c))。另有部分長石呈不規(guī)則板片狀、粒狀與鐵礦物嵌布關系密切,相互嵌布共生(圖5(d)),偶爾有長石與磷灰石和鐵礦物共生(圖5(e))。
(2)黑云母。黑云母在礦石中主要呈條柱狀與長石和鐵礦物共生嵌布(圖6(a)),部分黑云母還與石英、磁鐵礦相互共生(圖6(b))。
(3)黏土。礦石中的黏土主要為高嶺石,大多由長石次生蝕變而形成。黏土一般呈鱗片狀集合體嵌布,集合體中浸染嵌布細粒鐵礦物,具鱗片狀結構(圖7)。
(4)石英。礦石中石英含量次于長石,呈不規(guī)則粒狀產出,與鐵礦物、長石、黑云母緊密共生(圖8)。
(5)角閃石。礦石中的角閃石主要為陽起石,呈柱狀與長石和鐵礦物共生嵌布(圖9)。
(6)其他脈石。綠泥石主要呈不規(guī)則片狀嵌布,常與鐵礦物、長石緊密共生(圖10(a))。碳酸鹽礦物在礦石中主要為鐵白云石、菱鐵礦和方解石,主要呈粒狀集合體嵌布,常與長石、磁鐵礦緊密共生(圖10(b))。
利用偏光顯微鏡對礦石中的主要有用礦物磁鐵礦、赤鐵礦和主要脈石礦物長石(由于鈉長石和鉀長石在顯微鏡下不易區(qū)分,因此歸在一起統計)、石英進行工藝粒度分析,礦物工藝粒度分布見表4。
由表4 可知,有用鐵礦物粒度主要分布在-0.07 mm,其中磁鐵礦和赤鐵礦分布率分別為65.46%和90.57%,-0.03 mm 分布率分別為36.35%和72.56%,+0.15 mm 分布率分別為14.04%和2.55%,可見磁鐵礦和赤鐵礦的粒度以微細粒嵌布為主,不均勻分布;因此,為了提高有用礦物的單體解離度,需要對鐵礦石進行細磨;脈石礦物長石和石英在-0.07 mm 的分布率分別為35.98%和53.34%,在選礦過程中,可采用階段磨選工藝。
(1)安徽某鐵礦石中的鐵為主要有價元素,全鐵品位20.63%,SiO2、S、P 等有害雜質含量較高。礦石中的主要有用鐵礦物為磁鐵礦和赤鐵礦,其余鐵以硅酸鐵、硫化鐵及碳酸鐵形式存在。脈石礦物主要為鈉長石,其次為石英、黏土和角閃石等。
(2)礦石中塊礦具塊狀構造和浸染狀構造。在顯微鏡下觀察,各種礦物主要具交代殘余結構、片狀及鱗片狀結構、浸染狀結構、粒狀結構、網格狀結構。磁鐵礦主要呈現自形—半自形粒狀賦存于長石等脈石礦物中,部分呈不規(guī)則細粒狀嵌布于石英等脈石中,少量磁鐵礦呈他形粒狀與脈石礦物共生嵌布。
(3)礦石中的磁鐵礦和赤鐵礦工藝粒度分布較細,半數以上分布在-0.07 mm 粒級,2 種礦物在-0.07 mm 的分布率分別為65.46%和90.57%,在-0.03 mm的分布率為36.35%和72.56%;脈石礦物長石在-0.07 mm 的分布率為35.98%,次要脈石石英的分布率為53.34%,可采用階段磨選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