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云廣
旅行的意義在于能夠創(chuàng)造機緣,遇見一個更真實也更自由的自己。登山旅行尤甚,登一座罕有人至的無名之山的旅行則更甚。
于浸染紅塵日久的人而言,登山不只是一件具有儀式感的事情,更是一種有著實在價值的行動——每向上登攀一步,就離一個更為本真的自己近了一步,就距人類“自然之子”的最初身份近了一步。
山中可以賞花。多才的詩人們以其詩句中清新迷人的意象一再地向世人發(fā)出邀請。王維說,“人閑桂花落”; 劉禹錫說,“山桃紅花滿上頭”;歐陽修說,“杏花紅處青山缺”;趙鼎說,“山溪野徑有梨花”;陸游說,“小山榴花照眼明”……
山中可以看云。“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币驗闊釕僦綆X之上卷舒隨意的朵朵白云,陶弘景婉拒了皇帝請他下山擔任要職的美意。白云片片,鋪陳藍天,帶著千載不變的悠然和恬淡,像極了在山中看云的散淡閑者。看云的閑者自然還有王維。詩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中,既有悠閑的性情,也有深邃的哲思。
郁達夫在《住所的話》一文中這樣寫道:“到了地曠人稀的地方,你更可以高歌低唱,袒裼裸裎,把社會上的虛偽的禮節(jié),謹嚴的態(tài)度,一齊洗去?!?/p>
甚至,還可以選擇一座野山,住上一陣子。想不出哪首詩歌中出現(xiàn)“山”字的頻率能超過元人孫周卿那首《雙調(diào)·蟾宮曲·自樂》了。
家住何處?答曰:“草團標正對山凹。”幾間茅屋蓋在山坳中,從此腳步就再也無須走出大山了。燒些什么?答曰:“山竹炊粳?!比剂弦膊槐叵律饺?,山上自生自長的野竹子就是極好的燃料。
喝點什么?答曰:“山水煎茶?!币槐槐瓘?fù)一杯,香茗入口自可怡悅身心長精神。吃點什么?那就更豐富了。你看,“山芋山薯,山蔥山韭,山果山花”,如此之多的美食,自給自足可也。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甭眯腥肷街校綒馑櫟?,豈止是人的衣衫?應(yīng)當還有人的氣質(zhì)與心靈。搖首出紅塵,時常近山林,不知不覺間,一片云海就長久地飄浮于你我的胸中,心空則是浩然如浸一輪明月。而自己,也就成為山中一道純凈且嫵媚的風景。
山中何所有,有良辰美景,有賞心樂事,有自然之子的身份回歸,有一個更好的時空機緣來雕刻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