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偉
(臨沂市蘭山區(qū)義堂中心衛(wèi)生院 山東 臨沂 276000)
近年來,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的患病率日趨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腹腔炎癥和手術創(chuàng)傷是導致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的重要原因,危害較大[1]。在臨床的治療過程中,多以手術治療為主,具有明顯的效果。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實施傳統(tǒng)腸梗阻手術進行治療,創(chuàng)傷比較大,產(chǎn)生不良后果的風險性比較高,比如:腹膜炎及腸壞死等,直接影響著患者的治療效果[2]。因此,需對治療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實施小腸內(nèi)排列術進行治療,能夠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縮短了患者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進一步提高了治療效果[3]。本文擇取我院接收治療的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研究時段選取范圍2017年01月~2021年01月),觀察小腸內(nèi)排列術與傳統(tǒng)腸梗阻手術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的效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各項手術指標、術后恢復情況、生活質量等,現(xiàn)有以下內(nèi)容。
研究時段選取范圍2017年01月~2021年01月,入選此次研究100例患者均為我院接收治療的廣泛粘連性腸梗阻進行分析,結合此間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應用治療方法的差異,將其分別納入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依次實施傳統(tǒng)腸梗阻手術以及小腸內(nèi)排列術,其中對照組:女18例,男32例,患者的年齡界限值為22-78歲,平均:(50.45±2.03)歲。觀察組:女19例,男31例,患者的年齡界限值為23-77歲,平均:(50.39±1.98)歲。應用SPSS23.0軟件對比組間基線資料,確定差異具有一致性,P>0.05。本次研究獲得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傳統(tǒng)腸梗阻手術,首先實施全身麻醉處理,在患者的下腹部正中位置作切口,明確患者的梗阻部位,保護腸壁腹膜的同時松解粘連。然后將患者的腸壞死組織切除,針對團塊粘連患者實施局部清除。如果無法直接切除患者的梗阻部位,應該重新進入患者的腹腔并明確梗阻部位后實施切除處理。如果患者的粘連比較廣泛,應該使用剪刀分離粘連組織,然后將小腸分離,避免損傷患者的腸管。如果患者腸管擴張比較明顯,需實施減壓手術治療。如果患者的腸壞死比較明顯,醫(yī)務人員無法實施修補處理,應該盡量保留患者的腸管,并實施腸切除、腸吻合治療方法,能夠有效修補漿肌層。
觀察組小腸內(nèi)排列術,具體為:相關醫(yī)務人員游離處理患者的全部小腸,松懈患者的粘連部位,并縫合盲腸壁組織后將闌尾切除。醫(yī)務人員使用M-A管實施腸內(nèi)支撐處理,從患者的闌尾穿過后到盲腸部位,醫(yī)務人員再插入小腸組織。從患者的十二指腸懸韌帶15cm的位置盤狀排列腸袢,在側腹壁部位懸吊荷包風險,在患者的腹外固定M-A排列管,并實施腹腔引流處理。在術后2周,根據(jù)患者造口情況拔除M-A管。醫(yī)務人員囑咐患者將石蠟油口服,每天拔管1次。在患者的瘺孔閉合之后,在術后3周排出腸內(nèi)殘管。
①分析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治療效果,顯效主要是指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癥狀消失,有效主要是指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癥狀好轉,無效主要是指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癥狀無改善,有效率=顯效+有效。②分析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包括:切口感染、間斷性腹脹、腸管損傷、低血容量性休克[4]。③分析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5]。④分析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包括: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⑤分析生活質量,包括:社會關系、精神狀態(tài)、軀體功能、生理功能,總分為100分,分數(shù)高生活質量高[6]。
經(jīng)治療后,觀察組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治療有效率(98.00%)得到了顯著提升,和對照組(82.00%)相比,P<0.05。
表1 分析治療效果[n/(%)]
結果顯示,和對照組(18.00%)相比,觀察組(2.00%)更低,P<0.05。
表2 分析并發(fā)癥發(fā)生率[n/(%)]
對照組患者和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對比差異顯著,P<0.05。
表3 分析各項手術指標
結果顯示,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時間更短,P<0.05。
表4 分析術后恢復情況
對照組患者和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比差異顯著,P<0.05。
表5 分析生活質量
對于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而言,一旦患病身心負擔較重。術后粘連屬于手術創(chuàng)傷正常防御反應,可實施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方法。在臨床的治療過程中,相關醫(yī)務人員應該根據(jù)患者病情開展手術治療,從而積極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其預后。在治療期間,給予患者小腸內(nèi)排列術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對其治療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
研究結果顯示,分析治療效果,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98.00%)、(82.00%)對比差異顯著,P<0.05。在治療期間,相關醫(yī)務人員把M-A管作為支持管,促進患者胃腸蠕動恢復,可對粘連性腸梗阻進行預防。該手術具有操作簡單的優(yōu)勢,能夠獲得理想的手術效果。分析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對照組(18.00%)相比,觀察組(2.00%)更低,P<0.05。實施小腸內(nèi)排列術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減少切口感染、間斷性腹脹、腸管損傷、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發(fā)生例數(shù),提高了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各項手術指標,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術中出血量(180.02±12.11)、手術時間(76.41±10.48)更具優(yōu)勢,P<0.05。小腸內(nèi)排列術實施后可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避免對患者的腸壁黏膜產(chǎn)生損傷,相關醫(yī)務人員注意M-A管的插入方向,減少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分析術后恢復情況,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排氣時間(36.52±9.28)和住院時間(6.52±2.01)更短,P<0.05。實施小腸內(nèi)排列術治療方法,對患者腸道進行降壓,給予患者早期營養(yǎng)支持,臨床效果顯著,患者術后恢復比較好,進一步提高了治療效果。在生活質量方面,觀察組社會關系(69.12±4.55)、精神狀態(tài)(67.09±4.13)、軀體功能(70.39±3.58)、生理功能(76.55±6.08)評分更高,P<0.05。實施小腸內(nèi)排列術治療方法,改善了患者的腹痛、腹脹等癥狀,相關醫(yī)務人員在拔除患者的管道后不會導致腸梗阻,在腸道恢復后就可進食,醫(yī)務人員對營養(yǎng)進行補充,可加快患者機體的康復速度[7]。在術后,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比較好,且和諧了患者的社會關系,對其療效提升預后改善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小腸內(nèi)排列術實施后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并發(fā)癥減少,還改善了手術情況,療效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