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尼玩爾?黑里力 彭小峰 彭延 張選 劉素華
摘要:為探究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育種課題組多年來小海子墾區(qū)種植選育的棉花品種的纖維品質表現及差異,篩選出適宜該地區(qū)種植的纖維品質較優(yōu)品種。以27個自育品種(系)和1個常規(guī)種植品種((中棉49)為試驗研究材料,通過大田試驗綜合比較各品種(系)纖維品質差異。結果表明:一是各參試品種(系)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主要表現為中絨與中短絨(26.27~30.72mm);纖維長度整齊度主要表現為中級、較高(80.80%~85.80%);16mm以下短纖維率為5.30%~10.20%,短絨率較低,且紡紗均勻性表現較好。參試品種(系)棉纖維抗外力拉伸能力較強(斷裂比強度為28.30~37.40cN/tex);二是篩選出適宜小海子墾區(qū)種植的優(yōu)良自育品種(系)為3D20075,其性狀表現為上半部平均長度30.03mm、長度整齊度指數85.20%、短纖維率6.20%,斷裂比強度37.40cN/tex、斷裂伸長率11.70、成熟度指數0.83、馬克隆值4.22、紡紗均勻性166;三是參試品種纖維各性狀間相關性較強,如上半部平均長度與長度整齊度指數、斷裂比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呈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65、0.59和0.59;短纖維率與上半部平均長度、長度整齊度指數、斷裂比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呈負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66、-0.84、-0.54和-0.61,因此在進行選育時要密切關注各性狀變化,依據綜合表現篩選出適宜品種。
關鍵詞:小海子墾區(qū);棉花;種質材料;纖維品質
中圖分類號:S5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143(2022)01-0042-06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22.01.008
小海子墾區(qū)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三個墾區(qū)中最大的一個墾區(qū),農業(yè)是該墾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基礎產業(yè),棉花產業(yè)是該墾區(qū)農業(yè)的支柱性產業(yè)之一。目前小海子墾區(qū)棉花主栽品種以引進品種為主,具有抗病性好、高產、株型清秀,易于管理等特性。但部分引進品種生態(tài)適應性較弱,表現為生育期較長,適應性較差,加之推廣過程中存在品種“多、亂、雜”情況。據保守統(tǒng)計,2019年度第三師種植的棉花品種有70~80個,有的團場種植品種也有20~30個),導致該區(qū)域棉花纖維品質參差不齊。近年來各國紡織企業(yè)對棉花纖維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中國優(yōu)質棉產量嚴重不足,這就要求新疆棉花在品質上要與國際優(yōu)質棉花標準接軌。
當地多年培育的棉花品種(系)對該地環(huán)境具有良好的生態(tài)適應性,在生產實踐中產量高、品質優(yōu)、各性狀表現較穩(wěn)定。因此篩選培育出適宜當地氣候和土壤環(huán)境條件的棉花品種(系)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比較多個適宜該地種植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自育棉花品種(系)的纖維品質綜合表現,篩選纖維品質較優(yōu)的品種(系),為挖掘小海子墾區(qū)的優(yōu)質種質資源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試驗分析比較了27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自育種質材料的纖維品質表現,包括3D20071、3D20072、3D20073、3D20074、3D20075、3D20076、3D20077、3D20078、3D20079、3D20080、3D20081、3D20082、3D20083、3D20084、3D20085、3D20086、3D20087、3D20089、3D20090、3D20091、3D20092、3D20093、3D20095、3D20096、3D20097、3D20098、3D20099,設常規(guī)品種中棉49為對照(CK)。
1.2試驗設計
試驗于2020年4~10月在第三師44團14連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試驗地進行,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設3次重復,試驗地兩邊設2行保護行。每小區(qū)行長10m,1膜4行,株距為10cm,行距配置為66cm和l0cm的寬窄行距,人工點播,農藝管理措施與大田生產一致。
1.3測定項目
于10月20日,收取每個材料第3到第5果枝正常吐絮的棉花100朵,用皮輥軋花機軋花,再隨機稱取20g以上皮棉,送至農業(yè)農村部棉花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烏魯木齊)進行棉花纖維品質測定(HVICC標準)。所測棉花纖維品質指標包括上半部平均長度(簡稱纖維長度)、長度整齊度指數(簡稱整齊度)、16mm短纖維率(簡稱短纖維率)、斷裂比強度(簡稱比強度)、斷裂伸長率(簡稱伸長率)、成熟度、馬克隆值、紡紗均勻性共8個指標。
1.4數據處理
數據采用Excel2013整理,利用DPS7.05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各材料的纖維品質綜合性狀表現分析
2.1.1纖維長度
由表1可見,各參試材料的纖維長度在26.27mm與30.72mm之間,其中9個材料長于對照;達到中長絨標準(28.0~30.9mm)的有19個材料,占70.37%,3D20096的纖維長度達30.72mm;纖維長度低于28mm的有8個材料,占29.62%。說明材料的纖維長度主要表現為中長絨。
2.1.2長度整齊度
棉纖維整齊度越高,短纖維含量越低,越有利于成紗光潔度和強度8-0)。由表1可知,各參試材料的纖維長度整齊度指數為80.80%~85.80%,其中18個材料優(yōu)于對照;整齊度中等(80.0%~82.9%)材料有6個,占22.22%;整齊度較高(83.0%~85.8%)材料有22個,占81.48%,其中3個材料高于85%,分別是3D20075(85.20%)、3D20093(85.50%)、3D20074(85.80%);各材料的整齊度表現均良好。
2.1.3短纖維率
表1表明,各參試材料的短纖維率為5.30%~10.20%,其中19個材料的短纖維率低于對照,13個材料的短纖維率低于7%,占48.15%,4個材料的短纖維率低于6%,分別是3D20074(5.30%)、3D20093(5.50%)、3D20096(5.80%)、3D20077(5.90%);短纖維率高于7%的材料有15個,占55.56%,其中2個材料的短纖維率高于10%,分別是3D20098(10.10%)、3D20076(10.20%)。結果說明參試材料的短纖維率表現為較好與適中,短絨率較低。
2.1.4斷裂比強度
斷裂比強度是指纖維單位截面積或單位線密度所承受的斷裂負荷,是衡量纖維拉伸特性的重要指標1。由表1可知,各參試材料的斷裂比強度為28.30~37.40cN/tex,其中17個材料高于對照,所有參試材料均高于28cN/tex;斷裂比強度在28.0~30.9cN/tex的材料有11個,占40.74%;斷裂比強度高于31cN/tex的材料有17個,占62.96%;斷裂比強度為高強度(34.0~36.9cN/tex)的材料有4個,分別是3D20087(34.20cN/tex)、3D20097(34.50cN/tex)、3D20078(34.70cN/tex)、3D20083(35.30cN/tex);斷裂比強度為超強度(≥37.0cN/tex)的材料有1個,為3D20075(37.40cN/tex)。說明參試材料的棉纖維抗外力拉伸能力較強。
2.1.5斷裂伸長率
斷裂伸長率是指一束纖維在斷裂負荷最大時的相應伸長率,是表示棉花纖維在抵抗外力拉伸時形變的程度。試驗各參試材料的斷裂伸長率為8.10%~12.60%,有20個材料高于對照,其中斷裂伸長率在8.0%~10.0%的材料有18個,占67.86%;斷裂伸長率高于10%的材料有9個,占32.14%(見表1)。說明參試材料的斷裂伸長率表現適中。
2.1.6纖維成熟度
棉纖維成熟度是纖維素在細胞壁內沉積的程度,是一項反映纖維細胞壁加厚程度的重要指標。各參試材料的纖維成熟度值為0.83~0.86,其中6個材料與對照一致,21個材料低于對照,但各材料成熟度值差異不大,均能正常發(fā)育成熟。
2.1.7馬克隆值
馬克隆值是反映纖維細度與成熟度的綜合指標[2]。按照馬克隆值的大小可將其分為A、B、C三個級和5個檔:A級值為3.7~4.2、B1級為3.5~3.6、B2級為4.3~4.9、C1級為≤3.4、C2級為≥5.0。由表1可以看出,試驗各參試材料的馬克隆值為3.93~5.30,主要分布在B2級,B2級占比為63.0%;對照品種(中棉49)的馬克隆值為4.90,等級為B2級。說明參試材料的馬克隆值表現較好。
2.1.8紡紗均勻性
由表1可知,各參試材料的紡紗均勻性值在110與166之間,其中6個材料低于對照,21個材料高于對照,紡紗均勻性高于130的材料有22個,占81.48%,說明參試材料的紡紗均勻性表現較好。
2.2各材料的纖維品質指標相關性分析
試驗參試材料的纖維品質各指標間的相關性見表2。由表2可見,參試材料的纖維品質各指標的相關性較強,其相關關系如下。
2.2.1纖維長度與其它指標的相關性
纖維長度與長度整齊度、斷裂比強度、斷裂伸長率、紡紗均勻性呈正相關,且與長度整齊度、斷裂比強度、紡紗均勻性的相關性達到極顯著水平,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65、0.59、0.59;纖維長度與短纖維率、成熟度、馬克隆值呈負相關,且與短纖維率的相關性(-0.66)達到極顯著水平。
2.2.2長度整齊度與其它指標的相關性
長度整齊度與纖維長度、斷裂比強度、斷裂伸長率、馬克隆值、紡紗均勻性呈正相關,且與纖維長度、斷裂比強度、紡紗均勻性的相關性達到極顯著水平,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65、0.65、0.76;長度整齊度與短纖維率、成熟度呈負相關,且與短纖維率的相關性達到極顯著水平(-0.84)。
2.2.3斷裂比強度與其它指標的相關性
斷裂比強度與纖維長度、長度整齊度、紡紗均勻性呈極顯著正相關,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59、0.65、0.76;與短纖維率呈極顯著負相關(-0.54)。
2.2.4斷裂伸長率與其它指標的相關性
斷裂伸長率與纖維長度、長度整齊度、斷裂比強度、馬克隆值、紡紗均勻性呈正相關,但都不顯著;與短纖維率、成熟度呈負相關,且與成熟度的相關性達到極顯著水平(-0.57)。
2.2.5短纖維率與其它指標的相關性
短纖維率與纖維長度、長度整齊度、斷裂比強度、斷裂伸長率、馬克隆值、紡紗均勻性呈負相關,且與纖維長度、長度整齊度、斷裂比強度、紡紗均勻性的相關性達到極顯著水平,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66、-0.84、-0.54、-0.61;只與成熟度呈不顯著的正相關。
2.2.6成熟度與其它指標的相關性
成熟度與馬克隆值呈極顯著正相關(0.67);與斷裂伸長率呈極顯著負相關(-0.57);其他指標除與短纖維率呈不顯著的正相關外,與其他均呈不顯著的負相關。
2.2.7馬克隆值與其它指標的相關性
馬克隆值與成熟度呈極顯著正相關(0.67);與紡紗均勻性呈顯著負相關((-0.38);與其他指標是不顯著的正相關或負相關。
2.2.8紡紗均勻性與其它指標的相關性
紡紗均勻性與纖維長度、長度整齊度、斷裂比強度呈極顯著正相關(0.59、0.76、0.76),與斷裂伸長率呈不顯著的正相關;與短纖維率呈極顯著的負相關(-0.61),與馬克隆值呈顯著的負相關(-0.38);與成熟度呈不顯著的負相關。
3結論與討論
有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新疆自育品種(系)纖維具有色澤潔白,品級高的特點,新疆棉花也因此享譽國內外[13]。新疆棉花種植的地域廣、環(huán)境差異較大,棉花品種(系)與當地的環(huán)境條件相適應才能表現其優(yōu)良基因的最佳性狀。自育品種(系)是在新疆氣候和土壤條件下經多年篩選培育出來,因此較引進品種表現出對當地環(huán)境條件更強的適應性。
本試驗參試材料的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主要表現為中絨或中短絨(26.27~30.72mm);纖維整齊度主要表現為較高、中級(80.80%85.80%);短纖維率表現為較好與適中(5.30%~10.20%),短絨率較低,且紡紗均勻性表現較好;參試材料的棉纖維抗外力拉伸能力較強(28.30~37.40cN/tex)。在本試驗條件下,適宜小海子墾區(qū)纖維品質綜合性狀優(yōu)良的材料是3D20075,其上半部平均長度為30.03mm、長度整齊度指數為85.20%、短纖維率為6.20%,斷裂比強度為37.40cN/tex、斷裂伸長率為11.70%、成熟度0.83、馬克隆值4.22、紡紗均勻性為166。
生產實踐中充分挖掘品種遺傳背景信息及遺傳性狀相關性,對促進種質資源創(chuàng)新,選育綜合性狀更優(yōu)良的棉花新品種(系)非常重要。本試驗的參試材料的纖維性狀間的相關性較強:纖維長度與長度整齊度、斷裂比強度、斷裂伸長率、紡紗均勻性呈極顯著的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65、0.59、0.59;短纖維率與纖維長度、長度整齊度、斷裂比強度、紡紗均勻性呈極顯著的負相關,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66、-0.84、-0.54、-0.61,因此在進行品種選育時要密切關注各性狀變化,依據綜合表現篩選適宜品種。選育適合當地生態(tài)條件下的品種能夠篩選保存優(yōu)良基因,豐富當地棉花種質資源,同時可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不同品種的適應性,嚴格實施品種區(qū)域化種植。
參考文獻
[1]邰紅忠,盧金寶,練文明.南疆棉花自育品種發(fā)展前景展望[J].中國棉花,2013,40(05):5-7.
[2]艾先濤,李雪源,沙紅,等.南疆自育陸地棉品種遺傳多樣性研究[J].棉花學報,2010,22(6):603-610.
[3]喻曉玲,鄧小麗.新疆南疆棉花與中國主產棉區(qū)比較優(yōu)勢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8(13):158-159
[4]馮瑞蓮.推廣新疆棉花自育抗病品種[J].新疆農業(yè)科學,2003(1):6263.
[5]韋全生,馮興華,馬嶸,等.新疆自育抗病品種的重要性[J].中國棉花,2002(7):4546.
[6]買買提·莫明,李雪源,孫國清,等.新疆棉花自育品種優(yōu)越性與外引品種互補性[J].中國棉花,2003(11):10-13.
[7]邱曉青,張海寧.2019年度第三師棉花質量分析報告[J].中國纖檢,2020(4):4142
[8]王娟,潘江貴,王曉輝,等.阿克蘇地區(qū)5個品種棉花品質分析[J].棉紡織技術,2019,47(10):40-42.
[9]劉瑞,衛(wèi)軍,葉生文,等.2015年新疆主栽棉花品種纖維品質綜合分析[J].棉紡織技術,2016,44(10):1-5.
[10]熊宗偉,王雪姣,顧生浩,等.中國棉花纖維品質檢驗和評價的研究進展[J].棉花學報,2012,24(5):451460.
[11]翟彩霞,王麗英,陳麗莉,等.河北省棉花纖維品質現狀分析與建議[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1):100-104.
[12]韓春麗.新疆棉區(qū)棉纖維品質生態(tài)分布規(guī)律的初步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05
[13]黃滋康,崔讀昌.中國棉花生態(tài)區(qū)劃[J].棉花學報,2002(3):18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