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加德滿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開窗子:外面是大霧彌天。昨天下午我們從加德滿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嶺、層巒疊嶂,個個都戴著一頂頂?shù)陌酌弊?,這些都是萬古雪峰,在陽光下閃出了耀眼的銀光?,F(xiàn)在大霧遮蔽了一切,連那些萬古雪峰也隱沒不見,一點影子也不給留下。我看到一個男子,手里拿著一堆紅紅的東西,我以為他拿的是紅磚。但是當他走得近了一點時,我才發(fā)現(xiàn)那一堆紅紅的東西簌簌抖動,原來是一束束紅色的鮮花。我不禁笑了起來。
正當我失神落魄地暗笑的時候,忽然聽到不知從哪里傳來了咕咕的叫聲。濃霧雖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卻遮蔽不住聲音。我知道,這是鴿子的聲音。當我傾耳細聽時,又不知從哪里傳來了陣陣的犬吠聲。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萬萬沒有想到,我在加德滿都學會了喜歡的兩種動物———鴿子和狗,竟同時都在濃霧中出現(xiàn)了。難道濃霧竟成了我在這個美麗的山城里學會欣賞的第三件東西嗎?
過去我不但沒有贊美過霧,而且也沒有認真觀察過霧。霧能把一切東西:美的、丑的、可愛的、不可愛的,都給罩上一層或厚或薄的紗,讓清楚的東西模糊起來,從而帶來了另外一種美,一種朦朧的美,一種模糊的美。
當我第一次聽到模糊數(shù)學這個名詞的時候,我曾說過幾句怪話:“數(shù)學比任何科學都更要求清晰,要求準確,怎么還能有什么模糊數(shù)學呢?”后來我讀了一些介紹文章,逐漸了解了模糊數(shù)學的內(nèi)容。我一改從前的想法,覺得模糊數(shù)學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在人類社會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中,有著大量模糊的東西。
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東西更多。有很多東西,在很多時候,朦朧模糊反而更顯得美。月下觀景,霧中看花,不是別有一番情趣在心頭嗎?在這里,觀賞者有更多的自由,讓自己的幻想插上翅膀,神馳于無何有之鄉(xiāng),情注于自己制造的幻象之中;你想它是什么樣子,它立刻就成了什么樣子,比那些一清見底、纖毫不遺的東西要好得多。而且絕對一清見底、纖毫不遺的東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這時窗外的霧仍然稠密厚重,它似乎了解了我的心情,感激我對它的贊揚。它無法說話,只是呈現(xiàn)出更加美妙、更加神秘的面貌,彌漫于天地之間。
選自《中華散文珍藏本·季羨林卷》,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