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敏
我家的小精靈是一只小鸚鵡。它是媽媽和我從農貿市場買回來的。
那天,我們逛農貿市場,突然看到這只小鸚鵡被關在鐵籠內。鐵籠由細鐵絲焊接而成,被漆成綠色。這就是小鸚鵡的家?!凹摇崩飻[放了兩根小木棒,上下各一根,還有一張稻草編成的“床”、一個塑料吊環(huán);另有兩個方盒,一個裝食物,一個裝水;“地板”是一個活動的硬紙板,可以抽出來,便于清掃垃圾。
小鸚鵡的胸背是綠色的,頭部灰色與白色相間,頸也是綠色的,臉圓圓的,嘴彎而短,眼睛小而圓,尾羽較長。
它一會兒鉆入“床”下,一會兒鉆過吊環(huán),偶爾還一動不動地站在木棒上思考“鳥生”。它還會發(fā)出“嘰嘰”的叫聲,在木棒上來回跑動。我很好奇,再看籠子里,沒有食物了,原來它餓了。為了喚起主人的注意,它才會不停地叫喊,并在籠子里上躥下跳,真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小鸚鵡很可愛,我跟媽媽說:“我想把它買回家。”媽媽同意了。
回到家,我把籠子放在客廳里。小鸚鵡一開始感到很陌生,很害怕,東瞅瞅西看看,怯生生的。我盡量抽時間陪它,幫它盡快適應環(huán)境。三四天后,它就很活潑了。
整天把它關在籠子里,我擔心它會郁悶。因此只要有空閑,我都會打開籠門,讓它在屋里自由飛翔。每當這時,它就高興極了,一會兒飛到廚房,一會兒飛到電扇上,一會兒飛到門框上,一會兒飛進臥室……它也經(jīng)常飛到衛(wèi)生間的鏡子前盤旋幾圈,似乎想和鏡子里的自己對話,或欣賞自己美麗的容顏……
小鸚鵡很調皮。我有時將它放在書桌上,讓它陪我做作業(yè)。可它不甘寂寞,一會兒就踩到我的作業(yè)本上,用一雙圓圓的眼睛盯著我,好像在請求關注。它一點兒也不怕我,我看手機時,它就站到手機上,啄我的手機,啄我的手指。有一次,媽媽光著腳坐在沙發(fā)上,它就去啄媽媽的腳指頭。爸爸很好奇,也赤腳招引它,它就立即去啄爸爸的腳。
小鸚鵡的食物都是小小的圓圓的顆粒,我不知道叫什么,有點兒像油菜籽,有皮有殼。小鸚鵡是吃東西的行家,會剝皮吐殼,把殼弄得滿籠子都是。媽媽總是不厭其煩地打開籠門為它打掃,它就趁機飛出籠子,在屋內到處飛。一旦飛出籠子,想抓住它并非易事,得想點兒辦法??晌易杂忻钣?,我會用食物引誘它,趁它放松警惕啄食時,我一把抓住它,正所謂“鳥為食亡”。
小鸚鵡———我家的小精靈,它是我朝夕相處的好伙伴。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相信小鸚鵡也有同感吧?
教師點評
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手法,對小鸚鵡的生活環(huán)境、外形和生活習性進行了詳細描寫。作者選取了幾件小事,如它喜歡照鏡子、啄爸爸媽媽的腳、吃東西會剝皮吐殼,通過生動活潑的語言,讓一個可愛的小鸚鵡形象躍然紙上。真是一個小精靈!
(楊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