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昕榕
我去上學(xué)的路上,要經(jīng)過一家小小的雜貨店。雜貨店夾在一家大超市和一家水果店之間,很不起眼兒,顧客也比較少。
雜貨店除了售賣日用品,還兼營修理電器等業(yè)務(wù)。店主是一位中年人,皮膚黝黑,一張圓臉顯得特別憨厚。我總是看見他不停地忙活,或者搬運貨物,或者擺弄舊物,見到誰都熱情地笑。
第一次和他打交道,是因為一個被我摔壞的鬧鐘。媽媽帶著我來到他的小店時,他正往一個舊鐵柜上擰螺絲釘,不像其他店主那樣,開口便問“你要買什么”,他只微笑著靜靜地看著我們。
我們用好奇的目光瞅著他的小店,店面不大,數(shù)十個紙箱堆得挨挨擠擠,還有些橫七豎八的貨架,幾乎填滿了狹窄的空間。
媽媽遞上那個鬧鐘:“老板,這個鬧鐘讓孩子不小心摔壞了,還蠻新的,修一下,多少錢?”他看了看我,接過鬧鐘端詳了片刻,爽快地說:“沒事,一點兒小問題,就不收錢了!”
不一會兒,他就擰響了鬧鈴,拍了拍鬧鐘,說:“好了!”
媽媽拿出手機,執(zhí)意付錢,他擺擺手,再三謝絕,然后,看了看我,說:“小娃娃和我女兒小時候長得蠻像的呢!”
媽媽問:“您女兒,上高中了還是讀大學(xué)?”
“在讀大學(xué),不過,她不在我身邊,跟了她媽媽……”他欲言又止,神色有些黯然,似乎有些話不便說。
僅僅是一瞬間,笑容又浮上了他的臉。他從一個紙箱里取出一件東西,是一個棗紅色的木偶小馬,然后將小木馬遞到我手里。我欣喜地把玩起來,情不自禁地贊嘆:“好可愛的小馬!”媽媽又問多少錢,再次拿出手機,打算轉(zhuǎn)賬,他只是淡淡地微笑著說:“如果孩子喜歡,就拿去,當(dāng)我送給她的!”
一天放學(xué)時,下起了大雨。為了避雨,我鬼使神差地直接沖進了雜貨店。店主正坐在柜臺后組裝一個攪拌器,看我全身濕漉漉的,忙問:“娃娃,沒帶傘嗎?給,趕緊回家洗個熱水澡。”說著,拿出一把淡黃色的雨傘遞到我手里。我心中的感激之情最后化為一句簡單的“謝謝”。
如今,那家雜貨店早已搬走,每次經(jīng)過那里,我都有些失落。而我的書桌上一直擺著那個棗紅色的木偶小馬,那個中年店主的模樣常常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
教師點評
作為一名七年級學(xué)生,對生活有如此細(xì)致的觀察實屬難得。通過寫店主免費修鬧鐘、送木偶,寫出主人公善良樸實性格的同時,也交代了人物言行背后的緣由,讓人感覺特別真實。而文章對店主女兒一筆帶過,更顯深意,讓人體會到店主生活的艱辛。文末寫小店搬走,更使人無限惆悵。
(陳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