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小燕,刁潔萍
(1.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天津 300052;2.中日友好醫(yī)院,北京 100029)
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DIA180392);2020年天津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教育教學研究項目(2020JX02)
患者安全是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的永恒主題。護理本科生作為未來護理專業(yè)人才隊伍的主力軍,對其進行患者安全培訓教育,增加其醫(yī)療風險認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目前培訓教育作為護理安全的三大技術之一,已被認為是護理安全管理最有效的措施[2],國內外不少院校將其納入本科和繼續(xù)教育課程[2-4]。然而當前國內面向護理本科生的患者安全教育尚缺乏明確的系統(tǒng)培訓模式,在課程設置、教學時長及培訓方法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F(xiàn)有研究多從教師和組織者角度探討培訓模式,較少研究從學生視角出發(fā)研究其參與培訓時的體驗?;诖?,本研究在我院開設患者安全教育課程的基礎上,采用質性研究方法,選取11名護理本科生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了解其參與培訓后的真實感受,為護理院校更好地開展和完善患者安全培訓教育提供參考。
采用立意取樣法選取11名本科護生,均為女生,其中3名為班干部,2名為入黨積極分子。入選標準:完成患者安全教育課程的護理本科生;思維表達能力正常;自愿參加本研究。研究樣本量以受訪者的資料重復出現(xiàn),且不再有新主題出現(xiàn)資料飽和為標準[5]。本組11例護理本科生分別以英文字母A—K編號。
1.2.1 課程設計與實施 2020年10月到2020年12月組織2019級護理2班以選修課形式完成患者安全教育課程的學習,共7次,每次2~3個學時。授課方法包括PPT講授、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以學習通軟件進行課堂輔助教學。課程以WHO發(fā)布的《醫(yī)學院校患者安全課程指南》為理論指導,由3位臨床教師和兩位學校教師共同完成課程設計及授課,師資概況見表1。整體課程設置以“醫(yī)療風險”和“患者安全”為核心主題,涵蓋了國內醫(yī)療風險現(xiàn)狀、相關概念定義、RCA等經(jīng)典醫(yī)療風險理論及其應用、CHA患者安全目標、高風險科室(急診科、手術室、ICU)的不良事件預防及患者安全管理等內容,具體課程安排見表2。
表1 患者安全教育課程師資概況
1.2.2 資料收集方法 采用半結構訪談法,由研究者本人通過面對面訪談收集資料。訪談前向受訪者解釋研究目的和方法,取得知情同意后,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進行訪談,并對訪談內容進行錄音,確保資料的準確記錄。訪談提綱主要包括:對于患者安全課程的認識;參加課程的收獲;對課程內容設置及教學過程的看法;為進一步完善患者安全教育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每次訪談20~30分鐘,訪談過程中認真聆聽、詳細記錄訪談內容,引導受訪者深入表述參加培訓后的體驗,并適時做恰當?shù)脑儐枴?/p>
表2 患者安全教育課程的整體設置及安排
1.2.3 資料分析方法 訪談和觀察過程中做好記錄,訪談結束后24小時內整理出文字資料。使用Nvivo 11.0軟件對訪談收集的數(shù)據(jù)和文本進行編碼分析,通過導入、編碼、群組等功能[6],統(tǒng)計11名受訪學生在參加患者安全培訓后的真實體驗,提煉主題,將整理的最終結果返回到受訪學生處,核對準確性。
受訪學生對開展患者安全培訓普遍表示贊同,認為開展此類專題培訓對其將來臨床工作有重要意義,學校應該開設此類課程使更多醫(yī)學生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學生H:“平常在實驗課上雖然也有提到患者安全,但并不是系統(tǒng)地學習,這門課使我對醫(yī)療風險有了更多了解,培養(yǎng)了我的認知和思維?!睂W生I:“這門課讓我知道了很多東西,各種指南、一些現(xiàn)代的管理理論、臨床差錯的類型以及臨床教師講的一些案例,我感覺以后工作時都還會記得?!睂W生F:“這門課的學習,收獲還是挺多的,感覺是專業(yè)課中所欠缺的。我覺得至少在進臨床之前,學生都應該有類似專題課程的學習。”
受訪學生認為“患者安全的整體講解—電影課的實踐鞏固—手術室、ICU、急診科等特殊科室的分解講授”這一教學框架使其更系統(tǒng)地學習了患者安全的相關知識,提升了醫(yī)療風險問題的分析能力,增強了患者安全意識。學生K:“先是對概念的學習,然后是看電影進行分析,最后用大量案例進行強化,整個過程循序漸進。尤其在接觸臨床案例后,感覺安全意識真的有了質的變化?!睂W生A:“我覺得我現(xiàn)在面對不良事件的辨識和分析能力提高了,會利用根因分析來確定原因,然后能提出預防措施和解決方法,不會像以前那樣迷茫了?!睂W生B:“我們組在討論時都很活躍,大家分析問題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再加上教師時不時會提到一些差錯案例,覺得安全意識一直在增強,以后做各種操作一定要謹慎?!?/p>
患者安全教育課程幫助學生改變了一些傳統(tǒng)的臨床思維觀念,提高了批判性思維能力,也使其更傾向于從患者安全的角度學習和分析專業(yè)課中的知識和操作。學生A:“現(xiàn)在我就不認為所有的差錯肯定就是護士和醫(yī)生的問題,我會想到很多,例如患者的、環(huán)境的,甚至是醫(yī)院管理的,好像現(xiàn)在看問題的思維都不太一樣了?!睂W生K:“患者認為所有的錯誤都可以避免,我現(xiàn)在知道,是人都可能犯錯,而且不是所有的錯都能避免?!睂W生H:“以前的話,我可能不會主動報告(不良事件),但是現(xiàn)在知道報告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懲罰,而是為了改進工作,我覺得這樣挺好的?!睂W生G:“它(患者安全)是建立在我們整個醫(yī)療工作之上的。通過學習,我可以從患者安全這個新的角度去理解一些醫(yī)學知識和護理操作,會思考怎么做才能更安全。”
患者安全教育課程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傳授,授課教師言行舉止的隱性教育,也促進了學生專業(yè)價值觀的培育和塑造。學生I:“臨床中各種差錯都會出現(xiàn),有很大一部分醫(yī)護人員是要負責的,一來要對患者負責,二來也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這樣你會有一個警醒,就是不能犯這樣的錯誤?!睂W生J:“幾位教師講的不僅是患者安全,還有他們自身的經(jīng)驗、突發(fā)事件的處理、人際關系的處理,有時候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種前輩對后輩的教導,是經(jīng)驗的傳授。前輩的工作態(tài)度也影響著我對工作的態(tài)度?!睂W生G:“我將來到臨床可能也會關注患者安全這一塊,我感覺這方面值得研究的內容似乎挺多的,感覺作為護理人的責任還是挺重的?!?/p>
2.5.1 增加臨床實踐教學 訪談過程中,受訪學生提出了可進一步增加臨床教師和補充臨床實踐課的需求,以此加深對不同科室患者安全和不良事件特點的認識。學生J:“可以多讓臨床教師講課,希望(臨床教師)理論講得更透徹些,例子也更豐富些?!睂W生H:“我覺得臨床教師可以再多一點,除手術室、急診科之外,心臟和腫瘤等重要科室我覺得也是很有必要的?!睂W生C:“如果是真能帶我們去醫(yī)院以實例來講課的話,印象會更深刻?!睂W生B:“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能分組進臨床,類似像護理差錯報告這些內容,目前只有模糊的印象,如果去臨床的話我覺得學習效果會更好?!?/p>
2.5.2 引入情景模擬教學 部分學生希望在案例分析的基礎上引入情景教學,增加課堂互動,將更有助于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學生E:“我覺得PBL情景式教學蠻有意思,可以讓更多學生參與進來,活躍課堂氣氛?!睂W生D:“可以增加一些國外案例,進行情景模擬,分析國內外不良事件報告的差異?!睂W生H:“可以根據(jù)案例設置情景劇進行分析,然后給出預防措施和解決辦法,這樣更能夠鍛煉我們的綜合能力?!?/p>
2.5.3 重視網(wǎng)絡教學應用 在采訪中,學生對課堂中“學習通”軟件的應用表示認可,但同時也提出教師應對網(wǎng)絡課程資源進行及時補充。學生D:“我們使用學習通上課挺積極的,上課會搶答,整個課堂氛圍也很活躍?!睂W生F:“上課通過手機(學習通)搶答、做小測驗,然后公布答案和測試結果進行討論,每個同學也都可以查閱課程共享資源?!睂W生G:“希望可以多上傳一些相關資料,或者布置任務讓學生來做,現(xiàn)在提倡利用碎片時間,這樣我們的學習意識肯定會更強,對于安全意識的持續(xù)培養(yǎng)也會更好?!?/p>
我國護理本科生的患者安全教育起步較晚,針對在校護生開設的課程尚未形成體系[7]。本研究顯示,學生均對患者安全教育課程的開設給予了肯定評價,表示有利于促進風險意識的培養(yǎng)和安全行為的養(yǎng)成,與朱文芬等[3]實施的整合課程的研究結果類似。課程組前期通過制訂教學大綱、確定教學主題、集體備課、試講等多種形式完善課程教學設計,使教學內容盡可能匹配學生學情特點。但是由于目前本課程僅面向二年級學生開設,因此課程輻射面受到了一定限制。院校內患者安全教育應貫穿護生的整體培養(yǎng)過程,注意從低年級開始循序漸進,針對不同教學層次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和內容[8-9]。國外相關研究[10-11]指出,低年級時開設以提高安全知識、培養(yǎng)安全態(tài)度為目的的理論課程;高年級提供在實踐中實施患者安全行為和技能的機會;實習前期開設跨專業(yè)合作的患者安全培訓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由學校過渡到臨床情景。
本研究結果顯示,學生普遍認為在教學方法上,患者安全教育相對于普通專業(yè)課程更適合于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及視聽法等綜合性方法。恰當選擇教學方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如本課程在完成現(xiàn)代醫(yī)院管理理論和患者安全目標等內容的授課后,以“RCA的實踐應用”和“手術室的患者安全”為核心議題,分別設置了《危情時速》和《奪命手術》的影片情節(jié)剖析,使學生感知事故發(fā)生的復雜性和臨床情景的不確定性;而在CHA患者安全目標的講解中,則以實際案例為先導,引導學生分析原因,進而分析得出目標制訂的必要性。但同時本研究也呈現(xiàn)出課程組織上的一些不足:缺少實踐應用和臨床環(huán)境支持?;颊甙踩鳛橐粋€較為特殊的學習主題,學校和醫(yī)院共同協(xié)作才能更好地將安全理念和行為傳播給學生[12],應鼓勵教師積極嘗試角色扮演聯(lián)合情景案例教學[13-14],幫助學生實踐臨床安全思維。Mansour M等[15]開設的患者安全培訓課程中,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各占50%,結果顯示學生對患者安全的認知和態(tài)度較未開設臨床實踐有顯著改善。
教學過程中,課程組應用網(wǎng)絡教學軟件輔助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然而,學生在研究中也表示,希望教師能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教學的優(yōu)勢,同時期待能與醫(yī)院共同建設患者安全培訓教育課程,使課程學習延伸到課堂外。近年來,線上教學已成為重要的輔助教學手段,提高了學習的便利性和普及度。高等醫(yī)學院??梢浴盎ヂ?lián)網(wǎng)+患者安全教育”為導向,將患者安全微課資源建設[16]和移動學習作為信息化教學的新策略。在患者安全教育上充分發(fā)揮教學輔助軟件的作用,拓展教學空間[17],為學生提供自助式學習資源。此外,在患者安全教育網(wǎng)絡資源開發(fā)方面,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與臨床教育醫(yī)院搭建合作平臺,建立數(shù)字化不良事件案例庫和教學資源庫[18],可通過檔案、圖片、視頻等形式使患者安全主題具體化、可視化,實現(xiàn)安全教育信息共享,也為臨床醫(yī)務人員的繼續(xù)教育提供新形式。
本研究對11名參加患者安全教育課程的本科護生進行訪談,大家對參與患者安全培訓持積極態(tài)度,整體課程培訓能夠有效提升其患者安全認知和風險防控意識。但是醫(yī)學高校與教學醫(yī)院在培訓內容和教學組織方面需根據(jù)護生特點和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及教學資源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