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黎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午餐吃還是不吃,這不是一個問題。
但午餐怎么吃,對都市里的上班族來說,是一個問題。
幸虧凡事在一定范圍內(nèi)都有選擇,這是城市給人的最大好處。大致有五種辦法。
第一種,吃食堂。這一種方式的好處很明顯:省時間,吃得衛(wèi)生安全,省錢——有的是免費的午餐,憑餐券領(lǐng)取固定餐食;有的是用就餐卡之類的內(nèi)部支付方式,用比較優(yōu)惠的價格在每日更換的菜品內(nèi)進行挑選。主要缺點很明顯:要排隊。如果為了避開排隊高峰,十二點半再去,就沒有什么好菜了,而且菜都涼了。還有,吃食堂的時間長了,會膩,是那種深刻的膩——想起來都會打一個寒戰(zhàn)的膩法。
有人討厭食堂的氣味,食堂的空氣中有一種濃淡不一的油脂氧化之后的味道。還有人討厭食堂的聲響,人群中嗡嗡嗡的說話聲,像一群馬蜂正在朝自己飛來;或者是金屬托盤碰撞出的聲音,那種聲音會讓整個空間都帶上金屬的冰涼。
當然,有些人沒有這么多講究,他們不吃食堂的原因是釜底抽薪式的:單位或者公司沒有食堂。
第二種,叫外賣。早些年是拿著一張菜單,打電話過去點餐,這幾年各種外賣平臺、美食App盛行起來,都改成了無聲無息地在手機上戳幾下,最后一下總是“需要餐具”或“不需要餐具”,然后就完成了。午餐時間,無數(shù)寫字樓入口,許多人像在對接頭暗號——“張先生?”“是我?!被蛘摺笆躯u肉套餐?”“對。拿好。”都是叫外賣的。
叫外賣的好處是自由,有很多選擇,豐儉隨意,而且節(jié)省時間,拿了外賣回到某個適合吃飯的座位,很香甜地吃完,二十分鐘足矣。如果吃飯的地方是公司的茶水間,順便用膠囊咖啡機再來一杯咖啡,也就是三十分鐘的事情,一氣呵成,而且下午也精神了。所以叫外賣是忙碌時的最優(yōu)選。
但是呢?對,城市人都知道,凡事都有“但是”。但是,有一些不可掌控的變數(shù)。比如,飯菜和美食App上的圖片相差甚遠,有點像服裝買家秀和賣家秀的差別,讓人胸悶;又比如,送外賣的時間有長有短,有時候肚子餓得咕咕叫,手機上顯示騎手剛剛在店里取貨;有時候自以為運籌帷幄,叫完外賣還要忙一會兒,誰知道外賣飛快地就到了,瘋狂地打電話催你下樓……還有,畢竟不知道店家用的是什么油什么食材,所以外賣叫多了,心里也會不踏實。
第三種,飯搭子模式。就是固定人,方式和地點都不定。三兩個同事或者三四個朋友固定一起吃飯。一起打麻將的叫麻將搭子,一起吃飯的自然就叫飯搭子。飯搭子的重點在這幾個人同進退,每次都有聚餐的氣氛,吃什么的重要性退居其次,可能吃食堂、吃附近的餐廳、吃剛發(fā)現(xiàn)的某一家新店……一切皆有可能。結(jié)賬方式有當場AA制,也有輪流做東。
飯搭子一般不會超過四個人。一方面人多了說話不方便,另一方面這里面隱藏著一個經(jīng)濟學原理:很多餐廳的火車座或者小桌子,只能坐四個人,出租車最多也只能坐四個人,所以飯搭子的人數(shù)也是控制在四個人之內(nèi)最合理。這些地方,上班族都不用動腦子,用膝蓋就能做出正確選擇,而且不論平時為人處世風格如何,在這些地方都會有潤滑到輕盈的默契。
第四種,比較小眾,是自己做便當。做好便當,帶到公司,要吃的時候用微波爐一熱就好。自己親手做,或者家里人幫忙做,安全又健康,美味又省心,還省時間。選擇帶便當?shù)那闆r也是各種各樣:對生活品質(zhì)有很高要求、吃有機蔬菜和使用固定品牌橄欖油、野茶油、核桃油的人,正在按照減肥日程表嚴格計算卡路里的人,正在操練廚藝的人,當然也有因為還房貸、生孩子而手頭和心理都緊張的人……缺點,時間和廚藝缺一不可,因此很難堅持。所以這一路的人數(shù)始終不算多。也因此家家都有一到三個好看的便當盒,被閑置在櫥柜的角落里。
第五種,就是獨行俠了。一個人出去覓食。這種方式的好處很明顯:其一曰自由。想去哪家就去哪家,中途隨時改主意也不用和別人商量。其二曰過癮。理論上可以吃遍周圍的美食——雖然有的地方太貴,有的地方排隊時間太長,這些都只能排除在工作日午餐之外,不過,即使打了這樣的折扣,事實上仍能吃到比食堂更豐富更美味的東西。其三曰放松。暫時脫離工作氛圍,順便透透氣,餐后散個步,一氣呵成。遇到同事和上司的概率也很小,即使遇到,也只是兩個消費者在外面相遇,一般會自覺地坐得遠遠的,互不干擾。
明顯的缺點是比較貴。如果不吃那些優(yōu)惠的單人套餐的話,肯定比吃食堂貴。比較隱蔽的缺點則是,沒法交流即時感受。比如,一口“本日例湯”入口,想說一句:“這家真是業(yè)界良心!老火燉足了時間,而且真的不放味精。”但是對面是一個陌生人,這話就只能卡在喉嚨里。獨行俠喜歡一個人,所以孤獨對他們來說也算是求仁得仁,但是有時候這份“仁”來得太扎實了,也是需要消化一下的。
許多時候,都市里的人就是這樣,一邊頑強地社交恐懼,一邊非常孤獨。也許,所謂的喜歡自己一個人,不過是在機場苦苦等候一條船,等得太久了,以至于相信自己真的是在等飛機,只是等的航班遲遲沒有召喚登機而已。
在茶餐廳、速食店、美食廣場、咖啡店、比薩店,你會看到許多單獨覓食的人,他們個個打扮得整整齊齊,要眉眼有眉眼,要身材有身材,一個人吃飯,吃得津津有味,似乎生怕被打擾。你問我里面有多少是在機場等船的人?我會說:你猜。他們不喜歡被人看破,所以,不宜判斷,只適合猜,遠遠地、禮貌地猜。
(西 峰摘自《江南》2022年第1期,本刊節(jié)選,肖文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