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堂明,寧 靜,王 麗
乳腺增生病(HMG)在臨床上是一種既非腫瘤,也非炎癥的常見乳房疾病,在一定程度上與乳腺癌的發(fā)生有一定關系。HMG主要是在乳腺的主質與間質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增生狀況,以及復舊不全等原因導致乳腺在數(shù)量和形態(tài)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異常,從而形成了觸之可及的腫塊,在臨床上主要是以乳房部位的腫塊與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1]。西醫(yī)學對于HMG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歸因于激素分泌呈周期性的失衡和(或)激素的變化造成乳腺組織的敏感度相對性增高[2];祖國醫(yī)學將HMG歸屬于“乳癖”的范疇。隨著現(xiàn)代人的工作與生活節(jié)奏日益增加,HMG的發(fā)病率日益升高,好發(fā)于30~50歲的女性[3]。現(xiàn)代醫(yī)學發(fā)現(xiàn)中醫(yī)藥治療該病具有優(yōu)勢,對臨床癥狀及預后均有明顯改善作用[4]。筆者采用自擬柴芍乳癖合劑聯(lián)合穴位針刺綜合療法治療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療效確切,現(xiàn)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患者均為銀川市中醫(yī)醫(yī)院乳腺門診診斷為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病例收集時間為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共60例患者,按照數(shù)字表分為2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2組患者年齡分別為(33.43±5.58)歲、(33.40±5.31)歲,2組患者病程分別為(10.03±4.98)月、(10.17±4.73)月,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療標準:參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外科學會乳腺病專業(yè)委員會2002年制定的診斷標準[5]:①癥狀與體征:乳房部位可觸及1個或是多個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的腫塊,推之可有移動感,觸之有疼痛,可為不同程度的脹痛、刺痛或是癮痛,腫塊可分散于整個乳房,情志發(fā)生變化或是月經(jīng)周期的變化可以使腫塊有消長變化,亦有乳頭分泌液體或皮膚瘙癢等癥狀;②輔助檢查:確診病例需經(jīng)過乳腺彩超、鉬靶攝片進行診斷。
1.2.2 中醫(yī)辨證標準:參照第二版《中醫(yī)外科學》[6]辨證分型為肝郁痰凝證:①主癥:乳房明顯腫塊,質地堅韌,有脹痛或是刺痛感,隨著情緒喜怒而有消長變化;②次癥:可伴隨有胸肋部脹悶不適,情緒易郁悶易煩怒,可有失眠夢多,心煩躁口苦等癥;③舌苔脈象:舌紅苔薄黃,脈弦滑。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西醫(yī)及中醫(yī)標準;②病程>3月,且年齡在20~45歲的女性患者;③自愿參加試驗,并經(jīng)醫(yī)學倫理會通過,簽署知情同意書后能堅持治療。
1.4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上述西醫(yī)及中醫(yī)標準;②病程<3月,且年齡在20~45歲之外的女性患者;③合并有乳腺其他疾病(如乳腺癌、乳腺炎、乳腺纖維瘤等其他乳腺疾病);④對治療藥物成分有過敏者;⑤有暈針病史者;⑥合并有心腦腎等內科疾患或精神疾患無法完成試驗者,孕期和哺乳期婦女。
1.5 治療方法:觀察組,柴芍乳癖合劑,柴胡15 g,白芍15 g,當歸15 g,白術15 g,麥芽10 g,山楂15 g,香附15 g,艾葉炭10 g,青皮15 g,煅龍牡15 g,瓜蔞15 g,預知子15 g。服用方法:取湯液200 mL,早晚飯后0.5 h溫服。柴芍乳癖合劑功用:疏肝解郁、化痰散結、消癖止痛。穴位針刺選穴,甲組,屋翳(雙側)、膻中 足三里(雙側)、外關(雙側);乙組,肩井(雙側)天宗 肝輸(雙側) 腎輸(雙側)為主穴,根據(jù)病情配合配穴。對照組,逍遙貝蔞散加減,柴胡15 g,當歸15 g,白芍15 g,茯苓10 g,白術10 g,瓜蔞15 g,貝母9 g,半夏6 g,南星6 g,生牡蠣30 g(先煎),山慈姑6 g,服用方法:冷水煮取200 mL湯液,早晚飯后0.5 h溫服。功用:疏肝解郁、理氣化痰、散結止痛。配合甲組,屋翳(雙側)、膻中 足三里(雙側)、外關(雙側);乙組,肩井(雙側)天宗 肝輸(雙側) 腎輸(雙側)為主穴,根據(jù)病情配合配穴。
1.6 治療周期:2組均為1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4個療程。
1.7 評價指標
1.7.1 疼痛分級與評分:無明顯觸壓式疼痛,無自發(fā)性疼痛,記6分,為乳房疼痛0級;觸壓痛,無明顯自發(fā)性疼痛,記12分,為1級;自發(fā)痛明顯,以經(jīng)前較為明顯,發(fā)作呈陣發(fā)性,記18分,為2級;自發(fā)痛明顯,發(fā)作呈持續(xù)性,不影響正常生活記24分,為3級;疼痛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影響正常生活,記30分,為4級。
1.7.2 腫塊大小分級與評分:腫塊最大直徑≤2 cm,記3分,為1級;直徑在2.1~5 cm之間,記6分,為2級;直徑﹥5 cm,記9分,為3級;治療前及治療后分別予以乳腺彩超檢查以明確乳腺腫塊大小情況。
1.7.3 安全性評價:治療前及治療后分別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進行性激素(雌二醇(E2)、孕激素(P)、催乳素(PRL))及肝腎功檢測。
1.8 療效評價標準:參照2002年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外科分會乳腺病專業(yè)委員會制定的乳腺增生病療效評價標準,計算治療前后積分改善率,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①治愈:改善率≥90%。②顯效:改善率為70%~89%。③有效:改善率為30%~69%。④無效:改善率<30%。
1.9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乳房疼痛積分、腫塊大小評分比較:2組患者經(jīng)治療,乳房疼痛程度明顯緩解,腫塊較前變?。恢委?周、4周后,觀察組疼痛緩解程度均比對照組明顯,腫塊減小程度亦比對照組明顯,經(jīng)統(tǒng)計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乳房疼痛積分、腫塊大小評分比較
2.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乳腺增生病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經(jīng)統(tǒng)計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04,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4 2組治療前后患者性激素檢測變化情況及肝腎功比較:治療前后2組患者性激素水平及肝腎功均無明顯變化,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患者性激素檢測變化情況及肝腎功比較
乳腺纖維組織和上皮細胞的增生形成了乳腺增生癥,從病理方面講,乳腺組織發(fā)生退行性的病理性改變以及結締組織的進行性生長改變,均可引起體內內分泌的失調,因此形成HMG[7]。HMG特有的病理性改變是乳腺癌的高危誘發(fā)因素之一,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嚴重的影響[8],因此受到患者及醫(yī)療人員的高度重視。
乳腺增生癥屬于“乳癖”范圍,我們認為以好食辛辣肥甘之品為特點,而本研究中患者以30歲左右居多,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壓力劇增,多有情志不暢,而飲食習慣則易脾虛濕困,氣機影響水化,則肝氣郁結可阻滯乳絡,濕阻則易凝化成痰,久之則氣滯痰凝,阻于經(jīng)絡血脈之間,形成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
研究中采用自擬柴芍乳癖合劑,其中柴胡可疏肝解郁,《神農本草經(jīng)》中注“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疏肝氣解郁結之要藥,白芍可平肝可養(yǎng)血,二藥既可疏肝氣又可柔肝血,氣血調和,共為君藥;白術主歸脾胃經(jīng),可健脾以益氣,燥濕以和胃,脾胃同治,當歸歸于肝、脾經(jīng),可補氣虛之血虧,又可活血而行氣,二藥同用于肝、脾、胃三經(jīng),健脾和胃,益氣補血,同為臣藥;麥芽、山楂取自焦三仙之意,其中麥芽歸脾胃肝經(jīng),可疏肝解郁,可健脾開胃,又可退乳消脹,用于乳房脹痛,山楂同歸肝脾胃三經(jīng),可消食積,可散瘀血;香附既可歸于肝經(jīng)理氣解郁,又可歸于脾胃經(jīng)治療胃腹脹滿,可用于婦女乳房脹痛;艾葉炭可祛瘀活血止痛, 青皮疏肝破氣化滯,瓜蔞可導痰濁下行,預知子可活血以通脈,行氣而止痛,煅龍牡平肝潛陽,鎮(zhèn)靜止痛,共為佐使。上藥同用一則疏肝而解郁,二則健脾而化濕,三則化痰而散結,四則行氣以止痛。
柴芍乳癖合劑加用了麥芽、山楂、香附、艾葉炭、青皮與預知子。麥芽、山楂均歸于脾胃肝經(jīng),麥芽既可疏肝又能健脾,針對肝經(jīng)乳腺疾病可消乳脹止乳痛,山楂散瘀血功能明顯,研究顯示麥芽水煎劑能明顯降低血清泌乳素的水平[9],長時間使用山楂對雄激素水平和炎癥水平的降低作用較為明顯[10],考慮這是麥芽治療乳癖的藥理作用。香附用于乳房脹痛的作用考慮為有效成分可對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革蘭氏陽性菌有較好的抑菌作用,從而起到抗炎鎮(zhèn)痛作用。艾葉炭可活血祛瘀,其中有效成分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對炎癥細胞的浸潤有抑制作用,減輕炎性反應,從而起到消炎止痛作用。預知子歸于肝經(jīng),可疏肝理氣,對胸脅乳房脹痛等癥有良好效果,研究顯示預知子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乳房疼痛和腫塊大小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自擬柴芍乳癖合劑聯(lián)合穴位針刺療法可以有效緩解患者乳房疼痛,具有良好的散結作用。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自擬柴芍乳癖合劑聯(lián)合穴位針刺療法治療HMG優(yōu)于對照組;2組治療后性激素及肝腎功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自擬柴芍乳癖合劑配合針刺療法安全性可靠。多項研究顯示,乳腺增生癥的發(fā)病多為氣血瘀滯,痰凝阻滯等病因,引起乳絡受阻,故本研究采用自擬柴芍乳癖合劑配合針刺療法治療HMG,可從疏肝、健脾、行氣、活血、益氣、化瘀、化痰、通絡等方面綜合治療,以達到滿意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