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50宇宙目前三款手機用了三顆不同的芯片,但又并非簡單的高中低檔,因此我們也很難再用傳統(tǒng)的中杯、大杯、超大杯來定義它們。
不得不說,本次發(fā)布的K50系列,首發(fā)聯(lián)發(fā)科天璣8100的K50更出風頭一些。畢竟天璣8100在發(fā)布之前就留足了懸念,而在發(fā)布后,Redmi第一時間量產(chǎn),還有后續(xù)眾多新機宣布搭載,都可以看出廠商層面對這款芯片的信心。
聯(lián)發(fā)科將天璣8000系列定位為“輕旗艦”,全系列采用臺積電5nm制程,同時配備了4大4小的Cortex-A78+Cortex-A55 CPU架構,以及ARM Mali-G610 MC6 GPU。這樣的架構設計本身就很值得玩味。沒有采用1+3+4三叢集,而是回到傳統(tǒng)4+4架構,4個大核又都采用高主頻,甚至比超大核配置的旗艦SoC里的主頻都要高。
不過它大小核沒有選擇最新的Cortex-A710+Cortex-A510,而是依然使用Cortex-A78+ Cortex-A55,GPU卻又用上了最新一代的Mali-G610,而非同期的Mali-G78/G68方案。
聯(lián)發(fā)科這種做法,其實迎合了當下安卓生態(tài)兼顧高性能和低功耗的需要。4大4小的設計可以隨時有4個而非僅僅3個大核來進行并行計算,再加上天璣8000系列此次的4個大核主頻都相當高,換言之,就是強力又穩(wěn)定的多核性能輸出。
GPU方面選擇最新一代的Mali-G610則能帶來高于上代架構的能效比,以及更好的軟件兼容性。總的來說,此次天璣8000系列未來不僅可以應用在一些輕薄機型上,也可以滿足主打游戲性能的手機需求,堪稱“萬金油”般的存在。
其中,天璣8100又是天璣8000的超頻版,4個大核主頻由2.75GHz進一步提高到2.85GHz,沖著更高性能去的意圖就更明顯了。從K50的GeekBench跑分可見,在超頻之后,多核分數(shù)超過3700,幾乎追平驍龍8;安兔兔跑分成績83萬分左右,顯示出綜合性能上,也與驍龍888達到了相當?shù)乃健?/p>
當然,和“真旗艦”K50 Pro相比,跑分成績還是拉開了一定差距。作為第二款搭載天璣9000的量產(chǎn)機型,K50 Pro再次在跑分上刷新了最好成績,GeekBench多核來到4400分以上,單核1297分,也體現(xiàn)出了超大核的性能水平。
左為K50 Pro,右為K50
兩部手機的實際游戲表現(xiàn),《原神》方面,開啟最高畫質和60fps,半小時實測,K50平均幀數(shù)57.8,K50 Pro則為53.4。搭載天璣8100的K50標準版竟然比天璣9000的K50 Pro幀數(shù)更高更穩(wěn)定?
這其實很好理解,理論上,天璣9000和天璣8100玩《原神》都是“性能過?!钡?,但是,長時間玩《原神》對手機的散熱壓力較大,除非外掛風扇,否則在溫控墻機制下,都有可能遭遇過熱→降頻→鎖幀的問題。
出于以上原因,這也是目前用驍龍8機型進行《原神》測試時常見的情況。所以,和K50電競版對比,在游戲流暢度和穩(wěn)定性上,搭載天璣8100的K50也同樣表現(xiàn)更好。
這就要歸功于前面提到的4個高主頻大核。通過監(jiān)測核心調用情況可見,4個大核一直處于活躍狀態(tài),為了平衡功耗,其中一個大核的頻率幅度更靈活。在性能夠用時,就降至更低的500MHz,當需要更多性能支持的時候,4個大核又可以同時達到2300MHz的頻率釋放。從而維持了《原神》更為平穩(wěn)的幀數(shù)表現(xiàn)。
在面對天璣9000時,K50 Pro的調度還是較為保守的,超大核和大核都長時間鎖定在1800MHz頻率以內(nèi),這時超大核主要也是起兜底作用。
因為天璣9000本身單核性能更強,采取這樣的調度策略倒無可厚非,但如果能在散熱方面堆料更多一點,或許可以在核心調度上進一步放開手腳。
測溫結果顯示,K50玩《原神》時最高溫度45.7℃,K50 Pro則達到47.7℃。天璣8100主要特性就是提供高性能的同時,發(fā)熱和功耗還相對更低一些,遇到這種長時間高負載應用時,K50的發(fā)熱情況能比K50 Pro控制更好。
這里有個前提是它們使用了相同的散熱規(guī)格。天璣9000畢竟是擁有高主頻超大核的主,即使功耗能控制得更好,但在相同散熱條件下,相比天璣8100,自然也就有了如上發(fā)熱差異了。
整體來看,出于對高能效比的信心,各廠家在天璣9000機型的VC散熱面積堆料上,普遍都會比驍龍8機型小一些,而省出來的面積就可以增加電池容量或者做得更輕薄了。
K50的4顆大核調用全程都很積極
K50 Pro核心頻率比較保守,CPU占用率并不算高
得益于天璣9000/8100在能效比上的優(yōu)化,相同機身尺寸下,相比K50電競版,這次K50和K50 Pro都塞進了更大的電池,尤其是K50電池容量更是達到5500mAh。
結合天璣8100的低功耗,以及實測的穩(wěn)定性表現(xiàn),可以發(fā)現(xiàn),這次K50的特性除了游戲性能之外,還有長續(xù)航優(yōu)勢,日常使用兩天,不會有電量焦慮。67W快充在需要快速回血的時候,自然也是足夠的。與此同時,搭載了澎湃P1芯片,配備5000mAh單電芯電池+120W快充的K50 Pro,19分鐘即可從0充到100%,在續(xù)航上同樣優(yōu)秀。
兩者體驗相當?shù)倪€有那塊2K分辨率柔性直屏。和K50電競版的1080P屏幕相比,這塊2K屏第一眼感覺的確更加驚艷。跟同為2K直屏的iQOO 9、真我GT2 Pro也有不遑多讓的顯示效果。
當然,我們也不會忘了Redmi一向擅長的精準刀法,在核心性能、屏幕等與直接體驗密切相關的地方全面升級之后,為了平衡成本,它還是延續(xù)了上代(說上上代也行)攝像模組,甚至那顆500萬像素長焦微距頭也統(tǒng)一降級成了200萬像素微距,以及依然使用塑料中框,側面指紋按鍵按壓感也有一些軟塌。
正如前文所說,和天璣8100的傳統(tǒng)4+4架構相比,天璣9000的超大核很多時候都是起到兜底作用,比如進行4K、8K視頻的機內(nèi)剪切時,或游戲運行到一個非常復雜的畫面時,超大核就會啟動,以降低明顯卡頓發(fā)生的概率。
如果你除了追求中低負載時穩(wěn)定的性能發(fā)揮,還同樣看重手機綜合全面的應用場景,那么K50 Pro也是值得選擇的,而且它還有調校成熟的一億像素主攝。而對其他用戶,面對更低的價格、足夠的游戲性能和穩(wěn)定性,更低的功耗和更長的續(xù)航,我們當然還是首推K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