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順英
曬秋,是蘇中平原上的一道壯麗的風(fēng)景。
曬秋是傳統(tǒng)的農(nóng)事習(xí)俗。鄉(xiāng)村的秋天,天空像一塊透明的藍(lán)玻璃,彰顯著一份深秋的明澈。秋陽下的光暈,有一種蛋糕般的柔軟和綿香。
秋場上,陽光如瀑,金黃的稻谷鋪展開來,谷場就像一面古老的黃銅鏡。陽光下的稻場像波光閃動的湖面,那是稻谷被陽光曬出來的嵐氣,心里有著說不出的快意。
辣椒紅了,摘下來,隨便撒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曬辣椒,不擇地?;鸺t的辣椒總是那么淘氣,擠在大門兩旁,像早早貼上的春聯(lián)。一串串掛滿了墻壁,在陽光下,燃成了一片霞。曬場里必有花生的一席之地,它們相互擁擠著依偎著,享受著陽光的撫摸。
豆莢鼓囊囊的,顆粒飽滿。年邁的祖母,坐在門檻前,端著一簸箕豆角,細(xì)心地剝開,莊重而緩慢,時光緩慢如江南絲綢。上了粉的冬瓜、變黃了的南瓜是從來不湊熱鬧的,農(nóng)人們把它們抱進(jìn)儲藏室,冰天雪地時再拿出來享用。
曬玉米的景象,真是遍地黃金。堆好了的玉米穗隨手丟到簸箕里,大人小孩齊上陣用錐子搓。玉米粒裝滿了簸箕,便端到秋場上撒開了曬。捧起玉米粒向空中拋去,白亮亮的玉米皮紛紛揚揚,雪花一般,輕盈、飄墜。
山芋也是要晾曬的。把山芋刨成薄片晾曬,白瓤的、黃瓤的,刨成片,曬干了統(tǒng)統(tǒng)是白白的。蘿卜切塊鹽漬后,用棉線串起來晾曬,入缸。冬日清晨,喝粥佐以蘿卜干,生活的恬淡和溫馨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村里人將收割后的紅高粱扛回家,綁成“人”字形,架在庭院的木架子上,紅綠相間,一直要曬到立冬前后,方才下架脫粒。紅高粱做成的稀飯,爽口滑潤,非常美味。
摘棉花的時候,開始曬棉花。棉桃咧嘴笑了,吐出雪白的棉絮,女人們裹著花花綠綠的頭巾,散落在亮得耀眼的棉田里摘花,嬉笑聲傳出老遠(yuǎn)。
花白的棉絮,在秋陽下就是從天空落下來的白云。曬棉花要搭架子,架子連城一片,架子上放著高粱苫子。棉花成片晾曬,看著,人就覺得純凈、溫暖。
母親曬秋,曬五谷果蔬,還曬物品衣物。晴天,她會把家中的衣物、被褥拿出來晾曬。那些蘸著陽光味道的被褥、衣物,貼在身上,如母親的懷抱,讓人陶醉。
鄉(xiāng)村人家,院里院外的繩子上,搭著衣服被褥。微風(fēng)吹來,眾多的衣被像五顏六色的旗幟,迎風(fēng)招展。黃昏時一陣陣拍打曬暄棉被的聲音,空而實的嘭嘭聲,在小院里,又疏落又飽滿地散開。歲月靜好如一朵清蓮靜靜綻放。
曬干的果實歸了倉,冬天便接踵而至。冬陽煦暖,如甘醇的家釀。農(nóng)人賦閑,曬冬陽,叼煙管,嚼蠶豆,嘮農(nóng)事,煙霧在陽光里繚繞著,夢幻一般。
曬秋,透著悠遠(yuǎn)的詩意,流淌著綿軟的鄉(xiāng)愁。曬出莊稼人的希冀和夢想,曬出鄉(xiāng)親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