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張璐
摘要:新時期民商法視角下的社會信用制度的完善,必須從公民商法的社會信用體系、信用制度、規(guī)范民商法信用條款、健全信用評價制度、努力提高司法人員整體素養(yǎng)、構建符合發(fā)展要求的社會信用法律框架和體系。
關鍵詞:民商法;社會信用;策略分析
引言
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背景下,從民商法的角度來看,應當在公民參與經濟活動時,主動承擔民事法律責任并履行其義務。基于民事主體的行為或財務狀況,對其進行分析與評價,并據此確定其信用程度。在構建和完善民商法社會誠信制度的過程中,必須從民商法律的角度出發(fā),強化各方的溝通和協調,以合理的方式避免信用風險。只有公民自身的誠信,才能為個人、企業(yè)和社會帶來更大的社會價值。因此,我國民商法律制度的健全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通過長期的社會實踐,通過對其進行研究和總結,并根據現實情況加以改進。
1分析民商法視角下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問題
1.1沒有充分認識到建立社會信用制度
信用制度一般包括法律和道德,具有約束和規(guī)范功能。它的作用是對社會經濟活動的指導和規(guī)范,對市場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社會和經濟的各個主體的合法權益。新時期我國的社會信用制度建設對于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我國目前對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構建還缺乏足夠的認識,許多企業(yè)和消費者尚未對社會信用體系形成正確認知。這不僅會阻礙我國的誠信建設,也會限制我國民商法律制度的真正功能。與其它制度相比,我國的社會誠信制度建設明顯滯后,不能全面落實社會引用制度,與我國現行的法律制度存在著一定的距離。
1.2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不完善
新時期的民商法視角下的社會信用體系的構建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礎之上的,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目前的相關法律制度還不完善,無法為新時代下的社會信任體系功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支撐。例如,一些民商法律的條款較為零碎,不能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很容易引起各方的不全面認同。在以社會信用制度為基礎的問題上,缺乏法律上的支持,在處理糾紛時缺乏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從而產生了負面的社會效應。例如,我國現有的民商法中,盡管對誠信原則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并且對其起到了指導作用,但由于其在具體方面和內容方面存在缺陷,在實踐中常常缺少有效的根據。
2從民商法角度看新時期我國社會信用制度的構建
2.1強化民商法中的信用權利建設
民商法中的信用權是我國民商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在構建社會信用制度的基礎上,對社會權益、公民權利的保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為此,必須在民商法中強化信用制度的構建,構建健全的公民權利保護制度。應當通過專門的立法來建立信用權,加強信用權的權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建立信用平臺,保證信用的獨立性和正規(guī)化,從而形成一種新型的人格權利。
2.2加強民商法律社會信用建設
新時期,以民商法為基礎的社會信用制度,可以促進社會整體和經濟的發(fā)展。所以,我們需要在整個社會、各方面加強對我國民商法律制度的建設。首先,要加強對國內政治和法律的關注。要在全社會進行廣泛的宣傳和動員,形成誠實守信、遵守規(guī)則的良好社會風氣。加強民商法在構建社會誠信體系中的作用,運用民商法對各類民事主體進行規(guī)范,明確其職責。其次,要營造良好的誠信環(huán)境。在構建社會信用制度時,要防止人為因素的干擾,要保證市場經濟的公開與自由,要消除各種不利因素。支持公民依法維權,加強對誠信制度的監(jiān)管。
2.3論民商法中的信用條款的進一步規(guī)范
在民商法中的社會誠信制度,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和保護公民在經濟活動中的公平與公正。應當在規(guī)范民商法中對信用條款進行規(guī)制,在法律層面上加強對信用條款的強制執(zhí)行,以增強其約束力。因此,在新時期的民商法視角中,要完善我國的信用制度,就必須將信用條款具體化、明晰化。要把信用條款和現實的具體操作內容結合起來,對民商法中社會信用條款進行規(guī)范。
民商法規(guī)定了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權利和義務,并規(guī)定了當事人各自的責任。
降低市場運作中的政府干預。消除地方和地域保護主義,在民商法律框架下,市場經濟可以自行、規(guī)范、有序地運作,并充分發(fā)揮其功能,促進市場的良性發(fā)展。
重建民商司法救助制度。將誠信作為構建民商司法救助制度的重要依據,增強公民參與程度。要嚴格貫徹民商法中的債權、物權法等有關信用的內容,規(guī)范運用民商法中的信用條款,明確民事活動主體的權利義務,降低市場的介入。在實踐中,必須嚴格遵守民商法中的信用條款和準則。
2.4構建全面的社會信用評價制度
2.4.1構建企業(yè)的社會信用評價系統
在社會和經濟活動中,一切主體的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規(guī)制和制約。企業(yè)作為社會信用的主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僅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權益,還要嚴格地遵循自己的行為準則,履行自己的職責。如果企業(yè)信用缺失,將直接影響到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轉,從而使整個經濟的正常運轉受到嚴重的影響。我國應該通過構建我國企業(yè)社會信用評價制度,在民商法律視野下,積極推進我國社會誠信制度建設。在此背景下,一旦出現違法、違規(guī)、欺詐等失信行為,將按照民商法的相關條款進行問責,從而促使企業(yè)依法履行法定義務。
2.4.2構建我國政府信用評價制度
不管是哪一種,政府對市場經濟運行的干預都是多多少少的,而政府的社會信用對市場經濟運行和發(fā)展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在新時期的民商法視角中,要從政府的角度來構建信用評價制度,并通過政府的示范和引導來促進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完善。
2.5全方位提升法官隊伍素質
民商法作為我國社會信用制度的基石,它在民商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的工作能力和素養(yǎng)將直接關系到民商法中的法律條款的實施。因此,從新時期民商法的角度來看,要從全方面加強有關法官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只有如此,才能保證我國民商法律中關于社會信用條款的貫徹和執(zhí)行,從而推動我國民商法律社會信用制度的建設和建設。例如,對法官的選拔要嚴格,要從高學歷、專業(yè)院校中選拔。既要重視其職業(yè)素養(yǎng),又要注意其思想政治狀況。同時,要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加大對民商法相關知識的培訓,讓其能夠靈活地應用民商法中的“社會信用條款”來處理具體案件,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更好地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利。
3結束語
綜上述,民商法是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特征和發(fā)展需求而制訂的,它是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順利運轉的重要保證。而民商法則是從誠信的角度來評判和歸納當事人在履行義務時的責任。我國的民商法社會信用制度建設起步較晚,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依據都十分薄弱,嚴重影響了其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功能。從整體上講,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很不完善,仍然存在著對社會信用體系的關注不足、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理論基礎薄弱等問題。
參考文獻:
[1]楊建玲.探析民商法的信用體系構建路徑[A].中國環(huán)球文化出版社、華教創(chuàng)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國博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一)[C].中國環(huán)球文化出版社、華教創(chuàng)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華教創(chuàng)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20:638-643.
[2]馬欣然.關于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的思考探討[J].法制博覽,2018,(29):222.
[3]石智崗.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16):236.
課題:淮南聯合大學2021年校級質量工程項目,勞動教育嵌入醫(yī)學類專業(yè)建設的路徑研究,JYB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