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年12 月18 日至22 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全會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必須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
全會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jīng)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全會決定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加強黨的領導機構,成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選舉陳云為中央紀委第一書記。
全會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實現(xiàn)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偉大征程。
從這次全會開始,改革開放和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幕拉開,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農(nóng)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nèi)地,從傳統(tǒng)的計劃經(jīng)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從“打開國門”到“全方位開放”,改革開放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實現(xiàn)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作為一個偉大轉折點而載入光輝史冊。
圖①:1978 年12 月18日—22 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圖②:1978 年12 月18日,出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代表舉手表決
圖③:1978 年12 月24日,《人民日報》 第一版刊發(f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
1935.1 2.17-25
中共中央在陜西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即瓦窯堡會議)。會議著重討論全國政治形勢和黨的策略路線、軍事路線,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新策略。
1948.1 2.1
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并發(fā)行第一套人民幣,是我黨領導的貨幣統(tǒng)一工作的重要里程碑。
1982.1 2.4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新修改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99.1 2.19
午夜-20 日凌晨,中葡兩國政府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在澳門舉行,宣告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成立。
2001.1 2.11
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mào)易組織成員,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