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益鋒 田治國
摘 要:日本坪庭造園是世界上最小的花園藝術表現,有著豐富的藝術與文化內涵。坪庭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房屋空間進行園林造景,藝術設計思想富有哲學內涵,是日本京都地區(qū)獨有的一種園林藝術設計形式,有著悠久的歷史。通過研究日本坪庭造園藝術的歷史發(fā)展與表現形式,探究其美學價值與功能性,為現代園林設計的發(fā)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日本;坪庭;園林布局;藝術元素
日本坪庭起源于日本園林的一個分支。在古代,日本并不存在園林文化。坪庭的誕生背景與當時日本城市發(fā)展所形成的格局密不可分。古代日本京都的城市格局規(guī)整有秩,城市空間被街道劃分成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區(qū)域格子,仿若棋盤,各個街道南北延伸縱橫。城市的建筑物都沿著街道而修建,所以在南北方向建筑之間存在著一個開闊的方形空間。在日本飛鳥時代(公元592年到公元710年),為了利用這塊方形空間,便在南北相鄰的房屋中間增加了一條道路,用房屋與道路填滿了所有空地。連續(xù)的沿街房屋將地基相連,形成了一種狹長的獨特住房結構,這些地基一直存續(xù)到近代,直至現代東京都區(qū)域內還保留著這樣的地基。如今,東京都的老城區(qū)內還存在著一種窄小而狹長的住房結構。從外觀來看,這種空間結構就像是中國城市里的弄堂小巷,一旦進入這種房屋,就會豁然開朗,好似《桃花源記》中所描寫的山洞一般:“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這種房屋,就叫作町屋。世界上最小的庭院造景——坪庭,就是依托町屋這一建筑格局所誕生的一種獨特的造園形式。
町屋在17世紀以后發(fā)展至頂峰,它的形式和結構等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過去和現代京都、奈良等地的城市布局,體現了當時關西地區(qū)特別的氣候以及日本對木材獨特的喜愛。不對稱的布局的優(yōu)勢體現在町屋內部空間布置更加靈活自如上,內部的坪庭景觀使町屋內部與外部景觀相呼應,內部空間更加精致,使居民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情趣,更加貼近自然。
一、日本坪庭的布局
坪庭在古代多被稱為壺,取自“壺中天”這一寓意。壺意味著“小”,用這一字稱呼坪庭卻不只是“小”的含義?!皦刂刑臁敝冈谛⌒〉牟鑹刂袇s有著一方天地,用其稱呼坪庭寓意坪庭“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即造景形式獨特,造園手法精致細膩,一旦身臨其境便會發(fā)現別有洞天。
傳統的坪庭往往由町屋前、中、后的三個花園組成。三個部分的花園分別被稱為通庭、中庭與奧庭。前、中部分的花園多為小型的枯山水構造,后部分的花園或多或少會配置植被、石景與水景。通過町屋前面的玄關,町屋的入口處是一個寬敞的空間。在這塊空間之中,日本傳統家庭的裝潢會選擇使用地板,并在地板上面鋪上榻榻米墊子。在這個房間的后面會設置一個小型花園造景,這個花園被稱為通庭。通庭往往會被設置在被改造成會客室的大型空間的側面。經過精心打理,通庭與處于房屋中間的中庭會產生前后呼應的效果,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美化玄關、客廳與町屋店面的環(huán)境。在町屋的后部,被稱為奧庭的花園作為坪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占據了坪庭組合中最大的面積,同時其作為重要的景觀,也承載了坪庭最主要的藝術內涵。奧庭一側的緣側不僅起著連接坪庭前后的功能,還能使人們在路過這里的時候全方位欣賞整個奧庭的景色,這一空間被稱為“灰空間”。通庭、中庭與奧庭這些花園組成了町屋坪庭特殊的花園組合。坪庭是世界上最小的一種庭院。對于町屋來說,坪庭,或者說坪庭花園,是京都大多數町屋裝潢的一個重要特征。在町屋之中,坪庭的周圍環(huán)繞著走廊、墻壁或建筑。町屋的空間長而狹窄,所以坪庭自然不像中國的園林建筑那樣巧妙而寬敞。盡管空間略顯緊湊,但是大多使用石材進行搭建的結構特點,讓坪庭看起來更加寬敞。
二、日本坪庭的功能性
坪庭所依托的町屋絕大部分為木制結構,整體設計上是一種不對稱的房屋構造與制式。 傳統的町屋除了承襲了以往狹長的房屋地基外,大部分都是雙層樓房的結構。大多數町屋都是店面房,面向大街的一側為店面,被稱為店鋪棟,同玄關、通庭與中庭相連。后面的房間供人們居住使用。處于房屋之中的坪庭,一側多為走廊。走廊被稱為廊下緣側,走廊的另一側為浴室與廁所??拷和ヒ粋鹊膲Ρ诓⒉黄鹬畏课莸淖饔茫瑝ι习惭b有移動拉門或者卷簾,在打開拉門或揭開卷簾時人們就可以盡情觀賞坪庭的景色。這樣不僅可以使原本狹窄的町屋空間變得寬闊,還能使房屋內外空間在區(qū)分開的同時銜接得更加自然。另外,冬天與夏天對于隔斷門也有著不同的材質要求。古代人們沒有空調,夏天將這些作為隔斷的拉門或卷簾換成用蘆葦制作成的屏風或百葉竹簾,能使屋內保持通風,也不會受到陽光直射。
在現代,像町屋這些傳統的建筑物很容易被高樓大廈遮擋住陽光或者平時空氣無法順暢流通。而坪庭在町屋之中便能起到通風的作用。設計師僅僅依靠一個小花園,便解決了町屋中段房屋采光與通風的問題。位于后方的奧庭中間會放置飛石與敷石用來踏腳,防止破壞植被或泥土污染衣物鞋子,實用且具有觀賞性。三段式坪庭中的中段花園大多位于南面,在太陽升起時可以讓陽光很好地照進房屋,而北面的町屋卻建造得很高,以防止陽光照進房子。這樣兩個部位就會因光照不同而出現溫度差,冷熱空氣對流,町屋中便形成了一個天然通風系統,使原本陰暗逼仄的町屋獲得陽光、空氣。町屋的兩側都是高樓,因此不可能存在窗戶。在廊下緣側的兩側,位于浴室與廁所正對面的坪庭是町屋引入陽光和新鮮空氣的唯一途徑。
三、日本坪庭的景觀元素表現
日本坪庭結合當地的人文環(huán)境,形成了極富個性的造景技巧與風格。坪庭的造景元素往往由適應日本氣候且不喜陽光的本土植物、防滑但不粗糙的地面石材、手水缽與石制庭燈組成,若坪庭空間富裕則會放置日本傳統的水裝置。
(一)植被
植被在坪庭設計中是不可或缺的。日本屬于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因此適合大多數植物生長。然而在設計坪庭時選擇使用的植物類型并不多。
處于町屋中部的坪庭光照不充足,十分適合青苔蘚的生長。于是在坪庭中,苔蘚便取代生長旺盛且需要一定光照的其他植物而成為使用最多的首選地被植物。同時,青苔蘚有著美麗精巧的外觀,生長也不需要特殊的護理,在日本的園林造景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將青苔蘚放置在坪庭中,坪庭就會十分具有日式園林特色。日本人民更偏向欣賞形體外觀纖弱優(yōu)雅的植物,在設計坪庭時一般不會采用粗壯和過于茂盛的樹木,而是選擇更加矮小精致的灌木。在古代,日本的園林造景很大程度上受到當時作為擁有園林數量最多的人群——貴族階層和寺院僧侶們的哲學思想和審美文化影響,在植物選擇上多采用寓意純潔高貴的鳶尾、象征長壽的松樹和在日本武士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櫻花,還會配上部分蕨類植物與常綠植物,如小葉女貞、九里香、南天竹和山茶等。
(二)鋪裝
在坪庭中,前后部分多采用枯山水的布置方式??萆剿ピ褐斜夭豢缮俚囊鼐褪前咨?。白砂是日式庭院布景中最常用的地面鋪裝材料。在日本枯山水造園文化中,白砂往往用來表現一種有水又無水的哲學思想。同枯山水的制作方法相似,在坪庭的布景中,會用耙將白砂耙掃成波浪,隨心所欲地對坪庭進行布置,并搭配上置石來表達山海波濤的意境。
(三)園路
在面積較大的坪庭中,有些設計師會增加一條狹而短的園路。園路多用日本傳統的飛石與敷石構成。飛石多被鋪裝在室外供人通行,防止地面的泥土弄臟人的鞋子與褲子。飛石之間會保持不同的距離,以增加人們行走的趣味性,并且飛石的鋪裝更具自由度與節(jié)奏感。而敷石則是在規(guī)定的一條路面上進行鋪裝,敷石的鋪裝比起飛石更加規(guī)整,行走自由度也更高。
(四)水裝置
坪庭由于面積很小,一般不會采用占地面積大的水景進行景觀布置。在坪庭中,一般都會放置日本傳統的手水缽。在日本,手水缽與中國的水缸功能相似。手水缽是日本人民在日常洗漱時使用的石盆,分為高的手水缽和矮的蹲踞。手水缽通常連接竹制的水龍頭,象征蕩滌人的心靈,同時潺潺的水流使庭院更富生趣。坪庭中放置的多為小型的由整塊石頭雕琢而成的手水缽,外觀多為銅錢型和圓柱型。
在茶道之中,為了提醒品茶者與沏茶者體悟人生,淡泊名利,手水缽多采用古錢的形狀。在雕刻手水缽的過程中,雕刻者巧妙地使用古文字藝術,在雕刻“吾唯知足”這四個字時特意去掉文字的“口”部首,將正中間的方形水池作為“口”部首的替代,寓意知足者常樂,反映了當時人民樸素的心愿、寄托和追求。手水缽是日式庭院中極具代表性的元素,日本人民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樸素物品,制造出使內心追求平靜的效果,有著濃厚的和式風格與禪宗思想,提升了坪庭的哲學內涵。
逐鹿裝置最早是在庭院中使用的水裝置,利用杠桿原理,上方水渠流水,水竹盛水,水滿則傾,而后再翹頭,水竹尾部就會擊打在撞石上,發(fā)出清脆聲響,以此驅趕鳥獸,后來由于其間斷的清脆聲響可以使人內心寧靜而逐漸被用于庭院的布景之中,以此增添庭院的趣味與禪思。
此外,部分坪庭中還保留著名為“水琴窟”的裝置。早期造園者會使用原本用來裝糧食或水的陶缶、陶罐等器具,將其倒置,淺埋在腳踏石和手水缽之間的地下,底端使用泥土或者砂石進行封閉,并在朝上的頂部挖出一個直徑幾厘米的小洞,然后使用數塊較大的石頭進行遮蓋,以用作排水系統。后來人們發(fā)現,在洗手時濺出的水通過周圍的水門石流入這些用陶缶、陶罐制作成的小型排水系統中會相互碰撞產生清脆的響聲,就像琴和鈴鐺一般。于是人們便在這些埋于地底的陶器邊上增加一個連接排水系統的排水管,使內部水位不會過高而影響其產生清脆的濺水聲,并且隨著時代的進步,所使用的陶器材質也在不斷改進,“水琴窟”由此誕生。
(五)置石
置石是坪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坪庭的置石原則上同日本園林置石差別不大,都是將單數石塊布置成組合。在坪庭布景中不會使用過大的石塊,但仍會配置主石、客石與伏石。石塊的布置通常采用不等邊三角形的排列方式,伏石與客石不會高于主石。這樣的布置方式極具一種秩序上的視覺美感。前后的石塊布局使得前后景觀錯落有致。
在坪庭組合之中,置石的特色多體現在前部花園與后部花園這兩個多為小型枯山水配置的地方。前部的花園大多放置象征吉祥如意和招財進寶的象形石頭、石雕或小型枯山水,以祈求家族平安健康、生意蒸蒸日上,表達美好祝愿。并且這份幸運會傳遞給剛入玄關的客人,表達町屋主人對到來客人的美好祝愿。中段的花園面積一般不超過二十平方米。再往后就會看到坪庭最大的主花園,這種花園坐落在客廳的邊上,在大城市極為少見。從各處采集來的形狀各異的圓石被放置在用灰白色鵝卵石鋪裝的坪庭中,周圍大多種植有苔蘚和蕨類植物。點綴著石燈籠、竹籬笆、奇石、小池塘和高大楓樹的庭院,在小小的空間里不論從哪一個角度看都千變萬化,植物竹石與輕悄滴水構成了一種光、影、聲音的微妙平衡,給人以放松與安穩(wěn)的感覺。坪庭中的置石通過與植物、水景的互相搭配,能夠使人漫步其間時體驗到一種回歸自然、身處山林谷壑的感覺。
(六)石燈籠
石燈籠起初是放置于室內的照明,后來在安土桃山時代用于茶室外景的裝飾,使用廣泛。日本房屋矮小,且多為木制結構,容易引發(fā)火災,因此后來石燈籠便不再用于室內照明。這種石燈籠經過改良之后被引入民間小型庭院,是日本由禮器轉向民用的代表性物品。將石燈籠放置于坪庭之中,晚上點亮的燭火不僅可以用于照明,也可以增添坪庭的觀賞性與趣味性。
(七)竹籬
坪庭之中的竹籬通常由竹篾條編織而成,其分類和傳統庭院中的竹籬分類相似,用于圍合坪庭空間并分割植物和步道、石景區(qū)域。竹籬在較小的坪庭之中也可以作為背景使用,使造景元素更加豐富。
四、結語
通過對日本坪庭的歷史形成與造園布置進行研究可以了解到,雖然坪庭有著自身獨特的藝術理念且面積極小,但是依然承襲了日本傳統造園的美學與哲學理念。將大型的園林造景根據房屋主人的意愿縮小布置進房屋內部,使其具有了更高的可塑性。并且比起大型庭院,坪庭更容易建造,具有一定的普適性,是十分適合寸土寸金的現代城市空間的園林布置方式。
參考文獻:
[1]王勁韜.淺析日本傳統町屋的空間和裝飾特色[J].華中建筑,2006(11):193-195.
[2]朱文韜.淺析日本造園文化與中國園林思想的淵源:以坪庭為例[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5(11):29-30.
[3]??←悾椎缕G,苗淑杏.日本庭院造園要素解析[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16(2):75-79.
作者簡介:
徐益鋒,常州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huán)境藝術設計。
田治國(指導老師),博士,常州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環(huán)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