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煒
(中核國電漳州能源有限公司,福建 漳州 363300)
核電廠建設必須經過前期策劃、項目選址、工程設計、設備制造、土建安裝、驗收調試等階段。系統(tǒng)和設備必須經過必要的啟動、調試、試驗等環(huán)節(jié)驗證滿足有關準則和要求后,由業(yè)主方進行驗收接產,才能將電廠投入運行。因此,由建設方逐步向運營方移交的過程在此顯得尤為重要,在核電項目中這個過程被稱作移交接產。
漳州“華龍一號”項目的移交接產工作采用施工向調試移交、調試再向生產移交的模式。一般來說,一個設備或系統(tǒng)將會經過EESR(安裝完成竣工報告)簽字、TOB(隔離移交)、TOM(維修移交)、TOTO(臨時運行移交)等階段;廠房通過BHO(廠房移交)等方式,以完成從施工、調試到運行的責任轉移過程,從而避免各個區(qū)域之間相互的干擾,確保人員和設備的安全[1]。
其中,核電廠運行人員在移交接產階段的管理和工作執(zhí)行一直是核電項目建設中的難點和痛點。同行電廠運行處室在調試階段介入不深,導致后期系統(tǒng)一類項堆積過多,系統(tǒng)遲遲無法移交,最終造成了帶一類項移交的局面,嚴重影響了工程質量與進度。因此運行處在移交接產期間必須進行有效的管理和規(guī)劃。
漳州核電運行處自移交接產工作啟動以來不斷地追求高質量、安全可靠、高效的運作方式,尋求在核能領域樹立移交接產方向的標桿。為進一步提升移交接產階段系統(tǒng)的安全與質量,在漳州核電1、2號機組工程總承包合同約定采用運行處管理TOB邊界的模式,以“提前介入,深度干預”的理念,通過系統(tǒng)工程霍爾模型和精細化管理方法,深化、細化運行處在移交接產階段的管理方法,形成了具有漳州特色的移交接產管理模式。
移交接產階段的工作,可以使運行人員提前熟悉核電廠設備、系統(tǒng)、廠房,鍛煉培養(yǎng)隊伍。尤其是作為“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的首堆項目,在國內核電領域具有很強的示范效應。同時漳州華龍大量采用了“新廠家、新設計、新工藝”的“三新”設備,為移交接產工作和首循環(huán)“雙零”目標帶來更大的挑戰(zhàn)。
具體來說,運行處介入移交接產有三個方面的意義。
運行人員作為核電機組全局的掌控者,往往能以機組運行的宏觀角度提出問題。以往核電項目的運行處介入建安調試較晚,常常到系統(tǒng)TOTO時運行處才提出意見,造成“發(fā)現問題卻無法整改”,從而迫于工期壓力而妥協。通過運行人員提前參與和調試系統(tǒng)的驗收以及臨時運行,以“使用者”和更全局的角度對設備和系統(tǒng)進行檢查和評估,進一步使設備、系統(tǒng)的安全可靠性得到充分保證,通過主動作為的方式倒逼移交接產質量的提升。
核電廠的運行活動是以程序為依據,程序的可靠性直接與電廠的安全運行相掛鉤。而許多規(guī)程在機組運行時常常難以找到驗證的窗口。而設備調試期間,利用TOB隔離將調試區(qū)域和安裝、運行區(qū)域劃分開來,是規(guī)程驗證的最佳窗口期。通過調試期間程序的靜態(tài)驗證和動態(tài)驗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完善,經過現場的檢驗后生效,能夠極大的提升核電廠運行文件的質量,將運行人員賴以生存的技術程序的提前“排雷”。
以往核電項目的運行處介入建安調試較晚,大多數參與移交接產的人員沒有直接參與和跟蹤現場系統(tǒng)、設備安裝的經驗,對現場設備和工藝系統(tǒng)的熟悉程度不高;而且考慮核電廠輻射防護的特殊性,電廠投運后人員進出核島廠房有著嚴格的控制和要求。通過提前介入的方式,運行人員可以更充分地了解和掌握現場設備的布置和工藝流程,通過實戰(zhàn)環(huán)境提升運行人員技能水平,尤其是對于“三新”設備的內部構造和運行原理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不僅僅提高了運行人員對機組的掌控程度,也為將來電廠的大修工作積累寶貴的經驗。
移交接產工作涉及電廠的設計、采購、安裝、調試等各個階段,涉及大量系統(tǒng)、設備、構筑物和文件、工具等的驗收,因此移交接產工作具有時間跨度長、接口部門多、工作范圍廣等特點。漳州核電項目運行處參與移交接產工作,主要面臨六個方面的問題。
移交接產階段通常系統(tǒng)狀態(tài)變化極快,運行人員普遍缺乏移交接產階段的理解和經驗。同時運行人員在生產準備階段還有規(guī)程編制、教材編制和執(zhí)照考試等相關工作,常常造成運行人員“懂系統(tǒng)、懂運行、不懂移交接產”,為運行人員提前介入移交接產工作造成很大困難。
全新的移交接產模式下參考電廠的管理制度無法適用,由于運行管理TOB邊界,勢必存在運行與安裝單位、運行與調試單位甚至三方之間交叉的情況,各家單位的管理程序相互矛盾,無法執(zhí)行,制約移交接產階段安裝工作和調試工作的開展。此外,存在著職責劃分不清晰、TOB隔離理解不一致、調試總票制度不完善的問題。
同行電廠對于移交接產前期移交質量管控薄弱,例如一些在EESR產生的NCR、DCR或者是遺留項跟蹤管控失效,在TOB移交前或TOTO移交前仍未解決,成為一類項,最后導致系統(tǒng)帶問題移交,使得整體移交質量變差。同時,以往核電項目對于系統(tǒng)的TOB邊界管控較弱,或者根本不管控,造成TOB管理混亂,安裝、調試之間相互干擾,人因失誤頻發(fā),對系統(tǒng)的安全移交有很大的挑戰(zhàn)。
在安全風險較高的場景下,例如跨區(qū)域流體傳輸、電氣貫穿件內端接、TMOD實施等場景均涉及多方管理,任何一家單位都無法單方面保證現場移交安全,漳州核電急需要完善的程序來保證現場工作的安全有序開展。
核電運行人員移交接產階段的培訓往往通過“師帶徒”的方式進行,存在依賴經驗判斷、無標準規(guī)范的問題,缺少系統(tǒng)化的培訓制度。尤其是移交接產階段的培訓工作,規(guī)則繁、雜、多、亂,僅憑借經驗傳承極易出錯。
同行電廠許多管理流程如TOB升版、流體傳輸等管理方案流程較為繁瑣,例如TOB升版僅有一套流程,系統(tǒng)子項合并和邊界變更都采用相同的審批層級,浪費了較多的管理資源;同時聯檢意見項的錄入、分發(fā)和管理大量依靠人力進行,不僅效率低,而且對數據的整合工作難以開展。
美國系統(tǒng)工程專家霍爾,于1969年提出了霍爾模型,是系統(tǒng)工程方法論的重要基礎內容。通過時間維、知識維和邏輯維將問題拆解成三維空間結構,被廣泛應用于大型復雜系統(tǒng)的規(guī)劃、組織和管理問題[2]。
精細化管理的一種源自于早期歐美工業(yè)化國家的企業(yè)管理理念,其目的是通過加強基礎管理,提高企業(yè)的價值創(chuàng)造力和核心競爭力?,F代管理學認為,科學化管理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規(guī)范化,第二層次是精細化,第三個層次是個性化。[3]精細化管理就是通過將工作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標準化、數據化、敏捷化以確保崗位責任、流程、制度執(zhí)行到位。
根據核電廠移交接產特點,結合運行移交接產介入的痛點和難點,將運行移交接產管理根據霍爾模型從時間、知識、邏輯三個維度進行拆解,通過精細化管理理論進一步深化,形成運行移交接產管理“霍爾”三維模型,詳見圖1。
圖1 運行處精細化移交接產霍爾模型Fig.1 Hall model of refined handover of operation department
針對漳州核電移交接產階段面臨的具體情況,運行處創(chuàng)新性的提出“提前介入,深度參與”的總體移交接產思路,以“系統(tǒng)化、標準化、數據化、敏捷化”為核心,從構建系統(tǒng)化培訓體系、標準化接產體系、移交接產敏捷化提升這三個方面入手,形成了具有漳州核電特色的移交接產管理創(chuàng)新。
針對運行人員普遍缺乏移交接產階段經驗和理解的問題,漳州核電運行處建立了系統(tǒng)化的接產知識培訓體系,如圖2所示。
圖2 運行處系統(tǒng)化移交接產培訓體系示意圖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ystematic handover training system of the operation department
除了商運電廠的標準崗位知識培訓外,運行處移交接產組編制了《漳州核電移交接產培訓教材》,并將移交接產階段各個管理程序納入學習范圍;同時,為了更好地讓運行人員理解移交接產階段的問題和難點,編制《運行處移交接產經驗反饋案例分析》及運行處移交接產經驗反饋庫,針對同行電廠移交接產期間存在的典型案例進行匯總,在處室內培訓學習,并針對性的制定行動項,確保將經驗反饋落到實處;對于執(zhí)照人員,移交接產組不僅編制了隔離經理標準化培訓流程,以隔離知識、行為規(guī)范、軟件使用三個方向設計基礎教材,同時針對工業(yè)安全、隔離實操、軟件使用及崗位規(guī)范、移交接產與調試啟動四個方向編制崗位任務書。系列教材不僅介紹了移交接產的相關知識,更是針對漳州核電移交接產項目特點進行詳細闡述。通過對運行人員進行移交接產基礎培訓,不僅讓運行人員知道移交接產階段運行應該做什么,更要讓他們了解到漳州核電的移交接產運行應該怎么做,讓運行人員掌握系統(tǒng)在EESR、TOB、TOTO至BHO階段具體要求,從而確保移交接產高質量完成。
4.2.1 全場景覆蓋的管理程序體系
(1)明確建安調試階段權責劃分
為了避免權責的爭議制約工程進展,首要解決的任務就是明確權責劃分。由運行處牽頭,CNPE調試和建安單位參與,通過《移交接產階段隔離與許可證管理》《隔離移交管理》等管理程序明確“TOB隔離僅包含隔斷指令,不作為安措邊界”“調試期間,由調試方維持必要系統(tǒng)正常運行”“ASP-1與MPCM設備隔離指令不沖突,僅進行沖突提示”“TOB期間所有工單由MPCM送至ASP-1”等規(guī)則,明確了TOB階段運行和調試之間的權責劃分。所有管理程序經雙方、三方會簽,三家單位采用相同管理規(guī)則,以確保制定的管理措施有效實施,也在制度層面上確保了工作開展的安全。
(2)高風險場景管控覆蓋
同時在安全風險較高的場景下,例如跨區(qū)域流體傳輸、電氣貫穿件內端接、TMOD實施等場景涉及多方管理,任何一家單位都無法單方面保證現場移交安全,漳州核電急需要完善的程序來保證現場工作的安全有序開展。通過編制《電氣貫穿件管理方案》《流體傳輸管理方案》《移交接產期間TMOD管理》等管理程序明確了特殊場景下運行、調試、安裝單位三方工作開展的具體操作,以安全、高質量、高效工作為中心,保證了各種移交接產期間管理程序和規(guī)則的覆蓋。
4.2.2 移交接產流程的標準化
移交接產的工作范圍廣、工作流程復雜。移交計劃的執(zhí)行、廠房和構筑物的移交、設備與系統(tǒng)的移交和文檔移交的過程控制極為困難。漳州核電運行處通過分解、細化移交接產的各個工作環(huán)節(jié),規(guī)范從文件審查、現場檢查、復檢、遺留項跟蹤、證書簽字等環(huán)節(jié),展開全范圍、全過程的移交接產工作流程標準化管理。
圖3 運行處TOB流程示意圖Fig.3 Take over for blocking flow diagram of operation department
(1)申請文件和證書的標準化
積極制定申請文件及證書編制的標準化審查標準,發(fā)布《TOB文件審查標準規(guī)范》《圖紙審查標準規(guī)范》《漳州能源1、2號機組圖紙轉化方案》等文件,確保圖紙、邊界清單、設備清單、鑰匙清單及臨時設備清單等文件內容完整、準確。同時針對證書編制的共性問題,如云線標注不規(guī)范、設計信息缺失、圖紙接口信息不完善等通過每周項目調試接口例會統(tǒng)一反饋,確保移交接產活動的有序、高效開展。
(2)設置現場進度檢查、預檢環(huán)節(jié)
根據“提前介入”的工作理念,設置了現場進度檢查和系統(tǒng)預檢等環(huán)節(jié)。根據工程進度,設置專項組,如220 kV倒送電專項組、淡水廠及淡水泵站專項組等,每次檢查形成專項報告,提前發(fā)現重大問題,提前解決重大問題,從而真正起到“深度干預”的作用。
(3)移交接產現場檢查的標準化
在建安期間,移交接產的現場檢查環(huán)節(jié)復雜,尤其是在安裝、調試與運行三方同時開展工作期間,現場交叉作業(yè)工作多,安全是高質量移交接產工作的前提。運行處通過規(guī)范現場風險評估,主動聯系保衛(wèi)處消防科、安全質量處進行現場監(jiān)督和評估,確保了現場檢查時的安全。同時在質量和流程的管控上,運行處編制了《運行處移交接產現場檢查指南》《運行處移交接產現場檢查標準清單》《聯檢共性問題舉例》等文件,涵蓋了閥門、管道、泵、電氣盤和工業(yè)安全等11類設備和問題的檢查規(guī)范,有效的指導了現場檢查工作的開展,達到有程序可依、檢查過程可追溯的目的。
(4)移交接產過程管理的標準化
同行電廠在移交接產工作開展初期,運行、調試及各工程隊處于磨合階段,常在流程中出現各類問題,如TOB申請文件不規(guī)范、現場檢查的組織和參與不規(guī)范、意見項反饋不規(guī)范、意見項標準不統(tǒng)一等多項問題,極大地影響了移交接產效率。
為解決這個問題,漳州核電運行處通過專題組會研討,達成眾多共識,并通過會議紀要、管理程序等方式體現,有效地推動了移交接產工作的順利開展。為達成統(tǒng)一的移交接產過程管理標準,運行處梳理出現場聯檢、一類項原則及解析、證書簽署條件清單等要求,從而有效地提高了移交接產過程的標準化。
為提高規(guī)程質量,漳州核電運行處創(chuàng)新性的將“調試期間運行規(guī)程驗證計劃未生效”作為TOB一類項,即確保系統(tǒng)TOB前將運行規(guī)程納入調試試驗驗證計劃中,為運行規(guī)程在調試期間的驗證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從而保證了系統(tǒng)臨時運行期間規(guī)程的正確性可靠性。
4.2.3 運行移交接產介入質量評估標準化
為量化運行處介入移交接產的質量,同時對各系統(tǒng)進行移交質量評估,漳州核電運行處設計了一套數據化評估標準,一方面以移交的系統(tǒng)子項為單位,將聯檢問題劃分為十類,并通過重新整合子項,既可以根據工程建設節(jié)點將其劃分220 kV倒送電專項、淡水廠及除鹽水廠專項等,對同一時間點移交的系統(tǒng)群進行評估,也可以按照配電盤、消防、通風、核島工藝系統(tǒng)、常規(guī)島工藝系統(tǒng)等功能劃分,從而成為提高后續(xù)移交系統(tǒng)質量的抓手;另一方面,設置“運行處一類項占比”“運行處意見項占比”和“重要問題”三項指標,量化評估運行處移交接產質量,通過績效考核傾向進一步促進運行處移交接產的積極性。
4.3.1 典型場景流程的敏捷化提升
同行電廠TOB升版、流體傳輸等管理方案流程較為繁瑣,如圖4所示。例如,TOB升版僅有一套流程,系統(tǒng)子項合并和邊界變更都采用相同的審批層級,浪費了較多的管理資源。為此在確保安全、權責明確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流程,優(yōu)化TOB升版、調試許可、電氣貫穿件主隔離、流體傳輸等工作的具體操作。例如TOB升版問題,針對邊界擴大、邊界變更等場景保留的原本的完整流程,針對子項合并等場景,由于EESR b版簽字已做過完整檢查,新增了簡化流程,減少了審批層級。同樣的,在調試許可證、電氣貫穿件主隔離、流體傳輸單等場景都進行了相當程度的優(yōu)化,對TOB文件包審查建立“綠色通道”如圖5所示,減少了單位與單位、處室與處室之間的管理和溝通成本。
圖4 TOB升版完整流程Fig.4 Complete process of take over for blocking upgrade
圖5 TOB升版“綠色通道”Fig.5 Take over for blocking upgraded “green channel”
4.3.2 安全生產軟件ASP-1的敏捷化提升
ASP-1即中國核電安全生產管理平臺,作為漳州核電安全生產管理軟件,在移交接產的全流程中至關重要。運行處通過設立ASP-1專員,長期外派至ASP-1軟件項目組,以前述所推行的管理程序為中心,不斷為運行處的移交接產工作提供支持。
1)針對TOB升版、TOTO融合、電氣貫穿件管理、流體傳輸和TMOD等場景通過軟件功能的實現,實現全流程的電子化,以減少公司內處室與處室之間以及運行處內部的管理成本;
2)由于CNPE華東分公司項目調試隊采用的生產管理平臺為MPCM即多項目管理系統(tǒng),因此CNPE調試隊與運行處之間的工單一直存在流轉困難的問題。運行處通過ASP-1專員打通MPCM和ASP-1之間的接口,確保建安、調試工單的流轉實現跨平臺傳輸,減少建安單位、調試單位與業(yè)主之間的溝通和管理成本;
3)在ASP-1中將設備圖紙與設備相互關聯,通過設備可直接調用設備圖紙,提高隔離經理及移交接產組工作效率;
4)運行人員通過與運行處ASP-1專員的直接聯系,實時反饋軟件存在問題,并根據需要進行個性化修改,有效的減少了ASP-1軟件修改的溝通成本。
4.3.3 開發(fā)聯檢意見項跟蹤移動應用
以往核電項目聯檢意見項的錄入、跟蹤和關閉主要依靠手動錄入至表格中,再由接產管理部門進行匯總,由于涉及內外網的切換、大量照片的導入等客觀因素,不僅效率低下,更存在錄入丟失、格式失效等問題。漳州核電運行處發(fā)布《運行處移交管理敏捷化分析報告》,聯動公司信息文檔處,通過開發(fā)手機APP應用程序,可以現場直接錄入移交接產檢查時發(fā)現的問題并添加照片信息,將檢查表單電子化,同時在電腦終端實現表單數據和照片導出及數據信息統(tǒng)計收集功能,其優(yōu)勢體現在以下幾點:
1)便于現場人員及時的錄入意見項,無需辦公電腦即可完成意見項的錄入;
2)可實時上傳現場的圖片,提高遺留項的處理、溝通效率;
3)大大減輕了運行倒班人員的意見項復檢、關閉負擔;
4)為后續(xù)核電項目移交接產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重要借鑒。
截至目前,漳州核電運行處共發(fā)布移交接產相關管理程序20冊,移交接產相關培訓教材10余冊。通過系統(tǒng)化的培訓體系、標準化的接產流程、敏捷化的管理提升,極大的促進了運行人員接產的積極性。當前漳州核電項目共聯檢28個子項,均為220 kV倒送電相關,運行處累計發(fā)布專項檢查報告10份,共提出聯檢意見項1602項,占所有聯檢意見項的58%;聯檢一類項共1452項,占所有聯檢一類項的57.8%。
以220 kV倒送電項目為例,運行處通過預檢和聯檢發(fā)現重要問題共122項,包括電氣開關無法有效隔離、管道傾斜、現場標牌標識錯誤、母線排擋板斷裂、重要閥門不可達等重大安全隱患。通過意見項的提交、狀態(tài)報告、工作聯系單、項目調試例會乃至生產準備委員會逐級提交、報告、解決,極大地提高了220 kV倒送電相關設備的接產質量。
移交接產作為核電廠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核電工程質量、機組安全穩(wěn)定運行尤為重要。由于移交接產工作涉及施工承包商、設計方、安裝方、調試方、運營方等各個單位的參與和溝通,接口復雜,任務繁重,是一項高難度的系統(tǒng)工程。對于運營單位而言,運行人員在移交接產階段的介入更是核電廠項目建設的難題。
漳州核電運行處以霍爾模型和精細化管理理論為支持,創(chuàng)新了一套核電廠運行在移交接產階段的管理運作模式,依靠“提前介入,深度參與”的總體移交接產思路,以“系統(tǒng)化、標準化、數據化、敏捷化”為核心,從構建系統(tǒng)化培訓體系、標準化接產體系、敏捷化提升這三個方面入手,有效的解決了運行人員移交接產階段介入的難題,助力漳州核電成為核電領域移交接產的標桿項目,為后續(xù)“華龍一號”的批量化建設形成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