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昕銥
星期六下午,我參加了小記者團組織的“走進非遺面塑”活動。
一到活動地點,幾個五顏六色的面團一下子就勾住了我的腳步,它們散發(fā)著淡淡的玉米清香,就像一個個彩色的糖球在向我招手,它們就是做面塑最重要的材料。
在我們的期盼中,盧老師開始教我們捏面塑啦。
他一邊搓面團,一邊跟我們說:“首先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辣椒吧。”下面的同學異口同聲地回應道:“好,好!”只見他揪出一小塊面團,雙手輕輕搓了幾下,把面團搓成了一個水滴的形狀,再把“水滴”一彎,一個火紅的小辣椒身體就從盧老師的手里“長”出來了。接著,盧老師又掰出一點點葉綠色,分成幾個小團,一搓,一壓,一粘,就把葉子安在辣椒身上了。盧老師的手好像會魔法似的,一個栩栩如生的小辣椒已經展現在我們眼前,那上面的花紋精細,脈絡清晰,跟媽媽在菜市場上買回來的一模一樣。
終于輪到自己動手了,看著這些面團,我早就躍躍欲試啦,心想:“這小小的辣椒捏起來這么簡單,對于我這個手工達人來說,簡直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看我的吧。”可自以為是的我做出的作品,要么是葉子太大,要么是辣椒身子像根粗棍子。
我既慚愧又沮喪,臉上一陣熱辣辣的感覺,那溫度,估計都能煮熟一個雞蛋了,這時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作“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吸取教訓,在動手之前仔細地觀察老師的作品,回憶老師說的要點,再小心翼翼地抓起面團,搓圓,壓扁。嘿,終于把辣椒身子做好啦!我心里好像有只小麻雀在唱歌,嘴角不自覺地揚了起來。只要再給小辣椒戴上一頂綠色的小帽子就成功啦!我學著盧老師的樣子,經過幾次修改,最后終于大功告成了。
面塑是我們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少先隊員要熱愛它,學習它,傳承它。
(指導老師:王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