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麗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在中國陶瓷藝術的發(fā)展歷程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江南宜興在其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7000多年的陶瓷藝術史孕育著光輝燦爛的陶瓷文明,擁有著“五朵金花”的均陶、彩陶、精陶、青瓷和紫砂。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飲茶健康的重視,“世間茶具稱為首”的紫砂也成為了最為合適的選擇,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親睞,殊不知宜興均陶具有比紫砂還要悠久的歷史,曾經引領著一個時代的潮流,特別是宜興均陶獨特的堆花工藝,被稱為“指尖的藝術”,全憑藝人拇指端的功力,把不同的泥料化為繞指柔,呈現出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常見的山水、花鳥等不同題材,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民間藝術特點,主要的產品以大件的實用陳列為主,陶臺陶凳、花盆魚缸等等尺寸不一,賞用俱佳,在風吹日曬的磨煉之下越發(fā)鮮明光亮。
均陶藝術作品“鴻運當頭”(見圖1)采用非常傳統(tǒng)的藝術形象“金魚”鴻運當頭為主要的構圖,魚兒、水草、蓮花等等元素在堆泥技法運用之下立體逼真,色彩的搭配夸張讓我們觀之能夠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魅力和博大精深。這件作品的造型飽滿,腹部鼓起,兩端收攏,缸口敞開外延,古樸自然,延續(xù)著古陶的藝術審美。上面的堆花栩栩如生,金魚身上的每一片鱗片都采用了黃色的泥料堆貼上去,層次感十足,令人嘖嘖稱贊。特別是魚頭頂的象征鴻運的設計,采用了夸張的手法,但是色彩明艷動人,把均陶上釉的特點展示得淋漓盡致,水草則采用了和缸體接近的褐色,但是每一處細節(jié)的處理都頗為用心,而與之相對應的蓮花則是采用了紅色的裝飾,上面的紋理清晰可見,色彩的跳躍之感宛如魚兒在水中游弋一般,同時缸的肩部和口沿部分都采用了紅色的釉色,和整體相互呼應搭配,呈現出紅紅火火、鴻運當頭的美好寓意。從整體上來看這件宜興均陶藝術作品“鴻運當頭”,很好地突出了均陶的工藝之美和題材的內涵之美,特別是在普通的缸體之上,能夠通過手指的力量和不斷的變化,演繹出這些富有生活氣息和靈動自然的題材,正是讓我們眼前一亮。宜興均陶的釉色果然名不虛傳,無論是層次的立體感、色彩的變化,還有其中展示出來美好的祝福之情,都在陶瓷藝術之中首屈一指,也讓我們對于這一古老的技藝產生了更加濃郁的興趣。
圖1
金魚,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國畫之中常見的表現題材,為國人所喜愛和親睞,也是喜聞樂見的藝術創(chuàng)作,具有吉祥的寓意,鴻運當頭、金玉滿堂,特別是頭頂紅色的金魚經常處于突出的位置,來展示其中美好的祝福。在我們普通百姓的心目之中,希望有好的運氣隨時能夠伴隨自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一種樸素的美好愿望,也是藝術題材經常表現的內容,為我們帶來正能量的啟示。在宜興均陶的表現形式之中,鴻運當頭主要突出的就是顏色的搭配,許多的泥料都是在純色的調配之下組合而成,經過一千多度的高溫燒制。在過去,均陶非常的受到歡迎,均陶藝人的地位也非常高,因為紫砂的瑕疵容易出現要經常的返工,而均陶的體量巨大,一般不會作廢,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宜興均陶慢慢地有一些比較小巧的藝術作品設計制作出來。從整體上來看這件宜興均陶藝術作品“鴻運當頭”,作者巧妙地把金魚的形態(tài)完美地演繹出來,通過大拇指巧奪天工的靈活,通過一遍遍的堆、搓、撕、按、塑等等手法,把這樣巧妙的畫面布局和美好的祝福之情躍然于缸體之上,讓我們在欣賞宜興均陶之美的同時,能夠感受到其中的祝福之情。
在經過長期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之后,宜興均陶的發(fā)展迎來了良好的機遇,人們的藝術審美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于是均陶的器型也從過去的粗放式的大缸大件等等逐漸地轉變?yōu)榫毣?,更多的花瓶、賞器層出不窮,藝術的手法也更為精妙,顏色也更為豐富,除了滿足我們日常的園林裝飾和陳列之外,還可以端放在客廳、書房等等顯眼的位置,供朋友們欣賞把玩,一方面凸顯出主人的藝術審美水準和良好的修養(yǎng),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我們的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