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余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我國的陶瓷文化歷史悠久、文明綿長,在久遠的歷史長河中不斷涌現(xiàn)出很多的能工巧匠,并且創(chuàng)作了非常多的經(jīng)典作品得以流傳后世,供我們借鑒學習。作為當代紫砂人,對于我們來講,如何突破前人的藩籬,而創(chuàng)作出更富有時代精神,并且有著強烈豐富文化蘊涵的作品,這里面是需要有不斷精進的技藝積累和個人智識上更多的領(lǐng)悟的。個人認為一定要以文化來統(tǒng)領(lǐng)技藝,才能夠使作品呈現(xiàn)出文化的高度,而呈現(xiàn)出一種接通中華文化的高度,這樣的作品才有力量,才耐的住品味,也許才能夠傳承后世。數(shù)千年的文化積淀,使得華夏文明有著博大精深的高度和深度,要讓我們的思想行為無限地接近于道,占在道的高度來反觀、來審視自己的作品創(chuàng)作,以及紫砂茶器的這種功用和審美意蘊就顯得非常重要??梢哉f,“道”是我們文化自信的背景和源泉。
這把“生生不息壺”(見圖1)就是以自己所感悟到的“道”來進行設(shè)計和創(chuàng)作的。華夏文明或者說中華文化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一種文化,簡括來講,“外儒內(nèi)道”是中華文明為人處世的一種文化旨歸,以“道”的統(tǒng)領(lǐng)來觀照自身、接人待物,進而做出一番事業(yè),創(chuàng)作出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這是一種終極的價值旨歸,在三教合一的統(tǒng)領(lǐng)之下,而達到全息對應的通識境界。《周易·系辭上》:“生生之謂易?!蓖ㄟ^這把壺,我想要表達的是中華文化的高妙深邃和生生不息的堅韌生命力,這是一種“道”在天地間的自然流動:“在天地,則氣化流行,生生不息?!保ㄇ濉ご髡稹睹献幼至x疏證·道》)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事得三而續(xù),物得三而生,生生而不息。易曰: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兩儀四象,體于八面,八面一括,萬類囊乎其中矣。今循此理以三角片拼八面而成一壺,用其有棱角而不露鋒芒,得八面而實一空之意,仿佛古之賢俊豪杰之風,久歷歷史風霜和文化洗禮而彌新彌堅,故謂之“生生不息壺”,并有詩曰:“三角攏八面,八面實一空。三角收棱刺,八面不玲瓏。如許方物,云方實圓通。閑來品一壺,萬象涵其中?!?/p>
圖1
“生生不息壺”壺身的裝飾采用泥繪和嵌金絲的方式刻繪了雙龍,雙龍顏色和壺身的泥料顏色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反差對比,然后又互相彰顯。這種裝飾紋飾的運用并不顯得花哨,因為它們的這種顏色都是很純、很干凈的。金絲鑲嵌作為這兩種顏色之間的一個非常好的結(jié)合紐帶,既醒目又不顯得太過跳脫,可謂是恰到好處的一種點綴。龍作為華夏民族的文化圖騰、精神圖騰,也給這把壺增添了更多的文化蘊涵。同時,這把壺的身筒因為都是三角形的構(gòu)造泥片成型,直線居多,這種龍的紋飾有一些曲線、弧線的狀態(tài),又體現(xiàn)出了一種方圓和曲直的變化,使人們在品茶的過程當中增加了這種對美的感受和欣賞力,而且每條龍的紋飾占據(jù)了四個面,那么就正因為這兩條龍把壺身的幾個面又增加了更多的咬合,增添了一種呼應之美,使這把壺顯得更加的結(jié)構(gòu)緊湊,給人力聚而清剛的感覺。壺的整體感覺給人一種同而不同的感受,大同中有小異,變化豐富,從方方面面和各種細節(jié)的處理上都彰顯出了匠心獨運的一種藝術(shù)美感。
《史記·太史公自序》:“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shù)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辈煌臅r代和地域都有著不同的文化表現(xiàn),我們當代人生逢盛世,在全球一體化文化融合和知識爆炸的大背景下,中華文明正日益顯示出它的高深和精妙,并不斷凸顯世界性的價值和力量。先進的豐富的文化形態(tài)在傳播中弘揚彰顯,這是一個互相的過程。對于紫砂壺而言,作品是傳播者,又通過接受者的理解與弘揚,使得我們的文化更加具有了生生不息的智慧力量。宋·周敦頤《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領(lǐng)悟了“道”的精髓,就使我們的身心有了一種包羅萬有的豁達和通透,在這種情況下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取舍收放就顯得更加的自然、從容?!暗馈弊直玖x為道路,由道的本義還可引申出抽象意義的方法、技藝、規(guī)律、學說、道義等意義。相對來講,它是高于技法層面的,或者說是更高一層的一種思想表達。在某種角度上來看,其實器型已經(jīng)不是那么重要,而如何通過器型表達出更豐富的精神指歸和價值呈現(xiàn)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所有的器型和細節(jié)的表達都要服務于這個主旨,這樣才能夠顯示出更美妙的文化價值和審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