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芬
高中階段的化學知識較為深奧,學生理解掌握起來難度較大。為此,化學教師應不斷對教學方法展開創(chuàng)新,努力應用引導自學法,增強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效率和質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優(yōu)質的教學方式能推進高中生綜合能力方面的提升。傳統教學理念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配合為輔,教師是課堂上的主導者,對學生學習予以嚴格化規(guī)范,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具體體現,因此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提升。對此,教師應對高中化學教學工作予以創(chuàng)新,利用引導自學法引導學生自主性展開化學學習,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化學新知識,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自學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一、引導自學法的概念
所謂引導自學法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促使學生進行自覺學習,主動獲得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的一種教學方法。具體而言主要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實現一定的轉變,即由“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轉變?yōu)椤皫е鴮W生走向知識”,而學生則由“帶著教材走近教師”轉變?yōu)椤皫е鴨栴}走向教師”等。在引導自學法運用的過程中應該著重從兩個方面實施。一方面是強調教師的引導,需要教師進行情景引導、知識引導、方法引導、過程引導,以便于在教學的過程中能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促使學生在浸潤式教學中獲得全方位的成長;另一方面是學生的自覺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動選擇、自動求助、自動探究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其自主性,積極主動地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克服獲取知識、技能過程中的各項困難。
二、引導自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主要作用
從高中化學教學的實際過程來看,引導自學法在其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具體情況如下:第一,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有效的發(fā)展。每一個學生都是極具個性的個體,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自己的想法。教師在引導其進行化學學習的過程中,促使其進行自我管理,學生就可以更好地進行思考,更好地進行總結和探索。教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在引導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應該始終全方位地關注其主體地位,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其自主性,這樣才有助于教育教學的全面有效進行;第二,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對高中生來說,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化學學習,在一邊反思一邊總結的過程中逐漸習得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tài)度、意志,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漸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努力學習,擺脫自身的不足,讓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提升了學生學習的動力;第三,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運用引導自學法的過程離不開教師的評價,比如,教師會根據學生的情況給予一定的激勵,讓學生能在激勵中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以及學習的快樂。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興趣,得到了全面的關注,就能以此為基礎,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引導自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措施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自學
應用引導自學法時,教師要先對關鍵點予以掌握,也就是“點到為止”地深入化引導?;瘜W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要合理化、有序化,對引導尺度予以控制,一方面要讓學生知道這是教師的引導,并從中得到一些啟發(fā),另一方面需要教師為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思考的空間。情景方面的有效創(chuàng)設,能使學生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中受到熏陶,繼而對化學知識展開體驗,使其情感得到共鳴,使其在知識和情景間的聯系方面獲得強化,并能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如下情景:應用多媒體的方式將圖片予以展示:沙子和芯片。教師為學生介紹,這是普通的沙子,這是計算機芯片,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呢?下面請欣賞英特爾公司制作的視頻:從沙子到芯片。同時給出問題:沙子主要成分是SiO2,芯片主要成分是晶體Si;硅和二氧化硅可以說連接了整個世界,為什么這么說呢?其具有怎樣的性質與用途呢?大家一起來學習。此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相應化學情境的實際應用,引導學生對化學知識展開深入了解,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考空間,學生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情境的有效建構可以讓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線索和參考,讓學生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困境進一步減少,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應根據教學內容有效地構建情境,尤其是問題情境,通過情境的引導和建構提升課堂氛圍,同時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學生知識學習和應用的效率進一步提升。
(二)通過問題的提升促使學生探究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拋出與之相應的問題,正是引導自學法的方式,其能促使高中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提升。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展開探究,使其在化學學習中的主體性獲得有效提升?;瘜W教師還應對本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心理特點等予以充分考量,尊重高中生的個性化需求,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式展開學習,從而使其學習效率得到提高。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就是學生對化學知識展開思考的重要線索,也是其展開深度學習的主要途徑。因此,利用問題將其串聯起來,可以引導高中生展開深入的探究。例如,在教學“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這一課程中,教師布置自主學習任務:閱讀教材解答下列問題:P74認識地殼中硅的存在形態(tài)和含量;P79 了解晶體硅的結構和物理性質; P75認識二氧化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態(tài)、基本結構單元和構成微粒。如此一來,高中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培養(yǎng),并接受教師點撥,學習更加有的放矢,學習效果更加有效。問題是雙向的,當問題拋出后,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受到一定的引導和幫助。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學生在收到教師問題后,根據教師的問題展開思考,對于化學知識和化學概念了解得更加深入,進一步明確化學知識分析的角度、方向和方法;而從教師的角度來講,問題的拋出和引導可以搭建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了解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欠缺和不足。當學生無法對問題進行解答時,教師則可以更有側重點地調節(ji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向,進而提高教學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有效性。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要認識到問題提出的作用、影響和效益,合理地設置問題,通過問題的設置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組織合作交流學習活動
合作交流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新的學習途徑,學生之間交流,可以了解彼此的化學思想,實現思想上的碰撞,激發(fā)出化學創(chuàng)新火花,有著1+1大于2的作用。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小組合作方式展開學習,使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從而使其學習效率得到持續(xù)提升。例如,在“糖類 油脂”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學生然后指導自主探究“葡萄糖的分子結構”。首先,讓學生做葡萄糖的銀鏡反應,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在實驗中學生通過現象,理解到葡萄糖為還原糖的化學知識。接下來,依據葡萄糖的分子式,讓學生結合已掌握的知識,分析討論葡萄糖中可能含有哪些官能團?以合作討論方式進行,總結后回答。之后為學生演示葡萄糖與新制氫氧化銅的反應,演示丙三醇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實驗來確定葡萄糖分子中-OH的個數及其結構,從而得出葡萄糖的結構簡式。通過設疑,引起學生的思考;通過討論分析,讓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推測、討論、分析可能的結構,然后讓學生匯報結果,得出結論,強化合作學習,互相促進。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分析得出的答案,在理解應用上更占據優(yōu)勢,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同時對于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也可以起到較大的幫助和影響。
(四)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化學實驗
在化學學習中進行各種各樣的實驗,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習質量。尤其在“引導自學法”課堂教學中,化學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各項實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其自主學習的能力獲得提升。但是有些化學實驗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危險,所需的專項設備器材也比較多,需要學校的大力支持以及教師的正確指導。比如,“金屬與酸和水的反應”教學中,教師可以引領學生開展比較簡單的化學實驗。實驗過程:在水槽中加入約[14]的水,滴入2~3滴酚酞溶液,將切好的鈉投入水中,觀察現象。教師:“請同學們先觀察一個演示實驗,看完實驗后,填寫自學提綱中關于這個實驗的主要實驗現象,然后根據提綱自學這部分內容,完成提綱第一部分的內容。”同時,教師還要提醒學生:此實驗是鈉與水的反應,在觀看此實驗時,要注意觀察以下幾方面內容:①鈉在水中如何運動?②其形態(tài)有何變化?③發(fā)出何種聲音?④溶液顏色有何變化?
接下來,教師請兩個學生上來演示,一個解說,一個操作。甲生來解說,乙生來操作,請其他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現象。甲生講述實驗過程:此實驗是鈉與水的反應,應用到的儀器和藥品主要有:水槽里裝有少量水,鑷子、濾紙、酚酞試劑、金屬鈉,先往水槽中滴入2~3滴酚酞溶液,用鑷子夾出一小塊金屬鈉,先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然后投入水中,注意觀察實驗現象。此時,乙生在一旁操作。此教學中教師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實驗環(huán)境,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得到了激發(fā),能運用自己的大腦與雙手展開實驗,一邊進行實驗一邊展開總結,并在總結的過程中展開反思,以反思作為切入點,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獲得持續(xù)的進步與發(fā)展。
四、引導自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的思索
要讓引導自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得到有效運用,進而促使高中化學教學效率獲得提升,就要積極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由教師主導走向學生主導
建構主義認為,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才是主體。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方式應該打破傳統,由教師主導走向學生主導。教師應該在教育教學中強調課前預習,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化學知識的探究過程中。在課堂上,采取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與同伴的合作中進行新知識的探索,從而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和個性,充分感受自主探究的快樂。在課后強調學生進行自主反思,并根據學習的情況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再次自主鞏固。總之,課堂是學生的,教師不應該喧賓奪主,應該充分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反思,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
(二)從傳統課堂走向智慧課堂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在互聯網的時代中,教師運用信息技術,使傳統課堂走向智慧課堂,學生在化學學習中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方式得到有效改進。比如,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采用專業(yè)App,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測評,然后快速統計,并在準確的數據運用中進一步擬定出應對策略,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一樣的引導策略,促使學生能在智慧課堂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增強自主學習能力。與此同時,在構建智慧課堂的過程中仍然要充分關注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讓學生能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對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點評和反思,主動促使學生在高中化學智慧課堂中完善自己的學習計劃與規(guī)劃等。
(三)由單一方法走向多元方法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方法是關鍵。根據督導評估的結果顯示,當前高中化學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因此,在接下來的自主能力培養(yǎng)中應該積極響應多元化的思想,對傳統的單一方法進行改進,力求以創(chuàng)新的思想、開拓進取的理念來設置多元化的方法,促使學生能在快樂地學習過程中增加學習興趣,主動進行化學學習。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采用引導自學法是一個比較漫長且需長期堅持的過程,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不斷總結經驗,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實現更加有效的自主學習。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充分運用引導自學法,組織多種自學活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獲得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得到提升,化學知識得以內化,并具體應用于解決問題中。由此,化學教學目標得以完成。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