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幾乎每個男孩子小時候都有一個武俠夢,我也不例外!回憶甜蜜而悠遠,母親說我小時候不安生,總喜歡哼哼哈哈胡踢亂蹦,同時說些誰也聽不清的火星語,因為在家里最小行五,也沒人招惹我,或者說沒人搭理我,于是家里就多了許多木制的刀槍,記得還有一把木制的四棱鞭,那是我愛不釋手的武器。因為小時候淘氣,我用的武器都是自制的,為此現(xiàn)在右手食指上還有一道深深的疤痕。為了讓我的身體少花點治病的冤枉錢,家人對我比較放縱,也懶得管我。現(xiàn)在想來還好我那時膽子小,沒有傷人之心,否則可能也是禍害一枚了。
小學期間,不知幾何時?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風靡大江南北,我那時也是百看不厭,經(jīng)常熱血沸騰。據(jù)說很多孩子看過電影后真的去了少林寺。我本來也想去,后來被痛打一頓后打消了這個念頭。但是對少林拳的熱愛絲毫不減。于是千辛萬苦買來一本《少林武功》,書里博大精深的絕技讓我癡迷,因投師無門,我就自學少林連環(huán)拳和達摩拳,經(jīng)常張牙舞爪的陶醉一番。時光荏苒數(shù)十載,這本書依然躺在我的案頭,記錄著我數(shù)十年來的“武學修為”。
大學期間,有幸結識了在南方干過多年保鏢的楊教練,他是厭倦了保鏢生涯才來我們學校任職的,是我們班的體育教師。楊教練擅長自由搏擊,他慣用的口號是:“是男人就要練搏擊”,于是本來就不安分的我變成了他的影子。每天課余飯后和學校搏擊隊的小伙伴們苦練直擺鉤拳術和各種步法、腿法、摔法。晚上下課后再去操場跑步練體能,小日子過得充實而幸福,當時在學校元旦萬米長跑中穏穏拿了個第二名,據(jù)說第一名是體育系的,途中又搭了同學的便車,不過我一點也不在乎,反正我在我們物理系是第一名,系花們敬慕的眼神和同學們的慶祝足以驅(qū)散別人作弊給我?guī)淼牟豢?,現(xiàn)在我隱隱還能感受到自己當時體內(nèi)洪荒之力爆發(fā)時的整勁和在大雪紛飛的冬夜沖涼水澡時的舒爽,那真是一段幸福而難忘的美好時光。
時光如白跔過隙,轉瞬時已畢業(yè)多年,中年人的壓力導致身體健康每況日下,聽人介紹說太極拳對養(yǎng)生極好,我開始對太極拳有了朦朧的向往。
初識太極是在太行山南麓的縫山針公園。記得那是一個秋日的清晨,我準備去登山望遠,欣賞漫山秋韻。途中縫山針公園里的一群太極人令我駐足,他們或靜或動,或站或行,頗有章法。一位陳姓教練熱情地給我介紹太極對養(yǎng)生的特殊功效和自己因為練太極由病怏怏至壯碩碩的神奇變化。因為她的誠摯,我成為這群太極人中的一員,后來才知道自己練的是陳式太極拳王西安大師的拳架,舒展大方,氣勢恢宏。一起練拳的伙伴們說,要想提高快,就要多比賽。于是我連續(xù)參加了幾次國際太極拳年會,拳和劍均取得了令同行矚目的成績,這更加增長了我對太極拳的熱愛,十數(shù)年來風雨無阻,寒暑不斷。
焦作市是陳式太極拳的發(fā)源地,高手如云,名家薈萃。練功之余,我經(jīng)常與陳小旺、陳正雷、朱天才、陳伯祥、陳清周等大師的拳架習練者交流,也經(jīng)常參加孫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李式太極拳等協(xié)會組織的活動,隨著自己習練和交流的深入,我深刻的感悟到天下太極是一家的道理。《金剛經(jīng)》有云“一切賢圣,皆因無為法而有區(qū)別”,雖然太極拳各家招式和氣勁運行各異,但拳理都源自張三豐宗師的太極拳論和王宗岳宗師的太極拳論,只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由于太極習練者的關注和側重點各有千秋,因而動作略有差異,但只要習練正確,循序漸進,都有健身效果。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飯局上與練吳式太極拳的拳友偶遇,通過長談我對北派吳式太極拳略有了解,吳式太極拳對拳架的陰陽對稱和精雕細琢令我印象深刻,特別是代表人物王培生大師的印誠功法更是與眾不同,他循經(jīng)走穴行氣、以意行拳的練法讓我耳目一新。王老的深耕不輟、大德不言的德行和深不可測的高超技藝深深吸引了我,于是,我拜師入門,開始習練印誠功法。經(jīng)過多年苦練特別是在王老誕辰100周年時到北京與關振軍、金滿良、劉廣來、張全亮等大師的交流更加深了我對印誠功法的認識和對王老的敬重,印誠功法37式和太極十三刀的精妙讓我欲罷不能。大師已去,我輩當勤練善傳,勿使國術之精神止于吾身,勿使先輩之遺珍失于我手。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倡導大健康理念。健康不再僅僅是個人的事,也是一份責任,為自己,為親友,也是對子女的關愛和支持,同時也是在減少醫(yī)保的開支,為國家財政做貢獻。
感謝太極之緣,讓我結識天南海北的眾多好友,一路走來,太極帶給我健康和友誼,心安之處即是家,安靜下來的你,能夠靜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事半而功倍,既修心,又養(yǎng)性,太極的博大精深和運動后的舒暢讓我迷戀。
隨著年齡的漸長,逐漸喜歡享受身心皆安的余生,太極拳的核心是“手眼身法步,精氣神相結合”,強調(diào)的是松,不僅僅是身松,最重要的是心松。太極的二元化不對立理念以及行拳過程中的放松和虛靈,讓我對“動靜之機”“過猶不及”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心煩氣躁時,一套太極讓心安寧;瑣碎雜事纏身時,一套太極能讓思路清晰,讓我安靜思考。于是太極便成為生活的習慣,在拳理里保持生命的豐滿,在拳架中體悟人生的哲理,讓靈魂豐盈,與健康相伴。在太極的世界里,安靜地品味生命的純粹,感悟生活的美好。
偷得浮生半日閑,人間至味是清歡。習練太極拳達到空靈的境界時,可以感受到身體和氣息的交融,隨著身形的變化,在一呼一吸的拳勢里感悟靈魂與拳勢的互動。收獲練完一套太極之后的身心松爽的舒暢。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余生愿與太極為伴,與心靈相約,與靈魂相戀,于紅塵一隅處獨舞,活出余生的風采,不怨天、不尤人、不懈怠、不放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在太極世界里演繹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命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