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合祥
摘要:為了給干旱半干旱山地旱作農業(yè)區(qū)花椒栽培提供技術指導,從園地選擇與整理、品種及苗木選擇、栽植季節(jié)與方法、椒園管理、采收與初加工等方面總結了榆中北部山區(qū)旱地花椒栽培技術。
關鍵詞:山旱地;花椒;栽培
中圖分類號:S665.9? ? ? ? ? ? ? 文獻標志碼:B? ? ? ? ? ? ? 文章編號:1001-1463(2022)02-0038-04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2.02.010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Zanthoxylum xanthoxylum on Dry Land in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 of Yuzhong County
LIU Hexiang
(Lanzhou Baita Mountain Management Office, Lanzhou Gansu 73003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guid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Zanthoxylum xanthoxylum in arid and semi-arid mountainous areas,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Zanthoxylum xanthoxylum in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s of Yuzhong county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garden selection and arrangement, variety and seedling selection, planting season and method, pepper garden management, harvesting and primary processing.
Key words:Mountains of arid area;Zanthoxylum xanthoxylum;Cultivation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屬蕓香科花椒屬植物,落葉小喬木,為重要的經濟樹種,在我國多數地區(qū)有分布[1 - 3 ]?;ń饭ず胸S富的揮發(fā)性芳香油,我國各地居民常以花椒果皮作上等調味料烹調各種葷素美食;花椒還具有理氣止痛、除濕散寒、消食暖胃、明目生發(fā)等醫(yī)學功效,藥食兩用?;ń纺廴~能直接食用或用以烹飪,所烹菜肴椒香濃郁,深受食客青睞[4 - 5 ]。
花椒較抗旱寒、耐瘠薄、喜光照,甘肅各地均有不同規(guī)模的栽培,以地處隴南山區(qū)的武都和地處隴中干旱半干旱區(qū)的秦安縣淺山區(qū)等地栽培規(guī)模最大,產自甘肅的花椒幾乎占據全國市場的半壁江山,深受國內外調料市場歡迎。榆中縣北部山區(qū)地處甘肅中部,海拔2 100~2 500 m,年降水量300~350 mm,氣候干旱,土層深厚,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山地旱作農業(yè)區(qū)[5 ],自然稟賦適合生產優(yōu)質花椒。近年來,技術人員和當地農戶引進大紅袍等優(yōu)質花椒品種進行了旱作種植示范,目前花椒的栽培規(guī)模雖遠不及隴南、秦安等甘肅花椒主產區(qū),但得益于更大的溫差和干燥的大氣,當地所產花椒的商品品質與隴南、秦安等地相比毫不遜色。現(xiàn)將榆中北部山區(qū)旱地花椒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園地選擇與整理
花椒樹喜陽。山地陽坡光照充足、溫度較高,陽坡種植的花椒質量明顯好于陰坡。花椒樹根系多分布在距地表60~80 cm的土層內,對貧瘠土壤有較強的適應性,適于在沙壤土和石灰質壤土中生長。建園時應選擇陽光充足、土層相對深厚的砂壤土或石灰質土壤等地帶[4 - 7 ],盡量避開大風口、背陰地、陡坡地等易遭遇晚霜等寒害的地帶。前作以豆科植物為好,薯類、玉米等中耕作物茬口亦可,忌重茬。
栽植前應根據地形特點和土壤條件合理進行園地整理。梯田可不整地,坡地可采用水平階或魚鱗坑等方式整地[6 ]。上年秋季或定植前,一般按3 m×4 m左右的株行距(坡地可密,平地宜?。┭氐雀呔€方向開挖規(guī)格50 cm×50 cm的栽植穴,將普通過磷酸鈣0.5 kg/穴、農家肥10~15? kg /穴和經過短截(短于10 cm)的雜草或作物秸稈1~2 kg/穴,與挖坑時拋出的表土均勻混合施入,然后灌水沉實備用(春季定植前),或待秋季降雨蓄墑后覆蓋地膜,以備來年春季栽植。
2? ?品種及苗木選擇
種植時應選擇優(yōu)質花椒品種,如大紅袍(秦安1號),或大油椒、九葉青花椒等。選擇芽體飽滿、根系發(fā)達、生長健壯的一級苗木栽植。首選本地培育的苗木,其次為臨近旱作農業(yè)區(qū)專業(yè)椒農培育的優(yōu)質種苗。用當地抗寒旱花椒品種為砧木培育的1年生嫁接苗為最好,適應性強,易實現(xiàn)高產優(yōu)質[8 - 10 ]。
3? ?栽植季節(jié)與方法
榆中北部山區(qū)冬季寒冷,秋季植椒越冬傷害風險較大,一般春栽為宜。春栽于土壤解凍后至苗木發(fā)芽前進行。栽植前,在已備好的定植穴上開挖足以舒暢容納椒苗根系的小坑,將苗木放入坑中,輕輕提苗,然后在根部覆土,以苗木根莖略高于地面為宜[10 ]。栽植后立即澆定根水,水滲透后封土踩實,最后覆蓋地膜或砂礫,覆蓋范圍大于樹盤,帶寬至少80~100 cm。地膜覆蓋可顯著改善旱地墑情和提升地溫,提高栽植成活率,且有利于后期的生長發(fā)育[11 ]。
4? ?椒園管理
4.1? ?整形修剪
已栽植成活的椒樹需要及時進行定干,定干高度以0.50~0.60 m為宜。選留3~5個開張角度大體一致的枝條培育成第1層骨干枝,然后將每個骨干枝再次短截,促發(fā)新枝后再選取其中3~5個開張角度不同的分枝[4 - 5 ]。以此類推,形成第2層、第3層骨干枝及其枝組。較為理想樹冠結構形成之后,盡早采用疏除稠密枝、纖細枝,回縮徒長枝等措施,促使樹冠結構層次合理,有利于幼樹早花早果。
進入盛果期后,樹姿會逐步開張,延長枝長勢也逐漸衰弱,對樹冠擴大生長的影響越來越大。在這個階段,樹體生長同開花結果之間矛盾突出,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對養(yǎng)分物質的爭奪日益明顯。此期如果對樹體缺乏有效的修剪調節(jié),將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為減輕或延緩樹體衰老,應及時對各級主枝進行適度回縮,并在修剪時預留一定的輔養(yǎng)枝或預備枝。另外,拉枝整形能夠有效減緩椒樹的頂端生長量,將足夠的養(yǎng)分用以營養(yǎng)枝的生長發(fā)育,促其進入生殖生長。拉枝整形通常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進行,具體方法是將竹竿或木棍等支撐物插入樹冠內堂,迫使結果枝或結果枝組向樹冠外多向延展,以充分利用空間,并有效改變枝條開張角度[12 ]。
4.2? ?園地改良
土壤相對疏松時,花椒根系生長阻力小,容易形成強大的根群,有利于促進地上部分的生長發(fā)育和高產優(yōu)質[8 ]。深翻能使土壤質地更加疏松,有效改善土壤透氣性,促進根系的發(fā)展和樹體健壯生長。具體方法為在椒樹定植后通過深翻逐年擴展栽植帶,連續(xù)深翻2~5 a。以秋季深翻為好,以便蓄墑和冬春季節(jié)的凍融交替使土壤更加疏松。
4.3? ?中耕除草
山旱地椒園前期經濟收入少,多數椒農疏于田間管理,容易滋生雜草?;ń犯递^淺,雜草很容易和椒樹爭奪水分和養(yǎng)分,影響樹體生長。應及時人工或采用旋耕機鏟除椒園雜草,為椒樹生長發(fā)育提供疏松的土壤環(huán)境和充足的營養(yǎng)條件。
4.4? ?椒園間作
幼齡椒園在建園初期土地浪費嚴重,可采取間作的方式增加經濟收入,達到土地用養(yǎng)結合的目的。間作作物以根系較淺、兼具沃土作用、植株矮小的豆類作物或其他綠肥植物為好,既能改良土壤,又可增加前期經濟收入,做到以短養(yǎng)長。一般間作帶的邊緣與椒樹帶行間應留80 cm以上的距離,并隨著樹冠的增大間作帶的寬度逐年縮小。進入盛果期后不再間作。
4.5? ?肥水管理
4.5.1? ? 施肥管理? ? 在干旱山區(qū),幼齡椒樹生長量通常較小,需肥較少,施入適量基肥即可滿足幼樹的生長需要[13 - 14 ]。可在秋季雨后墑情較好時采用環(huán)狀溝施的方法施入農家肥30 000~40 000 kg/hm2。生長季如發(fā)現(xiàn)缺肥癥狀,應在枝葉旺長期(6 — 7月份)葉面追施3~5 g/L的尿素溶液,或等濃度的磷酸二氫鉀3~4次,間隔3~5 d噴? ? 1次。也可抓住雨后墑情較好的有利時機土壤追施尿素100~150 kg/hm2,或磷酸二銨100 kg/hm2。有條件時可采用穴注、滴管等方式追施液體肥料。
進入結果盛期后,為穩(wěn)定產量和延緩樹體衰老,應堅持每年秋季施基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施入優(yōu)質腐熟有機肥40 000~50 000 kg/hm2和三元復合肥(N+P2O5+K2O≥45%,養(yǎng)分含量為15-15- 15)750 kg/hm2。追肥可分2次施入,花后到枝葉旺長前(5月中下旬)沿樹冠投影帶溝施,或逐株環(huán)狀溝施三元復合肥750 kg/hm2+草木灰3 000 kg/hm2(二者混勻);果實及樹體旺長期(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再施入三元復合肥1 000 kg/hm2左右,以協(xié)調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的矛盾,延緩樹體衰老,促進高產優(yōu)質。
4.5.2? ? 水分管理? ? 榆中北山地區(qū)干旱少雨,應采用地膜覆蓋等措施充分集雨納墑,秋雨春用,以保證椒樹正常生長發(fā)育。進入結果期的椒樹,如有條件,盡可能在萌芽前和坐果后采用滴灌、穴灌等措施補水1~2次。
4.6? ?落果預防
榆中北山地區(qū)季節(jié)性干旱頻繁,土壤相對瘠薄,加之管理粗放,常導致樹體營養(yǎng)不良,引發(fā)嚴重的花椒落果,產量損失往往高達30%以上。5月中下旬結合花后追肥葉面噴施15~20 mg/L萘乙酸鈉+3 g/L尿素+2 g/L磷酸二氫鉀混合液1~2次(間隔3 d左右);果實速生期(6月中下旬左右)噴施15~20 mg/L萘乙酸鈉1次,5 d后噴3 g/L尿素+2 g/L磷酸二氫鉀混合液1~2次(間隔3 d左右),能有效調節(jié)花椒果實生長發(fā)育關鍵期的營養(yǎng)和激素水平,對花椒落果的預防效果可達60%以上[15 ]。
4.7? ?病蟲害防治
榆中北山旱地區(qū)域的花椒病蟲害發(fā)生并不嚴重,但花椒銹病、花椒流膠?。ǘ喾N因素引發(fā))、蚜蟲(種類不詳)等也有發(fā)生[9 ]。低溫傷害發(fā)生普遍,長期放任管理也會引發(fā)嚴重危害。
4.7.1? ? 花椒銹病? ? 常見的花椒葉部病害,一般6月中下旬始見,7 — 8月雨水較多時盛發(fā),造成大量落葉落果。始見發(fā)病時可選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800~1 200倍液,或20%粉銹寧乳劑1 5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10~15 d噴1次,連噴2~3次,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落葉后及時清除落葉和落果并集中銷毀,可有效預防和減輕病害發(fā)生。
4.7.2? ? 花椒流膠病? ? 多種生物或非生物因素所致,可分為侵染性流膠(由多種真菌引起)和非侵染性流膠(機械損傷、蟲蛀等傷害造成)2種類型,管理粗放的椒園和樹勢衰弱的植株發(fā)病較多。發(fā)病時椒樹主干流出黃色或黃褐色的膠質黏液,故稱流膠病。椒樹受害后會發(fā)生主干局部死亡,甚至全株死亡,嚴重削弱樹勢,影響果實產量和樹體壽命。防治措施以增強樹勢和減少或避免傷害為主。一是增施有機肥,科學合理修剪,適度控制產量,避免大小年,以控制樹體衰弱;二是針對吉丁蟲、天牛等蛀干性害蟲,用2.5%溴氰菊酯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劑500倍液全株噴霧防治,或用注射器向蛀孔注入50%甲胺磷乳油800~1 500倍液;三是及時刮除流膠病斑,涂抹潰腐靈水劑原液,可使受損部的韌皮恢復生長,有利樹勢恢復。
4.7.3? ? 蚜蟲? ? 主要危害花椒樹葉片。葉片受害后卷縮,蚜蟲排泄的蜜露也容易污染葉片,影響光合功能,引起落花落果。用0.5 kg洗衣粉兌水400 kg對葉片背面和嫩枝頂短進行噴霧,危害嚴重時每隔3 d噴1次,連噴3次,防蚜效果良好。夏季高溫期用25%吡蟲咻乳劑2 000倍液,或50%滅蚜凈乳劑4 000倍液噴霧,可有效控制蚜蟲蔓延和擴大危害。另外,冬前用石灰水涂干、春季萌芽前樹體噴布5Be°石硫合劑等措施,對蚜蟲的防治效果也較好。
4.8? ?凍害預防
北山地區(qū)冬春季節(jié)相對寒冷,花椒幼樹易遭冷凍傷害。對樹干進行包草或者涂白,預防凍害效果良好。幼樹基部培土也是預防凍害的良好措施,即在土壤封凍前對樹干基部培土50 cm以上,春季溫度升高時拋除。寒流來臨前用鋸末、落葉、雜草等在椒園迎風面布置150~200堆/hm2的草堆,草堆上濕下干,每堆20 kg左右,氣溫下降至3 ℃以下時點燃草堆熏煙,可夠有效減輕凍害。受凍害影響,椒樹長勢變得衰弱,要采取措施促進椒樹恢復生機,如及時葉面追施磷肥等。可用1∶1∶100的波爾多液對凍傷部位涂抹,以控制病菌侵入。如枝梢因受凍害影響變干變枯,萌芽之前應將將其剪除,并用95%機油乳劑50倍液涂抹傷口。
5? ?采收及初加工
花椒果實呈現(xiàn)油性光澤、即將開裂時為最佳采收期。采收時要從果穗總柄處整穗取下,切記不能擠捏椒粒,輕輕放入采果籃,裝籃厚度不超過30 cm。采收時間要注意選天氣晴朗、露水干后,雨天或有露時采收的椒果不易曬干,且味淡色差。
采收后及時曬干,去除果梗等雜物,分級定量裝入塑料食品袋封口后可上市,不僅方便、潔凈,而且可持久保持花椒的風味。也可將干制椒粒去除種子和果梗等雜物后放入炒鍋用文火炒制10 min左右,取出冷卻至室溫后用粉碎機粉碎至80~100目,裝入塑料食品袋,封口后作為花椒粉上市。
參考文獻:
[1] 張桂蘭,班海軍,靳志強.? 淺山干旱區(qū)花椒免拉枝栽培技術[J].? 林業(yè)科技通訊,2020(11):15-16.
[2] 王繼紅,謝紅紅.? 甘谷縣花椒產業(yè)發(fā)展的現(xiàn)狀及建議[J].? 甘肅農業(yè)科技,2018(4):71-73.
[3] 劉國珍.? 秦安縣花椒產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建議[J].? 甘肅農業(yè)科技,2018(3):85-89.
[4] 李金梅.? 干旱丘陵山區(qū)花椒栽培技術[J].? 山西林業(yè),2019(10):10-25.
[5] 李金梅.? 旱丘陵山區(qū)花椒栽培技術[J].? 山西林業(yè),2019(5):26-27.
[6] 金勝利.? 榆中北部山區(qū)玉米全壟溝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 甘肅農業(yè)科技,2010(11):38-40.
[7] 汪春英.? 干旱山區(qū)花椒栽培技術[J].? 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0(10):195-196.
[8] 杜江理.? 無刺花椒的嫁接繁育與豐產栽培管理措施[J].? 種子科技,2021,39(10):60-61.
[9] 楊凱舟.? 九葉青花椒種植栽培技術要點[J].? 廣東蠶業(yè),2021,55(5):77-78.
[10] 王? ?維,黨治國.? 干旱半干旱地區(qū)花椒栽植技術[J].? 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10(23):42.
[11] 王有科.? 隴中半干旱區(qū)花椒覆蓋栽植試驗[J].? 甘肅農業(yè)科技,1995(2):17-18.
[12] 呂俊明,劉? ?敏,王智華.? 花椒栽培要點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 農業(yè)工程技術,2021,41(11):77-78.
[13] 李? ?平.? 花椒樹種植特點及施肥技術要點[J].? 世界熱帶農業(yè)信息,2021(3):4-5.
[14] 朱? ?強.? 花椒科學管理及合理施肥技術[J].? 農家參謀,2021(4):74-75.
[15] 張霽紅,李玉梅,梁志宏.? 花椒落果預防技術試驗[J].? 甘肅農業(yè)科技,2005(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