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閆
“餓了你別饞,快把餅兒傳,吃上管一天,活比那神仙。”這是家鄉(xiāng)的一句民謠,其中的餅是家鄉(xiāng)的特色美食——豬油餅。
我曾尋遍了周邊的幾個城市,總是鎩羽而歸。我也曾對著幾個同事和幾個鄰居比劃著它的形狀,他們都說有,只不過它不叫這個名字,而叫鍋盔,我喜出望外。我以為只是地域不同換了個名字罷,但當我咬下去的那一刻,便嘗出不是那個味道。
以前,家鄉(xiāng)的縣城,大街小巷都有賣豬油餅的。而我唯獨對??吭谲囌九缘哪羌矣洃洩q新。第一次吃這個美食,我便愛上了它。
那年寒冬,大雪裹挾而來。街道宛如銀制的,明晃晃像一面鏡子,長長的冰柱像一把把短劍垂懸而下,漫天起舞的雪花也打成一團,街上也見不到多少人。當時正值元旦,我從外地趕回老家過節(jié)。在車站上等車,等了許久車都沒來,而我的肚子倒咕咕作響了。或許是聞見了炭火星子的味道,我看到有一對夫婦在一邊賣餅子,后邊還有三四個人在排隊,我便走過去排在后面。
我看到做餅的中年婦女先在灶臺的案板上抹了一層金黃的油。她跛著腳的丈夫從一個乳白色膠桶里揪出一團面,放在上面揉。等面揉好后放入豬肉,那豬肉瘦肉比較少,多半是肥肉。再往里邊加上點作料,像蔥花、五香粉等等。等他們均勻鋪在面上后,給它蓋上一層“面被子”,將餡裹到中間。最后外面再撒上一層芝麻,貼到陶缸做的爐膛里。用木炭火烤熟,不用翻面。不一會便會聽到滋啦滋啦的聲音,聞到炭火夾雜的豬油餅的味道。這時,只看到中年婦女拿著一個長長的火鉗伸到爐膛里,瞬間冒出氤氳的白煙,我盡力探過頭去,可它就像“琵琶女”一樣,聞其香而不見其物。終于等到白煙稀少,一個鑲著金黃色芝麻像個簸箕一樣的豬油餅躺在了案板上。最后她會依據(jù)個人口味刷黃豆醬或者辣椒醬。
終于到我了,中年婦女從炭火爐中取出烤制好的豬油餅,問我要什么醬,然后刷在上面,用刀將豬油餅切成小塊,裝進袋子里。當我咬上一口熱氣騰騰的豬油餅時,心都快被暖化了,凍著的身子也仿佛被沐浴過,似乎有一股力量迫使我細細品咂著。
由于后邊沒人來排隊,我就一邊等車一邊和他們閑聊。他們問了我回哪去,并且告訴了我公交的到達時間。我們聊了很多,從異地回家,一開始跟我說話最多的便是他們,這使得操著一口普通話的我馬上就能轉變回鄉(xiāng)音,拉近我與家鄉(xiāng)的距離。
假期回老家,又在那等車。他們看到我便和我親切地打招呼。我看到許多槐木凳子上坐了七八個人,對于買豬油餅,我有點望而卻步?!肮补玻馀d隆??!”我雙手抱拳作揖姿勢?!跋乱粋€就是你。”我想這難道是在為我開后門?在一旁的跛腳大哥看出了我的疑惑,他說:“他們都是等公交的,你前面只有一個。”我們又聊了許多,眾人也跟著湊起熱鬧。
令我感到欣慰是,聽說最近豬油餅成了縣里的非遺項目?;蛟S豬油餅在別人眼里只不過是吃食,而對于我們這些在外漂泊的人來說,能夠吃到它無異回到了那個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