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凡貝
有一種文化,從五千年的文明深處走來,帶著歷史的芬芳,有一種精神,如旖旎的春風,自血脈之初,浩蕩飄拂,綿延至今,它是儒家文化中的詩禮傳家,修身齊家平天下,它是老百姓門板上鐫刻的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它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拿夏溉w、岳母刺字、畫荻教子的故事,它是代代傳頌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治家格言,它就是家風。
勤儉節(jié)約是家風,孝親敬老是家風,與人為善是家風,嚴于律己是家風。我們家是一個普通的小家庭,雖然沒有什么嚴厲的家規(guī)家訓,但父母從小就教我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認真,誠實守信,尊老愛幼,互幫互助。也正是因為這種家風的熏陶,我在日常的為人處事里,總是秉持著謙讓于人,樂意效勞但絕不盲目助人的精神品質(zhì)。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環(huán)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足見家風的重要了。
我的爸爸和媽媽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他們上班從不遲到,對待工作一絲不茍。很多時候我們家的夜晚都是三人圍坐在一張桌子前,我寫作業(yè),爸爸媽媽備課或批改作業(yè)。有時媽媽工作繁忙,比我睡得還晚,我就問媽媽為什么不明天再干呢?可媽媽說今日事今日畢,只有把今天的事情做完才能睡得香。媽媽是一個懂得安排時間、處理時間的人。她總把“今日事今日畢”掛在嘴邊上,既時刻提醒自己,又時刻提醒家里的每一位成員,未雨綢繆,在做足打算之前,不輕易下手。在媽媽的熏陶下,我也漸漸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在學習上,我也從未因不完成作業(yè)而被老師批評。媽媽習慣把每天要做的事寫在一張便簽上,做完一件劃掉一件,耳濡目染,漸漸地我也學會這種方式。我把每天要做的作業(yè)和練習冊也像媽媽一樣寫在一個小本上,每完成一樣后面畫個對號,一天下來,所有的任務后面都打上了對號,然后美美地上床睡覺,真的很有成就感。
在我的家庭里,父親為我樹立了讀書的榜樣!我的爸爸特別喜歡歷史、地理,對歷史上的好多故事和人物都如數(shù)家珍,記得我看不懂《紅星照耀中國》時,爸爸給我從五四運動開始講到西安事變,讓我在大的背景下去讀,結(jié)果我茅塞頓開。通過和爸爸一起看書和討論,培養(yǎng)了我愛看書的習慣。家風并非需要寫在紙上,刻在碑上,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素養(yǎng)、為人處世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
讓我們從“小我”做起,從“小家”做起,做“好家風”的實踐者、推行者,給社會留下一道道絢麗的風景,讓我們的國家也成為一個溫暖的,有溫度的大家庭!涵養(yǎng)家國情懷,匯聚國家力量,塑造我們整個社會的清風正氣,以“我的夢”添彩“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