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娟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戰(zhàn)略已深入貫徹到了我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這其中就包括對我國青少年法治思維素養(yǎng)的提高。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隨后2016年,國務院發(fā)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提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樹立法治信仰,引導青少年參與法治實踐?!本湍壳岸裕覈ㄖ伟l(fā)展正處于高速發(fā)展的初步階段,但對于建設成為法治程度成熟、體系完善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仍有很大一段距離。一般認為,現(xiàn)代法治的基礎建立于四個方面:一是發(fā)達的市民社會作為法治的社會基礎;二是自由的市場經濟作為法治的經濟基礎;三是為維護規(guī)則而設置的政治與法律結構是法治的制度基礎;四是崇尚法律的理念作為法治的文化基礎。可以說這四個基礎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其中法治的文化基礎的重要一環(huán)——青少年的法治思維及素養(yǎng),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一、當代中國青少年法治教育現(xiàn)狀
就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而言,最為基礎性的場所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但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針對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的相關課程并不缺少,而缺少法治教育課程的質量。其中具體可分為兩個層面,也即內在與外在層面。
(一)內在層面
①課程設置流于形式?,F(xiàn)在在中小學階段,學校普遍制定了《道德與法治》課程。該項課程是為了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而設置,但卻存在不少問題。譬如,在我國眾多的法律法規(guī)中,哪些是應該講的,哪些是必須講的,同時又應該怎樣講,如何避免講授老師只是“走走過場”,如何讓學生真正懂得法律的重要內涵等等。面對這些問題許多地方的教育部門并沒有仔細思考應對方案,而是在上級部門的要求下“倉促上馬”,課程內容空洞生硬、流于形式也就在所難免。
②課程質量良莠不齊。在我國,中小學的課程教育由當?shù)亟逃忠暰唧w情況而制定,但這就會導致一個問題,也即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與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教育資源的不平等。而其中最主要的體現(xiàn)就是老師的教學水平及質量。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法治教育課程往往是由具有專業(yè)法律素養(yǎng)的老師擔任。這些老師們大都由法學院畢業(yè),在經歷了四年完整的法律訓練之后他們往往能夠對青少年法治思維培養(yǎng)的重要性具有深入的認識,也具備能夠講好法律的基本要求,同時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教師的薪資水準也能夠使這些老師們具備留下來講好這門法律課程的基本動力。但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這門課程往往不能找到有專業(yè)法律素養(yǎng)的教師來講授,即便有也往往是一名老師必須在一周內在多個班級講授。此舉消耗了法治教育課程任教教師的大量精力,同時不高的薪資水平也使得他們往往不能專心于教學,其課程質量與發(fā)達地區(qū)相距甚遠。
(二)外在層面
①課程設置安排不合理。在某些地方,法治教育已經貫穿小學至大學教育階段,但也有的地方并沒有完全貫穿。但更重要的是其課程體系安排上對于社會發(fā)展適應程度低,很容易被學生、家長乃至于老師認為是“無用之學”。
②與應試教育體制的沖突。在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壓力下,沒有被納入考試科目的法治教育課程很難得到老師、家長和學生的重視,它們更多地被視為一門“水課”。與音樂、體育課一樣,它們不得不為考試課程讓步,任課老師往往“被生病”而由考試課程老師上課。而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往往更鼓勵乃至逼迫孩子更重視應試課程,而對其他課程則選擇“冷處理”。這都在潛移默化之中使得法治教育課程在青少年教育體系中的地位被偏移化,也使得法治思維在學生們心中的重要程度大打折扣。
總體而言,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課程問題較多且復雜。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課程內涵要求
就前文所涉及的幾個問題而言,相比較之下更為重要的是法治教育課程的路徑,也即具體該培養(yǎng)孩子們怎么樣的法治思維。作為依法治國方略的基礎性要素,對于青少年法治思維的培養(yǎng)必須是適應法治國家發(fā)展需求的,同時必須對青少年法治思維具體有哪幾方面構成做出回答。因此,就青少年法治教育課程而言,必須著重強調以下幾點。
(一)培養(yǎng)學生憲法意識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國公民權利的來源,也是我們行為的根本準則。認識憲法在國家社會中的根本性作用,對每一個公民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青少年學生對憲法、法治的認識決定我國未來憲法和法治的實施。加強法治教育,能引導青少年從小掌握憲法法律知識、樹立憲法法律意識、加深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解,增強其建設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心。同時,加強憲法教育就是加強社會主義愛國教育,憲法意識就是愛國意識。
依法治國必須首先要依憲治國??梢哉J為,就憲法的普遍性認識是我們每個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們實施依法治國的基礎性關鍵措施。
(二)培養(yǎng)學生權利義務意識
所謂的權利義務意識,有廣義和狹義兩方面。廣義的權利義務意識包含公法及私法的權利義務意識,狹義上的權利義務意識則指私法上的權利義務意識。此處公法上的權利義務則泛指一切涉及公權力、公共關系、管理關系、上下級服從關系等的權利義務關系。例如,在面對政府行政措施時,青少年們能夠分辨該項舉措是否符合行政法規(guī)、民事法規(guī)等的要求,倘若不符合當如何提起行政復議乃至行政訴訟;倘若符合但面對部分群眾不服從時又應當怎樣看待等??梢哉f,這是提高公民法治意識,并倒逼政府自身加強法治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同時,私法上的權利義務意識培養(yǎng)則更有利于加強法治社會建設、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三)加強公民對違法犯罪行為認識
這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根本性任務之一。我國憲法賦予了公民基本的公民權利,其中包括生命健康權、言論自由、隱私權等。我國權利義務理論認為,一項權利的設定就代表著一項義務的確立。同理,憲法規(guī)定了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那么也就當然設定了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其中為了保護公民權利,行政法規(guī)則將重要的權利納入其保障范圍,而刑法則將極其重要的納入其保障體系。不為任何違法犯罪行為這是當代中國公民的最基本義務,而不被任何違法犯罪行為侵犯則是公民的最基本權利。
青少年對違法犯罪行為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近年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常有發(fā)生無疑是一個警報,這迫切要求著我們必須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導。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后備軍,對青少年群體的法治教育,直接關乎國家的未來發(fā)展。
三、結語
依法治國使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而對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則是百年大計。現(xiàn)在我們已經意識到的對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但畢竟實踐時間不長,因此問題較多。但需要我們明確的是,在這項關乎國家命運的問題上絕不能因為矛盾較多而就選擇放棄實施貫徹,相反我們必須全力解決矛盾,將這個戰(zhàn)略貫徹到底。
(特約編輯:羅良英)
188250052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