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摘 要:在《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曾經(jīng)提到: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獲取到的直接經(jīng)驗是幼兒學習的基礎。因此在玩中學、做中學、生活中學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同時這種學習方式也能讓幼兒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以此進行有效學習,學到有用的知識。為了可以滿足對幼兒的個性化教學條件,并且可以為幼兒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幼兒園對教學活動也進行了拓展,本文主要結合幼兒的學習特點與需要,對在幼兒園教學課程中實踐跨班式自主游戲活動進行探討研究。
關鍵詞:幼兒園;跨班式;自主游戲
【中圖分類號】G61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04-0084-04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Inter-class Autonomous Game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s
XU Qian? (Kunshan Huaqia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ity Xinyuan Kindergarten, China)
【Abstract】It was mentioned in the "Guide to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Direct experience gained in games and daily life is the basis of children's learning. Therefore, learning by playing, learning by doing, and learning by life are the main ways for children to learn. At the same time, this way of learning can also make children feel the joy of learning, so that they can learn effectively and learn useful knowledge. In order to meet the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conditions for children and provide them with opportunities to explore independently, the kindergarten has also expanded teaching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mainly combines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children to practice cross-class teaching in the kindergarten teaching curriculum. Explore and study autonomous game activities.
【Keywords】Kindergarten; Inter-class style; Autonomous games
著名教育家曾說:“與成年人不同,幼兒天生好動,好玩是其重要的心理特點。因此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更能調(diào)動幼兒情緒,不僅能提高幼兒的運動能力,更有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但是從當前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情況來看,舉辦游戲活動是幼兒園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單一乏味的游戲內(nèi)容并不能有效地調(diào)動幼兒興趣,缺乏專業(yè)的游戲指導也是造成游戲具有安全隱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幼兒園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探索出適合本園的自主游戲活動模式。
1.幼兒學習特點
我國針對幼兒教育不斷進行改革,為了創(chuàng)建綠色園區(q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幼兒階段相關教育者要充分完成對《3-6隨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學習,貫徹落實《指南》中的教育精神,結合幼兒園的相關背景對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進行探索。第一步就是要把握住幼兒的學習特點,以此展開教學。
(1)興趣性
興趣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幼兒能夠自主探究和學習的主要動力就來自于興趣。教師如果只是傳統(tǒng)的輸出知識點,將問題的答案直接告訴給幼兒,而不是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實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則會導致幼兒沒有情感的參與,也缺少探究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其成長與發(fā)展。如果幼兒園能夠發(fā)掘并創(chuàng)新出不同的游戲活動,就可以充分調(diào)動出幼兒的興趣,通過自主游戲可以提高幼兒的專注度,幼兒通過努力,全神貫注在游戲活動中才能成為真正的興趣。所以教師應該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fā),結合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累積下來的生活經(jīng)驗,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學習內(nèi)容和游戲活動,并對其感興趣的內(nèi)容進行全面深入的剖析,找出該內(nèi)容中所包含的學習價值和元素。教師要對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自主選擇、自由表達等給予充分鼓勵和支持,為幼兒提供輕松愉悅地學習和游戲環(huán)境。
(2)參與性
幼兒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而3-6歲是影響兒童成長的關鍵時期,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努力,讓幼兒學習他應該學習的東西,做應該去做的事情,還給幼兒真正擁有幸福和快樂的童年。獨立的思想、意識和行為都是幼兒所具備的,幼兒對周圍事物有著與生俱來的探究和學習欲望。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yōu)勢,教師和家長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了解幼兒的獨特性,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用幼兒的優(yōu)勢帶動其他方面的發(fā)展。教師和家長應該尊重幼兒自身的興趣、需要與獨特的學習方式,支持和引導幼兒進行主動學習和探究。幼兒是主動學習者,是自己成長的主人。每位幼兒都擁有自己的學習特點,即使學習進程相似,但是同一階段中不同幼兒的發(fā)展速度并不一致,幼兒的學習與自身興趣和需求有直接的關系。幼兒的認知活動更會受到興趣和需求的直接影響,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讓其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能使其素質(zhì)獲得更良好的發(fā)展。
(3)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
幼兒對世界的認知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借助動作來幫助思維發(fā)展,這就決定了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的,部分教師不會充分給予幼兒信任,擔心其秩序混亂,不能良好的完成活動,所以選擇自己先示范,再讓幼兒進行操作,幼兒因此缺少許多實驗、嘗試的機會,不利于其思維的發(fā)展。幼兒教師應該要相信幼兒,給幼兒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盡可能豐富多樣的材料,讓幼兒親自去嘗試去體驗。以幼兒為主體,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讓其完成自主探索,通過親身體驗獲取學習經(jīng)驗。幼兒教育要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沒有生活就沒有幼兒的生存和發(fā)展,從這個意義上說,幼兒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為了促進幼兒的健康發(fā)展,教師一定要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滲透與整合,要把兒童的發(fā)展視作整體,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某一部分的發(fā)展。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具有整體性,要融合多種學習方式與內(nèi)容,將整合觀念滲透在教學課程中,讓幼兒在學習中達成身心整合,最后促進幼兒在認知與社會性等方面獲得完整和諧的發(fā)展。
幼兒主要通過感知來了解世界,用手去摸,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所以一些艷麗的色彩,悅耳的聲音,動手操作的游戲活動更適宜幼兒。對于這個特點,教師要利用直觀教學的方式去引領幼兒,圖形,玩具等是利于幼兒理解領悟的教學用具,而一些大道理反而會導致幼兒聽不懂、不理解。幼兒的注意力十分短暫,一般3歲為3到5分鐘,到了6歲會發(fā)展到10鐘左右,所以在教授幼兒學習時,要善于吸引幼兒注意力,用兒童化的方式去教學,也要注意勞逸結合,讓幼兒在玩中學。教師教學方式要循序漸進,將知識寓于游戲活動之中,如道理與故事結合,跳繩的時候學學數(shù)數(shù),相信幼兒會很感興趣。當然,言傳身教的作用巨大,幼兒模仿能力極強,他們具有吸收性心智,會學習外界他們所看到的一切知識,作為家長與幼兒日夜待在一起,幼兒的言行舉止會受家長很大的影響,教師與家長要樹立好榜樣,正確運用獎懲方式,有利于幼兒日后的學習與發(fā)展。
2.跨班式自主游戲活動的作用
與普通的換班學習活動不同,跨班式自主游戲活動是幼兒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發(fā)展需要,利用不同班級的資源與空間創(chuàng)設的自主開放的游戲環(huán)境,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程度,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環(huán)境和游戲內(nèi)容。幼兒通過不同的游戲環(huán)境和游戲人群自主完成知識探索,充分觀察,靠自己或者與他人合作來解決游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幼兒真正成為幼兒園生活和教育活動的學習主體。
(1)開放性的活動空間
在玩中學、做中學、生活中學是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作為游戲的主體,開放的環(huán)境與空間才能激發(fā)出幼兒學習上的潛能,教師可以擴大活動場地,采取跨班的活動方式,例如選擇六間教室,每間教室都設定成不同的游戲主題,并搭配上相應的游戲活動內(nèi)容。如藝術創(chuàng)想、小小工程師、科學探索、巧手生活坊、益智樂園、暢所欲言等,創(chuàng)設各種不同的游戲活動場景促使幼兒真實體驗各種有趣而有意義的學習游戲。教師要將每一間活動室中所需要的專業(yè)多樣的游戲材料或者活動工具有層次地投放進活動室內(nèi),努力給幼兒打造出無壓力狀態(tài)下的自主、自發(fā)學習探索空間。與此同時,通過跨班的方式使幼兒的活動面積擴大,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減少了幼兒之間的相互干擾,提升了幼兒活動的專注度,有利于幼兒良好學習品質(zhì)的培養(yǎng),而且也給幼兒小團體的互動活動帶來了便利。
(2)延續(xù)性的游戲時間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各自的發(fā)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6隨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所呈現(xiàn)的發(fā)展“階梯”更是告誡教師要記住用一把 “尺子”來衡量每個幼兒的發(fā)展,特別是尊重同一年齡段中在相似的發(fā)展進程中出現(xiàn)的個體差異。以科學活動“好玩的影子”為例,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目標也是科學學習的方法。教師要改變原來由先認識影子——再探索誰有影子——最后實驗影子怎么會動等一系列遞進式的集體教育活動方式,而是直接在“探索發(fā)現(xiàn)室”的暗房中提供與影子實驗有關的所有材料,如電筒、手影的圖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體、各種材質(zhì)的瓶子、盒子(玻璃、塑料、瓷質(zhì)、金屬類、紙質(zhì))等,讓幼兒帶著問題“影子是怎么形成的?”自己對問題進行探究。嘗試將原來一天的集體活動時間拓展至三周。在這三周的每一天,教師也許會看到有來了一會兒之后又走的身影,也會有在門口張望的身影,更有同樣身影反復地出現(xiàn)。教師在推一推、等一等、問一問中給幼兒有更多的觀察、比較與分析的機會,使幼兒對影子的形成有了自己的感悟。試驗結束后,教師就會在小組的交流中聆聽到了“影子不只有黑色,有很多的顏色?!薄坝白邮菚拥?,還會變形?!薄坝白佑写笠灿行??!钡冉Y果討論。這種連續(xù)性的自主游戲活動探索使幼兒園活動在跟隨幼兒發(fā)展的同時具有一定的張力和彈性,幼兒自主性的學習需求也得以滿足。
(3)和諧性的師生關系
《3-6隨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社會領域中提出“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也是其社會性發(fā)展的基本途徑?!蔽磥淼纳鐣媾R“地球村、全球化”的趨勢,每個幼兒從出生開始就處于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關系,人類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就是幼兒階段。班級就是個小型社會,幼兒園在幼兒眼里就是個大型社會,這對于心智逐漸成熟的、年齡偏大的幼兒來說更符合其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的需要。這改變了幼兒長期接受固定教師的互動模式,班級中有限的交往范圍,跨班式的活動使幼兒能接觸到不同教學風格的教師、不同個性的幼兒群體,特別是增進對自己、他人的認識,不斷地學習或修正自己的行為和學習方式,逐漸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良好的個性。
3.實施跨班式自主游戲活動的對策
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是正確實施跨班式自主游戲活動的前提。教師要了解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懂得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兒最正當?shù)男袨?,只有?chuàng)設自由、開放的游戲環(huán)境,才能促進幼兒全面自主的發(fā)展。教師要給予幼兒信任,明確幼兒本身就是游戲的專家,教師要學會做游戲的觀察者和調(diào)控者,把游戲的權利還給幼兒。
(1)明確活動目標與內(nèi)容
想要更好的實施并完成跨班式自主游戲活動,首先要以《指南》為活動方針,明確跨班式自主游戲活動的目標與內(nèi)容?!吨改稀分袕奈鍌€領域分別描述了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而且每個領域的概述部分簡要說明了該領域對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價值、教育要點和特別注意事項。要遵循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整體性規(guī)律,以建立綠色教育園為藍本,以《指南》五大領域內(nèi)容為指導,修繕原課程主題:以兼顧教師個人教學專長設計活動區(qū)域,成立幼兒活動功能室:以尊重幼兒自愿選擇為方式,實行每天跨班活動。 其次教師要從尊重不同幼兒學習特點出發(fā),幼兒園要嘗試對活動準備環(huán)節(jié)進行改革。幼兒先在班級領取和帶上自己的胸卡,然后按自己的計劃結伴進入其他活動室,但是每個活動室同時開展幾個不同內(nèi)容與材料的區(qū)域,所以幼兒可以有自我選擇了解活動區(qū)域內(nèi)容的權利??梢园察o聆聽教師對重點活動簡要的介紹和要點,也可以利用區(qū)域中的步驟圖熟悉內(nèi)容,更可以對新材料的添進要求教師進行指導等等。通過對區(qū)域中幼兒實際操作情況的觀察,教師適時介入,盡量留給幼兒更多體驗和操作的時間。
《指南》提出:學習品質(zhì)不是孤立存在,需要在幼兒的實際生活、游戲中長期培養(yǎng)。在跨班式自主學習中的操作環(huán)節(jié)是整個活動時間最長的環(huán)節(jié),在這段時間內(nèi)幼兒需要帶著任務盡量完成自選區(qū)的所有操作,所以需要幼兒有節(jié)奏地調(diào)配操作活動。真實情景中的受干擾、操作中的不順利、同伴間的配合沒有默契等一系列的小困難都為幼兒學習品質(zhì)的養(yǎng)成鋪設了自然歷練的路程。能夠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直至完成,這是每個幼兒心中的目標。操作之后,教師需要在幼兒的胸卡上記錄幼兒活動的情況,一方面能幫助教師了解材料投放的適宜情況,另一方面也方便讓該幼兒的本班教師及時了解情況。雖然此環(huán)節(jié)中還會有少數(shù)幼兒未能完成所有操作或是未盡興,但他可以保留自己半成品明天繼續(xù)活動,真正讓幼兒享受操作、體驗學習的樂趣。
最后教師要針對活動要求幼兒進行自我反思,反思不僅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途徑也是幼兒學習品質(zhì)養(yǎng)成的重要標志,它要求幼兒能對先前的經(jīng)驗進行思考,有所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要嘗試給予幼兒不同環(huán)節(jié)與形式的自我反思。例如活動開始時邀請幼兒提問談談自己想知道些什么,區(qū)域中允許幼兒之間小聲地交流,活動后幼兒可以相互點評,說說自己的快樂或是困惑,幼兒可以帶自己的成果帶回教室繼續(xù)分享等。就是這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幼兒從中不斷地汲取智慧,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式,反思不僅是教師的專利也是幼兒的專利。
(2)幼兒跨班式自主游戲活動的實踐應用
有位教授在講課時提到了一個故事:美國的幼兒園舉辦了幼兒自主游戲的活動,其中一位美國的幼兒便拿著紫色畫筆為橘子涂色,來訪的中國教師看到這個舉動對帶班的美國教師進行提醒:“幼兒的顏色圖錯了?!倍绹處焻s認為幼兒正在游戲,可是中國教師又說:“這正是在游戲中教會幼兒使用顏色的機會!”這個案例中的兩位教師,對游戲的發(fā)展意義的看法是對立的。兩位教師都沒有錯,只是美國教師更注重對幼兒自主性的培養(yǎng),中國教師更注重知識的教育。因此為了讓幼兒不僅能夠有自主的游戲體驗并能在游戲中有所學,教師可以采用跨班式自主游戲活動的形式幫助幼兒在自由自在的狀態(tài)下感受到游戲所帶來的樂趣與知識。由于處在相同年齡層的幼兒性格特點具有普遍性,而且發(fā)展區(qū)域相近,更容易展開跨班模式的實踐活動。所以相同年齡層的跨班式自主游戲活動,有利于促進幼兒打破班級界限開展自由交往的游戲活動,培養(yǎng)幼兒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教師在設定教學活動目標時,要及時捕捉教育要點,給予幼兒合適的指導,以此滿足幼兒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以“主題博物館”為跨班式自主游戲活動案例,“主題博物館”是開展跨班式自主游戲活動的載體,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探究方式。這個游戲主題是從幼兒的日常生活中獲取到的活動靈感。
例如,某個幼兒園的教師和幼兒制作了許多主題海報,“探秘侏羅紀”,“蟲蟲王國”,“風箏奇緣”,“繩子世界”“樹木博覽”等,每個主題展板上,都有幼兒的問題、探索軌跡和小小展品,讓人忍不住走近一探究竟。所有主題都來源于幼兒最想了解的,最關注和感興趣的,匯聚成多彩世界。富有個性奇思妙想的班級主題探索博物館,就建在幼兒每天生活的活動室里,生動立體地呈現(xiàn),每一處都有豐富的想象和主動探索空間。走進繩子博物館,繩子可以用來干什么?每一種材質(zhì)的繩子牢固度如何?這些問題都在幼兒玩繩子的過程中得到解釋。幼兒用它們來織網(wǎng)、做救援工具、作畫、搭建,玩得不亦樂乎,也留下了許多獨一無二的、帶著兒童印記的獨特展品。小博物館里這些來自孩子們搜集、調(diào)查、創(chuàng)作的展品,讓每一位參觀體驗者流連忘返。真正的學習就發(fā)生在探究中、發(fā)生在游戲中。“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為幼兒打開學習的邊界、讓兒童的學習更加主動”前瞻的課程理念在博物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傳統(tǒng)的東西總是散發(fā)著永恒的味道,傳統(tǒng)民間游戲亦是如此。其中,踢毽子、跳房子、抽烏龜、跳皮筋、套圈、抖空竹等不同的游戲均來自各個家庭智慧——通過前期的“民間傳統(tǒng)游戲親子大搜集”,幼兒采訪了解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時候的游戲,經(jīng)評選推薦產(chǎn)生,由教師精心準備和組織。活動現(xiàn)場,一場場簡單、情趣的游戲喚醒了祖輩父輩們童年的美好回憶,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好奇興奮的游戲熱情,在主題博物館的探索過程中,幼兒在不斷營造環(huán)境中越來越深入了解傳統(tǒng)民間游戲,各個領域相互融合,促進幼兒間的相互交往,實現(xiàn)文化的傳承,主題博物館也成了幼兒最喜愛的游戲場所。不同年齡層與不同班級之間也能實施跨班式自主游戲活動,不同年齡層跨班式自主游戲活動可以為不同階段的幼兒提供自由探索和學習的空間,讓幼兒體會到群體交往樂趣。班級與班級之間的互相交換則是以幼兒園的實際情況為基礎,視情況而定,可以選擇每兩個月開展一次新的主題來滿足幼兒的探索需求。不同年齡層和不同班級之間的跨班式自主游戲活動是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拓展,每種活動方式都具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結合《指南》五大領域的幼兒年齡特點和目標要求完成在不同年齡層或不同班級的跨班活動,以拓展舒適、合理的混齡活動空間,開展生動、趣味的混齡區(qū)域項目,創(chuàng)設科學、豐富的混齡區(qū)域材料,培養(yǎng)愉快、友善的混齡伙伴交往,進行科學、準確的混齡活動指導為原則,不但可以增進親子間的交往與互動,還可以擴大不同年齡層交往的維度。而在班級與班級戶型交換的過程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藝術表現(xiàn)與創(chuàng)作的能力以及綜合主題探究的能力都進一步提高,班級與班級之間的互相交換更重要的是實現(xiàn)教育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使主題博物館真正成為幼兒快樂童年的百科全書。
綜上所述,跨班式自主游戲活動模式打破了班級界限,擴大了幼兒交往范圍,幼兒可以認識接觸不同班級、不同年齡的其他幼兒,增進幼兒交往樂趣。跨班式的活動模式豐富了幼兒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主動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實現(xiàn)了資源互補。因此幼兒教育部門及相關教育者應加大對跨班式自主游戲活動的探索研究,進一步豐富幼兒的認知體驗,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戴清燕.淺談開展幼兒體育游戲活動的有效方法[J].學苑教育,2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