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娟
摘 要: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教育類型中,家庭教育排在第一位,一個孩子的性格、思想、行為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決定的。因此,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家庭中獲得積極的影響和良好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從家庭個體角度來說,父母是孩子最親密、最直接的接觸者,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能獲得成功的前提。因此,本文將從現(xiàn)狀、原因等方面進行分析,提出具體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班主任;親子關系;家庭教育;具體指導
【中圖分類號】G635.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04-0024-03
The guidance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er in charge of the harmonious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LI Lijuan? (No. 63 Middle School,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Among the types of education such as family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ranks first. A child's character, thoughts, and behaviors are largely determined by the family.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reate a good family atmosphere so that children can gain a positive influence and a good education in the fa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families, parents are the closest and most direct contacts of children, and a goo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success of family educa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status quo and reasons, and put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Head teacher; Parent child relationship; Family education; Specific guidance
1.親子關系的現(xiàn)狀
首先,父母和孩子之間本來就具有不小的年齡差,因此家長和孩子很容易形成代溝,具體表現(xiàn)就是孩子與父母之間互不理解,認為彼此的行為做法都是正確的,彼此之間也沒有話題可聊。一般來說,家長總是喜歡以自己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對孩子進行說教,沒有同類經(jīng)歷的孩子很難理解并接受父母的觀點和言論。不少父母以“過來人”的身份,過多地干涉和安排學生的選擇和人生,但學生并不是沒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學生不愿意完全聽從父母的意見,這就更加激化了矛盾,讓學生和父母的關系惡化。其次,現(xiàn)階段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太快,孩子對新技術(shù)的學習和適應能力又強于家長,導致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代溝越來越大。而且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基本普及,國民經(jīng)濟水平也得到改善,學生基本上都有屬于自己的電子設備,可以自行上網(wǎng)沖浪。很多學生喜歡運用網(wǎng)絡上的熱詞,有一些詞語可能不太容易被父母接受,父母就會罵孩子,并詢問孩子為什么會學壞,說出這些話語。孩子則會認為這些是網(wǎng)絡熱詞象征著時尚,不愿意聽從父母的勸告,甚至可能會與父母產(chǎn)生隔閡。網(wǎng)絡世界過于豐富且有強大的吸引力,經(jīng)??梢钥匆姾⒆幽弥謾C目不轉(zhuǎn)睛,甚至聽不到父母的呼喚,父母就會認為不應過度沉迷于玩手機,要少玩手機,手機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著極其不利的影響。且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太過復雜,真假好壞難辨,孩子在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之前很容易被誘導,形成叛逆或者消極的思想,增強與父母的隔閡。最后,常與家長接觸的教師就會發(fā)現(xiàn),親子關系是當下家庭普遍存在的一個難題。父母認為自己需要掙錢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因此常因忙于工作而沒有充足時間陪伴孩子,或者部分家長認為給予孩子好的生活條件就足夠了,但初中生正進入情感比較豐富、細膩的青春期,處于思想正要獨立的時候,比起金錢孩子更需要的是溝通和陪伴。如果孩子缺少父母的培養(yǎng)和關愛可能會產(chǎn)生叛逆心理,感覺不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就會覺得親情十分冷淡。此外,部分家長在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更偏向于選擇采用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這種方式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使親子關系惡化。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被父母打會覺得十分丟面子,而且還會覺得很委屈甚至覺得父母不愛自己,導致親子關系產(chǎn)生一定的隔閡??梢园l(fā)現(xiàn),親子關系的狀態(tài)會對家庭教育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親子關系好的家庭,孩子更愿意聽父母的話,愿意并且喜歡與父母交流,遇到問題時會請教父母,積極地解決問題,按時、按質(zhì)、按量地完成作業(yè),聽從父母正確的安排。而親子關系差的家庭,孩子會條件反射性地對家長的任何話語都進行反駁,性格更加孤僻且叛逆。而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在學校的狀況,降低學校的教育質(zhì)量。由此可知,科學的親子關系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對學校的教育教學也有很大的影響,為了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知識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班主任應重視對親子關系的指導與糾正,與家長合作共同構(gòu)建和諧的親子關系。
2.原因分析
(1)父母過高的期待、過于嚴厲的管束
希望子未來能走向成功是每個父母最大的期盼,無論家長是什么職業(yè)、學歷、個性、思想,都會對孩子有同樣的期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比自己優(yōu)秀很多,比自己、比別人家的孩子走得更加成功。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總是很高,覺得自身不優(yōu)秀的家長,會希望孩子努力變成優(yōu)秀的人;覺得自身優(yōu)秀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比自己更優(yōu)秀。家長會理所當然地覺得,現(xiàn)在社會條件、教學資源比原來好很多倍,孩子接受教育的成果就應該比原來好很多倍。那么在如此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就應該努力學習并取得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成績,但事實并非如此,并不是每個孩子都一樣聰明,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取得非常優(yōu)異的成績。但家長并不習慣于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要求,一旦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不符合自己預期的情況,就會總是不問孩子緣由,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一味地施壓和批評,質(zhì)問孩子為什么沒有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甚至有時候還會走向極端選擇動用暴力,想通過暴力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斗志,讓學生能提高成績,但這種暴力行為非但不能起到激勵作用,甚至還會導致親子關系變得更加糟糕,孩子更加討厭父母,想要逃離父母的管教。還有一種原因就是,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件重大而又復雜的事,不同性格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在不同年齡段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家長雖然懂得道理,卻不知具體該如何做。都是第一次做家長,可能沒有什么經(jīng)驗也沒有什么好的辦法。怕管教過度又怕管教太松馳,管教過度會引起孩子的叛逆,而管教過松又無法管教好孩子,家長也不知道該以什么樣的方式方法來管教孩子。而且現(xiàn)在家長的功利心太強,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學生的考試成績上,只關注孩子能否考取好的成績,而忽視對孩子品德的管教,只關注到孩子的身體是否健康,卻輕視了心理狀況,只是一味地批評孩子,卻不能反省是否是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對。家長的關注點過于單一,讓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缺少了引導者。并且家長普遍認為在教育上花錢就理所當然地能培養(yǎng)出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卻沒有意識到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不停地學習和改進。
(2)學生與家長認知水平的差異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認知水平會越來越高,學習能力也越來越強,他們開始獨立思考,不再對家長的話言聽必從。在接觸更多的事物后發(fā)現(xiàn)有了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也有了自己想做的事,開始用自己的思維和認知去判斷事情的好壞和真假。他們開始挑戰(zhàn)家長的權(quán)威,到一定階段甚至還會出現(xiàn)叛逆心理,無理由無條件地反對父母的管教和言論。但學生的年紀還比較小,人生閱歷不充足,認知也尚未完全成熟,容易被一些看似有道理的錯誤思想和言論沖昏頭腦,陷入錯誤的旋渦中。受到經(jīng)驗和閱歷的限制,學生并不能全面地考慮事情,也不能理性地做出選擇,很難對某種思想和行為進行正確判斷,甚至可能出現(xiàn)偏激的行為和思想。
3.班主任對和諧親子關系的具體指導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了父母,最不可缺少的人物就是班主任了。班主任是以學生為中心,在學校和家長之間架起溝通橋梁的人物。學生除了父母、爺爺奶奶等直系親屬,最常接觸的人就是學校的班主任。班主任要負責學生在學校的整體學習狀況、生活狀況及心理狀況,幫助學生處理在校的一切問題,還要將學生的問題及時與學生父母溝通。而且學生的在校時間甚至比在家的時間都要多,因此班主任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去了解學生、與學生溝通交流。此外,班主任還能在長期的工作中積累充足的經(jīng)驗,對不同類型的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生做出正確的指導,且班主任不僅傳授知識還培育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因此,班主任有足夠的能力和充足的時間對親子關系進行指導。
(1)根據(jù)家長的需求進行方法論的指導
首先,家長應該改變自身教育的心態(tài)。班主任既可以定期舉辦親子關系交流會,還可以不定期地與家長開展一對一的交流,讓家長在討論中逐漸意識到自家孩子所處的階段以及這個階段孩子的特征,同時讓家長明白創(chuàng)建和諧親子關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還可以幫助家長明確自己的定位,懂得自己在教育中到底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從而轉(zhuǎn)變家長教育過程中的心態(tài)。班主任還需要告訴家長一些與孩子相處時的注意事項。例如,對于青春期的孩子要減少使用“打罵”這種教育方式,這樣會漸漸疏遠孩子,并且把自己與孩子的距離越拉越遠,可以嘗試與孩子交朋友,以平和、平等的心態(tài)與他們交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幫助孩子樹立信心。不要太過于注重在孩子面前樹立威嚴,給孩子做好示范,用文明講道理的方式獲得孩子的信任。此外,家長還要學會傾聽,多聽聽孩子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明白孩子的想法和需求,改變單方面的強制要求。其次,家長要減少呵斥,學會用理性的話語與孩子交流。理性溝通指的是不讓一時的情緒左右自己的話語,減少盛怒時條件反射地呵斥和怒罵,用有條理、有邏輯的話進行表達,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下,將自己的真實感受、想法和需求傳達給另一方。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看到父母因為孩子長時間玩手機而批評孩子,在批評其不正確行為時會順帶否定孩子的能力和未來。初中階段正是開始關注自身的時候,大聲批評會讓孩子覺得“沒面子”,討厭父母的這種過激行為,從而與父母產(chǎn)生隔閡,更不愿意打開心扉與父母進行交流。理性溝通有三個要點:其一要表達自己看到了什么,根據(jù)客觀事實進行闡述,其二表達這個事件導致的結(jié)果,再表達自己的真實感覺,其三講述原因并表達自身的請求和建議。因此,家長要認識到,孩子的成長過程其實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改正的過程,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應多點寬容,少點呵斥,通過講道理等方式讓孩子真正從內(nèi)心真正接受自己的建議并愿意改正錯誤。最后,父母與孩子之間約定好的事情要做到,父母不能隨便找一個理由去糊弄孩子,這樣孩子會認為父母是不誠信的,從而討厭父母。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做出表率,增強孩子對自己的認同感。讓孩子獨立發(fā)展是新世紀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思想,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遵守規(guī)則和約定,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是需要孩子和家長共同配合才能達到的,只靠孩子一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對于孩子花過多的時間在電子產(chǎn)品上、不按時完成作業(yè)、做事拖拖拉拉沒有條理性等狀況,父母如果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話,可以選擇訂立約定的方法,對學生玩樂的時間和方式進行提前約定,讓孩子執(zhí)行約定。這種方式既照顧到了孩子的需要,也能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此外,家長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做好示范,畢竟父母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也是最有效的教學。
(2)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理解家長
班主任可以在日常教學中舉辦一系列的親子活動,增加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讓孩子和父母有機會深入交流,互相表達心意;將日常不好意思說的內(nèi)心話進行表露,讓學生體會到家長的不容易和良苦用心,增進孩子和父母的感情。例如,班主任可以選擇在每年的“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讓學生在家進行家務活動,如給父母洗腳、拖地等小事。還可以讓學生在寒暑假的時候積極參與社會兼職,或者去父母工作的地方幫助父母,體會父母工作的不容易以及掙錢的辛苦。相信學生能在切身體會后,更加理解父母的不容易,懂得尊重父母,幫父母分憂,進而促進親子關系的升溫。
(3)為互動創(chuàng)造客觀條件,促進親子關系
班主任在學校舉辦各種活動時可以增加親子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促進父母和孩子的感情。首先,在學校每年的運動會上舉辦“親子運動”活動。這個活動需要學生和一名家長共同完成,并對配合最好的親子組合進行頒獎。相信孩子和家長可以從中獲得歡樂并在共同訓練、一起努力之后增進交流。其次,可以組建一支“家長裁判隊”,在學校舉辦才藝比拼、英文朗讀賽、歌唱比賽時,讓家長做評委,對孩子的表現(xiàn)進行評分,這樣的活動既可以增進家長對孩子的了解,也能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進而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和精神世界,讓家長更愿意傾聽孩子、關注孩子。
綜上所述,為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良好發(fā)展,班主任需要保持先進的教育理念,為家庭親子關系的改善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作為親子關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家長也應該意識到親子關系的重要性,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共同為孩子的發(fā)展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齊學紅,黃正平.班主任專業(yè)基本功[M].南京:南京市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鄭潔.家校共育培養(yǎng)自律的孩子——《做守信的家長,培養(yǎng)自律的孩子》評價[J].中小學管理,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