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雷鹿茸
嘉善
忽聽春雨憶江南
看過一塘春水、樹樹繁花;
醉過一樓春雨、日日清暇。
攝影_雷鹿茸
正趕上換工作的間隙,我把春日的幾天當小假,往江南水鄉(xiāng)走一走。西塘的行程放在烏鎮(zhèn)與周莊之間,不期然是恰到好處的安排與駐留。秀水斜塘,依河成街,西塘也是聞名若斯的古鎮(zhèn)之一,它的內(nèi)秀清麗卻仍屬獨一份。
三月里還有一些清寒,但春意更鮮明,楊柳已泛出鵝黃嫩色,艷瀲波光映見枝頭上的杏花紅影。黃昏細雨中抵達的我先走了煙雨長廊,人和行李都絲毫沒有淋濕之虞。沿河而行的廊棚是西塘的一大特色,它由千百根圓木柱子支撐而起,迤邐著把視覺和時光都變得立體。過去人們在此打酒買肉、進貨出貨、棲居謀生,今時游人流連留影、聽雨賞舟、且走且停。所謂“春秋的水,唐宋的鎮(zhèn),明清的建筑,現(xiàn)代的人”,把時空晃漾碎了后又重組。
我相信宋人王觀的感悟,“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特意要在小巧玲瓏的西塘停留兩晚。鎮(zhèn)上為旅人提供的住處之選,有古宅小院類,有臨水人家類,也有青旅驛館類,看你自己喜歡。我不做糾結(jié),也無繁瑣考量,在網(wǎng)上順手下單的民宿,便是一處普通的“枕水人家”,屋前是青磚小巷,屋后是青萍小河。西塘是頗為平民化的小鎮(zhèn),許多居民都兼營家庭旅館,枕河人家通常都會“讓出”臨河的房間。有趣的則是你需要穿過屋主人日常生活的場景,比如接待我的這家,女主人從灶臺上下來,轉(zhuǎn)身變成服務(wù)員,引我登上小樓,再把臨河的窗欞打開,春水在側(cè),瞬間達成詩意的轉(zhuǎn)化。
房間不大,布置自有江南人家的氣息與格調(diào),睡的還是一張雕花琳瑯的架子床,上面的圖案有花草龍鳳,有“五子登科”,有“金玉滿堂”。第一晚,其實不太想睡,久坐在臨水的陽臺上發(fā)呆,也想了想翌日的安排,自覺無甚特別的規(guī)劃,眼前偶有掛著紅彤彤燈籠的小船緩緩駛過。雞湯文里說,沒有比雨天喝茶、讀書、點香、睡眠更值得珍惜的愉悅——如果它是對的,西塘還可以讓這一切更美一點。
淅瀝不盡的雨水隨春潛入夜,打濕青色的瓦當,凝聚成流,嘩嘩地傾斜進河里,是極好助眠的白噪音。小樓一夜聽春雨,清晨則被啁啾鳥聲和輕緩的漿聲喚醒。親手推開這岸上人家的木格子窗,咿呀作響,似乎把水面都推開了漣漪。對面沿街賣油醋米面的商鋪大部分還未開,斑駁的白墻在薄霧中漸漸清晰,某個人家的橘貓在屋頂梭巡。清麗而非富麗,溫情而非濃情的西塘深得我心。
蟬衣包圓(攝影_雷鹿茸)
安頓有居處,讓我靜下心來,靜賞一座古鎮(zhèn)的春日韻致。植物、貓狗、老屋的雕窗、陌生又熟悉的人間煙火,這些身邊的存在,是別處生活中的風(fēng)景,無需華麗的包裝與贅述,只需安然地欣賞。有寫生的學(xué)生成群結(jié)隊,有出游的情侶甜蜜牽手,更有不受打擾的本地人的生活,按部就班。 作為文化遺產(chǎn),西塘和它的生活,被保護得很好。喝一碗撒著桂花的甜酒釀,暖暖的,很貼心。來一袋熏青豆,嘗嘗用薺菜做的“蟬衣包圓”——蒸熟后的豆皮薄似蟬衣,這名字取得雅致詩意,在當?shù)厥羌页P〕浴?/p>
人在旅途中,容易達成平常不易得的社交成果,也是孤身一人出游的湖南老張,從寧波結(jié)伴來的三四個男女大學(xué)生,我們湊在一起,人多膽壯地,在餐館里圍一桌,多點了幾個菜。清蒸白水魚、椒鹽鳑鲏魚、醬爆螺螄、鹽水河蝦、餛飩老鴨湯、梅干菜扣肉、清炒馬蘭頭,一一隨著服務(wù)員踩著木閣樓梯的聲音上桌而來。鳑鲏魚算是西塘人日常餐桌上的主角,有店家偷懶寫“旁邊魚”,少了一點認真,但味道卻是不差。我們吃得盡興,還入鄉(xiāng)隨俗喝下一點黃酒,囫圇地入喉,把春寒逼退。
又結(jié)伴穿過雨中長廊到西街“泡吧”,一道橋隔出了另一個聞名遐邇的“西塘”,那里有點沸騰,主打業(yè)是酒吧,名字起得各有匠心,它們致力于賦予古鎮(zhèn)旅游以新的色譜。華燈初上,旅人們的短緒、醉意在這里暫時停泊。我們也找了一家民謠吧,主唱還是有點靦腆的新人,場子不夠熱,他努力、認真地在工作。比我們“江湖感”更強一點的老張上去唱了一首。萍水相逢的這一天,我們分享了他的許多故事。那邊小游友們則拉我自拍,他們也有自己的故事——還會有更多的故事,許多年后,又會在哪里被講起?
攝影_雷鹿茸
攝影_雷鹿茸
西塘人或許已經(jīng)習(xí)慣了不緊不慢、游客往來的日子,我們初來乍到,短暫停留,有可以理解的興奮。待住了兩夜,再看那市井與流水,竟也有了熟稔的感覺,熟稔得有些自以為是,也有點意味深長。昔年舊宅今誰???君過西塘與問人。如果多年以后,我還能與留在這里的故事、記憶對話,也想學(xué)古人說一句:“看杏花紅一樹,捻指它時,結(jié)子青無數(shù)”。
過去和未來,同屬人生雋永的旅途。有一些東西或許會薄如蟬翼、冷暖自知,但此刻我只需把你在這個春天賜予我的訊息,安心帶走。
TIPS
西塘古弄、石橋、古宅眾多,處處都值得品味:
1.石皮弄:位于西街盡頭,以厚度僅三厘米的石板作為下水道的表皮鋪成,長68米,最窄處只有0.8米。人稱“西塘一線天”。
2.五福橋:位于燒香港,單孔石板橋,建于明正德年間,是西塘現(xiàn)存最古老的橋之一。
3.倪宅:位于燒香港南,前后共有五進,典型的江南富庶私宅,自有廊棚與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