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娟
(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學前教育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5)
2020 年《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強調了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挖掘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的重要性。2019 年3 月18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不能單靠思政課教學實現價值引導的全部目標,必須依賴于系統(tǒng)的人文教育作為支撐。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1]。傳統(tǒng)經典文本中蘊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審美文化元素,是小學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美育資源,依托傳統(tǒng)經典文本的課外美育活動,應涵蓋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生活的各方面。
學校是思政建設的主要實踐空間,校園文化是思政建設的重要載體,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文化是學校的精神內核,無論各個學校的特色文化為何,其校園文化建設都不應忽視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文化建設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皆可包含優(yōu)秀傳統(tǒng)審美文化元素。如建筑物的命名,應盡量摒棄數字或英文字母,可摘錄傳統(tǒng)經典文本中的名句、詞語來命名,如“學而”“三省”“忠恕”等。校園里道路的命名以及相關文化建設亦應如此。當然,還可有名言警句的審美闡釋,有孔子、孟子等傳統(tǒng)文化名人的介紹等。這些都是校園文化建設中重要的思政元素,具有潛移默化的育人功效。
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并非物態(tài)化的靜態(tài)存在,而是一直處于動態(tài)建設中的對話關系。校園環(huán)境和學生、傳統(tǒng)經典文本和學生、作者和學生之間都是一種對話關系。典雅的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可以使學生身心愉悅、精神升華,形成向上的審美張力,建立起和諧的審美對話關系。在這樣的審美氛圍中,學生也會不由自主地跨越千年,主動與傳統(tǒng)經典文本及作者對話。學生可以在“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的審美闡釋中領悟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孝道觀念,在“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描摹中感悟陸游的家國情懷、周敦頤的傲岸高潔。
課程思政具有滲透性、潛隱性特征,課程思政建設的開展是通過和其他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有機融合,逐步進行滲透的行為。其采用的教學教育方式較為隱蔽[4]。在校園環(huán)境中,審美客體和審美主體的審美對話關系的建立,是審美主體和諧人文空間建構的基礎。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審美主體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關系。學校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應注重實踐性和審美性,并以課程思政為紅線貫穿始終,做到文化建設、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三者相互貫通,合力育人。如傳統(tǒng)經典文本的教學不必囿于教室,可以在室外通過對校園文化內涵的審美欣賞、闡釋進行,也可以和音樂課、美術課等教學相結合進行。傳統(tǒng)經典文本的復習、檢測也不必拘泥于傳統(tǒng)的方式,可以在古詩文誦讀競賽、校園文化節(jié)、藝術節(jié)中進行。調研發(fā)現,學生非常喜歡在競賽活動中學習古典詩歌。在“你比較喜歡班級或學校開展的哪些古詩詞學習活動”的問題回答中,“詩配畫”占比52%,“詩詞故事”為 46.9%,“誦讀展示”為45.5%,“背誦比賽”為42.3%,“詩詞大會”為39.9%[3]。如此,變枯燥被動的復習考試為學生主動的活動參與,形成了傳統(tǒng)經典文本、學生、作者之間的和諧審美對話關系,可切實達到在生活中育人、在審美中成長的思政目標。二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關系。師生之間應是審美對話關系,而非為應試教育指揮棒左右的功利關系和枯燥的說教。教師應更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當學生對老師、家長、同學產生誤解時,教師可以用傳統(tǒng)經典文本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進行“詩教”。如此,學生對傳統(tǒng)經典文本的內涵會有更深刻理解,傳統(tǒng)經典文本的思政功能亦更強大。
“家庭是兒童教育的首要環(huán)境,兒童最初在家庭里獲得言語發(fā)展、養(yǎng)成生活習性、建立價值觀念、造就人格特質?!盵4]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自古以來,不乏家庭教育的楷模。不但有諸葛亮的《誡子書》,更有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司馬光的《家范》等流傳于世,堪為家庭教育之范本。近現代以來,西方家庭教育觀念深深影響著我們,“平等”“民主”等觀念漸入人心,儒家倫理中的等級意識日漸消弭。然而,很多時候,家長太過隨意的行為卻容易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比如有的父母讓孩子直呼自己的名字,有的事事以孩子為中心、溺愛孩子,等等。這些,都易造成孩子不尊重父母、不懂得感恩等不良影響。
另外,家庭中手機的使用也值得關注。調研發(fā)現,大部分家長能比較嚴格地監(jiān)管孩子使用手機,可是,也有家長卻難以自控,動輒發(fā)朋友圈、刷抖音、刷劇等,并且也不避開孩子。訪談中也曾有孩子談及這個問題。有的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不好,因為只讓孩子學習,父母整天就是玩手機。相反,喜歡讀書、聽音樂的家長對孩子會有積極的影響,更容易被孩子認可、尊重、敬佩,并不自覺地被孩子學習、仿效。
家長文化水平各有差異,班主任、學校甚至社區(qū)可定期開展家長課堂、家長學校活動,邀請教育專家對家長進行培訓,以便更新其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其教育能力。我國教育部門非常重視家庭育人工作,在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時任教育部長陳寶生提出要把家長引導和培育成立德樹人的一支有生力量,強調要積極推動將家庭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爭取專門經費支持,通過家委會、家長學校、家長課堂、購買服務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學校、社會聯(lián)動的家庭教育工作體系。
從2019 年秋學期開始,全國小學統(tǒng)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部編教科書。部編小學語文教材加大了古詩文的比重。鑒于時間久遠和歷史文化的隔膜,孩子們會存在一定的閱讀障礙。如果家長能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共讀,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圍,學習效果自然會事半功倍。調研發(fā)現,家長和孩子一起背《論語》,并適時提出問題激發(fā)孩子思考,育人效果明顯。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近幾年來,家庭旅游漸成風氣,傳統(tǒng)文化景點也是頗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中,親子共讀的效能也得以彰顯。這方面,曲阜文旅部門推出的背《論語》免費游三孔(孔廟、孔府、孔林景區(qū))的舉措很有意義,激發(fā)了游客特別是孩子們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調研中一位四年級的孩子講到他們一家三口暑假去曲阜旅游參觀的事,引人思考。當時,媽媽和孩子都背過了,可免門票,可是爸爸卻磕磕巴巴沒背上,只好難為情地去買票。言談之中,孩子很為有著這么優(yōu)秀的“媽媽同學”而自豪。可見,平時媽媽的功夫沒有白費。在家庭中,父母不應是督導孩子學習的“監(jiān)工”,而應是能和孩子一起共讀、一起成長的朋友。
孩子和家長相處的時間最長,家庭的育人力量不可小視。于此,在國外享有盛譽,被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以小行星命名的清朝女科學家王貞儀堪為典范。在學識淵博的祖父、詩詞造詣極深的祖母和母親的教導下,她“于書無所不窺,于學無所不聞”,通星象、精歷算、工詩文、通醫(yī)理,在天文和數學方面做出了杰出探索。一生致力于中國古典詩詞教學和研究工作,當選為2020 年感動中國人物,被譽為“詩詞的女兒,風雅的先生”的葉嘉瑩先生亦如此。在她3~4 歲時父母就開始教她閱讀古詩了,由此,就在她幼小的心靈之中播下了古詩詞的種子。之后,葉先生一生辛勤耕耘于古詩詞的沃土,終成蜚聲海內外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和傳播大師。
調研發(fā)現,學習中,互聯(lián)網+教育功能日益彰顯,電視、移動設備APP 等成為重要的學習途徑。教學和學生不再局限于課本教材的學習(分別占64.8%、59.5%),而是通過電視學習(分別占69%、43.9%),通過詩詞APP 學習(分別占56.3%、18.6%)[5]。近幾年來,在黨和國家大力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關政策的引領之下,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嚴格監(jiān)管之下,中央電視臺傾力打造了幾檔優(yōu)秀的深受青少年喜愛的綜藝節(jié)目,如《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經典詠流傳》等。調研發(fā)現,在“你是否喜歡《中國詩詞大會》,喜歡理由?”這個問題回答中,高達97.9%的學生看過這一節(jié)目,其中高達93.2%的學生喜歡這一節(jié)目。對于“喜歡理由”,“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占比53.1%,“擴大古典文學視野”占比43%。另外,有34.9%的學生被選手的人格魅力打動,也有被主持人和嘉賓吸引的,分別為17.2%、15.6%[5]??梢?,新媒體育人力量不可小視。相關部門可繼續(xù)打造相關優(yōu)秀電視節(jié)目,鼓勵開發(fā)高質量學習APP,拓寬網絡育人途徑,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不過,互聯(lián)網的教育隱患也不容忽視?!半娔X科技無異將全世界的資訊放到每個人的指尖。這既是祝福也是魔咒……互聯(lián)網上沒有品質控制,‘人人都可參與’。真假資訊魚龍混雜,網絡上也沒有可靠的方式可以將扭曲的消息或虛假的資訊剔除出來?!盵6]2021 年,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對此,家校協(xié)同育人至關重要。學生未經世事,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三觀”,網上的低俗、負面因素極易影響其身心健康,必須嚴格監(jiān)管。
調研發(fā)現,“詩詞讀本”(占比53.3%)是學生進行傳統(tǒng)經典文本學習的重要資源。近年來,傳統(tǒng)文化經典圖書市場繁榮,各大出版社推出了不少優(yōu)秀圖書。其中,東南大學出版社推出的鄧啟銅注釋的《千家詩》《論語》《詩經》等系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典注音大字全本堪為翹楚?!墩撜Z》登上了2004 年、2005 年《南方都市報》暢銷總榜,2010 年、2013 年推出的《笠翁對韻》第1 版和第2 版的銷售均名列前茅。“大字”便于學生識記和保護視力,“注音”有利于掌握正確讀音,“全本”避免了斷章取義,“注釋少而精且無翻譯”便于學生主動思考、理解、吸收和探究。
當然,出版市場廣大,其中也難免有粗糙之作。調研發(fā)現,有的學生的詩詞讀本為盜版,而有的正規(guī)出版社出版的書籍,質量也有瑕疵。政府新聞出版管理部門亦應加強有力監(jiān)管,以凈化社會文化環(huán)境,深化服務育人成果。另外,家長也應該提高警惕,要注意幫孩子選好書,要了解孩子讀的書。學校在采購圖書時,也最好請文學素養(yǎng)較高的教師去選書??傊?,學校、家庭、社會需通力合作,才能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健康的學習空間,讓孩子們能健康審美地生活、成長、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