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選萍
材料解讀
這是一則時事類的新材料作文。內容為媒體發(fā)起的對“雙減”政策落地之后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的調查:“雙減”之后,孩子們作業(yè)少了,輔導班停了,這些都是“雙減”政策實施后產生的。但是,減負不減質,孩子們在課堂之外,生活更豐富多彩,視野更開闊。這些對他們的成長教育,更有意義。因此,“雙減”,并非放松學習,而是優(yōu)化教育,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閱讀材料時,要把握材料中最后一句家長對“雙減”的正面評價,理清“雙減”的意義和內涵,并進一步思考“雙減”之后對學生、學校教育、家庭和社會分別會帶來怎樣的改變和影響?學生個體和社會各界又該如何更好地去應對這個政策?這些問題弄清楚了,文章的立意和構思就出來了。
寫作時,可以按照材料的內容,圍繞“減負增質”來構思:先寫如何才是真正的減負,即減負不能減質;再寫減負的意義:減負是為了孩子們身心更健康;是為了優(yōu)化教育,提升質量;是為了讓教育回歸本源……另外,還可以更進一步思考:要真正地做到減負,轉變思想觀念,才是核心。
優(yōu)秀例文一
減負增質,做好教育加減法
石康馨
“雙減”之后,孩子們告別了過去的重壓,投向了大自然和社會課堂。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成長。由此觀之,教育離不開課堂,更離不開生活。課堂與生活相結合,為教育減負增質,才是培養(yǎng)人才的更優(yōu)方案。
減負,讓孩子們輕裝上陣,穩(wěn)步前行。
減負有助于孩子們身心的健康,給個性化教育騰出空間,為孩子們能更好地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一方面,“雙減”減少了孩子們的課業(yè)壓力,讓孩子們有更多時間發(fā)展興趣愛好,可以按照適合自己的方式成長;另一方面,“雙減”有效遏制了教培機構的肆意擴張,促進了教育公平,讓教學回歸課堂,減輕了家長的負擔和焦慮。國家出臺的“雙減”政策,如秋天的一場雨,打落了滿樹枯葉。停止內卷,孩子們才有時間和空間,去慢慢感受自然風光,發(fā)展個人興趣……最大程度釋放孩子們的天性。
減負,減掉了孩子們過重的學習壓力。
增質,是優(yōu)化教育的核心,是孩子們成長的必需品。增質讓教育更加豐富多彩,讓“德、智、體 、美、勞”真正走進孩子們的生活。課堂上,孩子們收獲知識、收獲智慧;操場上,孩子們“強健其身體,野蠻其體魄”;生活中,孩子們通過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體會“勞動最光榮”;自然中,孩子們體會“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藝術境界。在這一切豐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中,孩子們修身養(yǎng)性,感悟“德”的真諦。在這種教育體制下培養(yǎng)的人,才是我們需要的人才。提高教育的質量,就是提高人才的質量,更是提升國民素質和綜合國力的基礎工程。
當然,減負增質,不是單方面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課堂與生活相結合,需要老師與家長的配合,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減負增質,要減少課業(yè)負擔,提高課堂效率。學習時間少了,學習質量不能打折扣。這便需要老師、校方與有關教育部門共同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學方式;減負增質,需要孩子們走進生活、融入自然、感受藝術,學習課本以外的其他知識。這便需要家長的陪伴,需要社會的支持與幫助。
實現教育的減負增質,需要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電影《銀河補習班》中說道:人生不是只有A、B、C、D四個選項。我們的孩子還應該知道E、F、G,如果還想要X、Y、Z,那么他們就需要努力向那個目標去奮斗。我想,這便是教育的意義所在。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為教育減負增質,做好教育加減法!
【教師點評】
本文緊扣材料寫作,中心觀點明確,思路清晰,結構嚴謹,圍繞“減負增質”,談政策的具體內容、實施政策的積極影響和意義,并指出了具體的做法,層層深入,論證具有思辨性,語言質樸簡潔,邏輯性較強,是一篇比較規(guī)范、厚重的議論文。
優(yōu)秀例文二
減負,讓未來更多彩
羅思成
背負著父母沉重的期望,面對著同齡人競爭的重壓,越來越多的孩子被迫選擇了“學校、家、補習班”三點一線的生活。為了打破僵化的教育局面,讓孩子們重新擁有多彩的未來,減負,勢在必行。
減負,讓競爭放慢腳步,讓人們得以憩息。當家長們?yōu)榱藢W區(qū)房忙得焦頭爛額,當“雞娃”的課程從出生開始一路安排到了大學,這樣的社會現狀很難讓人不思考眼下競爭壓力過大的問題。內卷的浪潮裹挾著每一個人,為了孩子能在高考、擇??寄酥劣谝淮纹胀ǖ脑驴贾忻摲f而出,家長們可謂各顯神通,補習班如雨后春筍一般冒出。參與的人數越來越多,孩子們眼睛近視的度數越來越高,可以自由支配的周末越來越少……
減負,砍去了市面上繁多的培訓機構,把孩子們從繁重的作業(yè)里解放出來。是啊,不要讓孩子成為無情的刷題機器,他們值得擁有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
重拾教育初衷,“雙減”勢在必行。社會不是一畝稻田,不需要每個人都像水稻一樣齊齊整整,一模一樣。每個家庭都有不一樣的色彩,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空。何必讓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卻失去自己獨有的個性呢?周末的時間本應讓家長和孩子自主安排——博物館、圖書館,可以享受生活的地方那么多,為什么要讓生活局限在培訓班呢?“雙減”,就是讓人們拾回已經失去的一切,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家人的陪伴。
教育家盧梭曾經說過:兒童就像果實,過早成熟不僅不甜美,而且會腐爛。如果說內卷是果實的催熟劑,那么“雙減”無疑是改變早熟的良方。
“雙減”后,孩子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閱讀,去和朋友玩耍,去做任何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昆蟲學家法布爾在童年時便熱愛自然,他將自己的興趣愛好,發(fā)展成自己畢生的職業(yè),并寫下了《昆蟲記》;莫泊桑向福樓拜求師寫作,福樓拜并未扔給他一本厚厚的習題集,而是告訴他去觀察生活,觀察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如果法布爾的童年也被填鴨式教育遮掩,莫泊桑的故事變成了林語堂口中的“煮鶴藝術”,那該是多么的令人嘆惋!
減負,也是為了減少早熟的“果實”,讓更多孩子擁有絢麗多彩的明天。
當然,減負并非只是減少孩子們的作業(yè)量,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能夠個性化地發(fā)展,把惡性競爭奪去的時間還給家庭,還給孩子。畢竟,生活也是一門必修課。
每個孩子都應享有多彩的明天。減負,讓未來更多彩!
【教師點評】
本文從“雙減”政策出臺的背景和原因談起,重點論述了減負對孩子健康成長的意義。并進一步思考了減負的真正內涵,具有很強的邏輯思辨性。文章語言流暢,論證方式多樣,素材運用貼切自然,是一篇內容豐富,文采斐然的議論文。
299150078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