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酒泉市肅北縣蒙古族學校 劉永平
在現(xiàn)階段的體育工作中存有一些問題,比如,大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束縛和限制,只在課上讓學生進行動作操練,鮮少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一些體育技能方面的指導,也忽視了對學生體育習慣的培養(yǎng),長此以往抑制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了扭轉(zhuǎn)這種局面,筆者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開展多彩課外體育活動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策略,希望可以為其他教師帶來借鑒和參考。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梳理發(fā)現(xiàn),男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喜歡程度和參與度要略高于女生,而不喜歡課外體育活動的女生則多于男生。與課內(nèi)枯燥的活動訓練相比,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喜歡開放、自由的課外活動,他們比較喜歡參與,所以對課外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也比較積極。
有不少學生參與課外體育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環(huán)節(jié)自己的壓力,把它當作是一個課后消遣的方式,當然也有的學生希望通過課外體育活動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在長期的鍛煉中提高自身的體質(zhì)水平。可以說,學生就基本上將增進健康作為動機選擇的第一位,而豐富娛樂生活則是第二位,這說明小學階段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價值認識比較到位。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堅持性比較差,所以他們參與科泰體育活動的持續(xù)時間比較短,頻率也不高,每周只有1~2 次來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大部分學生所用的時間都不會超過1小時,運動時間在20~30分鐘的學生比較常見,有些學生每周只參加一次課外體育活動,這樣的數(shù)據(jù)是不太樂觀的,因為多數(shù)學生是比較喜歡課外體育活動的,那么為什么還會存在課外鍛煉時間不足、活動頻率不高的問題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1.缺乏時間
影響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因為沒有時間。由于學校和任課教師普遍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束縛和影響,盲目地追求學生的成績,一些教師甚至為了給學生補文化課知識而占據(jù)體育課程的時間,這種“重文化、輕體育”的陳舊觀念逐漸抑制了學生運動技能和習慣的形成。此外,家長普遍有著“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情,除了校內(nèi)的學習之外,還給孩子報各種課后輔導班,剝奪了學生的課后休息和活動時間,導致學生本該用來放松、玩耍、娛樂的時間都被用到了文化課學習上,所以缺乏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
2.缺乏一起鍛煉的同伴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zhì)屬性,只有和身邊的同伴進行互動、交流才能促進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逐步提升,但是通過調(diào)查可以發(fā)現(xiàn),有不少學生在平時的學習或活動中都較多地以自我為中心,他們不愿意為了集體的利益而犧牲自己,所以也不懂得謙讓、幫助他人,一到放學不是上補習班就是自己在家里待著,他們?nèi)狈σ黄疬M行體育鍛煉的固定伙伴。這從側面說明家長、教師未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與同伴共同鍛煉的環(huán)境和機會。
3.缺乏專人指導
由于長期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束縛,體育課程一直沒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導致體育教師的地位不如語數(shù)外這類主科教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體育教師也難免會出現(xiàn)消極授課的現(xiàn)象,最多只是在體育課堂上對班里的學生進行一些動作技術的訓練和指導,很少會利用課外時間來指導學生參與鍛煉。所以,即使有些學生想要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也缺乏指導,這樣就無法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
1.沒有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
就目前來看,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時間、頻率基本上是沒有規(guī)律的,比如,某天興致上來了就會選擇某個項目進行運動,很少有天天堅持的。該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對體育活動的價值形成深刻、清晰的認識,再加上缺乏父母、教師的監(jiān)督和引導,這就導致他們還未養(yǎng)成每天堅持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終身體育的自我意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這離不開體育教師、父母的多方引導,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參加課外運動,才能逐步養(yǎng)成相應的習慣。
2.怕受傷
怕受傷是所有學生的一個本性選擇,他們在對外界事情充滿好奇的同時,對一些未知的事情也存有一定的“畏懼感”,學生不了解在進行某項體育活動時會不會給自己的身體帶來傷害,由于怕受傷這種心理的存在他們選擇不參與運動。久而久之,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也變得越來越差,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現(xiàn)在學生體質(zhì)水平普遍較低。作為教師一定要給學生鼓勵和支持,帶領他們積極地投入課外的體育活動中,從而使學生的體質(zhì)狀況得到改善。
通過搜集相關的資料發(fā)現(xiàn),一些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開展得比較順利的學校總是有很多重視體育的領導,他們帶頭組織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起到了很強的號召作用。因此,學校領導、其他任課教師必須要提高對課外體育的重視,相關部分要加強對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監(jiān)督、檢查力度,并倡導體育教師立足于本校的實際情況開展多樣的、多彩的課外活動,共同為學生構建一個安全、開放、輕松、自由的鍛煉環(huán)境。
由于缺乏專人的體育指導,影響了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對此,體育教師必須要對自己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要當好學生的指導者,在他們進行課外鍛煉的過程中給予必要的指導、幫助,在遇到一些問題時能給出適當?shù)慕ㄗh,并教給學生在體育鍛煉時需要注意的問題等,這樣一來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熱情,同時還能避免出現(xiàn)不必要的傷害事故。比如,體育教師可以利用課間的休息時間來組織一些比較簡單的運動,對人數(shù)不多的班級,可以設計一些個人鍛煉的項目,如籃球、跳繩或踢毽子等,這樣在學生運動的過程中可以作出指導,如引導學生在跳繩時一定要注意:把握好雙腳起跳的時機。在起跳時,必須要讓雙腳保持同步,最后落地時一定要輕快,在搖動繩子之后一定要快速地反應過來讓整個身體緊跟著繩子跳躍起來……像這樣,通過專人的指導可以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動作技能,避免出現(xiàn)事故,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在課間進行體育鍛煉的熱情。
學生在參加校外體育運動時,基本上都是由家長監(jiān)督或陪伴,那么讓學生家長掌握必要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學??梢远ㄆ谂e辦“家長學校體育活動日”,在這一天邀請學生家長到校參加親子體育運動,給他們提供更多參與體育實踐的空間和機會,在此過程中既能增進家長、孩子間的關系,也有利于彌補家長在體育知識、技能方面的缺陷,從而更好地對孩子的課外體育運動進行指導和幫助。比如,為了讓學生在課外體育運動中體驗快樂與親情,學校組織了“彰顯運動激情,溫情親子陪伴”的家長學校體育活動,首先,讓體育教師通過多種方式給學生家長發(fā)送邀請,讓孩子的父母都參與進來;其次,以每個家庭為單位組織了“三人四足”體育運動,讓孩子站在中間,父母站兩邊,用繩子將緊挨著的小腿連接在一起,盡量綁緊一點防止繩子松落,組成三人四足。站在起跑線上調(diào)整好姿勢,聽到口令之后所有家庭共同前進,最快到終點線的一組家庭將獲得勝利。活動在家長、學生的歡笑聲中進行,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體質(zhì),而且還增進了家庭成員間的感情。
通過參加集體性的體育活動有利于增強生生之間的良性互動,鍛煉他們與人合作、溝通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更多的伙伴,并掌握與人交際這項技能;通過參加競賽類的體育活動則有利于讓學生體驗到體育活動的公平競爭性這一特點,在此過程中可以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運動風氣,使學生體會到運動帶來的競爭的刺激、成功的喜悅,從而逐漸喜歡上體育運動,通過長期的堅持逐步形成終身體育的自我意識與習慣。比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團體協(xié)作的品質(zhì),體育教師以班級為單位組織了一次拔河比賽,首先,向?qū)W生講解拔河過程中正確的握繩方法、并指導學生全身協(xié)調(diào)用力,使他們能在各自的團隊中形成合力的技巧。其次,教師將學生分成了兩個大隊,每一隊都有男生、有女生,平均分配人數(shù),然后讓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開始拔河,在此過程中雙方隊員都比較緊張,有的學生手心都被磨疼了也全然不顧,依然緊握著繩子,兩個隊的成員都緊咬著牙關,堅持不松手……通過組織拔河比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頑強、團結協(xié)作的競爭精神,使他們懂得團隊的重要性,同時還能發(fā)展學生的力量素質(zhì)。
興趣是促進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內(nèi)部因素。體育教師必須想方設法來喚醒學生的興趣,不斷增加課外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可以適當?shù)厝谌塍w育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游戲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體育動作技能,極大地升華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個人體驗,轉(zhuǎn)變他們以往對體育的消極、抵觸的情緒,讓學生感受到運動給身心帶來的好處,從而養(yǎng)成主動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好習慣,最終幫助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良好意識。比如,教師設計了一個“盲人過橋”的小游戲來幫助學生放松身體。要求學生分成兩路縱隊分別站好,兩個縱隊之間需要間隔3米的距離,在起點線前方5米處再畫一條明顯的線,把起點線與該線之間當作是一條“河”,然后用粉筆在河上畫出兩條30cm寬的“橋”,組織學生閉上眼睛開始過橋,順利渡河的學生可以得一分,而踩線或者“掉河”的學生則為零分。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緩慢地過橋、不能跑動,以此來增加課外體育活動的趣味性,使學生能以更高的熱情投入今后的課外鍛煉。再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小小螞蟻大力氣”的游戲。首先,教師可以準備一些不同重量的沙袋,并在這些沙袋上貼上各種食物的圖片。接著,教師可以把這些沙袋放置到一個位置,并作為終點,再選擇另外一處距離較遠的位置作為出發(fā)點。然后,教師可以每次選出5 名學生來作為本次活動的參與者,并讓他們扮演小螞蟻,從出發(fā)點的位置快速地跑向終點,拿上放有食物的沙袋返回出發(fā)點。如此反復地進行,最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運送沙袋數(shù)量的多少來決出優(yōu)勝者。
在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呈現(xiàn)奧運精彩畫面,讓學生看到優(yōu)秀運動員身上散發(fā)的人格魅力,從而自覺地向他們模仿、學習,進一步升華學生的思想認知。例如,在某次課外體育活動中,教師向?qū)W生展示了東京奧運會這樣的一幕:在平衡木決賽管晨辰最后一個上,當時場邊的唐茜靖在給隊友妹妹喊著技術要領,拜爾斯一邊點頭一邊舞著好看的手花,蘇妮莎一直鼓掌最后還跳起來歡呼。完美落地,她們無一例外地跑過來和管晨辰擁抱,美國教練也主動和羞澀的16歲的小妹妹擊掌祝賀,頒獎時旁邊的拜爾斯(一代體操女王)一直笑著望著兩位中國妹妹……學生可以體會到“情誼不分國界”,既能感受奧林匹克精神中不僅包括競技帶來的刺激,同時也有頂級運動員之間的惺惺相惜。
通過開展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有利于讓學生掌握相應的運動技能,同時促進他們和同伴之間的交往,在此過程中增強了他們對體育的好感。在課外的體育活動中,學??梢詫⑴d趣相同的學生安排到一個興趣小組,組織他們在各自的小組內(nèi)完成相應的體育項目,如武術、舞蹈等,通過團體表演的形式來拉近學生間的關系,幫助他們建立一個融洽、和諧的同伴關系。除此之外,還有利于克服小學生內(nèi)心的恐懼心理,比如,在會演中學生通過表演自己所參與的體育項目,在此過程中能提高他們展示自己的能力。通過一段時間的課外體育鍛煉,不僅可以緩解學生平時的學習壓力,而且還有利于提高他們的體質(zhì)水平,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體育教師必須遵循“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先進原則,立足于本校的實際情況來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注重對學生進行體育知識、技能方面的指導,向?qū)W生普及和介紹課外運動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鍛煉意識,促進其身體素質(zhì)、動作技能的綜合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