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區(qū)實驗小學 周鳳菊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會通過交際會話、情景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使其成為一名合格的學習者。從英語核心素養(yǎng)角度來看,課堂評價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1.缺乏激勵性評價。
在英語教學中,激勵性評價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的學生,有些教師常常不能給予及時的正面的評價;當學生回答問題出現(xiàn)錯誤,或是課堂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時,教師會大聲地訓話,并進行嚴厲的批評,這樣很可能會讓學生害怕教師,導致學習信心不足。
2.缺乏形成性評價。
一般來說,評價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種形式。教師既要注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又要注重自身的教育方式和學生的學習進程。但一些教師只關注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單一總結性的考試評價方式,往往忽視了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效果缺乏了解和考核。
3.過于單調(diào)的綜合評價。
在課堂上經(jīng)常會遇到這種情形:班上的學習氣氛很差,集體朗誦聲音不夠響亮,學生的注意力也不夠集中。這時教師就會提醒學生“大點兒聲”“精神點兒”。教師沒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給出合理評價,也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單純地對全體學生進行消極評價,這樣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一些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無法得到充分的重視和認可,從而喪失學業(yè)上的滿足感;其他學生因受到批評,越發(fā)覺得朗誦內(nèi)容索然無味,整個課程的教學效果會變得更糟。
4.過于消極的譴責評價。
批評與贊揚,如教育之左右手,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教師對學生進行過多的否定或批評,很可能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甚至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動力,這與教學目標背道而馳。
5.缺乏自我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fā)揮了主導作用,但學生的自主性和自評性往往是缺失的。
6.缺少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
缺少生生相互評價的教學,使得學生喪失了發(fā)現(xiàn)問題和改正錯誤的機會,也就喪失了對自我認知和自我發(fā)展的認識。
1.課堂教學中的交互式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因為年紀小,好奇心比較重,對未知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所以,英語教師應該在英語課上進行多種形式的授課,拋棄以往的灌輸式的授課方式,讓英語成為一種享受,使學生樂于聽從老師的教誨,努力學習英語相關知識。在英語課前,教師可以加入幾個簡單的、好玩的游戲,讓學生集中精神,提高教學效果。從教師的視角來看,這種方式可以在某種意義上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Hello》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配合著樂曲,與伙伴們一起拍掌,一起演唱。在快樂的歌聲中,學生不僅體會到了學習英語的快樂,也體會到了與同伴合作學習的快樂。
2.采用正確的評價方法,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在英語課堂中,教師可以運用差異性英語教學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例如:在進行詞匯拼寫訓練時,教師可以通過口語練習的形式來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教師要求學生在教室里進行語言表達時,僅靠口頭的贊揚還遠遠不夠,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獎勵,比如減少一些家庭作業(yè)、獎勵一朵小紅花等。積極評價可使學生在任何時候都能對英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明白英語的學習目標。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會從多種角度來學習英語,并能正確地安排學習的時間與任務。
3.在課堂上把握評價的技巧。
從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來看,在英語學習中,學生會處于對知識掌握不確定的情況,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不同的情緒。初接觸英語,學生會因為新鮮而對英語產(chǎn)生濃厚興趣,而且非常善于模仿,所以學生很快就學會了。但是,當學生的求知欲越來越強,而英語的難度越來越高時,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也會發(fā)生一些改變。首先,學生探究的心態(tài)會增強,對知識的渴望也會增強;其次,隨著英語難度的加深,學生的自信心會不足,從而產(chǎn)生退卻心理,認為英語難以掌握,英語無用。所以,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特點,適時地對教學評價方法和教學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恼{(diào)節(jié),以保證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在進行課堂評價時,也要充分顧及到學生的參與程度,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此外,教師要利用課本內(nèi)容,采用多種形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也要對那些基礎比較弱的學生進行激勵和指導,以促進全體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提高。
4.實施有目標的個性化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的互動性,而且要對學生獨立完成的作業(yè)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在完成《What time is it》的英語課程后,教師可以進行一次互動性的教學,考查學生對英語詞匯和關鍵句型的理解。在完成作業(yè)之前,教師評價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這篇課文中的關鍵詞組,然后再由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既能反映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又能反映出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為以后的教學提供參考。
5.評價由注重成果到注重過程的轉變。
在閱讀教學中,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跟隨教師積極思考,而有些學生卻竊竊私語,思想游離。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并沒有馬上進行批判,而是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式,用生動、有趣的內(nèi)容吸引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改變以學業(yè)成就為評判唯一標準的做法。教師要用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待學生,要注意發(fā)掘和運用形象化的評價方法。例如:教師可以采用“TSS爭章制度”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就是給每個學生都備一份“爭章”總結表,可分成“聽講”“互動”“作業(yè)”三部分,教師可以為每位學生提供相似的資料,并作好記錄,注意其各項成績,并對其進行有效的形成評價。
當今社會,英語教學的重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素質。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以鼓勵、積極評價為主,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有效提高自己的學業(yè)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