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恬羽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還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在長子傅聰出國留學期間,去信百余封,在家書中傾注了對兒子生活起居、為人為藝的教育與指引。1981年,傅雷次子傅敏受三聯(lián)書店之邀,將家信輯成《傅雷家書》出版?!陡道准視啡脒x中學生必讀書目,其教育價值需要多方面挖掘和解讀。
傅雷對于傅聰?shù)慕逃顬榭粗氐氖侨松鷥r值觀念,也就是如何做人。
首先,愛國是立身之本。傅聰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是自己天賦和努力的結果,也是父母精心教育的結果。1959年10月1日下午,傅雷在信中提醒他“個人的榮辱得失事小,國家的榮辱得失事大”,時刻牢記民族大義,牢記報效祖國這一神圣使命。今天在對學生的教育中,應注重愛國為先,讓坦蕩赤誠的中國心始終駐長在學生的心中。
其次,做人是事業(yè)前提。傅聰是從事鋼琴演奏的,是當時中國少有的頂尖藝術家,藝術在其生命中占據(jù)重要位置。傅雷在家書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1954年12月27日的書信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是humain(按:法語,人、人類),要把一個‘人’盡量發(fā)展,沒成為某某家以前,先要學做人。”在當時的國際大環(huán)境下,傅雷以開闊的視野教導傅聰以專業(yè)優(yōu)勢在國外的立身之法,但時刻警醒他立身之本在于好好做人,在于堅持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教訓。
第三,品質(zhì)是做人保障。傅雷所謂的“做人”是什么標準?1956年2月29日夜所寫家書中說:“做藝術家先要學做人。藝術家一定要比別人更真誠,更敏感,更虛心,更勇敢,更堅忍?!薄罢嬲\”“虛心”“勇敢”“堅忍”,傅雷給出的“做人”標準重在優(yōu)秀品質(zhì)的養(yǎng)成。優(yōu)秀的品質(zhì)決定優(yōu)秀的孩子,而優(yōu)秀品質(zhì)的核心是真誠坦蕩。1955年,傅聰在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他想要找理由更換老師,以提升藝術造詣,父親在回信中羅列了13個現(xiàn)實問題,告訴兒子做人做事要坦白,如果真想要換導師,就要坦誠地與導師溝通,在與人交往中真誠坦蕩是最基本的品質(zhì),也是最基本的禮儀。
從《傅雷家書》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傅聰之所以能將音樂與中西人文歷史密切聯(lián)系起來,是與父親一直以來對他進行的人文素養(yǎng)教育分不開的。
一方面,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人文素養(yǎng)的內(nèi)核。中國哲學看重“通”和“變”,傅雷在家書中多次詮釋他對中國哲學的見解,即融通并蓄。1963年11月3日,傅雷在家書中與身在海外的兒子討論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問題,他期望兒子能夠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并郵寄給了傅聰大量古典文學和美術方面的讀物。有了傳統(tǒng)文化做基礎,傅聰無論走到哪里,他身上的儒家氣息都沒有改變,相反,隨著知識和閱歷的磨練,越發(fā)明顯。
另一方面,西方文化是人文素養(yǎng)的補充。傅雷通過翻譯實踐,對西方人文思想了解甚深,對高度重視人的價值和尊嚴的西方人文精神如何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結合起來教育后人有著深切的領會。在家書中,他不斷向兒子推薦西方哲學、史學和文學名著,把中西文化的精髓結合起來,在精神品質(zhì)上要求兒子做到堅強、勇敢、冷靜、虛心;在個人品質(zhì)上做到一定要比別人更真誠,更敏感;在處理問題上,要求孩子有自信,同時又能保持自我批評精神,要學會堅持,同時必須講手段和方式。
傅雷本人所具備的廣闊視野和藝術修養(yǎng),使得他對傅聰?shù)呐囵B(yǎng)更加周全,也為《傅雷家書》增添了更加耀眼的藝術光彩。
苗煒認為傅雷對子女教育的目標是把孩子塑造成為“君子”。誠然,傅家子女溫文爾雅,談吐有致,無論放在古代還是今天,都是不折不扣的“君子”形象。不過,從《傅雷家書》中,我們看到的是他對子女教育時強調(diào)平民風格,越是樸素自然的,越是君子的。
1.平等友愛
傅雷根據(jù)自己多年的家庭生活經(jīng)驗,教導傅聰和傅敏要懂得夫妻間和平相處的道理,要學會商量,學會顧及對方感受,學會與另一半平等相處。他在子女面前從來沒有表現(xiàn)出父親的威嚴,相反,還不斷在家書中反思自己作為父親的不足,毫不避諱,真誠坦然,甚至經(jīng)常把自己的孩子稱作朋友。1954年1月3日信中說:“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得到的少……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他把父子關系看成朋友關系,在他看來,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
2.自我批評
傅雷深知破壞家庭和諧的因素有很多,最關鍵的是在子女面前長輩不愿意丟掉所謂的威嚴,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過失。傅雷不一樣,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自我批評。1954年1月18日的信中說:“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跟著你痛苦的童年一齊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1954年1月19日家書也是自責不已。傅雷的道德品質(zhì)一向成為標桿,如果不是他勇于自揭傷疤,別人根本不相信他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黑歷史”,正是因為他這種坦誠的態(tài)度,不斷修正自己的做法,其品質(zhì)修養(yǎng)絲毫沒有因為“自黑”而受損。
3.嚴格自律
傅雷認為,一個人要達到完美的人格,缺乏嚴格的自律和要求是根本做不到的?!陡道准視分薪?jīng)常出現(xiàn)這方面的教育理念,如1954年8月16日晚的信中,他告訴孩子進別人家里時,“圍巾必須和大衣一同脫在衣帽間,不穿大衣時,也要除去圍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褲袋更無禮……在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擱在自己腿上或膝蓋上”。這些生活細節(jié)十分瑣碎,一般的家長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才會及時告訴孩子,或者認為孩子能夠領會而不需要告知,但傅雷不一樣,他嘮叨、牽掛、敏感,甚至有些苛求。而正是近乎嚴格的自律,才能培養(yǎng)孩子成長為君子和完人。
4.學會理財
傅雷對家庭的認知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不斷在家書中告誡孩子學會理財,懂得生存方式。1961年7月8日上午的信中說:“孩子,光是瞧不起金錢不解決問題;相反,正因為瞧不起金錢而不加控制,不會處理,臨了竟會吃金錢的虧,做物質(zhì)的奴役……你既要保持你藝術的尊嚴,人格的獨立,控制物質(zhì)更成為最迫切最需要的先決條件?!备道子邢薜睦碡斀?jīng)驗并非科學和完善,但他和盤托出,諄諄告誡,理財是現(xiàn)代家庭重要的生存方式,是適應社會和時代發(fā)展的重要技能。
“傅雷用理解、用年輕而純真的心、用這樣一種平等的姿勢消弭了父子間的‘代溝’和距離,讓父子之間的書信往來情意交融,形成共鳴和互動?!碑斀竦慕逃谙騻鹘y(tǒng)文化發(fā)掘經(jīng)驗的同時,也在與國外教育先進理念接軌,將《傅雷家書》選入中學生必讀書目符合教育發(fā)展的大趨勢。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不能只局限在所教即所學,要教會學生用更深廣的視野來對待學習,不斷地拓寬學習維度,在學習思想上永遠追求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