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穎
(中國社會科學院 民族文學研究所,北京 100732)
臺語支指的是操侗臺語臺語支語言的諸多民族,包括中國的壯族、布依族、傣族,越南的岱依族和泰族,泰國的泰族,老撾的佬龍族,緬甸的撣族,印度的阿薩姆人等。這些民族的兄妹婚神話流傳廣泛,母題豐富,異文眾多。它們既個性鮮明,又保持著早期文化共性。該神話是這些民族族源神話的一種特殊形態(tài),故在文中稱其為“兄妹婚族源神話”。這類神話也在環(huán)太平洋一帶廣泛流傳,是學界較為關注的、具有區(qū)域性特征的一種洪水神話敘事形態(tài)。
兄妹婚族源神話主要包括“毀滅性的世界大洪水”“兄妹成婚繁衍人類”兩大母題,并有大量的衍生母題。此類神話在傳承中日益變異與豐富,在敘事形態(tài)上有散體、韻體兩種,母題組合豐富多樣,還有相關的儀式節(jié)慶、民俗風物等為支撐,獨具各自的地域與民族風格。在此,筆者以田野中搜集到的活態(tài)敘事與整理出的文獻材料為基礎,對臺語民族兄妹婚族源神話進行比較與文化探析,以期增進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文化交流與理解、助力“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的臺語支主要分布在華南、西南的廣大區(qū)域。他們在發(fā)展與遷徙的過程中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又吸收了道教、佛教等宗教的一些思想,從而形成了異常豐富的兄妹婚神話敘事。其中,桂中、文山、西雙版納、德宏等地區(qū)都有該神話異文流傳。
以來賓市為代表的桂中壯族民眾中傳承著有大量異文的盤古(伏羲)兄妹婚神話。該地區(qū)的此類壯族神話以盤古或伏羲兄妹為主角,有較為突出的祖先信仰傳統(tǒng),保留了大量的廟宇與民間祭祀活動。有學者認為,來賓是我國盤古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是上古盤古國的中心區(qū)域。盤古國的范圍包括廣西中部、南部、東北部及廣東中部和西部地區(qū),即珠江流域中上游地區(qū)[1]9-10。筆者亦在桂中地區(qū)的盤古廟及其周邊進行過相關的田野調查。在盤古廟門口,有當?shù)攸S汝迪先生搜集整理、甘東村黃七太講述的盤古神話。神話里說,天上的雷公和土地公相斗,雷公被土地公逮住。他得到盤古兄妹給的藍靛水,增長了力氣,逃回天上。為了報復,雷公降下瓢潑大雨,淹沒了世間萬物。只有盤古兄妹靠雷公牙齒長成的葫蘆逃過一劫。
來賓市的盤古神話演述有相關的節(jié)日儀式作為支撐。在甘東村,祭祀盤古兄妹最重要的節(jié)慶是每年農歷六月十八日的盤古誕辰日。這一天,周邊的壯族、漢族等各族人民都會前來祭祀。祭祀期間,有師公戲、舞龍舞獅、對唱山歌等內容。每隔三年,更有盤古兄妹外出巡游的慣例。屆時,人們抬著神像到周邊村寨巡游,讓盤古兄妹賜福。除此之外,每逢天旱或者求子、求財?shù)?,人們就會在農歷初一、十五前往盤古廟燒香祭拜。與此同時,部分壯族先民早在南朝前就以盤為姓,傳承至今[1]20,如來賓市興賓區(qū)平陽鎮(zhèn)古就屯的壯族居民均以盤為姓,他們保存的祖?zhèn)鞯淖遄V,記載其盤姓從開天辟地的始祖盤古而來。據載,古就屯的第一代祖先叫作盤剛,生了四個兒子,即盤古細、盤古麻、盤古行、盤古趙。如今在岜蓉山下,還有老祖宗盤古細的墓,每年都會有眾多子嗣回來祭祀。來賓在歷史上一直是交通便利的樞紐,居民至今仍以壯族為主。故此,來賓市盤古神話的傳承,既有著深厚的本土民族文化淵源,又與歷史上多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有著密切關系。
類似的兄妹婚族源神話在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西左右江流域等壯族分布地區(qū)均有傳承。例如文山州西疇一帶壯族民眾間流傳的兄妹婚神話,主角從兄妹變成了姑侄二人。神話里說[2]42,洪水淹沒大地長達十二年,只有躲在葫蘆里的姑侄二人活了下來。他們按照布洛陀的指示結為夫妻。姑姑懷孕十六個月才生下一個沒頭沒腳、沒手沒眼的肉磚。二人請教布洛陀,將其切成碎肉拋灑到四面八方,變成了不同民族與支系的人。這則兄妹婚神話與壯族的始祖——布洛陀(布洛朵)敘事結合在了一起,百色市田陽區(qū)也流傳著伏羲與女媧兄妹婚配生人的神話。和文山的神話相似,壯族聰慧的始祖——布洛陀也在神話中扮演了指導者的角色[2]164。與文山神話不同,兄妹倆可預知洪水淹沒大地,故而種植冬瓜躲避洪水。洪水退去之后,兄妹失散了才重聚。他們得到了布洛陀、姆洛甲和鬼哭先生的指導和幫助結為夫妻。德??h壯族人民流傳著《盤古歌》,古歌中敘述盤古是開天辟地、造太陽造星星的神祇,與名叫“臘”的哥哥二人繁衍了人類。他們在洪水滔天時躲在自己栽種的葫蘆里存活下來,成婚后生下一塊磨刀石,“生育成磨刀石,拿去砍塊,撒四方八面,方方都有人”[2]9。
總的來看,壯族各地的兄妹婚族源神話的主角姓名各不相同,但以盤古、伏羲及其音變?yōu)橹鳌T撋裨挼哪割}有多種變形,它深植于各地壯族文化之中,本土特色鮮明,成為壯族族源神話的有機組成部分。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貴州與云南東部地區(qū),他們的兄妹婚神話是創(chuàng)世神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神話《洪水滔天》[3]29-30中說,雷神與人類始祖布杰相斗失敗,憤而向人間降下大洪水。只有布杰的兒女伏哥、羲妹坐著大葫蘆逃過一劫。他們經過穿針眼、滾磨盤、賽跑的考驗結為夫妻。羲妹婚后生下一個肉坨坨,被砍成肉塊,這些肉塊變成人并成為不同姓氏的先祖。
流傳在西雙版納傣族傣泐支系中的韻體創(chuàng)世神話《巴塔麻嘎捧尚羅》[4]233-236里也有兄妹婚神話母題的變形。神話里說,桑嘎西和桑嘎賽夫妻生出一對“藥果人”,人類才繁衍了起來。后來,人類破壞了倫理道德,幾乎被洪水所滅,只有一對兄妹——約相與宛納在葫蘆里躲過大洪水,之后繁衍后代。這一代人叫作“葫蘆人”。敘事中出現(xiàn)了兩次兄妹婚母題,同時保留了兄妹成親的考驗母題,可見這一母題在民族文化之中的積淀深厚。西雙版納的傣族先民在公元十四世紀下半葉至十五世紀上半葉就逐步接受了南傳佛教文化,如今的傣族人民仍普遍信仰南傳佛教?!栋退楦屡跎辛_》受佛教影響深刻,難能可貴的是,本土的兄妹婚神話母題沒有被消滅,而是以新的形式融入其中,得以繼續(xù)傳承。
德宏地區(qū)傣族傣吶支系亦有大量的兄妹婚神話異文傳承。筆者曾在德宏各縣市搜集到了不少的兄妹婚神話異文。例如,芒市梁河縣的晚老先生講述的洪水及兄妹婚神話與來賓市壯族地區(qū)的盤古兄妹婚神話大同小異①。有的兄妹婚神話異文僅保留了部分母題,如《牛蛋生葫蘆》[5]68講述天神放到地上的母牛生了三個蛋,蛋中孵出一個葫蘆,從葫蘆里走出許多人,從此有了人類。另一則“葫蘆生人”的神話則講述遠古時候一片汪洋,從遠處漂來一個大葫蘆,葫蘆撞在大石頭上裂開,從里面走出八個人,一位天神讓其中四個變成女人,四個變成男人,并讓他們彼此婚配。于是,他們繁衍后代,成為人類的始祖[5]68。南傳佛教大約在十五世紀后才在德宏傣族地區(qū)興盛起來。這使得當?shù)氐拇鰠热嗣袷芊鸾逃绊懙某潭容^淺②,本土的兄妹婚神話異文更為豐富。正如屈永仙博士指出的:“德宏、西雙版納的傣族都兼有原始宗教、漢文化以及佛教三個層次的文化。在不同的地方,三者之間的勢力不盡相當,西雙版納的佛教全面覆蓋,原始宗教比較淡化。而在德宏,兩者勢均力敵,體現(xiàn)在史詩和神話上較為多元化。”[6]61-62
生活在云南紅河州、玉溪市一帶的傣族傣雅支系人民中也流傳著兄妹婚神話的敘事。一則搜集于1943 年的神話記載,洪水過后,萬物滅絕,只有鴨子馱著雞存活下來。人類也滅絕了。天上掉下一只葫蘆,“炸開變成人,就會做屋住,就來種田吃。變一個女人,變一個男人,才生出小孩子來”,人們學習萬物,才知道吃米飯來生存,學會做酒[7]213-214。這則神話里沒有提及一男一女的血緣關系,也沒有提及他們的名字,但二人從葫蘆里共同被孕育出來,并繁衍了人類,帶有兄妹婚神話的典型特征。這一神話又與臺語支常見的“人吃谷殼”的母題結合在了一起,民族文化特征濃郁。
綜上所述,國內臺語支普遍存在著兄妹婚族源神話敘事,其具體內容各異,傳承形態(tài)也很多元,但都以人類或本民族始祖的來源為主要敘事內容。有的神話并沒有上升形成固定或突出的始祖崇拜。這些操臺語的少數(shù)民族及其支系信仰各異,其中既有受道教、佛教等宗教影響較深的民族,也有主要傳承本民族早期信仰的民族。故此,筆者認為兄妹婚神話母題是國內臺語支較早期的共同敘事,起源時間可能在這些民族彼此分離之前。從兄妹婚神話的主角來看,壯族、布依族等民族的此類神話多以盤古、伏羲為主角。各民族中常見各具姓名與沒有姓名的兄妹,可見此類敘事異文之豐富、傳統(tǒng)之強大。
根據筆者搜集到的文獻資料與調查所得,分布在東南亞的臺語支亦傳承著豐富的兄妹婚族源神話活態(tài)敘事,本土文化風格濃郁。
老撾被稱為“老龍”族群的臺語支中流傳著不少兄妹婚族源神話。例如佬族的神話《老撾民族的祖先》[8]113-114記載,天神由于被人類遺忘而怒降洪水,人類都滅絕了,只有兩姐弟躲在一只葫蘆里活了下來。洪水退去之后,姐弟倆從葫蘆里鉆出來。在鷓鴣鳥的指示之下,結為夫妻。妻子婚后生下一只大葫蘆。三個月后,人類從葫蘆里出來,被分為老聽、老龍、老松三大族群。此外,佬族的《兩個南瓜生初民》《南瓜生人》兩則神話則用南瓜替換了葫蘆,它們和另外一則《葫蘆出人》[8]112神話一樣,都說瓜里直接生出人。
除了佬族,黑泰、紅泰等其他老撾臺語支也傳承著相似的母題神話?,樐纤|里村的黑泰巫師說,起初,人類和萬物都在葫蘆里。從鐮刀切開的口里出來的是傣泐人、佬族等皮膚白的族群。從鐵器挫開的口出來的就是老廳人,皮膚黑。如今這個大葫蘆還保留在勐恬那邊③?,樐纤°肫湛h南發(fā)村的泰央人④說天下發(fā)洪水時一對兄妹倆躲在自己做的鼓里逃過一劫。洪水退去后,他們?yōu)榱朔毖苋祟惐憬Y為夫妻,后生下一個葫蘆,葫蘆里出來老撾的各族群。居住在萬榮市萬塞村的紅泰人也傳承著兄妹婚神話,說天降洪水,只剩下兩個人躲在葫蘆里存活了下來,他們被視為紅泰人的“第一對父母”即哥哥Bok Gap 和妹妹Yi Ge。人們在舉行各種儀式的時候都要提及、紀念他們,以示不忘出處⑤。
泰國泰阮、傣泐、普泰、佬、黑泰等臺語支傳承的兄妹婚族源神話變異更為多元,其中的主要母題“洪水”“兄妹婚”常以獨立的敘事形態(tài)出現(xiàn),“葫蘆生人”母題異常突出?!昂樗钡钠鹨蚨嗯c人心的好壞有關。神話里摻雜著更多與佛祖有關的內容。例如,記錄在泰北南奔府孟哲鎮(zhèn)本塞廟貝葉經的泰阮人神話說,生于土的雅桑嘎西遇到了生于火的布桑嘎西,他們在一起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三個人。這三個人心眼很壞,于是兩位始祖決定通過發(fā)洪水毀滅地球,后來的幾個世紀,人類才知道了什么是好與壞。此后,佛祖才出現(xiàn)并教人向善[9]50。不少神話也說早期的人類(例如十二個兄妹)互相婚配成為氏族祖先。如清邁美東縣的泰阮人認為,布桑嘎和雅桑賽是第一對創(chuàng)世的人,他們有12 個孩子,六男六女。這些孩子繁衍生息為多個民族,形成多種語言[9]47。清萊清空縣的傣泐人的神話里說,火災、洪災之后,神祇布桑西、雅桑賽捏出了一對男女玩偶,并念咒將玩偶變成了人。這兩個人孕育了子孫,成為傣泐人的祖先[9]43。泰東北塔帕儂府的普泰人傳承的洪水神話中,葫蘆生人成了主要母題,說洪水和火災過后,神吃地上的焦土而變成人。天神帕雅恬送來藥物,神吃了之后繁衍人類。另外一則神話說,有人曾來到天上,天神帕雅恬送給他一個葫蘆籽。葫蘆籽種出大葫蘆,走出了不同族群的人⑥。泰東北加拉信府佬族的起源神話同樣也以葫蘆生人母題為主,與老撾佬族的族源神話內容相似,說一頭牛死后,它身上長出一根藤,那根藤上長出葫蘆來,特別大。后來,葫蘆裂開了,出來5 個民族,有阿卡人、越南人、佬族人、普泰人等⑦。生活在泰北黎府清刊縣的黑泰人也傳承著兄妹婚族源神話的母題,說最大的天神召恬用泥捏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對人Ba Dam和E Va。召恬往后者的軀體吹氣,使之具有了靈魂。后來人類犯錯,召恬就下了40 天雨淹沒世界,只剩下一對夫妻和他們的三對子女。這些孩子便互相婚配,成為世界上人類的祖先。其中,一部分遷徙來到越南的人成了黑泰人的祖先⑧。
越南岱依、儂、泰等臺語支系中也流傳著洪水—兄妹婚神話及其變形。岱依、儂族受道教文化影響較深,洪水出現(xiàn)的原因多與射日、得罪天神有關,“兄妹婚”母題較為常見。諒山省岱依族的族源神話亦保留了洪水、兄妹婚的母題。如在消災解難等儀式中,會提到十二日并出,射日之后洪水淹沒天地。洪水之中,兩兄妹躲在葫蘆中得以幸存。他們成為包括岱依族在內的所有人的祖先⑨。泰族的人類起源神話有自己較為明顯的特點,“洪水”的起因多與“人心”好壞有關,人類起源以“葫蘆生人”為主。奠邊府白泰人的洪水—兄妹婚神話里說,天神用洪水淹沒世界之時,只留了一對好心的夫婦。洪水后,他們生育了一男一女。這對兄妹互相婚配,繁衍了人類⑩。另外一個白泰人的神話說,恬神派雅門、雅賣來到世界上。他們二人用泥土捏出人、樹和動物,裝進葫蘆里。恬神將葫蘆戳破,第一代人類從葫蘆里出來[5]66。山蘿省黑泰巫師所吟誦的韻體起源神話提及了人是怎么來的。洪水過后,“天上的神就讓不同族群的人下來到地面上。天神為他們在一個房子一樣大的葫蘆里準備東西”,山民和泰人都從葫蘆里出來,萬事萬物也從葫蘆里出來[10]183-202。奠邊府亮村的黑泰人有“葫蘆生人”的神話,講述的是起初各個民族都在一個葫蘆里面,泰人是最后出來的族群[11]5。另外一則流傳在奠邊府黑泰人之中的《勐添的故事》亦以“葫蘆生人”為主要母題:“遠古時候一片虛空,十位男女天神想下凡成為人類的始祖,造了一個葫蘆,鉆進葫蘆里,葫蘆從天上飄下來掉落在山頭上裂開,各種人依次從葫蘆里出來?!保?]68
根據上述材料,東南亞操侗臺語的民族兄妹婚族源神話母題出現(xiàn)更為多樣的變體,主角的名字也已經不是盤古或伏羲兄妹。避水工具也出現(xiàn)了南瓜、鼓及其他空心物體。雷王也極少見到。神話以葫蘆直接生人的母題更為常見。此類神話不但受到南傳佛教的影響,還受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文化的影響。
中國與東南亞臺語支兄妹婚族源神話普遍存在,保持較多共性,其中較為集中突出的包括洪水、葫蘆、兄妹婚母題的穩(wěn)定傳承。雖然這三大母題的變形千姿百態(tài),但仍能夠看出它們之間在歷史上形成的穩(wěn)定構架。洪水的起因主要有天神報復、降怒等,亦有一些不能道明洪水的起因。葫蘆主要作為避水、生人工具而存在。在兄妹婚母題中,妹妹對哥哥的考驗內容高度相似。例如西雙版納傣族傣泐支系在《巴塔麻嘎捧尚羅》[4]226-255里提到的第二代人“藥果人”,哥哥想要娶妹妹繁衍人類,妹妹提出三個問題測試他的智慧,分別是“天底下,最黑是什么?天底下,什么最亮?天下酸甜苦辣、咸淡澀餿是什么?”哥哥在英叭的提示下,正確回答了這三個問題,二人生兒育女。到了第三代人“葫蘆人”要靠兄妹成婚繁衍人類時,妹妹提出要用穿針線、滾石頭來驗證二人是否能成為夫妻,最后也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這與其他臺語支中兄妹成婚一般要通過的考驗差別并不大。
這三大母題的變異最突出表現(xiàn)在三方面,其一是洪水的起因更為多元;其二是葫蘆生人母題的變異與多次出現(xiàn);其三是所涉及的儀式、風俗等相關內容更豐富。三大母題的變異,明顯地與臺語支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接受的多元文化有關。壯族、布依族、傣族花腰傣支系、東南亞的黑泰、白泰與紅泰等,或者保持著早期的本民族早期宗教,或受漢文化、道教的影響較大,在本民族原始信仰的基礎上融入了道教的神祇體系與觀念。而國內的傣族西雙版納傣泐支系、德宏傣那支系等,受南傳佛教影響的程度較深,同時亦不同程度受到漢文化的影響。但與此同時,他們依然頑強保持著本民族自身的信仰。如此復雜的多族群文化交流歷史,使臺語支這三大母題千姿百態(tài),異文多樣。
第一,洪水的起因更為多元。在臺語支兄妹婚族源神話中,有關洪水的起因更為多元。除了桂中地區(qū)較為一致的“雷王報復型”洪水起因,還有惹怒雷王之外的其他天神、天神意圖讓人類滅絕等多種原因。在未接受南傳佛教信仰的臺語支中,洪水出現(xiàn)的原因多為人類挑戰(zhàn)天神的權威而引起,是一種人類主動行為導致的后果;而在系統(tǒng)接受了南傳佛教信仰的臺語支中,洪水的原因則多是人類的罪惡,洪水的出現(xiàn)是天神主動作為的結果,而人類只是作為洪水的被動接受者而存在。例如,在布依族《射日與洪水泛濫》神話多有射日者用狗犁地激怒天神降雨的說法,在各地都有流傳[11]5。相較而言,天神主動降洪水于人間的母題在西雙版納傣族傣泐支系、德宏傣族的傣吶支系等信仰南傳佛教為主的民族中更為常見。例如傣泐支系《巴塔麻嘎捧尚羅》里說,天神降下洪水毀滅了第二代人種,是因為有位父親娶了自己的女兒為妻,引發(fā)了天神的怒火,便主動降下洪水[4]235-236。在德宏傣族傣吶支系中也有因人類罪惡而導致洪水降臨的說法。韻文體的《創(chuàng)世紀》里說:“那天神洼弄拉,決心洗滌世間/……要將萬物洗滌,世間骯臟不凈……”[6]61-62神祇看到人間的罪惡,主動降洪水于世,是對人類的告誡和警醒。從信仰的角度來看,這對于約束人類行為、增強對神祇的景仰大有裨益。故此,筆者認為洪水起因中人類由主動變被動,與南傳佛教的傳播與接受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東南亞信仰南傳佛教的操侗臺語民族中,天神為了消除人類罪惡而讓洪水沒世的母題也很常見。不少臺語支兄妹婚族源神話也遺失了有關洪水起因這一母題,直接講述洪水淹沒天地之后,兄妹如何繁衍人類。
第二,葫蘆生人母題的變異與多次出現(xiàn)。臺語支葫蘆生人母題出現(xiàn)了葫蘆直接生人、葫蘆作為避水工具兩種主要內容,有的神話甚至出現(xiàn)妹妹生出葫蘆的說法。與此同時,葫蘆作為孕育生命的神器在人類起源的神話中多次出現(xiàn),形成了固定的意象。葫蘆生人的母題的分化主要出現(xiàn)在壯族、布依族等民族與信仰南傳佛教的傣族、泰族、佬族等民族之間。在壯族、布依族等民族中,葫蘆主要是作為避水工具,是由雷神的牙齒種出來的,一般只出現(xiàn)一次。也有少量神話說葫蘆來源于葫蘆種,或者葫蘆里也有其他生物。在受到南傳佛教影響的民族神話中,葫蘆則成為萬物孕育的“母體”,并在神話中不斷重復出現(xiàn)。如在韻文體的傣族創(chuàng)世神話《巴塔麻嘎捧尚羅》[4]186-190中,與造人相關的葫蘆就出現(xiàn)了兩次。第一次,天神布桑嘎西、雅桑嘎賽帶到人間的葫蘆里有萬物的種子;而人類召諾阿、薩麗捧則由布桑嘎西、布桑嘎賽用“人類果”捏成。到了第三批人——“葫蘆人”出現(xiàn)的時候,神則選取了一對兄妹作為人種放入葫蘆,成為如今人類的始祖[4]237-239。葫蘆作為孕育生命的重要神器而多次出現(xiàn),增強了它在傣族文化中的意象塑造。德宏傣族傣那支系的《創(chuàng)世紀》中也出現(xiàn)了神把萬物之種放入葫蘆的說法:“造個神奇葫蘆,裝下男女諸神/洪水滾滾而流,葫蘆隨波飄浮/九萬八千年后,洪水逐漸干枯/葫蘆墜入深淵,撞擊裂成兩半/天神早已創(chuàng)造,人類和萬物種/一對男女人兒,從葫蘆中出走/身著彩色華服,猶如天神模樣/這對男女人兒,正是人類之種/那對哥妹二人,他們從葫蘆來?!保?]61-62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傣族的葫蘆生人母題中,葫蘆要么是天神英叭讓人類始祖從天上帶下來的,要么就是天神造出來的,葫蘆自身所帶有的神圣含義得到增強,凸顯了它作為“生人”利器的特殊之處。
除此之外,在很多不完整的散體神話敘事片段中也出現(xiàn)了葫蘆直接生人的說法,在傣族及東南亞臺語支系神話中較為常見,而壯族、布依族的神話中則較為少見。筆者曾結合分子人類學的研究成果,推測葫蘆直接生人的母題是人類起源神話中產生較早、影響最廣的母題之一[12]74-81。
第三,所涉及的儀式、風俗等相關內容更豐富。如今,臺語支兄妹婚族源神話異文豐富多樣。有的變異屬于本民族文化的自我發(fā)展,有的融合了后來者的文化內容,有的則吸收了遷徙路上與定居地的新鮮文化血液。這些異文之所以能夠實現(xiàn)持續(xù)活態(tài)傳承,在于兄妹婚神話以盤古廟的存在為物質依托,以每年農歷六月十八日的盤古誕辰日為主要活動,使相關的敘事得以代代相傳。上林縣三里一帶壯族人民的兄妹婚神話則與端午節(jié)的風俗有關,泰東北的盤古兄妹婚神話的部分情節(jié)則與放芒飛的傳統(tǒng)有關。無論身處各地的臺語支民眾都用自己的獨特方式,牢記著自己的出處,緬懷著自己的始祖,并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文化記憶。臺語支兄妹婚族源神話活態(tài)傳承的方式、所依托的語境豐富多樣,正是他們不斷發(fā)展與吸收外來文化的璀璨成果。
臺語支兄妹婚族源神話各具地域與民族特點。雖然他們有著早期共同的文化起源,但隨著時間流逝,兄妹婚族源神話在臺語民族中的傳承日益多樣化。在敘事形態(tài)上有散體、韻體等形式,異文眾多,還有相關的儀式節(jié)慶、民俗風物等為支撐,民族文化風格得到凸顯。口頭傳統(tǒng)雖然無法得到實證,但它和所謂的“信史”一樣,也是解讀臺語支文化的重要材料來源之一,其重要程度不亞于書面記載。
在中國,壯族、布依族、傣族等民族的兄妹婚族源神話在主角姓名、避水工具等內容上都有諸多變化。桂中地區(qū)此類神話的主角——盤古兄妹又有“盤哥”與“古妹”“盤古哥”與妹妹等說法。伏羲兄妹,又有“伏哥”與“羲妹”、“伏哥”與妹妹、“伏羲哥”與妹妹等叫法。這些名稱應與漢文化中的“盤古”“伏羲”兩個詞同源。聞一多、常任俠等先生認為盤古即是伏羲的音轉。吳曉東也認為盤古和伏羲原本就是從日月信仰中衍生出來的不同人物[13]1-6。故此,民間神話中有的以盤古兄妹為主角,有的以伏羲兄妹為主角。傣族神話中則常出現(xiàn)葫蘆直接生人母題。
東南亞的老撾、泰國、越南等國家的臺語支盤古(伏羲)神話變異更為明顯。有的兄妹沒有了名字,有的兄妹名字受到當?shù)匚幕挠绊?,有的受到南傳佛教,甚至是基督教的影響。東南亞臺語支關于青蛙與天神為雨水打架的神話母題,與兄妹婚神話互不相關,但都可在壯族、布依族等民族的兄妹婚神話中找到相似母題。這或許是兄妹婚族源神話演變、發(fā)展的新形態(tài)??偟膩砜?,臺語支兄妹婚族源神話變異程度深淺不一,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這是臺語支不同民族的審美與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體現(xiàn)。
注釋:
①搜集時間:2012 年7 月12 日,屈永仙翻譯。
②筆者在此提出的“深”與”淺”,與信仰的虔誠度無關,只做文化吸收與影響方面的比較。
③搜集時間:2012 年7 月12 日,屈永仙翻譯。
④搜集時間:2012 年7 月11 日,屈永仙翻譯。
⑤搜集時間:2017 年11 月13 日,訪談地點:老撾萬榮(Vanveng)市Viangxay 村;訪談人:李斯穎;訪談對象:Bunthan Nothatha(男,65 歲),Thong khom,phipakavong(男,69 歲),Wan thong,phipakavong(男,80 歲);翻譯人:Phavanh。
⑥搜集時間:2012 年5 月17 日,訪談人:李斯穎,吳曉東,屈永仙;訪談對象:Chai Bondin(男,58 歲);屈永仙翻譯。
⑦搜集時間:2012 年5 月19 日,訪談地點:加拉信府(Kalasin)古奇那萊(Kuchinarai)縣古瓦(Kutwa)鎮(zhèn)古瓦(Kutwa)村;訪談人:李斯穎,吳曉東,屈永仙;訪談對象:Napawan Rongchai(44 歲);翻譯:屈永仙。訪談時間:2015 年5 月4 日;地點:黎府(Loei)清刊(Chiang Kham)Ban Napanad;訪談人:李斯穎,屈永仙;訪談對象:Vi Suk Mak(男,64 歲);屈永仙翻譯。關于造人,洪水40天,造房子的母題與《圣經》中上帝造亞當與夏娃,發(fā)洪水,人類建造巴別塔等內容有一致與高度相似之處,應為受到基督教文化影響的結果。
⑧信息提供人:黃越平(男,1988 年生),越南諒山省文朗縣南羅社板萬村人,岱族;翻譯人:劉敬柳。
⑨訪談時間:2012 年7 月17 日,訪談地點:越南奠邊府Menglay 縣makbon 村;訪談人:李斯穎,吳曉東,屈永仙;訪談對象:Mao Wanjian(男,87 歲);翻譯人:屈永仙。
⑩訪談時間:2012 年7 月15 日,訪談人:李斯穎,吳曉東,屈永仙;訪談對象:韋文哲(Vi Venzhe);翻譯:屈永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