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佳
主題為語言學習提供了范圍和語境。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索是語言學習的重要內容,會影響對文本的理解和思維的發(fā)展。為了提高初中英語聽說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教師要注意創(chuàng)設主題語境,通過創(chuàng)設和主題意義相關的語境,挖掘特定的主題內容,在課堂中有效開展相關聽說訓練,實現(xiàn)學生聽說能力的提升。下面針對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的主題語境進行分析、探索。
教師在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創(chuàng)設主題語境時,一定要明確課程的具體標準和某堂課的重難點知識;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對各項課題活動的時間作好分配,以確保整個課堂活動有序并高效運行,最終達到預設教學目標。在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進行主題語境創(chuàng)設時,教師要注意遵循目的性原則。
在初中英語聽說課堂中創(chuàng)設主題語境一定要確保真實性。語境的真實與否直接關系學生課堂互動效果的高低。真實的語境往往更容易引發(fā)學生積極交流和討論,聯(lián)想自己的實際生活,觸發(fā)真實的感受和體驗,在進行英語表達時也更容易和生活進行整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和感受。
在初中英語聽說課堂中創(chuàng)設語境,不僅是為了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實現(xiàn)其情感的升華,還要關注他們在課堂中情感和情緒的變化。因此,教師要靈活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中更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獲得理想的授課效果。
主題式語境既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又高于其生活。為了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鍛煉,教師要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和表達,不斷拓展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讓他們學會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聯(lián)想,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在不同語境中進行合理表達。
初中英語聽說教學存在學生、教師主題意識淡薄的情況。語言學習應建立在一定的語境基礎上。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缺乏創(chuàng)設和主題意義相關的語境的意識。因為目前聽說課堂缺少主題語境的引導,教師無法從主題語境出發(fā)進行教學設計,所以主題語境的應用并不是特別到位,同時教學活動比較單一(楊華蘭2018)。因為面臨中考的壓力,所以很多教師把精力放在考試上,忽視了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保障,導致其不能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教學效果不理想。另外,教師缺少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意識(代其榮、謝靜,等2021)。聽本身是一個輸入語言的過程,能為語言輸出打好基礎。但是,教師忽視了聽說教學,課堂提問內容局限于表層信息的判斷和獲取,缺少以主題語境為引領的高階思維訓練,導致學生的思維品質得不到提升。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提高聽說教學的效果,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主題語境,幫助學生提升聽說能力。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設主題語境,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完成教學活動,提高主題語境創(chuàng)設的質量和效果。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時,涉及西方節(jié)日——感恩節(jié)的相關內容,教師在課堂中借助多媒體展示不同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讓學生通過視頻或圖片感受不同國家的節(jié)日文化。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播放一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初步感受單元內容,并引導他們完成英譯漢任務。之后,教師先就熟悉的一個節(jié)日談論自己的感受,介紹這個節(jié)日的一些特色、風俗等,然后讓學生把本單元所學的知識融入課堂語境,引導他們互動交流。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把話語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展開對話,融入主題語境溝通、探討,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體會語態(tài)、語法知識,從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又如,在講授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九年級全一冊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時,教師播放有關全球環(huán)境污染的一些視頻,通過視頻創(chuàng)設主題語境,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環(huán)境惡化的嚴重后果。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話題語境,引導學生就環(huán)境保護進行討論,合作交流,獻計獻策,從而調動和活躍課堂氣氛,進而使他們更好地參與課堂活動,全面提升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使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和發(fā)展,同時提高其聽說能力。
另外,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調整學習任務,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在活動中完成探究任務,并借助主題語境的創(chuàng)設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其進行有效的聽說訓練(張美演2019)。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時,教師創(chuàng)設單元主題語境,引導學生開展聽說訓練活動,如玩游戲或者角色扮演,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講授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時,教師引導學生用英語玩“蘿卜蹲”游戲。在游戲開始前,教師先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用英語表示自己所在小組代表的運動項目,并在結尾說“I have a soccer ball.”。當學生說完這句話后,代表足球的學生要站起來接龍。這樣的游戲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在主題語境中感受單元重要知識點并進行重復記憶,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反應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英語課堂中落實實踐活動對進一步提升主題語境教學效果有重要意義。
聽說教學本身具有一定難度,不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鑒于此,在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教師要盡量選擇一些學生喜歡的方式引導他們學習,幫助他們高效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其英語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短劇表演,提高其口語交際能力。教師在課堂中可以結合單元主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境,讓他們借助語境和特定情境編寫對話,完成表演,并在表演中提高聽和說的水平。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九年級全一冊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時,由于單元主題涉及中秋節(jié)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模擬對話完成表演,或者組織學生編寫關于中秋節(jié)的小故事,讓他們更好地參與課堂學習。對話性質的表演活動既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其聽和說的能力得到訓練,又能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表演情況判斷其對目標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給予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其英語水平。
又如,在講授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時,教師讓學生在對故事進行改編或者續(xù)編的基礎上完成表演活動。這樣就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果,全面培養(yǎng)了其語言能力、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初中英語教學時間比較寬松,教師可以采取一些相對輕松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活躍課堂氣氛,在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培養(yǎng)和提升其聽說能力。教師可以單元主題內容為主,創(chuàng)設單元主題語境,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訓練,如把微視頻應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針對某個單元主題進行演講比賽,然后將其作品制作成微視頻上傳至學習平臺,供班級學生相互學習。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九年級全一冊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時,教師根據(jù)單元教學內容設計主題演講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演講的語境,使他們能夠結合語境完成演講比賽。通過該單元的學習,學生掌握了一些關于環(huán)保的知識。這時,教師鼓勵學生課后搜集相關資料,圍繞“環(huán)保”主題進行英語演講。學生搜集資料并整理演講稿,內化所學知識,提升知識應用能力。另外,在演講活動中,教師要留給學生更自由的空間和充足的時間,讓他們把自己的演講內容制作成微視頻并上傳至班級學習平臺。這樣的活動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自信,激發(fā)其學習動力,還能提升其聽說能力。
思維導圖借助符號、文字、圖片等對相關內容進行呈現(xiàn),每個思考的中心點可以發(fā)散出很多關節(jié)點,具有發(fā)散性、直觀性、聯(lián)系性等特點。這種學習工具符合中學生的思維特點。教師可以單元主題為中心進行內容發(fā)散,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對目標知識有深刻的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時,教師運用思維導圖中的“氣泡圖”引出感恩節(jié)的背景、時間、發(fā)源地、人物、食物、活動及其他風俗習慣,同時鼓勵學生進行“頭腦風暴”,不斷進行知識的擴充,以豐富該知識體系,不僅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還使學習內容更加清晰明了,使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演化出“雙重氣泡圖”,引導學生思考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中秋節(jié)等,并對比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背景、時間、食物、活動等方面的內容。通過中西方文化的縱向和橫向對比,不僅幫助學生樹立了文化自信,而且使其思維得以充分發(fā)散,使后續(xù)的輸出訓練事半功倍。
另外,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借助圖片直觀性和真實性的特點,引導學生進入主題語境,鼓勵其發(fā)揮想象,從圖片中挖掘相關信息,溫習舊知并學習新知。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中的聽說部分時,教師利用“圖片環(huán)游”的形式,呈現(xiàn)一名學生在一天中所發(fā)生的事情——早上鬧鐘沒有響導致起得遲,出門沒有及時趕上公交車致使上課遲到,下午放學等公交車時趕上下大雨,找雨傘的過程中被經過的車輛濺一身雨水。對于這樣的真實情境,學生感同身受,因此在聽力訓練前期就精準把握了學習方向,不僅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了準確反饋,還在聽說輸出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創(chuàng)新展示,有效地提升了聽和說的能力。教師呈現(xiàn)與單元主題內容相關的圖片,并在圖片的指引下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把圖片中的情境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并展開相關對話和交流。這樣的課堂活動能促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得到提升,從而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目前,初中英語聽說教學存在以教師為主體的“灌輸式”學習、脫離單元主題的孤立式學習、以練習為主的“題海式”學習、脫離真實語境的懸浮式學習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初中英語教師應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和解決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使其聽說能力得到提升。教師基于主題語境設計聽說訓練活動,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并鼓勵他們使用英語展開對話和交流,能促使其聽說能力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