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梅
曹小柏來布朗山已經(jīng)兩天了,采訪工作陷入僵局,他索性到處走走看看,順便把年假給請了,在此安心住下。這是五月,布朗山為期三個多月的雨季開始了。綿密的雨,催眠般落在草木植被、花卉叢林之上,隨即被悄無聲息地吸走。
曹小柏的采訪對象是位七十一歲的老人,牙齒掉了大半,說話時嘴巴嚴重漏風,鼻孔里也是嗡嗡之聲,聽不太清。今年是本縣普洱茶協(xié)會成立十周年,而他是保護茶山的大功臣,自五十年前上山,一直沒有離開。從前,山上還挺熱鬧,有男人、女人,有運送茶葉的驢子和馬;后來,汽車取代浩浩蕩蕩的馬幫;再后來,茶廠干脆搬到另一個交通便捷的地方,人和汽車都不來了,他也退休了,但仍然留在茶山上。
唯一一次下山還在幾年前,工資不再以現(xiàn)金的形式發(fā)放,他們要他去城里的銀行開戶頭、辦卡。外面世界變化太快,認識的人都不見了,熟悉的房子、店鋪都拆了,耳邊盡是汽車喇叭聲。老人在旅店躺了一夜,天一亮便退了房,重新回到山上。此后,再也沒有下來過。比他晚來的人都走了,他還沒有走;茶廠都搬走了,他還留在那里。曹小柏想知道他為何留下。因為工作原因,曹小柏近距離接觸過很多人,總以為自己比別人知道得多一些,也有這個知情權。
曹小柏來的那天,雨下得很大。汽車將他送至山腳下,便掉頭回去了。山上世界,草木蒼翠、水氣氤氳,宛如置身虛無之城。那天,曹小柏在泥濘中徒步近一小時,遠遠看見一排深灰色磚瓦房,屋頂平直,幾何式的方正感,不是本地村寨特有的建筑風格。老人坐在門前木椅上,嚼著檳榔,瞇縫著眼,手中握著一只辨不出顏色的搪瓷茶杯。一把紫砂茶壺擱置在面前矮凳上,壺口磕破了,壺身積存著喝茶人留下的包漿,近乎黑褐色。
老人顫顫巍巍地起身,用蒼老的嗓音招呼曹小柏喝茶??赡埽麑⒉苄“禺敵申J入茶山的背包客,渾身濕透,狼狽不堪。不得不說,那是曹小柏平生所喝過最溫暖、最難忘的茶。茶水落肚,溫熱的液體瞬間流遍全身。
當晚,曹小柏宿在老人隔壁屋里,床鋪主人是他已退休的同事,十幾年前就飛奔下山,投靠女兒一家去了。大雨從白天毫無過渡地來到夜里,雨點繁密、急促,好像要把世上的小溪、湖泊、大海全部填滿。雨聲中,曹小柏的采訪對象蜷縮在一間十幾平米的小屋里,唯一的家用電器是一臺十七寸的彩色電視機,開機時會發(fā)出啪啪的響聲,人像的臉是花的,模糊不堪。
作為一名報社記者兼攝影師,曹小柏采訪過無數(shù)名人,從科學界翹楚到抗美援朝老兵、從縣委書記到環(huán)衛(wèi)工人,但沒有見過這樣“不合作”的“名人”。老人害怕照相,一旦曹小柏舉起相機,他便以手遮臉,說什么也不讓拍。
他慣于低頭,用檳榔葉貼在腦門上,好像那里面有什么東西讓他疼痛不已。除此之外,他還習慣性地皺眉;問他為什么要留在這里、平時都做些什么打發(fā)時間、多久有人來看他一次——他除了皺眉,就是擺手,好像這一切不值一提。只有當坐下喝茶時,他才放下所有拘謹,皺縮的表情完全舒展開,盡管仍舊一言不發(fā)。老人不怎么吃東西,除了米粥和茶湯,尤其是茶,那幾乎是他的命根子。
這是一個廢棄的茶廠。廠房周遭荒草連天,外墻爬滿藤類植物,無目的地瘋長。簡陋的制茶車間里,至今還擺放著銹跡斑斑的揉茶機、烘茶機、切茶機等機器。有些已被拆成零部件,露出里面黃燦燦的銅絲,像灰燼里抽出的一點火星。在一個沒有窗戶的小間里,曹小柏發(fā)現(xiàn)一臺發(fā)報機,從那磨損的電鍵上,似乎還可聆聽到“滴滴滴”的發(fā)報聲;好像這里不是茶廠,而是某個秘密機構的大本營。
曹小柏點開手機地圖,屏幕上一片云山霧罩,縹緲的云霧演繹成煙的輕柔舞蹈,透出絲絲縷縷的涼意。曹小柏發(fā)現(xiàn)群山之中有一個不斷上漲的大湖,雨季時由天上之水將它填滿,到了旱季,它蒸發(fā)的水氣足以潤澤周遭的山林與茶園。
那個雨夜,曹小柏似乎聞到屋角落、墻壁縫隙里散逸出的茶香,好像屋內有一口灼燙的大鐵鍋,不停地翻炒那些碧綠的大葉茶。制作茶葉時帶出的聲音及氣味,讓他的記憶變得恍惚。
曹小柏來自龍井之鄉(xiāng),家鄉(xiāng)后山的坡地上種著一壟壟山茶樹。每年清明前后,村中少婦、老嫗包著湛藍或深紅的頭巾,拎著竹籃子,聚集在茶園里頭說說笑笑。那春天茶山上的一幕,至今仍留在他的記憶里。
曹小柏和伙伴們還喜歡在冬雪覆蓋山林時上山玩打雪仗的游戲,將雪團擊得漫天飛舞,將山地上撿來的茶籽,偷偷丟進家中瓷盆里,幻想長出一株碧綠渾圓的山茶樹來。除了山茶籽,曹小柏還收集西瓜籽、雞冠花籽、松籽、柏樹籽……曹小柏總是對種子著迷,妄想那些籽粒能落地生根、茁壯成長,卻沒有一次如愿。
第二天早上起床時,老人已經(jīng)燒好早飯。南瓜小米粥、一小碟腌菜,還有花生米。桌上茶壺里灌著濃郁的茶湯。雨已經(jīng)停了,天空亮堂許多。老人坐在門口,凝望對面坡地上的茶樹林,瑩綠的葉片上頂著小水珠,一閃一閃的。上山時,曹小柏特意數(shù)了數(shù),茶樹共有十六株。它們高矮不一,大的已經(jīng)兩米多高,小的還只齊膝。顯然,它們是在不同年份栽下的。
看到曹小柏,老人嘿嘿一笑,說布朗山上的人只吃早飯和中飯,已經(jīng)習慣了。原來,他在為昨晚讓曹小柏餓了一夜而道歉。昨晚臨睡前,曹小柏一直以為他會招呼他吃飯,看到廚房里一直沒有動靜,直到老人睡下,曹小柏才死了心。半夜餓極時,他偷偷摸摸爬起來,到處找吃的,除了半塊發(fā)霉的玉米餅,什么也沒找到。
曹小柏很快將桌上粥菜一掃而光,它們太美味了,尤其是南瓜小米粥,就像一些食品廣告里說的,“入口即化”。吃完早飯,曹小柏在附近的山林里轉悠。他知道不能走太遠,雨說來就來,一片積雨云飄過,便是一陣瓢潑大雨。嘩啦啦,子彈一樣砸下來,能把人瞬間淋透。
雨季的山林給人青翠欲滴之感,大自然將綠色的濃度調整到最飽滿、最豐厚的狀態(tài)。灌木叢里懸垂著紅色漿果,就是曹小柏童年時吃過的薔薇科懸鉤子屬果實,有一個很復雜的學名,他總是記不住,沒想到這里到處都是這種野果。
更讓曹小柏驚奇的是,由臨時雨水所積蓄的水潭里,還有魚蝦游弋,它們的身子極為細小,會使障眼法。小時候,夏天的黃昏,他去溪流里洗澡,細碎的沙礫上就游蕩著類似的生靈。曹小柏和伙伴們用毛巾去撈它們,雙手合并去接近它們,但無濟于事。它們總是游著游著就不見了,似乎永遠也不會長大,總是那副細瘦、伶仃模樣。
已經(jīng)多年未見它們了,沒想到居然躲在這臨時水塘里。曹小柏蹲下身,默然凝視著它們。某一刻,它們似乎定住了,一動不動,幻變成水草的顏色、沙礫的顏色、山林的倒影色,把自己藏起來了。待凝神再看,試圖伸手掬水,只見水面微微一晃,漣漪蕩開,所有一切乍然消失了。林子一片幽暗,曹小柏走走停停,常常忘了時間,忘了自己是在布朗山上。
中午回來,還是南瓜小米粥、腌菜和花生米,曹小柏照例把屬于自己的那份吃個精光。老人興奮地告訴曹小柏,有人要來送干糧了。曹小柏算了下時間,應該快到了。誰會在這時候上山呢,難道是專門為了送糧食來的?如果實在沒吃的,他倒可以去附近村里買一點兒,只是有點遠,路也不好走。
老人反復強調,那人一定會來的,早就說好的。那么,來人該是他女兒嘍?上山之前,曹小柏多少了解一些,知道老人有一個女兒,除此之外,便一無所知。要是在山下,曹小柏肯定會打破砂鍋問到底,哪怕那些問題會讓采訪對象感到難堪,他也在所不惜。這是職業(yè)習慣,也是曹小柏認為獲取事情真相的唯一手段。如果一個記者連這個都做不到,還當什么記者?
來布朗山后,曹小柏發(fā)現(xiàn)山下的規(guī)矩統(tǒng)統(tǒng)失效了。布朗山上有另外的規(guī)矩。在這個云霧彌漫、對著一盞茶或一棵樹就能坐上大半天的地方,沉默永遠比聒噪有效。兩天過去,曹小柏決定留下。同行們深入生活的做法總會在他心里激起某種波瀾,只是他從來沒有這么做過,既沒有去過煤礦,也沒有到過傳銷窩點,總是輕輕松松就把工作完成了。
這一次,卻沒那么順利。老人支支吾吾不肯盡說,曹小柏甚至懷疑這是他為了將他留下而使的小伎倆。也難怪,山上生活實在寂寞,很少有人來。正好,曹小柏也想多待幾日,倒不僅僅是為了采訪。曹小柏穿著老人的衣服,在布朗山上漫走,想象自己是個隱居山林的人,除了食物、眠床,并無可掛慮之事。
山上最多的是落葉,千百年來的腐葉化作塵泥,安靜地堆積在腳下。人的腳步踩在上面,發(fā)出安靜的窸窣聲。即使再大的動靜,在這深山老林里,又算得了什么呢?多少年了,曹小柏從沒有如此隨心所欲地行走過。深山里的睡眠熨平了積累多年的疲憊。山林煥發(fā)的鮮辣氣息涌入體內,在各臟腑之間歡快地游走。曹小柏懶洋洋地穿行于山石荒草之間,或坐或躺、隨走隨歇,真是舒服極了。
興致起時,曹小柏爬至山頂之上,對著遠處群山環(huán)抱中的藍綠色湖水引吭高歌。大山那邊露出大湖暗沉的一角,像一塊經(jīng)年的翡翠,靜定在那里。好幾次,曹小柏以為自己已經(jīng)靠近湖水,它就在山頂那邊。但此地山脈好似會使摺疊術或迷幻術,根本無法觸及。
曹小柏沒能近距離地看見大湖,卻看到采茶的人上山來了。布朗山上都是古茶樹,長得高而茂密,女人們要站在高聳的枝椏上才能摘到綠葉。而樹梢頂端的葉片根本采摘不到,那是大自然饋贈給上天的禮物,凡人無法輕易獲得。
那天早上,天剛剛亮透,曹小柏從房間窗口望出去,一個布朗族婦女頭戴鮮花做成的花環(huán),穿著節(jié)日的衣服,赤腳踩在枝椏上。很快,他發(fā)現(xiàn)樹叢中還有別的采摘者,也是同樣的盛裝出行。
快中午時,電視臺的人來了。那些已經(jīng)結束采摘工作的婦女重新背上竹簍,赤腳爬到茶樹上,接受攝像機的掃視。待攝像組的人走后,她們才盤腿坐到大樹底下,就著茶水,嚼食帶來的干糧,說說笑笑。她們深黝的膚色、紅潤的嘴唇,牙齒很白。她們頭上佩戴的鮮花更讓曹小柏吃驚。一度,曹小柏以為那些花是塑料做的假花??蛇@山野里的人,怎么會佩戴假東西呢?更讓曹小柏詫異的是,她們頭上的鮮花到了午后,居然毫無枯萎的跡象,甚至更為美艷和潤澤。這附近全是茶園,沒見野花遍地開放,她們是怎么做到的?
要是在從前,曹小柏早就掏出相機,對著她們一陣猛拍,不斷響起的快門聲會帶給他難以言喻的興奮感。他還記得那種感覺,手指微微發(fā)怔,眼睛發(fā)酸,幾乎停不下來。過去很多年里,曹小柏都是依賴這份激情來完成工作,幾乎沒遇到障礙。
作為人像攝影師,曹小柏的計算機里儲存著無數(shù)陌生的臉孔,他們出現(xiàn)在鏡頭中相同的位置──相似的構圖、切入角度,甚至曝光方式,曹小柏對他們一視同仁。他總是在對拍攝對象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的情況下,便完成了所有工作。
曾經(jīng),曹小柏遇見過一個拍攝對象,她給曹小柏一種很難了解的感覺,好似拍攝過程中,無論怎么努力,都無法調準焦距。她叫李琴美,是南方嘉木茶館里的品茶師──說是茶館,其實品茗為輔,售賣茶葉才是主業(yè)。
那里如同茶葉博物館,珍貴茶品裝在一個個楓香木抽斗里,應有盡有,讓人想起同是植物界瑰寶的中草藥。那個叫琴美的姑娘,像熟悉自己的指甲般,對每片茶葉的沉浮和品性如數(shù)家珍,什么武陽春雨、雁蕩毛峰、廬山云霧、恩施玉露、前崗輝白、雪水云綠、蒙頂甘露、象園霧芽、舒城蘭花等等。光聽這些名字,就能讓人產(chǎn)生無限遐想。但曹小柏對茶葉素無研究,平日為了提神,只喝濃茶和咖啡。
曹小柏是被茶館老板諶先生邀來,為一襲白衣、坐于茶席之前的李琴美拍照,用于商業(yè)宣傳。茶藝展示結束后,曹小柏留下喝茶。素凈的茶室,幽蘭馨香,竹制百葉窗若隱若現(xiàn)。品茶宛如操琴,姿態(tài)極美,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閉目回味。曹小柏的眼前恍如升起一陣煙霧,空氣中有茶香浮動,藏匿在寬袍大袖、舉手投足之間。這一幕有點像電視里的場景,美則美矣,總讓他覺得隔著點什么。
這之后,他們算是認識了。漸漸熟悉后,她告訴曹小柏,她的舌頭天生為喝茶而生。自小會吃飯時,便在喝茶了。進茶館工作后,她更是將天南地北每一種茶葉都嘗了個遍,并記得其中細微處的差別,從不會搞錯。每一款新茶制作出來,他們都要請她喝過,才敢上市。
他們信賴她的舌頭和常人不及的聞嗅能力,這屬于典型的老天爺賞飯。她自己也很愛惜,從不敢亂吃東西,壞了口味。既然在吃上不能放縱自己,業(yè)余時間,她做得最多的便是各種觀看。她看過很多電影,把豆瓣排行榜上的高分電影幾乎都看了一遍。他們認識后,她也會發(fā)一些推薦給曹小柏。
那段時間,曹小柏陸續(xù)看了《海邊的曼徹斯特》《尋訪千利休》《海上鋼琴師》《時空旅人之妻》等影片,都是她推薦的。他們之間,或許有過一些朦朦朧朧、影影綽綽的東西,如雨后蘑菇,如天上云彩,被微信聊天、甚至被電影畫面所催發(fā),又無來由地黯淡下去,也在情理之中。他們甚至沒有正兒八經(jīng)地約會過,沒有去過電影院,沒有爬過山,更沒有去過咖啡館,兩人很少見面,倒是經(jīng)常在同一部電影里遇見。
那時候,曹小柏還和妻子住在同一個屋檐下,盡管已是分居狀態(tài)。十年婚姻生活,讓他筋疲力盡,再沒有余力去揣摩另一名女性的心思。與她的交往,讓他輕松自在,沒有負擔。曹小柏不知道那種奇怪的感覺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大概早就存下了,被藏在某個深暗的角落里。當既定秩序被打破,她忽然退出他的生活,從大眾視野里徹底消失……曹小柏才意識到那枚種子早已埋下。
那天傍晚,曹小柏離開昏暗的林子,與陪伴了一天的草木植物作別,內心充盈著久違的安寧與滿足。回去睡一覺,明天一到,他又能見到它們了。只要他愿意,可以天天如此,不必返回山下的世界。
曹小柏忽然明白老人為什么不愿意下山生活,其實,這日復一日的發(fā)呆和閑逛,就是最好的生活。黃昏暮色中,曹小柏想東想西,竟然擔心自己在這里住久了,會不想離開。
回到屋里,燈光下,老人已經(jīng)擺開茶陣。曹小柏疑心,這整個下午,他都在喝茶──這山上的每一天,他都是如此度過。門前坡地上那片茶樹林,每年、每季所萌發(fā)的新芽,大概都被他喝進肚子里去了吧。這樣的日子,可真是愜意??!
曹小柏猶豫著從老人手中接過茶盞。這熟悉的動作,讓曹小柏想起那個人,模糊的身影再次出現(xiàn)在眼前。這一回,曹小柏似乎看得清楚些了。一處凝碧的深潭邊,一襲翠綠衣衫緩緩現(xiàn)身,映入眼簾;當定睛細看,眼前除了空無的暮色與沉默的對飲者,什么也沒有。
老人不再將檳榔葉貼附在額上,臉上表情在暮色中也逐漸舒展開,就像茶葉在水中次第打開。淡綠的茶湯,鮮爽、醇厚宛如深山古樹,縹緲散淡處又有云霧繚繞之姿。
那一晚,他們飲至深夜。茶葉渣子堆成小山似的。他們喝到頭暈目眩,手腳顫抖不已,連茶杯都快握不住了。曹小柏意識到自己遭遇了他們所說的“茶醉”,真沒想到,茶如酒,也能將人灌醉。人生有此一醉,也算是值了。
來這里后,曹小柏總會想起那段往事,特別在夜深人靜時。上山之前,曹小柏又托人去找她,依舊杳無音訊。最后一次,他給她發(fā)微信時,發(fā)現(xiàn)自己已被刪除。無法忘記那一刻的震驚,在此之前,根本毫無征兆。
那次,曹小柏只想約她出來聊聊天。在那種情況下,他覺得自己應該找人聊聊。除了她,還能找誰呢?朋友很多,但真的要聊點什么,也是找不到人的。她的朋友圈一片空白,什么也看不到了。曹小柏不死心,去QQ里給她留言。她的QQ空間也被刪得一干二凈,唯獨剩下一張相片,拍的是一株古樹,不斷伸開的枝椏占據(jù)了整個畫面,疏漏的枝條中露出被分割的天空,顯得極為遙遠,很不真實。
站在樹底下的那人無疑就是她,深褐色上衣,也有可能是裙子──相片里只出現(xiàn)陰影濃重的上半身,辨不出表情。那株樹實在太大,枝葉繁茂,將整個傘狀樹影一股腦兒投射在她臉上。她仰著臉,往樹冠或天空里張望著什么。
后來,曹小柏才知道,她已經(jīng)離開南方嘉木,把所有認識的人都刪光了,社交空間里留下的痕跡也被抹得一干二凈;那張古樹下的照片,成了她遺留人間的唯一線索。來布朗山后,曹小柏才知道那是古茶樹,或許還是一棵茶樹王。
曹小柏承認在那段時間里,自己繼續(xù)找人傾訴苦悶的心情,如果換作別的時間,倒未必會如此迫切。沖動之下,曹小柏把照片拿去給一個在園林局工作的朋友辨認,由于像素太低,離得又遠,也看不出什么名堂來。
有人說是香樟、有人說是烏桕,誰也不能確定。曹小柏甚至還問了南方嘉木的老板諶先生,對方氣得想罵人,白白走丟這么一位優(yōu)秀的品茶師。
后來,曹小柏無意中聽一位熟知內情的人講,茶館里的人根本是拿她當搖錢樹,遇到同行有新開發(fā)的產(chǎn)品,總是讓她去品評。一天到晚除了喝茶還是喝茶,導致味覺失靈,什么也品不出來。一氣之下,她不告而別。這些話,也不知是真是假,聽起來倒也算是一個出走理由。
如此過了一段時間,曹小柏沒有找到任何線索,不得不放下。某天深夜整理資料時,曹小柏翻到那些照片──那次茶藝展示的照片,第一次發(fā)現(xiàn)照片里的人有些拘謹,舉手投足間帶著一股隱秘的情緒,好似在抗拒什么,完全沒有記憶中“行云流水”的感覺。回憶與照片事實帶來的偏差,讓他不知該相信哪一個。
那幾年,曹小柏的生活開始出現(xiàn)變故。伴侶之間隱秘的縫隙逐漸增大,到了無法忽視的地步;原本交往密切的朋友越來越疏于聯(lián)系;一貫強壯的身體也慢慢走下坡路,一旦超負荷運作,便倦怠不堪。
曹小柏遠離了一些可有可無的圈子,成功戒了煙酒,手機上的社交軟件好幾個月也不去瞅一眼。一切可有可無的交往都讓他感到厭惡,這大概就是他們所說的中年危機吧!但他實在有些享受這種狀態(tài)。
安靜下來,回顧過往歲月,人生已然過去大半。半途解體的婚姻、乏善可陳的人際交往、脆弱的親情……曹小柏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命中,并沒有太多值得回憶的時光。就在那種情況下,一個荒唐的念頭硬生生地長出來,怎么也無法拔除。曹小柏千百次地告誡自己,那是可笑的,沒有任何可取之處,搞不好會把自己的人生毀掉。
那個念頭唯一的內容就是:拍照,拍出滿意的、牛逼的、金光燦燦的照片,成色十足、創(chuàng)意十足。從那以后,曹小柏像著了魔,發(fā)狂地看各種攝影大師的作品、紀錄片,什么布列松、森山大道、荒木經(jīng)惟、杉本博司,他把這些人的東西打印出來,貼滿家里白墻。
曹小柏平生第一次感到拍照的艱難,手中快門宛如生了銹,很難輕易按下。他想要攝下的不僅是一些美妙的、難以言說的瞬間,應該還有別的東西、照片之外的東西,隱含著生命本身的孤獨感和偶然性。這世上應該有一個這樣的東西,能把所有照片連在一起,連成一個整體,而不是孤零零的一兩張照片。曹小柏想要拍出那個能把一切都連在一起的東西。無論白天、黑夜,他都沉浸在這樣的念想里。
這些念頭的產(chǎn)生或許與那些電影有關。那時候,曹小柏經(jīng)常想,如果她還在給他推薦電影,他就不會那么寂寞,就可以與她聊聊他腦子里發(fā)生的事情。曹小柏相信,她是他唯一可以交談的人。當一個人把自己的人生全盤否定掉,重新來過,那分明是一場十二級以上的地震。
有時候,曹小柏從夢里醒來,分明感覺到她的存在。她知道他在做什么。曹小柏甚至想,就是她把他引到現(xiàn)在這條路上來,包括他這次來布朗山。
他們決定籌備一個攝影展,主題是展示各行各業(yè)涌現(xiàn)的佼佼者。對這些事情,曹小柏一向處于消極怠工狀態(tài)。后來,有人提議曹小柏拍布朗山上的老茶人,名叫宋易安,至今仍生活在山上。其實,很久以前,曹小柏就看過他的資料,最后因采訪對象距離太遠而作罷。
三十二年前,這個默默無聞的老茶人就有過近乎勇猛的行為,以獵槍打死過一只進犯的猛虎,還從老虎嘴里救下緬寺里的僧人。此前,老虎已經(jīng)吃掉一個大人、一名孩童,吃紅了眼。
來布朗山后,曹小柏問起此事,老人草草描述了一遍事情經(jīng)過,對早年的英雄事跡顯得異常淡漠。曹小柏也無法將眼前顫顫巍巍的老人與那個打虎英雄聯(lián)系在一起,遂按下不提。
在山上,曹小柏逐漸習慣日出而起、日落而息,多年來的熬夜惡習不治而愈。天晴時,他在房子周邊的山林轉悠;下雨了,便坐在門廳前聽雨、喝茶。有時,也陪老人看看電視,但圖像質量實在太差,人臉都是花的,根本看不下去。曹小柏日子過得簡單而安靜,除了饑餓經(jīng)常在深夜來襲,將他從睡夢中搖醒。
老人照例很少說話,總是瞇著眼,身子微顫,間或望一眼那條上山的路。再也沒有采茶的布朗族婦女和扛著攝像機的人從那里走來,期盼中的來人也遲遲未能現(xiàn)身。
無聊時,曹小柏在手機上查資料,意外獲知布朗山上有一株茶樹王,樹齡在一千七百年以上,不知是否安在。曹小柏想去看看,但山林那么大,古樹參天、藤蔓交錯、昆蟲亂飛,極有可能迷路。曹小柏在手機上下載了茶樹王的照片,反復研究,也研究不出什么名堂來。
這天晚上,臨睡前,曹小柏在房間里撿到一本滿紙泛黃的小冊子,隨意翻看著。躺下后,他迷迷糊糊地做夢了,不僅夢見茶樹王,還發(fā)現(xiàn)那個失蹤已久的姑娘正站在樹底下,仰望著高處的天空,與照片里的場景幾乎一模一樣。
曹小柏近身上前大膽問她:這些天,你都去哪里了?為何要將他刪除?可任曹小柏一再發(fā)問,她就是不說話。
夢醒后,曹小柏第一次將李琴美照片上的古樹,與茶樹聯(lián)系在一起。他翻出手機里的照片,局部放大后,所見更為模糊不堪,大致形態(tài)卻是清晰的。沒有一以貫之的主干,多的是彎曲生長的側枝。無數(shù)的側枝成為主干后,再選擇新的主干,如此反復,與布朗山上的茶樹很像。
那幾天,曹小柏一直想向老人打聽茶樹王的下落,但每次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在布朗山,不停地發(fā)問并不會獲得更多答案。曹小柏只好求助于手機,但網(wǎng)上信息魚龍混雜,讓人難以辨別。其中有一篇發(fā)布在論壇上的文章,引起他的注意。說的是,某年春天,一群驢友由向導帶著進入布朗山,去尋找傳說中的茶樹王。他們不知從哪里弄來一張手繪地圖,便興沖沖地上路了。一入深山,他們徹底傻眼了,地圖所標的村寨、蜂房、水電站,根本查無實物。即使有向導帶著,他們還是在落葉密布、枝藤糾纏的山林里空轉了一天一夜才找到出口。很多人嚇暈了,發(fā)誓再也不敢舊地重游了。
文后,驢友還附錄了幾個匪夷所思的現(xiàn)象,供網(wǎng)友們探討。一是進入密林深處后,手機上的指南針停止擺動,好像被什么東西吸住,根本無法確定方位;二是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始終繞著一片林子轉圈,林子好似呈橢圓形分布,而他們走在同心圓長短不齊的周長之上;三是等出了山林,他們發(fā)現(xiàn)沿途所采摘的大葉茶,已發(fā)酵成紅褐色,可直接丟進沸水中飲用。顯然,這撥人在林子里遭遇了詭異的時間,被一股隱秘的力量所阻止,怎么也無法目睹茶樹王的身影。
好幾次,曹小柏動了尋找的念頭,試圖去林子深處探個究竟,但每次都不敢走太遠。
林子雖好,在曹小柏心里,總有所忌憚,怕走不回來。他沒想到自己臨了還如此猶豫,實在不該??!不能出門的日子,曹小柏就坐在屋里喝茶、發(fā)呆,感到茫然無措。
有一天,曹小柏忽然發(fā)現(xiàn)窗外坡地上的茶樹有些特別,與別處不太一樣。曹小柏承認只是一種直覺,沒有任何佐證。老人睜開瞇縫的雙眼,淡淡說了句:都是茶樹,能有什么不同???
曹小柏想了想,沒有說話??赡埽谏缴洗昧?,把樹當人看了。以前在山下,曹小柏看人也很準,熟識的人,光瞅著背影就知道是誰。
曹小柏逐漸愛上那清澈、鮮亮、淺綠中略帶微黃的茶湯,它們滲進他的身體肌膚,在蛛網(wǎng)般密布的血管里游走,將陳舊的、不安的事物清除出去。夜深人靜,躺在床上時,曹小柏甚至感覺到一個杏黃、明亮的世界正在他體內駐扎下來。
幾天之后,一個天色陰沉的午后,泥濘的山路那頭走來三個穿深色風衣的男人,個頭高矮近乎一致,邁著齊整的步伐,似乎為著一件明確而急迫的事情而來。他們是本地茶葉協(xié)會的秘書、茶廠廠長助理以及縣文聯(lián)的作家;后者要寫一本關于普洱茶的書,特來拜謁古茶樹王。他們請老人帶路,沒有人比他更熟悉去往那里的路。
他們齊刷刷地站在小屋前的空地上,想馬上出發(fā),天黑前還要趕回城里。曹小柏感覺到老人猶豫的眼神,似乎擔憂著什么。幾分鐘之后,他已經(jīng)利索地從墻上摘下草帽,手里握著棍棒,走到他們前頭去了。
那里離住處不過十幾分鐘,一條由腐殖土所堆積的小路上灑滿落葉、花香和鳥鳴。茂林修竹,越往里走,越是叢林陰翳,暗無天日。
沒有人去分辨所見為何樹,曹小柏除了被即將見到茶樹王的心情所激發(fā),還有一種隱隱的擔憂,不知前方除了茶樹王,會不會有別的什么。他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頭,頭頂之上是層疊、濃厚的綠色植被,天空在高邈的穹頂之上。前面走著的人忽然打開手機上的手電筒裝置,亮光疊映在翠綠植被上,局部呈現(xiàn)黏稠的深黑色。
有一刻,除了腳下樹葉的窸窣聲、灌木葉片被觸及時發(fā)出的沙沙響,并無別的聲響。曹小柏感到自己走在一條緘默的地下通道里,成為螻蛄、鼴鼠、金龜子和蟋蟀的同伴,腦子一片空白,本能地跟隨,生怕被拋下──只一眨眼工夫,前方之人已杳無蹤跡。曹小柏以為他們要在陰翳中穿行很久,把個體的勇氣和意志力磨滅殆盡,才能得見圣樹,這世上的事情不都是如此考驗人的嗎?
但他們很快來至一處空敞的場地上,陰翳散去,光線穿過云層,從天而降。雖仍為陰天,但與剛才相比,恍如隔世。茶樹王旁邊站著一棵巨大的紅毛樹,兩樹互為依傍,枝柯交纏,難分難舍。茶樹王腳下,鋪陳著密集的落葉、腐殖土,不斷有墜落的茶果隱身其間。
同行者頗為激動,拿出手機,對著古樹一陣猛拍。曹小柏也按捺不住興奮之情,一圈圈兒,繞著那大樹行走。要知道這是周遭所有茶樹的中心啊,搞不好是這片叢林里所有茶樹的始祖,誰讓它是王呢!
如今,這棵樹王仍生機勃勃、開枝散葉。讓曹小柏頗感詫異的是,視野所及并無別的茶樹蹤影,只有思茅松、櫟樹以及椿樹雜陳其間。曹小柏想象那個地下世界,在泥土深處定然存在著一個綿延萬里的地下世界,所有茶樹的根系被緊密聯(lián)結在一起,即使局部被截斷,也很快得到復原和更新。
而所有生機的源頭就在這株五六米之高的古樹上,古樹的精華凝聚在那些未被污染的鮮葉上。
可它們實在太高了,曹小柏無法摘取樹梢頂上的葉片,只將靠近地面枝柯上的那簇新葉緩緩折下。葉緣呈鋸齒狀,葉脈對稱分布,靠近末端時會出現(xiàn)分支,最終卻形成完美的閉合式結構,宛如一首古老的樂府民歌。
回來后,曹小柏將從茶樹王身上采摘的鮮片,攤放在竹篩子上晾曬。綠葉于緩慢蒸騰之中,香遠益清,比新鮮的茶湯還要好聞。
曹小柏的心愿實現(xiàn)了,本應該高興才是,卻感到說不出的悵惘。是留是走,該是抉擇的時候了,但還是很難下定決心。
那天中午,老人忽然提出,可以接受曹小柏的采訪,條件是拍照時不要開閃光燈,他的眼睛不能接受強光照射。
在見過茶樹王、心愿已了后,曹小柏本已放棄照相的打算,不想他卻主動提出。大概是孤寂的生活讓他難以忍受,還有等待之人久久未至……遂想留住身邊的人,多留幾日也好吧!曹小柏心里如此想著,不由生出愧意,先前想著要常來此地的念頭遽然而逝??梢姡娴牧粝逻€是難的,除非真的無路可走。即使他知道一旦留下,就有可能獲得夢寐以求的安寧,人生至此不再奔波──但還是不可能呀。人就是這么奇怪,無論如何焦灼與壓抑,還是要回到左沖右撞的生活里去,才能把路走下去。
老人說:一共有十六株,十六年里每年種下一株,你大概注意到了吧?
曹小柏點點頭,這個他早就知道了。難道還有什么深意?為什么一年一植,何不一股腦兒種下,豈不省事?
從門廳望出去,就是那片茶林。曹小柏望見一個宛然存在的時間序列,略有些參差不齊,但過不了多久,這些差異都會被抹平。畢竟,在布朗山,老去的時間與新鮮的時間無處不在,連一千七百年前的生命都在。時間從混沌中發(fā)端,還會千秋萬代地延續(xù)下去,無窮無盡。但屬于個體生命的時間卻是有限,這才讓人感傷。
老人說,那些樹都是他在妻子死后種下的,每年只種一棵。已經(jīng)過去十六年了。如果實在記不起時間,就看看那些樹,也該感到滿足了。
說起妻子的去世,他并沒有覺得如何悲傷,好像那個陪伴了他一輩子的親人并沒有真的離開,而是化作茶樹,站在窗前日復一日地望著他,將那些鮮葉奉送給他。有時,他還會看見她,總覺得她還在這里,和他在一起。老人口中的妻子屬布朗族,而他是漢族。兩個異族的男女,居然在這茶山上待了一輩子。一方在另一方死后,還想繼續(xù)待下去,真是不可思議。
山上的天黑得早,雨季更是云霧茫茫,望不著邊。他們坐在昏暗的門廳里,不知喝下多少茶水,說了多少話。曹小柏想起自己曾走馬觀花般,急匆匆地去占領一些人的生命,又迫不及待地退身而出。由于職業(yè)關系,認識的人不在少數(shù),也與很多人建立過短暫的親密關系,有些甚至還有肉體關系。但所有這些關系都極為脆弱,很快因各種原因分崩離析。
當在這深山老林里,不可抑制地想起這些──曹小柏的心里有種近乎抽象的哀傷。但他知道這種感覺就如山林上空的霧靄,不會持續(xù)太久。
你等的那個人到底是誰???
在一點點暗下來的夜色中,曹小柏到底沒能控制住自己的好奇心。
如果說老人的婚姻還有一兩位子女留下,大概也是微不足道的吧!畢竟,他們都沒能讓他下山。果然,老人笑了笑,說:我在等我女兒。每個月,她都會來看我?,F(xiàn)在,一個多月過去了,她還沒來。我不知道路上發(fā)生了什么。
當年,他和布朗族妻子李枝清生下五個孩子,三男兩女,最后只剩下這唯一的小女兒,其他孩子都夭折了。那些夭折的孩子,其實也沒生什么大病。有些是不明原因的腹痛,沒來得及救治;這里距山下的醫(yī)院很遠,交通工具又極端落后,一條人命說沒就沒了。有時候,即使順利送到鄉(xiāng)醫(yī)院,醫(yī)生也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好像這些生命注定要夭折,誰也挽救不了。
曹小柏問老人,那這個女孩現(xiàn)在人在哪里,或許他可以去打聽打聽。老人沒吭聲,過了一會兒才說:你找不到她的。她待的那個地方比這里還偏,很少有人去。說這些時,老人忍不住又用檳榔葉捂住頭顱,露出眉間溝壑般的豎條紋。
這天夜里,曹小柏躺在床上,東想西想,久久未曾睡著。山里的夜太安靜了,好像是人世之外的存在。但如此久了,總有些莫名的慌亂,不知下面的世界發(fā)生了什么,好奇心頓起。明明知道,并不會有什么驚天動地之事。但真的該下山了,年假馬上結束了。到時候,找人打聽一下女孩的下落,能幫就幫一下。
如此想著,曹小柏如釋重負,先前盤旋在腦海中的身影一一淡去。以后的日子,它們或許會以回憶的方式蒞臨他的生命,但不會留下太多痕跡。
那天早晨是雨季里罕見的晴好天氣,曹小柏起得晚了些。老人一如往常,早早坐在門廳前了。這次,他沒有擺開茶陣。
看樣子,他在等他,或許有什么事情要交代給他。曹小柏依他坐下后,心里卻想著如何告別,感謝的話自然免不了說。另外,曹小柏還在心里默默做出一個決定,以后每隔一段時間,便請人送糧食和日用品上山,盡量讓他衣食無憂,也算盡自己的一份心意吧。
沒想到,老人再次說到自己的女兒──她以前一直在城里上班,也不知道干的什么活兒。有一天忽然回家來,說要去村寨里的學校教書。那個學校很偏、很破,根本沒人去;即使去了,也待不久、留不住。唯一的老師,也是學校校長,那個人教過她女兒,兩人關系很好。大概就是那個人讓她去的。學校離這里很遠,到底有多遠,他也不知道,只聽人說要翻過兩座大山,中間還要穿過熱帶雨林,沿途沒有村莊和人家。她從不讓他過去找她,說她自己會過來。半個月或一個月來一次,最多不會超過一個月。學校里應該是有電話的,但他又沒手機,記住那號碼做什么,就沒有問?,F(xiàn)在想想有點后悔,不然可以打過去問一下。他就怕她已經(jīng)上路了,這陣子天天下雨,山路不好走。他擔心的就是這個。
曹小柏腦海里閃現(xiàn)出熱帶雨林里的場景,沼澤地、螞蝗、見血封喉樹、洶涌的蟻潮、毒蟲和蛇,或許還有猛獸,同時伴隨著男男女女的尖叫聲。這些都是電影里的場景,通常是探險片或戰(zhàn)爭片里的。曹小柏無法想象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一個女孩要穿越兩座熱帶雨林回家,沿途隨時準備著與各種兇猛的力量搏斗,這是一場怎樣的歸家之旅?
曹小柏向老人詢問學校和校長的情況,或許可以打電話問問。但老人什么也說不出來,或許是忘記了,或許根本就沒有去記。
但他隨即說了一件事,通往那所學校的路上長著一株古茶樹,或許是這座山上真正的樹王。它長在兩座大山之間的夾縫里,孤零零的一株,周遭沒有別的樹。那是他無意中發(fā)現(xiàn)的。那次,他迷路了,到了黃昏,還在雨林里轉圈,怎么也找不到方向。
當他絕望的時候,看見了那棵樹。黃昏的輝光打在樹身上,通體發(fā)亮。那是他見過最古老的樹,無數(shù)苔蘚、藤蔓順著樹身往上爬,黃色的、綠色的,以及黃綠相雜的,給人一種毛茸茸的質感。它們將古樹封存在時間的迷霧里,好似琥珀里的蟲子,與周遭世界完全合二為一。所不同的是,這茶樹還活著,枝上綠葉就是它微弱的呼吸。每每有風吹過,便有神秘聲響在雨林里回蕩,將樹林撐得滿滿當當。
他既然發(fā)現(xiàn)了它,便每年去看它,撿一些茶籽回來。它們呈黑褐色,油潤、飽滿、富有彈性,就像一個個機敏的小球。他對那種茶果著了迷,反復摩挲、觀看,甚至豎起耳朵聆聽;似乎還能聽到林間緩慢的雨聲、樹枝折斷聲、落葉的窸窣聲。也有可能,那些聲音只是他失神狀態(tài)時的幻聽。
他每年只選一顆最飽滿、最光潔的種子,埋進土里,無一例外都存活了下來。那株樹不在任何典籍資料的記錄里,自然無人知曉。
有一次,布朗山上來了一位膚色深黝、戴著寬沿帽子的植物學家,一看就是遍訪名山大川的人,詢問他此地是否有珍稀物種。他吞吞吐吐地說起此樹,好似訴說一個自己也無法相信的秘密。
植物學家大喜過望。那次,他們在林子里白白轉了一天,大概是心情迫切、慌不擇路,到了黃昏,連樹王的影兒也沒找著。
后來,還有一次,那個人是本地頗為知名的茶葉研究專家,也是他早年便熟識的。他實在沒忍住,帶著那人興沖沖前往,找了大半天,好像那樹憑空從這林子里消失了。究竟為何如此,實在匪夷所思。
從此之后,他斷了與外人訴說此事的念頭。妻子死后,他將撿來的茶籽丟進泥里,一年扔一顆,想著有一天要是老得走不動了,就近看看也好。
老人說:這便是那天他不愿帶他們去的原因。他怕大家白跑一趟,什么也看不到。
曹小柏點了點頭,想起論壇上那篇文章,覺得此事頗有些詭異,但也沒有到荒誕不稽的地步。他不相信老人會撒謊,為了找到自己的女兒,故意說茶樹王長在她回家的必經(jīng)之路上,讓他幫著去找她?即使他去了,也不一定能找見。八成是見不到的。
你說的那棵茶樹王,你女兒應該也見過的吧?
我告訴過她,但沒有帶她去看過。那時候,我發(fā)現(xiàn)她對茶的癡迷不在我之下,就斷了這個念頭。
會不會是你自己太緊張了?
什么?
我的意思是,每次你帶人去都找不到它,一旦自己去,就能找到。會不會壓力大,太緊張,就迷失了方向。
老人搖了搖頭,陷入沉思中。
曹小柏心里卻覺得這個可能性很大。不然怎么解釋那憑空消失的樹,它又不會長腳,怎么說不見就不見了呢?另外,曹小柏心里早有推測,想要證實它的正確性,其實也容易,只要拿出那照片讓老人辨認一下,一切都水落石出了。但曹小柏沒這么做。
頗費了一番周折,老人女兒任職的學校還是被查到了。接電話的是一位男老師,或許就是那個學校的校長。
一個沙啞的男聲在電話那頭說,小宋老師去家訪了。她的學生中有人輟學,她特地趕去孩子老家,都走好幾天了。
那一刻,曹小柏或許很想問,那個小宋老師是不是曾在“南方嘉木”上過班,她是個品茶師,還有一個名字叫李琴美。但曹小柏猶豫了。當猶豫的剎那,他便知道事物的意義在飄散,它已經(jīng)不再迫切,甚至無關緊要。
曹小柏放下手機,平靜地把消息轉達給老人。老人喃喃自語,聲音很輕,而曹小柏聽明白了。他說的是,女兒在山上,他也在這山上。他們都在這山上。
但曹小柏知道這兩地的海拔是不一樣的,兩者之間最起碼相差三四百米。如果折成樓房高度,差不多有八十層樓高。曹小柏默然記下這個數(shù)字,每次想起總有些恍惚。
下山之前,曹小柏為老人拍了一張照片。快門摁下的剎那,他便知道,這會是一張好照片。這么多年過去,曹小柏終于拍下一張好照片。與其說,他拍的是茶人宋易安,不如說是某個時刻的自己。他終于學會拍照了,沒有什么比這更能安慰自己。他曾在心里千百次地描述那張照片,但沒有一次獲得成功。唯有一點,他知道得清清楚楚,那就是,一個攝影師無法看見自己內心之外的東西。這句話其實不是他說的,而是一個叫喬治·泰斯的攝影家說的。曹小柏花了很長時間,才弄明白他說的到底是什么。
那張照片被曹小柏放大后,掛在工作室墻上。他沒有拿它去展覽。很快,曹小柏就對各種展覽失去興趣。每次看見人像背后虛化的綠影,眼前總會浮現(xiàn)出布朗山的草樹與云霧,他沒有見過的茶樹王似乎也側身其中。有好幾次,曹小柏確信自己看見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