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燕
遲子建的小說《清水洗塵》講述了一個看似簡單平淡的故事,卻讓讀者感受到了一種難以忘懷的魅力。秘密在于作者專注于發(fā)現(xiàn)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微妙秘密,專注于表達人性最純粹的美,即對文明和美的渴望,以及對詩意和純潔生活的追求。作者善于捕捉和巧妙處理表面枯燥瑣碎的細節(jié)和內(nèi)部深刻創(chuàng)新的細節(jié),不遵循離奇的語言,而是給出了一個完整的渲染和對比感官的感知,如聲音、光線、顏色和味道。作者借助社會習俗,創(chuàng)造藝術觀念,營造氛圍,使作品具有強烈而遙遠的藝術效果和審美情趣。在遲子建的小說中,為了弱化小說的寓言性,著重講述了主人公的人生經(jīng)歷和人生態(tài)度。此外,它是善與惡互補、痛苦與溫暖共存、傷害與寬恕共存的和諧創(chuàng)新內(nèi)容。它拋開了外在因素:對家鄉(xiāng)的守望或追逐,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精神家園。
一、“黑土文化”—遲子建小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
遲子建對生活的積極投入是東北地域文化對遲子建的精神投射。在她的作品《雪中爐火》中這樣說:“無盡的冬天,揮之不去的親情在我心中占據(jù)了一個特殊的位置?!边t子建對生命不可持續(xù)性的焦慮喚醒了漫長寒冷的冬天、相對惡劣的環(huán)境和環(huán)境的不可持續(xù)性,給人一種強烈的、悲劇性的生命不可持續(xù)性的感覺,但另一方面,也給人一種強烈的生存欲望—正是這種不可持續(xù)性讓人感到痛苦,人們感受到生命的價值,更加關心生命。這就是為什么她說:“我愛雪,它的寒冷和寂靜。我也愛由寒冷而生的火,它的活力和溫暖?!痹诤浜蛧揽岬牡赜蛭幕h(huán)境中,遲子建采用了一種溫暖而詩意的“相反”表達,這與20世紀30年代東北作家端木蕻良、蕭軍等粗獷不妥協(xié)的創(chuàng)作風格大不相同,“因為我經(jīng)歷了太多的寒冷,特別是對溫暖的渴望,那些可以讓人們生活在我心中的東西,以及那些非常微妙的東西。生命是一個漫長而短暫的過程。每個人都想要和平和幸福。事實上,大多數(shù)時候,我不想讓任何人用鋼筆取暖,而是給自己一些信任、動力。不相信世界將永遠是黑暗的”。
二、《清水洗塵》中的溫暖與愛意
(一)真摯的祖孫情
在小說的開頭,作者向我們講述說:“天灶家的洗澡順序是從長到幼,從大到小,從父母到孩子。爺爺未過世時,他是第一個洗澡的人,現(xiàn)在奶奶是第一個洗澡的人?!边@里告訴我們的是,這是一個尊重老人的家庭。但對于是否使用奶奶的浴缸水,家人不同意天灶的意見:奶奶堅持讓天灶使用自己的浴缸水,她提到了很多理由說:“當年全村的人數(shù)我最干凈,誰不知道哇?我要是進了河里洗澡,魚都躲得遠遠的,魚天天呆在水里,它們都知道身上沒有我白,沒有我干凈……”“我的頭發(fā)從來沒有生過虱子,胳肢窩也沒有臭味。我的腳趾蓋里也不藏泥,我洗澡的水可以用來養(yǎng)牡丹!”此外,奶奶經(jīng)常不出門,甚至天灶媽媽也會幫忙解釋,但天灶就是不同意。奶奶哭得很大聲,聲音從悲傷、憤怒變?yōu)楸瘋?。但當她聽到天灶說“我年紀大時肯定還不如奶奶呢,我不得腰彎得頭都快著地,滿臉長著癡”,她笑了兩次,急忙對天灶說:“癩是狗長的,人怎么能長癩呢?就是長癩,也是那些喪良心的人才會長。”在這一點上,奶奶對孫子的愛和關心,以及她對天灶的寬恕一起顯露出來。天灶不使用奶奶的洗澡水,并不是對奶奶有敵意或厭惡,只是一個孩子堅持自己的觀點來實現(xiàn)自己的小愿望。他對清水是如此的渴望,清水洗塵不僅僅是一種儀式,而是天灶自我心境的不斷突破和成長,也是天灶追求自我完善的一種體現(xiàn),與此同時也彰顯出天然人性的光輝。為了避免奶奶悲傷,他甚至對長輩們叨咕,面對批評都默默地忍受著,最后讓奶奶迅速離開,幫助奶奶消除憂愁,新的一年,祖父母和孫子孫女的和諧關系讓讀者感到溫暖和感動。
(二)夫妻之愛—真誠
遲子建討論了男女之間的關系,只有當他們達到和諧時,世界才不會彎曲而是保持平衡。她認為,男女之間的和諧應該像宇宙中太陽和月亮之間的和諧一樣。天灶父母之間的愛,讓我們真正感受到真誠的和諧和強烈的溫暖?!吧吖褘D”回到天灶家,請?zhí)煸畎职謳兔﹂_啟兩人之間的愛情音樂會。天灶的媽媽對“蛇寡婦”的到來態(tài)度冷漠,講話卻溫和,她不愿意丈夫去幫助“蛇寡婦”。但當所有人都關注她,需要她做出決定時,她仍然假裝慷慨地說:“去吧?!边@不僅顯示了她的慷慨,而且也給了她丈夫面子和尊嚴。但畢竟“蛇寡婦”的為人和大家對她的評價讓天灶媽媽感到不安,在兒子天灶的鼓勵下,她慢慢地變成了一個溫柔的婦人。天灶爸爸明白自己很快就需要回來,不能喝寡婦的茶或抽她的煙,也不能長時間逗留在她家里。短短的幾個小時,幾個細節(jié)和幾句話展示了男女之間的真愛,為家庭的和諧增添了溫馨的善意。
(三)鄰里情—純樸
“蛇寡婦”是小鎮(zhèn)里出了名的不正經(jīng)的女人,經(jīng)常受人指責和批判,尤其是女人,原因是她私生活不檢點,喜歡跟本鎮(zhèn)里的男人調(diào)情,小鎮(zhèn)的女人們背后就議論她是毒蛇變的,時間久了她就自然成為大家口中的“蛇寡婦”。在萬般無奈之下,“蛇寡婦”去尋求天灶的家人幫助,讓天灶爸爸幫她修盆和灶,這也是她的無奈之舉,同時表明了她是鼓足勇氣下定決心的,她明白天灶爸爸會幫她,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天灶媽媽自然是不同意幫她的,然而最終還是答應讓天灶爸爸去幫忙。天灶爸爸在老婆的白眼下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離家去幫“蛇寡婦”,雖然這兩個家庭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但在新年這樣特殊的時刻,卻用溫情譜寫了一曲大愛之歌,給人極大的心靈慰藉和感動。
三、遲子建小說的詩意寫作
遲子建在談到如何寫小說時說,新材料應該具有相當?shù)臐摿枉攘?,中篇小說應該有足夠的魅力,否則就像一個僵尸,讓人覺得沒有生氣。如果寫作是一條河,那么韻味就是河上產(chǎn)生的霧氣。這里缺少的是霧和意境,而意境是精髓。她的作品就像一個人的氣質(zhì),讓你覺得它是空靈的。事實上,它是可以觸摸的,沒有藝術概念的光環(huán),即使作品中有精彩的故事,也會讓人覺得無聊。美學上的“這種朦朧的光環(huán)是詩意的”,這句話可以看作是遲子建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礎。所謂的詩性本質(zhì)是一種美感??腕w的美感和審美滿足具有“暗”的特征。它來自讀者的個人行為。這是一種感覺,所以你無法描述和定義它。遲子建的韻味理論也是由“亞里士多德詩歌”演變而來的“詩性自然”。這種詩性有兩個內(nèi)涵:外在特征和內(nèi)在深度?!巴庠凇痹谟趧?chuàng)造詩性語言、抒情氛圍、意境和韻味,也就是楊毅所說的“風格的詩意處理”,這是指在小說藝術中插入詩意,將小說的藝術概念和情感作為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或者吸引人們注意線條的創(chuàng)作,或者提升小說的質(zhì)量,或者遵循短篇小說的純美。從不同角度看,小說的自由抒情性必須在形式與精神、情感與理性上統(tǒng)一,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影響深遠、生機勃勃的王國。遲子建對精神家園的執(zhí)著追求是她的小說固有的詩性特征。這是遲子建的人生信念,也是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基礎。如果說偉人的苦難使他高尚,那么普通人的苦難就像螻蟻一樣微不足道。這是一種人類思想,而不是區(qū)分人類自卑和高貴的社會身份。幸福與日常的困苦對于遲子建小說的“動機”來說就像簡單而漫長的人生錦緞上布滿了快樂的色彩,有時還夾雜著痛苦的裂痕。經(jīng)紀公司的所有者不知道他們生活的價值和意義,甚至沒有考慮到這些,但這并沒有阻止他們像以前那樣生活。在觀眾眼中,他們?nèi)狈ο敕?,不會面臨選擇的斗爭,甚至死亡。遲子建用自己的村莊和一系列城市建造了一個失落的村莊,講述了這個村莊居民的日常故事。遲子建的書因其和諧的內(nèi)容和完整的結(jié)構(gòu)、詩意的標題、空洞的結(jié)尾和字里行間的含義而具有獨特的識別標志。
(一)故事情節(jié)的弱化
復雜統(tǒng)一的寓言是傳統(tǒng)小說不可或缺的元素,但遲子建的小說在寫作上與傳統(tǒng)小說有所不同。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彰顯出極其自然的特點,她善于在細節(jié)的深處傾注真情,高度關注人性的脆弱和堅韌。就傳統(tǒng)的小說創(chuàng)作方式而言,遲子建的小說處于弱化狀態(tài)。《北極村童話》中的故事是這個寓言弱點的典型代表。這本書是散文,它選擇性地記錄了遲子建小時候在祖母家度過的三年時光,這些記憶都是斷斷續(xù)續(xù)的,整個寫作就是一個接一個地展示生活場景。
(二)最簡單、最普通人性的耀眼靈光
我認為遲子建的小說之所以如此感人,讀起來常常讓人心潮澎湃,主要是因為她的作品總是閃耀著人性的溫暖光芒。她的作品充滿了溫暖的感覺和明亮的色彩,人們在悲傷的生活中渴望陽光,微弱的希望也可以照亮生活?!肚逅磯m》處處充滿了這種溫暖的憂傷之美,沒有提及事件發(fā)生的時間,但在過去或現(xiàn)在,你每年只能洗一次澡,你可以在臥室和狹窄的浴室里洗澡,這種生活總是讓人感到悲傷。但是小鎮(zhèn)的人們非常真誠地歡迎春節(jié),大家都在這一天認真地打掃衛(wèi)生,天灶的妹妹天云不僅要把頭發(fā)洗干凈,她還要用媽媽做的藍色香波,然后系一個新的絲綢頭繩,她認真的態(tài)度就像一個女孩結(jié)婚一樣,讓人感受到強烈的生活品味。不僅孩子們珍視純潔,老人們也珍視純潔。當天灶的奶奶看到天灶不想用她洗過的水洗澡時,她認為天灶覺得自己很臟,所以她哭著對兒媳訴說她是村里最純潔的人,她就像一個“老小孩”,雖然很有趣,但她讓人們強烈感受到純潔的重要性。還有“蛇寡婦”,就算她被全村人嫌棄,她也想在年底“洗澡”。這種對文明和清潔生活的渴望,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揭示了人性之美。
13歲的孩子天灶不想在別人用過的水里洗澡,他堅持自己一個人用一盆清水洗澡,甚至違背自己的意愿傷了奶奶的心。遲子建深入探討了天灶渴望干凈的水來洗塵的社會內(nèi)涵,被遺忘的貧窮角落也產(chǎn)生了對文明的渴望。她在微妙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新的美,別人在一段時間內(nèi)不容易看到或理解,她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精神,實際上顯示了時間的痕跡和人們的愿望。雖然在大城市里,很多人每天都可以洗澡,而天灶一年只有一次機會,還是用別人洗過的“臟水”,這看起來不可思議,這使他無法邁出的文明的第一步。天灶不一樣,當別人懷著一顆圣潔的心生怕錯過春節(jié)時,他卻憎恨春節(jié)。天灶這種樸素的情感,是最純樸的,閃耀著最平凡人性的光芒。它糾正了我們在生活中對這一偉大主題的深遠關注的誤解,并告訴我們,今天的許多小說缺乏這種真實而簡單的人性之美。
(三)純凈優(yōu)美的詩意話語營造了人性善美的激蕩氛圍
《清水洗塵》的語言是空靈的、純潔的和詩意的。這也印證了遲子建的創(chuàng)作愿望,她認為:古典文學雅致,內(nèi)容深刻,具有純文學性,注重修辭和意見的形成,有一種感恩、寧靜、憂郁的氛圍,代表著東方文化的精神。小說中許多詞語使我們感到陌生和美麗。女性作家獨特的品味和純潔的思想,以及她們對人與人之間微妙情感的精準把握,都為短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的機會和方向。對人類情感的詩意描寫是這部小說的基礎。它是一種心理活動,也是一種風景對比。它結(jié)合了一個具有深遠藝術理念的形象和一首持久魅力的歌曲,其中包括天灶對文明、詩歌和清潔生活的渴望!天真單純的天灶,當他可憐的愿望不容易實現(xiàn)的時候,看著肥皂在角落變成滿天繁星的花朵,心中升起了一種不尋常的驕傲。突然,他對生活充滿了愛。多么純潔的心??!整個作品只是真實地描述了天灶的情感過程,仿佛是大自然的聲音,自然愉悅,簡單如生活。提起“清水”這個意象意義十分特殊的詞,無論是奶奶還是父母以及妹妹還有村上的其他人,都需要放清水進行洗塵,由此可見清水彰顯出人性、人情和詩意,在這個小鎮(zhèn)上人人都得用清水來洗塵,一個“清”字反映了人性如水、情感如水,無論是祖孫之情、鄰里之情、夫妻之愛都彰顯出溫情和詩意。塵不僅僅是灰塵,而是暗指著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以及這一年來的疲憊和勞累,清水洗塵也就是清除過去一年所有的陰霾和疲憊,從而重獲新生,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更深一步,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人性的水清洗人的靈魂,凸顯人性的覺醒。而天灶堅持用清水洗塵也是他追求自我成長不斷完善的體現(xiàn)。
如果我們不從兒童的角度來觀察生活,如果作者沒有感性的藝術感知能力,不能將事物與情感、風景融為一體,只是冷靜地呈現(xiàn),純粹客觀地描述,那么,怎么會有這樣一種神話般的藝術概念和詩歌作為陳述呢?
2641501186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