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艾芝
山東省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兒內(nèi)科,山東泰安 271000
小兒哮喘臨床特征為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可導致出現(xiàn)咳嗽、呼吸急促等癥狀,影響正常生長發(fā)育,需加強早期診治[1]。但患兒年齡小且自我約束力差,干預期間易出現(xiàn)哭鬧、掙扎等行為,整體依從性較差,影響疾病控制效果[2]。且部分家屬缺乏對小兒哮喘疾病知識的正確認識,導致患兒出院后居家照護力度不夠、照護專業(yè)性不足、患兒自我護理能力較低,也不利于疾病控制,易導致病情復發(fā)。前瞻性護理重視在全面分析患者實際情況基礎上,立足其護理重點、難點及風險,提出針對性護理計劃,以減少護理風險,提升護理質量[3]。而居家自我護理重視在患者出院后居家期間為其提供專業(yè)治療護理服務,以改善疾病控制效果[4]。目前,臨床就小兒哮喘患兒中前瞻性護理與居家自我護理聯(lián)用研究仍較少。本研究選取泰安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小兒哮喘患兒,探討前瞻性護理聯(lián)合居家自我護理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泰安市婦幼保健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12例小兒哮喘患兒,納入標準:①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年版)》[5]中小兒哮喘診斷標準,并經(jīng)臨床癥狀、胸CT等檢查確診;②家屬無認知障礙或精神障礙等疾病,可參與研究;③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器質性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智力障礙;②患嚴重心、肝、腎臟器疾??;③合并肺結核、氣道異物或毛細支氣管炎等疾??;④正在參與其他同類型研究。依照入院時間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與研究組(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每組各56例。對照組男34例,女22例;年齡3~14歲,平均(9.21±1.36)歲;病程2~9個月,平均(4.26±1.03)個月。研究組男33例,女23例;年齡3~14歲,平均(9.25±1.32)歲;病程2~10個月,平均(4.29±1.11)個月。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密切觀察病情、遵醫(yī)囑指導患兒規(guī)范用藥、對家屬進行口頭宣教、協(xié)助家屬安撫患兒情緒、提供安全整潔病房、出院后每隔2周電話隨訪1次進行康復指導等,持續(xù)1個月。
研究組則實施前瞻性護理聯(lián)合居家自我護理,持續(xù)1個月,具體內(nèi)容如下。
前瞻性護理:①多元化健康教育形式?;純?、家屬健康知識認知水平低是影響其依從性、疾病控制的關鍵因素。護理人員根據(jù)家屬文化程度、認知水平等,靈活采用多媒體宣教(將疾病知識以文字、圖片等方式在多媒體上展示,指導家屬觀看、學習)、視頻宣教(由專業(yè)醫(yī)護人員講解疾病知識,剪輯成視頻,經(jīng)微信平臺指導家屬觀看)等方式進行健康教育。患兒方面,采用講故事等方法進行宣教,比如將小兒哮喘疾病比作大灰狼,患兒要想打跑大灰狼,需要各種武器,包括聽醫(yī)生的話正確服藥、規(guī)律吃飯等。②心理護理。患兒、家屬不良心理也可影響其依從性、疾病控制。護理人員主動與患兒家屬交流、溝通,理解其擔心、緊張等心理,耐心安撫;指導家屬避免在患兒面前暴露消極情緒,積極營造良好氛圍,提升患兒愉悅感?;純悍矫妫捎脙和Z言與之溝通,經(jīng)微笑、摸頭、豎大拇指等方式向其表示安慰、鼓勵、肯定,拉近護患距離,提升患兒對護理人員親切感、信任感。③環(huán)境護理。陌生、嘈雜的住院環(huán)境也可影響患兒疾病控制。除常規(guī)護理提供安全整潔病房外,在不影響診療操作前提下,允許患兒自行擺放室內(nèi)物品,營造溫馨住院環(huán)境,室內(nèi)禁煙;病房內(nèi)擺放綠色盆景或其他植物,凈化空氣;病服或床上用品不使用羽毛等材質,防止刺激呼吸道,引發(fā)哮喘發(fā)作。④飲食護理。指導患兒多食用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進食時細嚼慢咽,少食多餐,控制零食攝入量。
居家自我護理:①完善隨訪形式。除常規(guī)護理電話隨訪外,還在出院前創(chuàng)建醫(yī)護患溝通微信群,指導家屬加入微信群,并詳細介紹群目的、群操作方法等,確保其熟練掌握;出院后每周在群內(nèi)推送5篇小兒哮喘健康知識,包括哮喘病因病機、家庭照護要點、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等,供家屬查閱、學習;家屬有疑問時可在群內(nèi)留言,醫(yī)護人員看到后,采用文字、圖片或語音等方式,為其詳細解答;定期上門隨訪。②疾病評估指導。指導家屬學會正確觀察、記錄患兒病情,包括哮喘發(fā)作癥狀、患兒精神面貌等,并教會家屬正確采用峰流速儀對患兒病情進行評估。③生活指導。指導家屬協(xié)助患兒進行適量有氧運動鍛煉,如散步、騎自行車等,1次/d,每周至少5次;指導患兒形成規(guī)律作息習慣,早睡早起,提升免疫力;遠離刺激源。
①比較兩組干預(治療+護理)后依從性,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nèi)容包括遵醫(yī)囑服藥、合理飲食、合理運動、定期復查等,總分100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1,折半系數(shù)為0.84,重測信度為0.88。90~100分為完全依從,60~89分為一般依從,0~59分為不依從。依從率=(完全依從+一般依從)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比較兩組哮喘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③比較兩組干預前后兒童哮喘控制測試量表(C-ACT)[6]評分,包括藥物使用、喘息情況、夜間癥狀、活動情況、患兒自我評估5項,各項采用1~5級評分,總分25分。依據(jù)干預前后C-ACT評分變化評估疾病控制標準[7]:干預后C-ACT評分較干預前提升< 30%或增加為未控制;30%~< 80%為部分控制;≥80%為完全控制。疾病控制有效率=(完全控制+部分控制)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兒依從率為96.43%,高于對照組的83.9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依從性比較[n(%)]
研究組哮喘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哮喘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對比(d,±s)
表2 兩組哮喘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對比(d,±s)
組別 n 哮喘癥狀消失時間 住院時間研究組 56 6.32±1.55 8.84±1.95對照組 56 7.15±2.04 10.06±2.15 t值 2.424 3.145 P值 0.008 0.001
干預后,兩組C-ACT評分均高于干預前,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C-ACT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兒C-ACT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研究組 56 12.35±2.04 20.03±2.15 19.391 0.000對照組 56 12.34±2.12 18.62±3.52 11.437 0.000 t值 0.025 2.558 P值 0.980 0.012
研究組疾病控制有效率為94.64%,高于對照組的82.1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疾病控制有效率比較[n(%)]
小兒哮喘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多數(shù)患兒年齡小、病情復雜、治療時間長,住院期間對護理服務質量要求較高,且出院后仍需進行較長時間居家照護,而居家期間護理質量較難得到有效保證[8-9]。而且,多數(shù)小兒哮喘患兒家屬缺乏對哮喘疾病、治療、居家照護等知識的正確認識,加上過度擔心患兒病情,易導致出現(xiàn)焦慮、煩躁、緊張等不良心理,可進一步影響患兒情緒狀態(tài),不利于改善依從性及疾病控制效果[10-12]。因此,臨床加強小兒哮喘患兒住院及居家期間護理干預,對其依從性的提升、疾病癥狀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既往臨床多實施常規(guī)護理,主要由護理人員遵醫(yī)囑進行相關治療、護理操作,雖能滿足患兒基本需求,但也存在護理措施經(jīng)驗性較大、忽視患兒個體差異等缺點;且出院后隨訪形式單一,多經(jīng)電話隨訪,存在電話接聽不及時、電話描述主觀性強等問題。
前瞻性護理強調在全面分析影響患者護理效果的危險因素基礎上,前瞻性制訂相關護理計劃,以減少護理問題發(fā)生,達到促進康復目的[13-14]。居家自我護理主要是出院后患者經(jīng)自我護理,提升其自我防御能力,保證身心健康及疾病控制的過程[15]。前瞻性護理與居家自我護理聯(lián)合應用,可保證患者在住院期間及出院后均獲得規(guī)范、科學、專業(yè)護理服務,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治療、護理中,對疾病長期、有效控制有積極意義。但目前臨床就小兒哮喘患兒中前瞻性護理與居家自我護理應用研究仍較少。本研究就該問題進行分析,在研究組患兒中實施前瞻性護理聯(lián)合居家自我護理,發(fā)現(xiàn)其具有以下兩個方面價值:①前瞻性護理聯(lián)合居家自我護理可提升小兒哮喘患兒依從性。本研究中,研究組患兒依從率為96.43%,高于對照組的83.93%,這提示前瞻性護理聯(lián)合居家自我護理可促使患兒依從性提升。原因為前瞻性護理重視根據(jù)患兒、家屬實際情況,全面分析影響其依從性的因素,包括健康知識認知水平低、心理狀態(tài)、住院環(huán)境等,并進行個體化、全面化干預,能切實減少這些因素對患兒依從性的影響;且經(jīng)居家自我護理,采用微信平臺、上門隨訪等方式加強健康指導,也能促使患兒、家屬了解到規(guī)范自身行為的重要性,切實提升患兒依從性。②前瞻性護理聯(lián)合居家自我護理可改善小兒哮喘患兒疾病控制效果。本研究調查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哮喘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較短,且C-ACT評分改善效果更為理想。而且,研究組疾病控制有效率為94.64%,高于對照組的82.14%,這說明前瞻性護理聯(lián)合居家自我護理的實施可提升患兒疾病控制效果。原因為經(jīng)前瞻性護理可提升患兒、家屬對疾病知識認知程度,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改善依從性,促使其主動參與到治療、護理中,縮短哮喘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在此基礎上,加強出院后居家自我護理,完善隨訪形式,采用微信平臺加強宣教,能為出院后患兒疾病控制提供幫助,提升疾病控制效果。
綜上所述,小兒哮喘患兒中實施前瞻性護理聯(lián)合居家自我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提升患兒依從性,改善疾病控制效果,值得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