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月
在博物館里,我們看到了形態(tài)各異的“鎮(zhèn)館之虎”,聽聞了它們的奇妙座談會,增長了許多新奇的0識。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古人會制作這些與虎相關(guān)的物品呢?這主要還是因為我們“虎大王”不怒自威,具有多種象征意義。
接下來,就讓我們跟著“虎大王”走一圈,看看它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象征意義吧。
第一站
權(quán)威站
代表形象:虎符虎頭牌補子
虎,和獅子一樣,都是大型的貓科動物。在西方人眼中,師子是王的象征。而在中國古人眼中,虎才是百獸之王,是統(tǒng)領(lǐng)山中群獸的“天生君主”,常和龍相提并論,《周易》中有記載:“云從龍,風(fēng)從虎。”龍與虎一起,成為權(quán)威和吉祥昌盛的象征。所以,人們常常用“龍騰虎躍”“生龍活虎”來形容華夏民族的精神風(fēng)貌。
古人如此推崇虎文化,一方面是因為虎生活在亞洲,虎的足跡曾遍布中華大地。另一方面,對古代的統(tǒng)治者來說,他們希望百姓對待自己就像對待老虎一樣,充滿敬畏之情,不敢有所冒犯。
要說虎在皇家的形象代表,那一定非虎符莫屬了,它代表著帝王對軍隊的絕對控制權(quán)。這在前面的《鎮(zhèn)館之虎奇妙座談會》里已經(jīng)介紹過。
在古代,官府門頭上掛的、衙役手中舉的牌子,其中有些是虎頭牌。牌面上有的寫著“回避”,有的寫著“肅靜”。到了清朝,一些官府的門上方會懸掛一塊虎頭牌,上面寫著“禁止閑人擅入”,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提醒人們“閑人免進(jìn)”的標(biāo)識牌,稱得上是官方禁止牌。不過,要是虎有意識的話,它應(yīng)該不太喜歡這個身份。因為這是古代官員壓制百姓的手段之一。凡是官員打著“回避”和“肅靜”字樣的虎頭牌出行,那么百姓就得自動遠(yuǎn)離,不然就會以藐視官員為由遭受懲罰。
我們在影視制或者博物館中看到的明清官服,其前胸和后背上都用五彩線繡著鳥獸圖案,這就是補子。補子上不同的圖案代表不同的官階,就好像現(xiàn)在軍服上的肩章一樣。明朝對官服制度非常重視。在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朝廷確定了補子制度,武官繡獸,文官繡禽鳥。其中武官的補子上,一、二品繡獅子,三、四品繡虎豹,五品繡熊羆。這些走獸圖氣勢威猛,彰顯了武官的威嚴(yán)。
巧妙小知識
古時候,縣官及以下是治民之官,也就是負(fù)責(zé)和普通民眾打交道的官員。而縣官以上背:是治官之官,可以理解為專門治理官員的官,他們一般不和普通民眾打交道,因此只有他們才可以打著“回避”虎頭牌出行。
第二站
勇猛站
代表形象:虎將虎穴
俗話說,虎吼一聲百獸驚。作為一種獨居的大型食肉動物,虎在山林中幾乎沒有天敵,這造就了它勇猛無畏的性格特點一只要在它眼皮底下出現(xiàn)的動物,它都可以去獵殺。面對這么強勢的猛獸,中國古人當(dāng)然少不了賦予它勇猛和威武的象征意義啦。在古代,如果一個人的外號與虎相關(guān),往往意味著這個人很勇武,如猛虎一般。比如三國時期的猛將許褚,勇猛無敵、威武絕倫,人送外號“虎癡”“虎侯”;后唐太祖李克用年輕時沖鋒陷陣,所向披靡,時稱“飛虎子”;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身先士卒,驍勇善戰(zhàn),被后人尊稱為“戚虎”。在《水滸傳》中,不少梁山好漢的綽號也與老虎有關(guān),諸如跳澗虎、插翅虎、錦毛虎、矮腳虎、青眼虎等。很明顯,這里的“虎”是用來形容、對托好漢們的勇猛。
那,到底要多勇猛才配稱“虎”呢?我們簡單來瞧瞧許褚的事跡,也許能從中找到答案。
相傳,許褚年輕時面對賊兵,能面不改色地拉著牛尾巴拖著牛倒行幾百步。投奔曹操后,許褚更是能一邊用左手舉著馬鞍抵擋敵人箭支的攻擊,一邊用右手推著船護(hù)送曹操安全渡河。就連許褚的對手——名將馬超,在許褚面前都不敢動曹操分毫。由此可見,在古時候,想要獲得“虎”的稱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呀!
除了用于人名,“虎”的稱呼還被廣泛用于多種設(shè)施中。
漢朝的時候,首都長安就有一座監(jiān)獄,叫作“虎穴”,筑于地下,深數(shù)丈。以“虎”來命名這座監(jiān)獄,就是為了突出這座監(jiān)獄的威嚴(yán)與兇殘,凡在“虎穴”接受懲罰的罪犯大多是“站著進(jìn)來,躺著出去”。想從這樣的監(jiān)獄全身而退,無異于“虎口余生”。后來,虎穴也就成了“危險地”的代名詞。
《水滸傳》中,林沖被騙入的“白虎節(jié)堂”,是商議國家軍機大事的重要場地,未經(jīng)準(zhǔn)許,任何人不得入內(nèi);唐朝詩人王建描寫的“虎帳”,是我國古代對將帥營帳的特稱,代表勇武之人居住的地方;明朝戚家軍中的“虎蹲炮”,雖然短小精悍,但聲響如雷,殺傷力強。
巧妙小知識
古時候還有一類特別的統(tǒng)稱:勇武之臣被稱為“虎臣”,勇猛之將被稱為“虎將”,勇敢之士被稱為“虎賁(ben)”。
巧妙小練習(xí)
除了許褚之外,三國時期還有五位猛人,并你為“五虎上將”。他們分別是下面這幾個故事中的人物,趕緊去了解一下,寫出他們的名字吧。
第三站
驅(qū)邪站
代表形象:虎門神黑虎財神虎頭帽
虎的兇猛、威嚴(yán),令人生畏,在民間就衍生出了吉祥與驅(qū)邪之意。東漢末年,著名學(xué)者應(yīng)劭在《風(fēng)俗通義》中寫道:“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zhí)搏挫銳,噬食鬼魅?!被⒌倪@個特性正迎合了人們驅(qū)邪祈福的美好愿望。因此,在民間工藝品如年畫、剪紙、布藝中,虎也被視為瑞獸,有著鎮(zhèn)宅、辟邪的作用。在一些方言中,“虎”與“?!敝C音,“虎”即“?!?。
我們知道,除夕有貼門神的習(xí)俗。門神,即司門守衛(wèi)之神。人們將門神像貼在門上,用來驅(qū)邪、保平安、護(hù)家宅。不過在東漢時期,人們“貼”的可不是門神,而是“虎”。那時,縣官常常在除夕,刻一個拿著葦索的桃人掛在門上,并在門上畫一只虎。把虎畫在門板上,表示鎮(zhèn)壓兇邪的門神在此,一切妖魔不得入內(nèi)。這就是過年貼門神的雛形。
除了貼門神,人們也常常會在農(nóng)歷五月給自家小孩穿上虎頭鞋、戴上虎頭帽,祈求平安吉祥。這是因為,五月在古人眼中是“毒月”,他們認(rèn)為在這個月,邪惡生靈會匯集人間。所以古人就給孩子穿上與虎相關(guān)的衣物,期望虎能驅(qū)散邪靈,保佑孩子健康成長。
在人們眼中,虎不僅能驅(qū)邪,還可以招財。正月里有迎財神的習(xí)俗,財神是掌管錢財?shù)纳?。相傳秦朝時的趙公明在終南山得道成神,他有著黑色的面容,濃濃的胡須,披著鎧甲,騎著黑虎,被人奉為財神。黑虎也因此成為財神的象征。
現(xiàn)在,全國很多地方可以看到用來辟邪與象征吉祥的舞師活動,但是在漢朝,人們可看不到這種場景,因為當(dāng)時大多數(shù)人還不知道師子長什么樣呢。不過他們卻有另一項活動——象人斗虎。活動內(nèi)容是一個人和另一個由人假扮的“老虎”相互爭斗,以此驅(qū)散邪惡,帶來好運。雖然象人斗虎沒有流傳下來,但
是象人斗虎的改良版——舞虎,要是運氣好的話,在南方些客家人生活的區(qū)域還是可以看到的。
巧妙小知識
1.既然虎在中國古代是吉祥和驅(qū)邪的象征,那么為什么在寺廟或者大院門口,人們擺放的是石獅而不是石虎呢?
這主要是因為在佛教中,獅子是一種象征莊嚴(yán)與吉祥的守護(hù)神獸,地位崇高。而隨著唐朝佛教開始盛行,這種象征意義自然也影響了民間百姓。
2.古人為什么稱農(nóng)歷五月為“毒月”呢?
這是因為進(jìn)入農(nóng)歷五月以后,氣溫升高,降雨增多,各種蚊蟲和微生物都開始活躍。在古代醫(yī)療和衛(wèi)生條件都落后的情況下,很容易暴發(fā)瘟疫和疾病。久而久之,古人便對五月充滿恐懼,將這個月稱為“毒月”。
第四站
方位站
代表形象:白虎
虎在古人眼中還有代表方位的象征意義。不過這個代表方位的虎不是一般的虎,而是特指“天上的白虎”。古人認(rèn)為,天是一個巨大的球狀物,里面住著地球和日月星辰,而地球處在天的中央,日月星辰都圍著它旋轉(zhuǎn)。
后來,古人將太陽運行一年的軌跡稱為黃道,將巨大的球狀物本身的赤道稱為天赤道。在黃道與天赤道的附近,古人又把星空分成了四個部分,分別安排了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種神獸鎮(zhèn)守其中,分別承擔(dān)著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保護(hù)任務(wù),這就是四象。
以四象為基本圖像,中國古代的天文圖像形成了一個以“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為體系的天文神話體系。
三垣就是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三個天區(qū),它們是我國天文神話中的行政中心。根據(jù)司馬遷《史記·天官書》記載,紫薇垣是天的中心,是天帝的居所;太微垣是天帝的辦事機構(gòu);天市垣是天上的市集,由晉、鄭、周、秦等星座組成,對應(yīng)地上春秋時期的各國。歷朝歷代的皇帝也都遵循這套天文神話體系,比如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一紫禁城,對應(yīng)的就是天帝居住的紫薇垣。
宿,即星宿,二十八宿構(gòu)成了四象,其中西方七宿一奎、婁、胃、昴、畢、觜、參首尾相連形成了形以白虎的形狀。
①奎:奎宿,由16顆不太明亮的星組成,樣子就像鞋底,它們處在仙女座和雙魚座之內(nèi)。
②婁:婁宿,由3顆星組成,位于白羊座之內(nèi)。它們的數(shù)量雖少但一直被中國古人視為主管興兵聚眾或牧養(yǎng)犧牲(指為祭祀而宰殺的牲畜)的地方,屬于典型的“不可貌相”。
③胃:胃宿由3顆不明亮的星組成,樣子和三角形類似,同樣位于白羊座之內(nèi)。
④昴:昴宿,由一團(tuán)緊湊的星組成,目視有7顆,位于金牛座之內(nèi)。昴星團(tuán),屬于星團(tuán)中的“網(wǎng)紅”,是很多神話故事的源頭,比如中國的七仙女下凡、古希臘的七姐妹傳說等。
⑤畢:畢宿,由8顆星組成,形狀像一把小叉子,位于金牛座之內(nèi)。在中國古代,它還有一個“雨星”的外號。
⑥觜:觜宿,由3顆不明亮、幾乎完全靠在一起的小星組成,樣子與角狀的鳥嘴相似,處于金牛座之內(nèi)。
⑦參:參宿由7顆明亮的星組成,在星十分顯眼,空它中們位于大名鼎鼎的獵戶座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