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寧
(作者單位:廣東廣播電視臺)
為推動足球運動的普及和發(fā)展,吸引中小學生投入足球訓練中,學校會開展不同類型的體育活動和體育賽事。新聞工作者要通過新聞媒體對校園足球活動進行宣傳和推廣,重點展示足球課、足球訓練以及足球比賽的具體情況,調動學生參與足球活動的積極性,讓家長對足球活動保持認可的態(tài)度。新媒體時代,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新聞媒體報道效率不斷提升,人們可以隨時接收到有關于足球訓練或者比賽等活動內容的信息,但是部分媒體工作者為吸引社會關注,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存在追求數量、忽略質量的問題,因此,應當重視新聞報道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將正確的信息傳播給社會大眾,營造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對青少年進行積極引導。
以往的新聞報道主要關注的是國內大型足球賽事,對青少年足球活動的關注度不高,究其原因是沒有認識到學校體育和群眾體育的意義和重要性。另外,競技體育比賽一般是定期舉辦,對參加競技比賽的人員進行統(tǒng)一管理,項目區(qū)域的劃分也較為明確,存在固定的新聞受眾,報道更加容易[1],因此新聞工作者更加傾向于將競技體育作為主要的報道內容。關于青少年足球運動的報道,最早多出現于青少年全運會,賽事類型多為錦標賽與對抗賽,另外在大型運動賽事中也有穿插和青少年相關的比賽內容。進入21世紀,為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我國開始重視校園足球工程,并將足球運動融入體育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2008年后,我國開始進入了“后奧運時代”,體育事業(yè)的整體發(fā)展速度不斷加快,在相關政策的影響下,體育新聞媒體開始更加重視校園足球活動的報道,為大眾講述有關于青少年足球活動的內容,助力校園足球活動的發(fā)展。
在新聞報道過程中,新聞工作者開始合理利用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推廣校園足球活動,為我國校園足球的宣傳提供了重要的動力[2]。大量的體育新聞媒體在新媒體平臺上開設官方賬號,將文字資源、信息資源以及視頻資源進行整合,更加直觀地為大眾展示青少年足球活動和校園足球活動的發(fā)展現狀,有利于提高家長和學生對校園足球活動的認識程度,對我國足球人才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意義。新媒體具有時效性強的優(yōu)勢,能在短時間內生成娛樂熱點,提升社會各界對于青少年足球活動的關注度。
一是資金投入不足。足球場要求比賽場地為長方形,長寬分別為90~120米、45~90米,球門高寬分別為2.44米、7.32米。資金投入不足,很多學校未針對足球訓練設置專門的訓練場地,操場是主要的訓練區(qū)域,而由于操場規(guī)格和足球場存在一定差異,只能作為日常訓練場地,也無法開展各種大型足球比賽,和專業(yè)球隊之間無法進行合作和交流。足球場地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學校足球場設施配備的資金來源主要為政府撥款和企業(yè)出資,資助的資金量較少,無法滿足足球場地后續(xù)維護和更新的費用,影響了后期足球訓練活動的開展。特別是鄉(xiāng)村地區(qū)教育條件較差,資金量不足,制約了足球訓練活動的推廣,影響了校園足球發(fā)展,城鄉(xiāng)差距逐漸拉大。
二是家長限制。大多數家長往往更加注重孩子的文化課學習,忽視了體育活動的重要意義,只是將踢足球當作孩子在業(yè)余時間放松身心的健身活動,再加上大部分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并沒有將更多時間放到足球活動當中;還有部分家長過于寵溺孩子,害怕孩子在足球運動中受傷,極力阻止孩子參與校園足球活動,因此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受到重重阻礙。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校園足球活動難以開展,新聞報道工作更無法發(fā)揮出應有作用。
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出現了定位偏差的現象,主要原因在于一些新聞媒體想要獲取較高的關注度,在報道時重點針對校園球星或者比賽成績進行報道,在對校園足球活動或者比賽進行分析時,也是從成人角度出發(fā)分析其技戰(zhàn)術特點,沒有考慮到校園足球活動的特點,這會使人們對校園足球出現認知偏差,使大眾無法了解校園體育和競技體育的不同之處。在校園足球活動中,青少年學生是主要參與主體,對場內或者場外有著自己的認知和了解,采訪時新聞記者應當針對青少年學生進行重點采訪,但是一些新聞記者會將目標放在教練、教師或者家長等其他人身上,沒有認識到青少年在足球活動中的重要性,使得報道對象和參與主體出現了偏差[3]。
足球新聞報道內容質量出現了參差不齊的現象,難以發(fā)揮新聞報道的功能和作用,未能對校園足球活動進行有效宣傳。報道內容質量較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報道內容深度不足。在報道足球新聞時新聞媒體出現了跟風的現象,只是對政策進行淺層的解讀,沒有深入挖掘政策的內在精神和意義,從側面體現了新聞從業(yè)者對于校園足球新聞的重視程度不足。第二,報道內容失實,一些媒體為了博人眼球會選擇報道某些虛假新聞,對新聞中的人物或者事件進行惡意夸大。第三,更重視新聞的娛樂性和隱私性,對于足球新聞的評價會集中在個人隱私上,報道內容寫作方式過于煽情或者矯揉造作。當然,在報道時也有很多優(yōu)質的新聞內容,如針對足球課程、足球課間操進行重點報道,積極報道有關于校際聯(lián)賽的推進情況,呈現了不同地區(qū)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形式和普及程度,為不同地區(qū)校園足球運動的發(fā)展提供參考。
在新媒體迅速發(fā)展的今天,新聞行業(yè)的從業(yè)者數量有所增加,由于足球現階段風靡我國,越來越多的記者參與到校園足球新聞報道中,為校園足球新聞報道提供了更多的人力支持,但是部分記者對于校園足球的了解度不足,影響了報道質量。首先,部分記者專業(yè)理論知識水平有待提高。部分記者在新聞報道時只是針對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進度、比賽結果等內容進行報道,對于足球競技精神和優(yōu)秀技戰(zhàn)法理解不到位,缺少專業(yè)素養(yǎng)[4]。其次,部分記者缺少采編一體化的轉型意識。部分記者雖然擁有豐富的新聞報道經驗,對于足球和校園足球也有著獨到的認知,可以創(chuàng)作出高質量的內容,但是對于各類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意識不足,無法在第一時間對新聞素材進行合理整合,影響了新聞報道效率。
在進行新聞報道時出現了報道分散化的現象,主要體現在新聞報道連續(xù)性不強,無法持續(xù)對校園足球活動進行宣傳。特別是在新媒體的影響下,新聞媒體可以在短時間內報道各種不同的內容,為了能夠吸引流量在報道時會選擇各種不同領域的新聞進行報道。新媒體平臺是人們接收體育新聞的重要平臺,人們更加熱衷于關注權威性、專業(yè)性較強的官方平臺,然而目前缺少以校園足球為重點的媒體,在新聞報道中競技體育報道占比較高,校園足球報道較少且零散,人們無法在某一平臺或媒體集中獲取關于校園足球的信息。
新聞記者在進行報道時應當確定校園足球新聞報道的定位,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新聞報道的精準性,發(fā)揮新聞報道的宣傳作用。首先,將報道對象放在青少年運動員身上。在新聞報道時應當針對青少年學生進行采訪,了解青少年對足球運動的認知和興趣,真正走進校園足球活動中,讓社會各界看到校園足球活動的真實面貌,同時也應當從青少年的角度出發(fā)對足球運動過程中所出現的技戰(zhàn)法進行分析,探討青少年運動時技戰(zhàn)法存在的問題,從而為校園足球訓練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其次,將青少年的運動狀態(tài)作為報道內容。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的意義在于展示青少年在體育運動中的風采,讓青少年能夠在足球活動中形成堅定勇敢的精神品質,提高身體素質。因此,在報道時不能只關注外界環(huán)境,如足球訓練計劃是否科學、足球比賽是否獲得勝利等,應當將青少年個人狀態(tài)作為報道重點,展示青少年身體和心理方面在校園足球活動中得到的改善,以此來向社會宣傳體育活動的重要性。
在新聞報道時應當堅持內容為王的報道理念,增加報道內容的深度,保證報道內容的質量,利用內容優(yōu)勢轉變大眾對于校園足球的認知,以此推動校園足球活動的不斷普及[5]。第一,重視對政策進行深入解讀。政策與工作方針是引導校園足球發(fā)展的關鍵,在報道相關政策時應當結合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現狀進行分析,研究發(fā)展政策和工作方針的實際意義,發(fā)揮其所具備的引導作用,讓體育教師可以對校園足球活動開展計劃進行調整,形成科學的足球訓練模式,在推進體育教學改革進程的同時提高我國校園足球活動的質量和專業(yè)性。第二,重視對校園足球活動模范的報道。校園足球是當前體育教學改革中的關鍵內容,為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應當對校園足球活動中的模范學校、模范教師或者聯(lián)賽機制進行報道,為其他地區(qū)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第三,提升報道內容的專業(yè)性。雖然校園足球報道應當重視宣傳其成效和開展模式,但是要將報道內容回歸足球本身,對足球比賽中的優(yōu)秀表現進行解讀,分析某種技戰(zhàn)法的特點,使新聞報道變得更加專業(yè)。
新聞媒體從業(yè)者是影響新聞報道質量和效果的關鍵,在新的環(huán)境下,應當重視提升從業(yè)者的綜合素質。首先,媒體記者除了了解基本的足球知識和具備一些專業(yè)技能,還要對學校體育、現代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學有一定的了解[6]。未來的校園足球,需要一支數量、質量都能滿足報道需求的高素質職業(yè)團隊。其次,在采寫編評的環(huán)節(jié),記者要遵循體育新聞的真實性原則,注意時效性和大眾性原則,堅持校園足球報道的基本思路,充分發(fā)揮新聞價值,適度發(fā)揮宣傳價值,提升大眾對校園足球的認知水平。再次,媒體要加強對記者的培訓,使其能夠擁有專業(yè)的工作意識,形成采編一體化的工作理念,提高信息整合能力和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力,在遇到重大事件時,能提高工作效率,快速采集信息、整合信息、編輯信息,為受眾及時提供相關報道。同時,相關部門也應當重視對記者進行專題培訓,使其能夠認識到校園足球報道的意義和重要性,形成責任意識,為提升校園足球的影響力貢獻一份力量。最后,記者應提高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堅守道德底線,保證報道內容的真實性,避免出現嘩眾取寵的現象。
在報道時應當重視對校園足球進行持續(xù)報道,讓大眾對校園足球的發(fā)展情況有清晰的了解,同時對校園足球的媒體資源進行整合,解決以往新聞報道分散化的問題[7]。例如,廣播電視媒體可以針對校園足球的開展情況打造系列節(jié)目,深入青少年足球運動,報道青少年在足球運動過程中的訓練情況和比賽情況,展示青少年在校園足球活動中的風采,向社會大眾傳遞積極的正向價值觀點。除系列節(jié)目外,還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專門針對某個區(qū)域或者全國的校園足球活動建立官方賬號,對校園足球政策、推進情況、比賽活動情況、青少年運動風采、比賽成績等進行及時報道,提升校園足球的影響力。
在解決經費短缺這一難題方面,政府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并設置明文要求與規(guī)定。具體來說,首先,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采取科學的資源整合方式,將現有的足球場地進行充分的利用。具體體現于就近學校之間場地資源的高度共享。其次,要充分結合改造場地與新建場地。在建設校園內部的足球場地過程中,通過大量資金的注入,提高場地建設質量,擴大場地建設總面積,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也能夠向附近的居民開放,滿足社會居民的需求。另外,要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校園足球建設,投入資金新建場地或者改造場地,這樣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足球場地不足的問題,從而為我國的足球文化與新聞報道工作提供更多有利條件與基礎設施。
青少年是參與足球活動的主體,合理利用新聞媒體報道可以有效地激發(fā)青少年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的積極性。新媒體時代,通過對校園足球活動新聞報道現狀進行分析,能夠發(fā)現其優(yōu)勢、機遇,也能找出問題原因所在,進而探索出優(yōu)化我國校園足球新聞報道的途徑,如新聞記者應當明確新聞定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形成持續(xù)報道模式等,幫助大眾了解校園足球的發(fā)展狀況,提高校園足球的影響力,進而助力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